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赢睿信混合
搜索文档
7日炒基法重出江湖!“开基金超市 赚5个点就跑”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8:25
沉寂已久的短线"炒基"招式重出江湖! 在上一轮"喝酒吃药"的结构性行情中,30日炒基法、7日炒基法一度在新手基民圈子里流行,即用基金 做短线,跟风追热点买爆款,赚到就卖,对一些持有7天或30天免赎回费的基金进行高抛低吸。 今年以来,科技板块结构性行情突出,细分热点层出不穷,科技、黄金等热门基金C类份额被基民热 捧。一些热门基金在三季度被申购几十亿份后又被迅速获利了结,基民"快进快出"玩得不亦乐乎。 "9月收益突破1万了!"基民小杨分享自己的基金操作方法称,"开了个'基金超市',我买的基本上都是'7 免'(即满7天免赎回费),哪只基金赚够5个点就跑,落袋为安。大道至简,高抛低吸,有时候难免会因为 卖掉后接着涨后悔到'拍断大腿',但整体收益为正就好。" 像他这样快进快出的新基民不在少数,他们的目标是寻找适合做短线的基金,不占用中长期资金,像中 证A500等需要长线投资的宽基指数基金不在其考虑范围内。在PCB(印制电路板)大涨的时候,他们跟 着"吃肉"感叹幸福到"头晕目眩",当短期风格轮动到电池时,又跟着主力加仓电池基金,甚至因场外基 金效率太低,迫不及待在尾盘时追涨场内基金。 不止新基民,一些基金博主也热衷于短线 ...
开“超市”高抛低吸 赚到就卖 基民短线炒作有门道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8:05
2020年至2021年"喝酒吃药"的结构性行情中,"30日炒基法"一度在基民圈子里流行,即用基金做短线, 跟风追热点买爆款,对一些持有30天免赎回费的基金进行高抛低吸。后来,这一策略进一步发展为"7日 炒基法",紧跟市场热点,赚到就卖。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火热,且科技结构性行情突出,细分热点层出不穷,此前沉寂已久的短线炒基战 法"重出江湖"。基民热衷于炒作科技、黄金等热门基金C类份额。三季度,多只绩优科技主题基金在净 值大涨和资金涌入的推动下,规模增长十倍以上。有趣的是,其中部分基金被申购、赎回的份额均为数 十亿级别,显示出一些基民将这些主动基金当成股票"短炒"的新趋势。 投资者晒"基金超市"收益 "9月收益突破1万了!"基民小杨分享自己的基金操作方法称,"我开了个'基金超市',买的基本上都是'7 免'(即满7天免赎回费)基金,哪只基金赚够5个点就跑路。重点就是及时落袋为安,大道至简,高抛 低吸,有时候难免会因为'卖飞'了而拍断大腿,但整体收益为正就好。" 像小杨这样快进快出的基民不在少数,他们的目标是寻找适合做短线的基金,不占用中长期资金,像中 证A500等需要长线投资的宽基指数基金不在其考虑范围内。在PC ...
沪指3600点之际公募新动作:绩优基金密集限购VS机构自购潮涌
经济观察报· 2025-08-12 19:05
公募基金市场动向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市场近期呈现两大趋势: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密集限购与公募机构大规模自购 [2] - 行业经营策略转向审慎,从规模扩张转向投资者利益优先,推动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2][8] 基金限购 - **限购规模**:下半年以来超10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涉及中欧、永赢等多家机构 [2][5] - **典型案例**: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葛兰管理)年内净值涨幅超60%,规模从去年末71.83亿元增至81.14亿元,限购10万元 [4][5] - 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规模从5.76亿元激增至40.5亿元,限购100万元 [4][5] - 永赢睿信混合成立7个月规模达50.16亿元(增长37亿元),限购100万元 [5] - **限购原因**: - 防范规模激增导致的策略失效风险,维护现有持有人利益 [4][5] - 特定策略容量约束需控制规模,引导长期投资理念 [6] 公募自购 - **自购规模与案例**: - 南方基金拟自购旗下权益基金不少于2.3亿元,承诺持有1年以上 [7] - 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新基金 [7] - 泰康基金自购155万元港股通指数基金 [7] - 方正富邦基金自购权益类基金不少于2500万元 [7] - **行业意义**: - 释放市场信心信号,推动利益深度绑定与长期主义理念 [8] - 反映机构看好后市,当前市场处于牛市阶段 [8] 行业转型方向 - 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驱动",通过限购确保策略执行效力 [8] - 自购行为强化资本纽带,构建良性发展生态 [8]
年内绩优基金集体“限流”,葛兰时隔4年重启限购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43
