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体

搜索文档
大博医疗(002901) - 002901大博医疗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708
2025-07-09 11:00
集采影响与行业格局 - 集采后公司市场占有率提高,但 2024 年度利润率低于集采前,业务呈良性增长,业绩处于复苏阶段 [1] - 2021 年至今,骨科耗材四大类产品国采全覆盖,集采后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靠拢,行业集中度提高 [1] 公司核心竞争力 - 研发方面以创新研发为核心驱动力,加大投入推出高品质产品,满足临床需求,提升市场份额 [2] - 技术服务通过专业培训师为经销商培训,以专业团队支持临床,产品与临床匹配度高 [2] - 规模成本合理利用规模效应带动成本下降 [2] 研发投入 - 研发占比提升因集采后整体营收下降,且降价后仍保持原有投入 [3] - 研发投入上升因涉及产品品相多,在骨科及非骨科多领域均有投入 [3] - 各产线研发聚焦材料、工艺及临床效果等方面 [3] 资本支出计划 - 2022 年再融资募投项目 2024 年底结项,已度过建设高峰期,暂无大规模资本支出计划 [4] 机器人业务进展 - 膝关节机器人已开始临床应用,研发投入可控,正推进其他骨科机器人注册证落地 [5] - 未来骨科机器人将作为辅助营销工具带动耗材销售 [5][6] 海外市场情况与计划 - 产品出口海外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 年度境外业务营收约 2.17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 10.16% [7] - 过去海外业务布局晚、投入少,销售进展慢,对收并购持开放态度,合适时或增强海外竞争力 [7] 细分领域规划 - 骨科领域争取在四大领域取得更高市占率,目标进入国内前列 [8] - 非骨科领域 2020 年起布局齿科,产品位居国产品牌前列,未来非骨科领域增速有望提升 [8] - 海外市场规模小但有竞争力,计划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欧美等市场拓展,重点突破创伤、关节领域 [8]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 完善物流网络利于提高竞争力,是公司护城河之一,国内多地设有物流仓库,具备自营服务能力 [9] - 2021 - 2024 年为集中建设期,目前投入逐渐放缓 [9][10]
刷牙出血有口臭不是小事 可能是牙周在求救
中国青年报· 2025-07-05 10:11
牙周病现状与危害 - 我国90%以上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1] - 牙周病早期信号包括牙龈出血和口臭,但常被忽视[2] - 牙周病与糖尿病相互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风险[2] 牙周病成因 - 口腔卫生欠佳导致牙菌斑和牙结石形成[2] - 局部因素包括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异常[3] - 全身因素涉及免疫功能、遗传、激素水平、精神压力、吸烟等[3] 牙周病治疗 - 治疗分为基础治疗、牙周手术、修复/正畸、长期维护四个阶段[4] - 牙周炎无法完全治愈,只能控制症状和保护剩余牙槽骨[4] - 治疗过程漫长且可能反复,但能控制炎症和改善症状[5] 牙周病对生活影响 - 导致缺牙、口臭、牙缝变大等问题,影响社交[6] - 患者可能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5] - 牙周健康是美观的前提,不解决牙周问题直接做美容修复会恶化状况[7] 口腔护理建议 - 每天两次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8] - 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8] - 每年或每半年接受专业口腔检查,纳入常规体检[9] - 戒烟、控制血糖、保持健康作息有助于牙周健康[8]
奥精医疗: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22
主营业务与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主要由于人工骨集采实施后出厂价格下降[2] - 口腔产品"齿贝"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因新增优质经销商客户贡献3,084万元收入,占该产品总收入的78.44%[5] - 神经外科产品"颅瑞"收入1,385.36万元,同比下滑70.07%,主要受集采政策影响[2] - 公司净利润-1,266.22万元,同比减少123.35%,系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 骨科业务分析 - 2024年骨科产品"骼金"销售147.14万cm3,同比增长93.54%[4] - 集采后产品出厂均价约79元/cm3,同比下降约50%[4] - 临床终端价由1,000-1,500元/cm3降至320-340元/cm3[5] - 2025年一季度骨科产品销量51.47万cm3,同比增长174%[5] 销售区域与渠道 - 业务收入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北地区,覆盖医院超200家[6] - 2024年新增终端医院近800家[14] - 经销收入占比95.40%,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33.91%[11] - 口腔产品新增经销商客户贡献4,800余万元采购额[5] 财务与成本分析 - 2024年销售费用增长27.35%,主要因职工薪酬和差旅费增加[8] - 骨科产品毛利率降至72.84%,同比下降11.03个百分点[9] - 营业成本大幅增长61.03%[11]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3.31%,给予部分经销商信用期延长至2年[17] 收购与商誉 - 完成收购德国HumanTech Dental公司,形成商誉2,461.86万元[19] - 标的公司2024年5-12月销售收入89.06万欧元,2025年1-4月42.64万欧元[21] - 商誉减值测试显示可收回金额3,017.99万元,高于账面价值[25] - 口腔种植体产品已获欧盟CE认证和中国NMPA注册[21] 资金与借款 - 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0.52亿元[29] - 资产抵押借款合计18,071.90万元[29] - 2024年理财产品收益1,156.48万元[32] - 借款主要用于上市前生产办公用房购置和产业园建设[30]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口腔种植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6-28 09:08
