华夏智胜优选混合发起式

搜索文档
绩优基金“二次首发”潮袭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6:38
文章核心观点 - 随着A股市场回暖 基金行业"二次首发"活动显著增加 多家基金公司联合银行渠道对绩优老基金进行集中营销 以吸引增量资金并扩大产品规模 [1][5][9] - "二次首发"本质是持营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过集中资源在限定时间内进行高强度推广 通常选择业绩优秀 渠道认可度高且契合市场风口的基金产品 [3][8][9] - 该模式对投资者 渠道和基金公司均具优势:投资者可获得费率优惠和经过验证的产品 渠道推销难度低于新基金 基金公司能快速提升规模 但需注意资金涌入可能影响投资节奏 [10][13][14] 基金二次首发现状 - 2025年7月以来二次首发明显增多 8月多家基金公司(如华夏基金 西部利得基金 圆信永丰基金)通过招行 工行 交行等渠道开展活动 [1][5] - 具体案例包括: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量化基金 规模2.18亿元 成立以来收益超20%)在交行二次首发 华夏智胜优选混合(成立以来收益超50%)在招行二次首发并提供费率优惠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混合(近一年净值翻倍)通过工行二次首發规模增长上亿元 [5][6] - 部分公司侧重主动权益和固收+产品 通过二次首发实现规模大幅增长 但也有公司采用常规持营替代 [6] 二次首发运作特点 - 与常规持营的细水长流不同 二次首发在限定时间(如1-2周)内集中资源 配合路演 激励政策和费率优惠进行密集推广 [8][9] - 产品选择标准包括:长期业绩优秀 排名靠前 由明星基金经理管理 契合市场风口且渠道认可度高 [9] - 募资效率突出 营销周期短且集中度高 能使资金快速入市 但效果依赖市场情绪 渠道执行力和产品吸引力 存在分化现象 [9][1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基金行业营销思路转向"重持营 轻首发" 加大对定制化产品和绩优老产品的重点营销 [1][13] - 持营面临挑战:产品同质化严重 投教不足 投资者信心受挫 混合型基金份额相比2024年四季度减少而股票型基金份额增加 [12][13] - ETF产品受机构投资者青睐 但主动权益基金此前以净赎回为主 近期刚止住赎回 [12] 未来趋势 - 2025年二次首发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未来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产品将获得更多渠道资源倾斜 [14] - 建议投资者优先选择收益持续优秀的产品而非仅关注短期表现 [14] - 基金公司需严格筛选产品 主动管控规模避免影响业绩 并加强投资者教育与陪伴 [14]
赚钱效应回归, 绩优基金“二次首发”潮袭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4:31
基金行业营销策略转变 - 基金行业营销思路从"重首发"转向"重持营、轻首发",对业绩持续出色的老产品采用"二次首发"形式进行重点持营 [1][15] - 多家基金公司近期与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渠道合作开展"二次首发"活动 [1][3] - 行业选择"二次首发"产品时倾向于业绩稳定、渠道认可度高、契合市场风口且由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 [9][10] 二次首发的定义与特点 - "二次首发"指基金公司对存量基金仿照新基金首发模式进行集中营销,需争取渠道资源并配合路演、激励政策及费率优惠 [3][9] - 与常规持营相比,"二次首发"营销优先级更高、资源更集中、周期更短(通常1-2周),资金入市效率更突出 [9][10] - 该模式依赖于市场情绪、渠道执行力和产品吸引力,效果呈现分化:明星产品规模增长显著,普通产品效果有限 [11] 具体案例与规模影响 - 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量化基金)在交通银行二次首发,成立以来收益超20%,二季度末规模2.18亿元 [4] - 华夏智胜优选混合发起式在招商银行二次首发,成立以来收益超50,并提供申购费率优惠 [5] -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混合在工商银行二次首发后规模增长超1亿元,近一年净值翻倍 [6] 市场背景与驱动因素 - 自2025年7月以来市场回暖推动二次首发活动显著增多,投资者因老基金有历史业绩参考而决策依据更充分 [1][3][12] - 权益市场自2024年9月24日后持续回暖,增量资金流入为二次首发提供机会 [4] - 2025年8月多家公司密集开展二次首发,吸引增量资金入场 [3] 各方优势与行业影响 - 对渠道:推销有历史业绩的老基金比新基金更容易,客户接受度高 [12] - 对投资者:申购费率优惠且产品经过市场检验,心理安全感更强 [12] - 对基金公司:快速提升规模、盘活存量产品并扩大市场影响力 [1][16] 持营挑战与结构分化 - 当前持营面临产品同质化、赎回压力及投资者信心不足等挑战 [14] - 持营效果分化:ETF获机构积极申购(包括中小机构和保险公司),主动权益基金此前以净赎回为主且近期刚止住 [14] - 混合型基金份额较2024年四季度减少,股票型基金份额明显增加 [14]
ETF规模破5万亿,公募基金“二次首发”升温,投资者要不要参与?