中欧医疗创新基金限购及业绩表现 - 中欧基金宣布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自8月11日起暂停大额申购 单日单账户限购金额为10万元 [1] - 该基金年内收益超60% 二季度末规模激增至81亿元 较去年末新增约10亿元规模 [1][4][5] - 基金重仓医药生物行业占比达91.62% 第一大重仓股三生制药年内涨幅接近400% [5]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近一年涨幅超20% 创新药板块自年初持续强劲反弹 [1][5] - 板块行情推动医药主题基金集体回暖 多只基金获得大幅资金流入 [5] 中欧基金旗下其他限购产品 - 中欧科创主题混合(邵洁管理)同步限购 单日单账户限购100万元 [2]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冯炉丹管理)8月6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2] - 上述三只限购基金年内收益均超60% 排名公司产品前列 [3] 全市场绩优基金限购潮 - 7月以来超3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 涉及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产品 [2][7]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张韡管理)年内收益134.89% 近两年收益122.63% 直接暂停申购 [8] - 永赢睿信(高楠管理)规模超50亿元 年内收益47.74% 8月4日起限购100万元 [9] - 广发成长领航(吴远怡管理)年内收益92.06% 同步实施限购 [9] 量化及小微盘策略基金限购 - 国金量化精选(马芳管理)规模28.56亿元 年内收益30.73% 7月29日起限购1万元 [8][12] - 招商成长量化选股(王平管理)规模18.76亿元 年内收益24.30% 7月24日起限购20万元 [8][12] - 诺安多策略(王海畅等管理)年内收益60.73% 8月4日起限购5000元 [11] - 中信保诚多策略(江峰管理)年内收益38.34% 限购金额降至1000元 [11] 限购原因及行业影响 - 限购主要为防止机构资金短期大量集中申购 维持策略有效性和持有人体验 [2][10] - 量化基金限购考虑策略容量因素 规模过大可能导致超额收益被侵蚀 [10] - 市场风险偏好持续修复 美联储降息周期打开国内货币政策空间 [12]
沪指3600点之际公募新动作:绩优基金密集限购VS机构自购潮涌
经济观察网· 2025-08-12 12:57
市场动向 - A股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并创年内新高,公募基金市场显现两大动向: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密集限购,公募机构掀起自购热潮 [2] - 截至8月11日,下半年已有上百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公告,多为上半年业绩亮眼、规模增长显著的产品 [2] - 公募机构如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大手笔自购,南方基金拟投入2.3亿元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并承诺持有1年以上 [2] 限购情况 - 中欧基金旗下多只产品限购:中欧医疗创新股票(限额10万元)、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限额100万元)、中欧数字经济混合(限额100万元) [3]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年内净值涨幅超60%,规模从去年末的71.83亿元增至二季度末的81.14亿元;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和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年内涨幅分别超30%和60%,规模分别从5.76亿元、0.59亿元激增至40.5亿元、15.27亿元 [4] - 永赢睿信混合限购100万元,年内回报近50%,规模从去年末的约13.16亿元增至二季度末的50.16亿元 [4] - 下半年以来发布限购公告的主动权益基金已超100只 [4] 限购原因 - 限购旨在维护持有人利益,防范规模激增导致的策略失效风险 [5] - 部分产品因特定投资策略容量约束需控制规模以保障策略执行力 [5]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投资者利益优先,主动管理资金流入节奏以引导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5] - 规模过大会增加操作难度,限购可保护现有持有人利益并营造份额稀缺效应吸引投资者 [5] 自购情况 - 南方基金拟自购旗下权益基金不少于2.3亿元,承诺持有1年以上 [6] - 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拟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承诺持有1年 [6] - 泰康基金自购155万元旗下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指数基金C类 [7] - 方正富邦基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不少于2500万元,承诺持有1年以上 [7] 行业转型 - 公募行业从"规模导向"向"质量驱动"升级,通过限购确保策略执行效力并维护持有人利益 [8] - 投资理念向"长期主义"深化,自购行为通过资本纽带实现利益绑定,为市场注入稳定预期并构建良性生态 [8]
