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座SUV
搜索文档
国庆黄金周车市实探:大6座SUV厮杀,有车型直降2万元,有品牌“兜底”购置税
36氪· 2025-10-06 09:58
大六座SUV市场热度与销售表现 - 国庆黄金周期间,大六座SUV在销售推广和消费关注度上表现突出,多款车型占据品牌展厅核心位置[1] - 多款车型上市前即获得高关注度,上市后迅速转化为实际订单,例如问界M8自4月20日交付以来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辆,并连续3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2] - 特斯拉Model Y L上线一周即售完9月全部产能,目前官网显示交付时间已排至11月[2] - 蔚来新ES8在2025年产能已提升至4万辆,9月下单或可年底提车,10月下单则需等到2026年[2] - 乐道L90成为蔚来旗下交付最快突破1万辆的车型,并在上市不足60天内完成2万辆交付[2] - 2024年主流品牌6座SUV车型全年销量为821,255辆,2025年该类车型销量预计将达到百万辆规模[2]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与前景 - 行业观点认为大六座SUV市场正处于从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高速增长阶段,是一个“风口市场”[4] - 家庭结构变化是核心驱动因素,2016年二孩政策放开后出生的孩子至2025年约9岁,其在16岁前的家庭出行需求将持续支撑六座车型市场[4] - 预计从2016年算起,未来20年内对大三排六座SUV有需求的家庭数量将持续增长,市场需求将膨胀至2036年达到峰值[12] - 市场需求从七座车型向六座车型转移,反映出车企产品布局与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提升[12] 产品供给与竞争格局 -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大六座SUV覆盖纯电、增程、插混等多种动力模式,价格区间从15万元到50万元不等,供给丰富[7] - 市场已成为各大品牌正面交锋的新战场,车企密集推出新品[3] - 具体车型参数对比显示,问界、理想、蔚来、乐道、腾势、极氪、零跑等多个品牌均布局该细分市场,产品在尺寸、轴距、价格和技术卖点上存在差异[8] 消费者决策因素与厂商策略 - 消费者购车需求高度契合家庭出行场景,关注因素包括品牌、动力模式、价格、空间和内饰等[5] - 销售人员在引导消费者时,会侧重讲解不同车型的定位差异,如空间大小(问界M7第三排相对局促)、内饰档次以及性价比(腾势N8L比N9价格低7-8万元)[9][10] - 为促进销售,部分厂商推出购置税“兜底”政策,例如蔚来为2025年底前锁单全新ES8的订单提供最高1.5万元的购置税差额补贴;极氪和理想也推出了类似但限时不同的补贴方案[10][11] - 昊铂HL增程版则采取“低配价格买高配产品”的直接降价策略,并辅以其他补贴和抽奖活动吸引消费者[11]
国庆黄金周车市实探:大6座SUV厮杀!有车型直降2万元,有品牌“兜底”购置税
凤凰网财经· 2025-10-05 21:48
文章核心观点 - 大六座SUV细分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成为车企竞争的新焦点,其热度由家庭结构变化催生的刚性需求、车企密集推出新车型以及消费者高涨的购买热情共同推动 [7][8][9] 大六座SUV市场热度与销售表现 - 国庆黄金周期间,多款大六座SUV车型如问界M9、蔚来ES8、理想i8等占据品牌展厅最显眼位置,受到消费者高度关注 [2] - 多款车型上市前即“未上先火”,上市后热度迅速转化为实际订单与销量 [4] - 问界M8自4月20日交付以来,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辆,并连续3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 [5] - 特斯拉Model Y L上线一周即售完9月全部产能,当前官网显示交付时间已排至11月 [5] - 蔚来新ES8在2025年的产能已提高至4万辆,9月下单或可年底提车,10月下单则需等到2026年,其旗下乐道L90成为全系交付最快突破1万辆的车型,并在上市不足60天完成2万辆交付 [5] - 2024年主流品牌6座SUV车型全年销量为821,255辆,预计2025年该类车型销量将达到百万辆规模 [6] 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三排大六座SUV正处于从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高速增长阶段,是“风口市场” [9] - 家庭结构变化是核心驱动因素,2016年二孩政策放开后出生的孩子至2025年约9岁,在16岁前存在明确的家庭共同出行需求,这为大六座SUV创造了持续至2036年的市场需求窗口 [9][18] - 消费者实地访谈显示,购车需求高度契合家庭出行场景,关注点包括品牌背书、动力模式、空间大小及价格区间,预算多在30万元左右 [10] 主要品牌产品布局与竞争策略 - 当前市场主流大六座SUV车型覆盖纯电、增程、插混等多种动力模式,价格区间从15万元到50万元不等,供给十分丰富 [12] - 