新浪财经· 2025-08-27 15:53
中国ETF市场发展 - 中国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1] - 规模从4万亿元增至近5万亿元仅用4个月 增速显著[1] 基金行业销售策略变化 - 多家基金公司联合银行渠道推进"二次首发" 集中销售绩优存续基金[2] - "二次首发"具有排期密集(约一周)、激励政策优厚等特点 区别于日常持续营销[3] - 典型案例: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基金通过交通银行二次首发 规模从2.18亿元快速提升(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3] 绩优基金产品表现 - 华夏智胜优选混合发起式(量化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达55.43%[4] -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混合近一年回报率达108.82% 受益创新药行情[4] - 部分医药ETF表现突出: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13120)、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近一年收益均超130%[5] - 汇添富和广发两只医药ETF超额回报分别达102.17%和98.87% 显示主动管理能力[5] 投资策略对比分析 - 主动管理型基金需评估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及产品运作情况[4] - 指数基金在特定赛道(如医药)提供替代选择 收益表现可比甚至优于主动基金[5] - 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淡化 单只基金难以持续适应不同市场风格[6] - ETF产品风格稳定 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6]
绩优基金频频“二次首发” 公募募资提速更提质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04:09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行业正通过"二次首发"模式加速资金入市 提升募资效率 利用绩优存量产品吸引理性资金 实现市场提速与提质 [1][2][3] 行业趋势 - 7月以来"二次首发"基金数量显著增多 部分产品规模增长逾3倍 [3] - 量化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超过45% 多只产品净值翻倍 [3] - 医药生物主题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达46% [3] - ETF总规模接近5万亿元 8月净申购份额超460亿份 规模增量超3700亿元 创年度单月最高纪录 [4] 产品案例 - 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基金二季度末规模2.18亿元 成立至8月22日收益超20% [2] - 华夏智胜优选混合发起式成立至今收益超50% [2] -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混合近一年净值翻倍 二次首发后规模增加上亿元 [2] 合作渠道 - 基金公司与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核心银行渠道合作推进二次首发 [1][2] - 银行渠道基于业绩观察选取绩优产品进行重点持续营销 [1] 运作模式 - 二次首发的营销优先级高于普通持营 能缩短资金入市周期 [1] - 通过有业绩验证的产品匹配适合的投资者 降低资源浪费 [3] - 基金公司强化渠道沟通 转向精耕细作的价值创造模式 [3]
AI赛道热度不减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强势领跑
上海证券报· 2025-08-10 21:40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 - 全市场权益类基金近一个月平均净值涨幅为5.88%,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净值涨幅达7.27%,4426只基金收益为正,占比达97.55% [2][3] - 84只权益类基金近一个月净值涨幅超20%,收益前35名均为主动管理型产品,易方达基金武阳管理的三只产品收益均超30%,位列前三 [3][4] - 财通基金金梓才管理的6只产品收益均超29%,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等11只产品收益均在25%以上 [4] AI赛道持仓与投资逻辑 - 近一个月表现优异的基金在二季度末普遍重仓AI等科技板块,例如易方达先锋成长混合A前四大重仓股均为AI产业链龙头企业 [4] - 海外科技巨头持续加码算力投入与模型训练,训练算力需求未见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出海算力"方向受关注 [6] - 中国厂商在光通信、PCB等环节具备优势,将受益于全球大客户扩产需求,云计算产业长期逻辑稳固 [6] 绩优基金限购动态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该基金近一年收益高达147% [5] - 华夏智胜优选混合发起式将申购上限从5万元调降至1000元,银河臻优稳健配置暂停申购业务 [5] - 7月以来已有7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发布暂停申购或限制大额申购公告,包括永赢睿信混合、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等 [5] 基金经理后市展望 - 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发力刚起步,今年是AI应用商业化起量的一年,AI算力有望持续超高景气度 [6] - 海外相关产业链或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击,重点布局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方向 [6] - 全球云计算产业的结构性机会将持续挖掘,算力需求稳步提升 [6]
权益市场持续回暖 绩优基金齐发限购令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12
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限购情况 - 永赢睿信混合基金自8月4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旨在引导投资者理性长期投资并维持规模稳定 [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自7月28日起暂停申购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自8月4日起暂停5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2] - 永赢睿信混合A份额今年以来回报率达43.62% 位列同类前5% 基金规模已超50亿元 [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今年以来回报率136.89% 排名公募市场第一 重仓港股创新药板块 [2]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A今年以来回报率超98% 排名公募前十 重仓昂利康、泡泡玛特等个股 [2] 绩优量化基金限购情况 - 诺安多策略混合自8月4日起暂停5000元以上大额申购 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自7月28日起暂停1000元以上申购 [3] - 华夏智胜优选混合发起式C/D份额自7月25日起暂停1000元以上申购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股票自7月24日起暂停20万元以上申购 [3] - 国金量化多因子自7月24日起暂停1万元以上申购 国金量化精选自7月31日起暂停1万元以上申购 [3] - 诺安多策略混合A今年以来回报率超50% 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A回报率超30% 均位居同类前列 [4] - 多只量化基金单位净值在7月底创历史新高 包括国金量化多因子A、招商成长量化选股股票A等产品 [3] 市场环境与投资策略 - 当前股市成交活跃 风险偏好较高 经济基本面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市场更关注未来政策预期 [1] - 小盘风格受益于流动性宽裕外溢 今年以来持续跑赢市场 超额收益显著 [4] - 量化机构开始减少小微盘风格仓位 杠杆产品规模较2024年初大幅下降 系统性风险概率较低 [4][5] - 海富通基金认为A股近期涨势超预期 广发基金指出小微盘风格拥挤度已有所降温 [4][5] - 永赢基金预计A股中枢将震荡抬升 随着潜在催化因素增多 市场风险偏好或持续回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