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
搜索文档
“零关税”扩围 “低税率”惠企
新华日报· 2025-11-08 05:11
企业政策红利 - 全岛封关后将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3] - “零关税”商品税目将显著增加,覆盖约74%的商品税目,惠及医药、高端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 [3] - “零关税”享惠主体范围全面扩大,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 [3] - 封关后“零关税”商品将增至约6600个税目,预计可为进口设备企业节省约20%的税收成本 [3]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升级,取消鼓励类产业收入占比限制、扩大进口料件范围等,降低企业享惠门槛 [4] - 截至2025年9月,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三张清单进口货值达270.6亿元,减免税款50.9亿元 [4] - 加工增值政策累计内销110.8亿元,免征关税8.6亿元 [4] - 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条目已扩至1100多个,相关企业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4] 个人民生红利 - 在海南自贸港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5] -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居住时间核算方式调整,因公出差等合理离岛时间可计入居住天数,要求在海南实际居住不少于90天 [5] - 离岛免税政策调整,岛内居民一年内有一次离岛记录即可不限次数购买15类“即购即提”商品 [6] 区域发展与基础设施 - 海口新海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投用,出岛货车平均2分半钟即可放行 [7] - 中远海运WSA3远东—南美西航线在洋浦港成功首航,开启海南与秘鲁钱凯港的直航新时代 [7] - 在金融开发领域,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为企业提供跨境结算便利 [7] - 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领域,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国际数据综合服务中心等制度和服务创新为数字贸易打开新空间 [7] - 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可加快建设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战略枢纽,在RCEP与自贸港政策双轮驱动下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深耕东盟市场的最佳跳板 [8]
新华视点丨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带来哪些红利?
新华网· 2025-11-07 15:18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南自贸港将于12月18日迈入全岛封关运作新阶段,其核心特征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旨在将海南岛建成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1][3] - 封关运作将为企业和个人带来广泛的政策红利,包括更广的享惠范围、更低的门槛以及更实惠的民生福利,同时将极大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和格局 [2][3][5][7] 企业政策红利 - “零关税”商品税目将显著增加,覆盖约74%的商品税目,惠及医药、高端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享惠主体范围全面扩大 [3] - 封关后“零关税”商品将增至约6600个税目,涵盖几乎所有生产设备和原材料,预计可为进口设备企业节省约20%的税收成本 [3]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迎来升级,取消鼓励类产业收入占比限制、扩大进口料件范围等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享惠门槛 [4] - 截至2025年9月,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三张清单进口货值达270.6亿元,减免税款50.9亿元;加工增值政策累计内销110.8亿元,免征关税8.6亿元 [4] - 鼓励类产业条目已扩至1100多个,相关企业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 个人政策红利 - 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5] -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居住时间核算方式调整,因公出差等合理离岛时间可计入居住天数,实际居住要求不少于90天,降低了享受优惠的门槛 [5][6] - 离岛免税政策调整,岛内居民一年内有一次离岛记录即可不限次数购买15类“即购即提”商品,提升本地居民购物灵活性与便利度 [6] 区域发展与基础设施 - 新建的“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投入使用,使出岛货车平均2分半钟即可放行,大幅提升通关效率 [7] - 基础设施提升直接转化为发展动能,如洋浦港开启海南与秘鲁钱凯港的直航新时代,降低物流成本 [7] - 在金融和数据领域加速构建联通世界的通道,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为企业提供跨境结算便利,数据出境管理创新为数字贸易打开新空间 [7] - 封关运作后,海南可加快建设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战略枢纽,在RCEP与自贸港政策双轮驱动下,为国内外企业深耕东盟市场提供最佳跳板 [8]
海南:自贸港金融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新华网· 2025-10-24 16:51
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进展 - 海南自贸港跨境投融资改革持续深化,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提升 [1] 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 - 截至9月末,海南省共开立EF账户600余个,业务量超2000亿元人民币 [1] - 开户主体通过EF账户与76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资金划转 [1]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 截至9月末,辖内备案审慎合规银行14家 [1] - 全省累计发生经常项下试点业务金额423.11亿美元,惠及优质企业184家 [1] - 资本项下试点业务金额28亿美元,惠及企业100家 [1] 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 - 7月正式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 [1] - 已完成4家试点发行机构规模的核定,申请试点总规模50亿元人民币 [1] - 已有两家试点机构发行的试点产品完成境外投资者资金划转 [1]
海南自贸港首批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落地——金融开放政策“众木成林”渐成生态
海南日报· 2025-09-22 09:20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政策落地 -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政策于2023年5月底首批认定3家机构 7月底进一步扩容至4家 标志着金融开放核心政策落地[1] 政策功能与定位 - 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是在海南自贸港注册并实质运营的独立法人机构 负责集中管理跨国公司境内外本外币资金 需符合多项认定条件[3] - 该中心成为跨国企业贯通境内外资金循环的关键节点 通过EF账户办理境外放款 对外投资 跨境资金归集调拨等业务[2][5] 企业案例与效益 - 海南橡胶作为首批认定企业 拥有全球27%天然橡胶贸易量(年销售414万吨) 业务覆盖15个国家 涉及多币种结算 政策助力其全球资源整合[4] - 企业可享受"双15%"税收优惠(所得税和高端人才个税均15%) 免征新增境外直投所得税 跨境资金便利等政策红利[4][5][6] - 政策解决企业资金存放境外安全性问题 提升跨境资金流动便捷性 优化跨境投融资和资金回流安排[5] 金融基础设施与业务发展 - 海南自贸港EF账户体系采用"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模式 截至2023年7月28日 10家银行开立EF账户483个 累计资金收支1726亿元人民币[7] - EF账户支持资金结算 汇兑 信贷 跨境投资及资金保值增值业务 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中心可依托该体系提升资金调配效率和周转能力[7] 政策协同与生态建设 - 政策叠加"双15%"税收优惠 落地奖补 境外直投所得税免征等多重优势 与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等制度创新形成协同[6] - 跨境资产管理试点等政策为跨国企业境外资金投资提供新渠道 推动EF账户业务拓展和使用场景丰富 加速构建跨境金融生态[7][8]
海南自贸港跨境金融扩容增量
新华社· 2025-07-30 19:28
跨境金融账户扩容 - 海南自贸港新增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273个 较上年全年增加115个 [1] - EF账户业务量达人民币917.97亿元 较上年全年增加256.9亿元 [1] - 跨一线资金划转673.39亿元 跨二线资金划转244.58亿元 [1] 跨境资金流动范围 - 经营主体通过EF账户与57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资金划转 包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 [1] - 经常项下试点业务金额达402.2亿美元 覆盖179家优质企业 [1] - 资本项下试点业务金额约24.7亿美元 覆盖89家优质企业 [1] 跨境资管业务创新 - 发布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 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理财产品和资管产品 [2] - 丰富跨境金融产品供给 涵盖证券基金期货及保险资管产品 [2] - 拓展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市场渠道 推动跨境资管业务试点 [2] 金融开放突破 - 海南自贸港首笔银行办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登记业务落地 [1] -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稳步推进 [1] - 配套制定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办法 支持自贸港封关运作准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