时隔四年,“医药一姐”葛兰再宣布限购!在管基金年内最高涨超60%
搜狐财经· 2025-08-10 16:26
基金限购动态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型基金自8月11日起实施单日单账户10万元限购,旨在保证基金稳定运作及保护持有人利益 [1][4] - 中欧科创主题同日宣布限购100万元,限购起始日同为8月11日 [4] - 2021年医药行情走高时,中欧医疗健康曾两次调整大额申购限额,代销渠道限购10万元延续至今 [1][6] 基金经理表现与规模 - 葛兰管理的3只基金总规模达399.08亿元,为医药赛道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中欧医疗健康规模占比最高(308.01亿元) [6] - 中欧医疗创新A年内净值涨幅达62.28%,近一年涨幅80.12%,同类排名前3%;中欧医疗健康A年内涨幅21.81% [5][6] - 二季度持仓显示,中欧医疗健康新增4只创新药个股(百利天恒、信立泰等),中欧医疗创新将新诺威纳入前十大重仓股 [6] 行业限购趋势 - 下半年以来约5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包括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限购5万元)、诺安多策略(限购5000元)等绩优产品 [3][9][10]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年内净值涨幅一度达100.12%,永赢睿信混合A份额年内涨幅47.74% [10] - 限购原因普遍为"稳定运作"和"保护持有人利益",避免规模快速扩张摊薄收益 [8][11] 创新药板块展望 - 葛兰在二季报中强调创新药领域技术进展(双抗、ADC管线推进),国内企业与海外药企合作金额创新高,国际化能力提升 [7] - 政策层面支持创新药发展(如《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三季度看好全球合作深化及临床数据披露预期 [7]
多只绩优权益基金产品限购,主动控规模保业绩
环球网· 2025-08-10 10:22
公募基金限购潮 - 近期公募基金行业再现"限购潮",多只业绩领跑的主动权益基金宣布暂停大额申购,7月以来已有约50只绩优权益基金加入限购行列 [1]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型基金自8月11日起单日单账户限购10万元,中欧科创主题基金限购100万元 [1] - 限购主要为控制规模以保障投资策略有效性,保护持有人利益,避免短期资金高位涌入摊薄收益 [1] 医药与科技主题基金表现 - 医药与科技主题的绩优基金在此轮限购潮中尤为突出 [2] - 中欧医疗创新今年以来净值回升超87%,最新单位净值达1.6874元,十大重仓股年内平均涨幅超100%,头号重仓股三生制药涨幅近400% [2] - 中欧科创主题近一年收益率达84.33%,同类排名前2%,中欧数字经济近一年收益超140%,永赢睿信混合年内回报65.47% [2] 限购原因与行业趋势 - 绩优基金限购核心原因在于"规模与收益的平衡",避免规模骤增影响基金经理调仓效率和摊薄原有持有人收益 [4] - 限购也是对投资者的"保护",引导投资者理性布局,减少"追涨杀跌"行为 [4] - 基金行业从"规模竞赛"向"质量优先"转变,多位基金经理更关注策略有效性和持有人体验 [5] 后市展望 - 随着A股结构性行情延续,医药、科技等高景气板块或持续吸引资金 [5] - 基金公司"主动限购"的举措有望成为常态 [5] -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需关注长期业绩与策略稳定性,避免盲目追逐短期热点 [5]
葛兰新动作:中欧医疗创新限大额申购 单日单账户最多1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12:11
中欧基金限购公告 -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基金自8月11日起限制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和定投,单日单账户上限10万元[1][2] - 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同期实施限购,单日单账户上限100万元[1][4][5] - 中欧智能制造基金已于3月3日起实施10万元单日限购[4] 基金产品表现数据 - 中欧医疗创新A近一年收益率达80.12%[6] - 中欧科创主题A近一年收益率84.33%[6]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A近一年收益率高达146.87%[6] 行业限购动态 - 7月以来全行业约5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1][6] - 限购基金多为近一年涨幅突出的赛道型产品[1][6] - 永赢睿信混合、信澳匠心回报混合等绩优产品同期实施限购[6] 基金经理操作逻辑 - 限购措施反映基金经理对市场过热或高估值的谨慎态度[6] - 防止套利资金涌入和保持策略容量是限购主要考量[6] - 科技板块存在短期热炒风险,需关注产业趋势落地进度[6][7] 基金产品历史 - 中欧医疗创新成立于2019年2月,本次为首次全渠道限购[3][4] - 该基金曾在2019年10月限制直销渠道申购,2020年3月取消[3] - 中欧医疗健康自2021年1月起持续实施10万元代销渠道限购[4]
基金限购潮起,要业绩不要规模,这轮牛市特有的味道?