行业概况 - 口腔种植是通过外科手术将人工材料制成的种植体植入缺牙区的牙槽骨内,作为人工牙根,然后在种植体上端安装牙冠,修复缺失牙齿的一种方式 [1] - 口腔种植主要包括"植入种植体、等待骨结合、安装基台和戴牙冠"四个步骤 [1] 产业链剖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与核心部件供应商、设备制造商以及软件开发商,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如钛及钛合金、陶瓷材料如氧化锆等 [4] - 产业链中游包括口腔种植细分产品生产商和器械经销商,生产产品如种植体、基台、修复配件等 [4] - 产业链下游包括口腔医疗机构和终端患者 [4]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有爱尔创、康拓医疗、国瓷材料等,设备制造商主要有美亚光电、爱迪特等 [5] - 中游种植体生产商主要有通策医疗、正海生物、康拓医疗等,器械经销商主要有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 [5] - 下游医疗机构主要有瑞尔集团、牙博士口腔、美奥口腔等 [5] 行业发展历程 - 萌芽阶段(1980-2000年):我国第一款种植体出现在1991年,由原华西医科大学研发 [7] - 第一阶段(2000-2010年):以欧美品牌为代表的种植体系统为主,市场主要集中在公立院校 [7] - 第二阶段(2010-2019年):以韩系品牌为代表的植体系统为主,超过50个植体品牌进入我国市场 [7][10] - 第三阶段(2020年至今):中国进入以国产种植系统为核心的阶段,国产植体推动行业发展 [10] 行业政策方向 - 国家医保局发布《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口腔种植类价格项目整合为15项,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前落地 [13] - 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口腔医疗服务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落实口腔修复、种植、正畸等耗材省级平台挂网采购 [13] - 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规定三级公立医院单颗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不应超过4500元 [13] 行业发展现状 - 种植体是口腔种植的核心变量,价格占比约40%,其次是诊疗及手术费用占比25% [15][16] - 2024年我国种植牙数量超过1000万颗,约为1002万颗 [18] - 集采政策推行后,单颗常规种植总费用控制在5000-7000元区间,整体价格下降约50%,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601亿元 [21] 行业竞争格局 - 登腾株式会社和奥齿泰种植体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中标金额大于1500万元,位于第一梯队 [23] - 江苏创英、士卓曼、诺贝尔生物等企业位于第二梯队 [23] - CR2为45.78%,CR5达69.94%,市场集中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26]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种植牙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8] - 集采政策的落地将加速国产种植体的渗透率提升,促使行业朝着国产替代方向发展 [28] - 种植牙技术不断创新,如3D打印、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技术的应用将使种植牙更加精准、高效 [28] - 2030年我国口腔种植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77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9% [28]
奥精医疗收盘上涨5.81%,最新市净率1.99,总市值27.9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0 20:32
公司股价与市值 - 6月10日收盘价20.4元,单日涨幅5.81%,市净率1.99创334天新低,总市值27.95亿元 [1] - 股东户数7905户较上期减少232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2.76万股 [1] 公司业务与研发 - 主营业务为高端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核心产品包括BONGOLD、口腔种植体等6大产品线 [1] - 2024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入选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单位 [1]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4245.97万元同比下滑10.35%,净利润104.15万元同比下滑84.99% [1] - 销售毛利率保持60.71%的高水平 [1] 行业对比 - 公司市净率1.99低于行业平均4.68和中值2.50,总市值27.95亿元仅为行业平均108.70亿元的25.7% [2] - PE(TTM)-150.60与PE(静)-220.73显著低于行业均值51.00/48.82,反映盈利承压 [2] - 可比公司中天益医疗PE-1801.27、澳华内镜市净率5.52、热景生物总市值146.48亿元形成对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