具体车型包括问界M8(售价36.98万元起)、问界M9(售价47.98万元起)、理想L9(售价40.98万元起)、蔚来ES8(整车购买40.68万元起)、乐道L90(整车购买26.58万元起)、特斯拉Model Y L(售价33.90万元)等 [13] - 销售人员讲解策略各异,问界和腾势侧重阐述核心差异引导按需选择,蔚来则提供事无巨细的介绍 [14][15] - 为应对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调整,部分品牌推出“兜底”政策:蔚来为2025年底前锁单的全新ES8订单提供最高1.5万元购置税差额补贴;极氪和理想也针对特定车型和锁单时间推出类似方案 [15][16] - 昊铂品牌通过“低配价格买高配产品”的直接降价策略吸引消费者,昊铂HL增程版可以27.98万元的价格购买29.98万元的产品 [16] 未来市场前景与潜在挑战 - 专家预测,基于人口发展规律,对大三排六座SUV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至2036年达到峰值,意味着该市场有约十年的增长期 [18] -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指出,大六座SUV的兴起反映了车企产品布局的细分化、专业化以及与消费者需求的高契合度,七座车型需求降低而六座车型需求增加是明显趋势 [18] - 市场潜在风险在于,车企集中跟进生产可能导致车型同质化加剧,并可能出现供给量超过实际需求的情况,致使部分车型陷入滞销 [19]
半年 8 款新车,大六座 SUV 的 “最卷之战” 即将上演
晚点LatePost· 2025-10-01 18:04
文章核心观点 - 新能源大六座SUV市场在2025年下半年进入产品密集发布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5] - 多孩家庭数量的累积增长与城市移民规模的扩大是驱动该市场火爆的核心动力 [12][13] - 当前市场由增程技术路线主导,但未来竞争格局将因新玩家和新技术(如超级混动、纯电)的加入而重塑,部分细分市场已趋于红海 [18][29][30]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目标用户主要分为两代同堂的多孩家庭和三代同堂的城市移民家庭,其出行场景催生了对于大六座SUV的刚性需求 [9] - 多孩家庭需求通常在二胎年龄达到3-6岁时开始明确释放,该需求动力自2020年启动,预计在2026-2027年达到顶峰 [12][16] - 城市移民人口基数庞大,中国流动人口从2000年的1.21亿人增加至2024年的3.85亿人,平均约每4人中有一人是流动人口,其三代同堂的居住模式进一步放大了对大空间车型的需求 [1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大六座SUV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从2021年的约20万辆级别,增长至2024年的约60万辆级别,预计2027年将突破100万辆 [13] - 尽管届时100万辆的年规模仅占整体乘用车市场(年销超2000万辆)的约5%,但该细分市场车型价格昂贵,对车企树立高端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14] - 从长期看,考虑到人口结构,新能源大六座SUV市场的稳态规模天花板估计在每年300万辆左右,相较2025年有近5倍增长空间 [29] 市场竞争格局与产品分析 - 市场按能源形式可分为纯电、增程和插混(PHEV)三个细分市场,目前呈现极度不均衡状态 [15][18] - 增程市场是绝对主力,2024年理想L9/L8、问界M9/M7、零跑C16五款产品总销量突破55万辆,加权月均达4.6万辆;2025年前8个月总量已突破32万辆,其中问界M8持续三个月上险量突破2万辆 [18] - 插混市场2024年总销量超7万辆,2025年前8个月销量逼近10万辆,加权月均约1.5万辆,尚未出现月销破万的爆款产品 [17] - 纯电市场此前规模最小,2024年主要靠蔚来ES8支撑,年销量近1万辆;2025年下半年随着理想i8和乐道L90加入,市场被激活,乐道L90在8月交付达10575台 [15] 市场趋势与产品策略 - 按价格与车长维度,市场可划分为五个竞争区域:A区(极致性价比)、B区(全尺寸入门)、C区(均衡竞争区)、D区(大六座根据地)、E区(豪华领导者) [24][25][26] - 增程市场的中高端(25万元以上)已进入平稳增长期,月规模稳定在5万台上下,未来大规模增长受限;入门级(15-30万元)增程市场因充电桩安装要求(理想车主安装率超70%)等因素未完全打开 [23] - 入门级插混(混动)大六座在性价比和实用性上匹配度更高,市场需求旺盛,如银河M9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2.3万辆,未来可能成为混动市场的增长担当 [5][23] - 纯电大六座市场随着新车型上市和部分增程用户进入换车周期,正被快速激活,但受制于成本和目标人群规模,其最终市场规模预计不会太大 [24] 产品价值要素 - 核心产品价值围绕大空间、长续航(避免里程焦虑)展开,“冰箱、彩电、大沙发”等配置在此市场推动下普及 [28] -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提供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是重要的体验价值,品牌调性则是关键的情绪价值区分因素 [28] - 未来,线控底盘、线控转向等数字化能力预计将在此市场快速普及 [28]