新浪财经· 2025-08-08 14:33
基金限购现象分析 核心观点 - 近期基金行业出现多类型产品集中限购现象,包括主动权益、量化策略、QDII等,限购行为从绩优产品扩散至多元策略产品,反映基金公司对资金管理、策略执行和行情预判的全面权衡 [1][7] - 限购动因从传统的业绩驱动(如防止资金过快涌入稀释收益)扩展到分红安排、份额调整、清盘准备等技术性原因,以及行业政策导向变化(如"限薪令"推动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 [5][6] - 限购潮背后隐含市场风格轮动预警,尤其是小盘股占优环境下量化策略面临规模与流动性矛盾,同时QDII产品因额度稀缺主动控制申购以稳定持仓 [7][8] 绩优产品限购特征 - 年内涨幅居前基金集中限购: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年内涨超60%)、永赢睿信混合(涨46.91%)、信澳匠心回报混合(涨65.97%)等均设置100万元以下申购上限 [2] - QDII高弹性产品限购突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QDII)年内回报144.41%居市场第一,7月28日起暂停申购以避免非理性资金稀释收益 [3] - 量化策略产品规模敏感性强:诺安多策略上半年净值涨近60%,规模从7.72亿膨胀至25亿后启动5000元限购,防止策略失效 [3][4] 限购驱动因素分类 业绩与规模管理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年内回报超90%)限制单日申购5万元,控制资金流入节奏 [3] - 国金量化多因子、招商成长量化等"绩优+小盘"策略产品因规模承载力有限,设置1万-500万元不等限额 [4] 技术性原因 - 广发均衡成长混合因新增F份额(直销专属)限制C类份额单日申购1万元、F份额15万元 [5] - 分红前限购防套利:海富通悦享一年、东方红欣和积极等基金在8月初分红前设限 [6] - 清盘风险隔离:大成丰华稳健六个月等发起式基金提前限制申购以避免放大清盘成本 [6] 行业政策影响 - "限薪令"推动激励模式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头部公募主动控制规模以保护净值表现和持有人利益 [6] 市场风格关联 - 小盘股行情下量化策略限购密集,如诺安多策略、国金量化多因子等面临"买不进卖不出"的流动性矛盾 [7] - QDII产品因额度稀缺主动限购(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优先保障老持有人利益 [7] - 限购行为从"爆款信号"转变为基金公司成熟度的体现,强调合理节奏吸纳稳定资金 [8]
又一只,“限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8-06 13:39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暂停大额申购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自2025年8月6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以保障基金稳定运作和保护持有人利益 [5][7] - 该基金近一年业绩超150%,在同类4349只基金中排名第8 [3][7] - 截至二季报,基金份额跃升至超9亿份,较一季度末增长超10倍 [8] 基金经理及投资策略 - 基金经理冯炉丹拥有9年从业经验,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聚焦五大核心方向:AI基础设施、AI应用、国产AI产业链、智能机器人与智能驾驶、端侧AI [8] - 重仓股中际旭创、新易盛、胜宏科技2025年累计涨幅分别超70%、126%、365% [8] - 冯炉丹认为AI应用商业化将分三阶段推进:效率类应用(短期核心)、娱乐体验类应用(中期爆发点)、连接类应用(长期万亿级市场) [8] 行业限购潮现象 - 2025年7月以来近3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多数基金单位净值在7月创历史新高 [11] - 永赢睿信混合A份额2025年回报率达46.87%,居同类前5%,二季度规模增至50亿元 [11]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诺安多策略混合等绩优基金同步实施5万至5000元不等限购 [11] 限购原因分析 - 限购主要控制基金规模以维持策略有效性,避免新资金涌入导致投资效率下降或收益摊薄 [12] - 保护持有人利益,防止高位买入亏损,并减少规模扩张对原有持有人收益的稀释 [12] - 反映基金公司更注重净值稳定增长而非短期业绩爆发,体现对持有人长期盈利的关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