半年 8 款新车,大六座 SUV 的 “最卷之战” 即将上演
晚点Auto· 2025-09-23 19:59
核心观点 - 多孩家庭和城市移民是推动新能源大六座SUV市场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4年销量达60万辆 预计2027年突破100万辆 但各能源类型发展不均衡 增程车型占据主导地位 [2][6][7][13] 市场驱动因素 - 多孩家庭数量增长是主要动力 二胎及以上家庭从2016年804万增长至2019年886万峰值 需求通常在幼子3-6岁时显现 预计2026-2027年达到需求高峰 [10][11] - 城市移民群体扩大形成重要支撑 城镇常住人口从2014年7.7亿增至2024年9.4亿 流动人口从2000年1.21亿增至2024年3.85亿 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口 [12] - 三代同堂家庭结构催生购车需求 城市移民家庭即使只有一个孩子也可能与父母同住 五口之家需要六座车型满足出行需求 [7] 市场现状与格局 - 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2021年20万辆 2022-2023年30万辆 2024年跃升至60万辆 预计2027年突破100万辆 但目前仅占乘用车总销量5% [13] - 增程车型占据绝对主导 2024年理想L9/L8、问界M9/M7、零跑C16五款产品总销量超55万辆 加权月均4.6万辆 问界M8持续三个月上险量突破2万辆 [16] - 插混市场稳步增长 2024年销量超7万辆 加权月均约1万辆 2025年前八个月销量近10万辆 月均提升至1.5万辆 [15] - 纯电市场起步较晚 2024年主要靠蔚来ES8支撑 年销量仅约1万辆 2025年7月后理想i8和乐道L90加入 8月交付量分别达2212辆和10575辆 [14] 产品与竞争分析 - 能源类型形成三国杀格局 增程技术因更贴近纯电体验且无里程焦虑 成为家庭首选 插混体验接近传统油车 纯电则受电池成本制约 [17] - 价格带分为三个档次 入门级15-30万 中级25-40万 豪华级35-50万以上 吉利系在插混领域布局完整 问界和理想垄断增程中高端市场 [19] - 车身尺寸与价格形成五个竞争区域 A区(5米以下/25万以下)追求极致性价比 B区(5-5.2米/20-40万)实现全尺寸六座体验 C区(5.1米左右)三种能源混战 D区为增程传统优势领域 E区(5.2米以上/45万以上)由豪华产品主导 [23][25] 未来发展趋势 - 入门级混动市场潜力巨大 银河M9上市后订单旺盛 因性价比和实用体验更匹配目标用户需求 [21] - 纯电市场有望快速激活 理想i8、乐道L90和Model YL等新车型入市 将吸引增程换车用户和富裕家庭增购需求 [22] - 技术配置成为关键差异化因素 冰箱、彩电、大沙发等配置普及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提供体验价值 线控底盘等数字化能力将快速推广 [26] - 长期市场规模存在天花板 若年一胎和多胎数量保持各400-500万 新能源大六座SUV年销量天花板约300万辆 较2025年60-70万辆仍有近5倍空间 [27]
雷军尚未入局的风口,如今厮杀正酣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18 13:32
大六座SUV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大六座SUV市场参与者数量激增至20余款,较2022年增长超3倍,涵盖腾势N9、深蓝S09、领克900、零跑C16等新车型 [1] - 该细分市场已从新兴领域演变为红海,价格带覆盖50万至十几万,2025年至少有10余款新车集中上市 [1] - 特斯拉计划推出Model Y L车型,定位大六座豪华纯电SUV,轴距超3米,预估售价40万元,预计2025年Q3上市 [4][6] 市场驱动因素 - 二孩及以上家庭占比达33.7%(2023年),较2016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30-45岁中产家庭对空间舒适性需求从2020年23%升至2025年41% [9] - 理想和问界率先在5.0-5.3米大六座SUV市场取得突破,其他车企因前期预判不足加速跟进布局 [9] - 理想通过增程技术和家庭场景化配置(冰箱彩电大沙发)建立优势,问界依托华为智能驾驶和鸿蒙座舱技术实现差异化 [12] 竞争格局与价格体系 - 2025年4月C级SUV批发量达5.3万辆,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66%,成为增速最快细分市场 [15] - 价格带分层明显:理想L9/问界M9主导30万+高端市场,深蓝S09/银河M9覆盖20-30万中端市场,零跑C16/东风奕派008下探至15-20万经济型市场 [20][21][22] - 零跑C16以15.58万起售价成为现象级产品,深蓝S09以20.49万起售价击穿30万防线 [20][2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六座SUV市场月销规模为数万台量级,头部效应显著,新进入者需具备核心技术壁垒或精准用户洞察才能突围 [18] - 车企跟风布局主要因高利润空间(理想和赛力斯已实现盈利)及战略价值(品牌提升、技术验证) [12][18] - 行业进入饱和式竞争阶段,后来者需在智能化、场景创新或价格上寻找差异化突破口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