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厦门象屿:公司深度报告:大宗供应链巨头,产业链延伸恢复稳增长-20250527
信达证券· 2025-05-27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信达证券首次覆盖厦门象屿,给予“增持”评级 [2][9][9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厦门象屿作为大宗供应链行业龙头,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用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致力成为世界一流供应链服务企业 [15] - 过去两年行业压力大,公司凭借服务和渠道优势聚焦核心品类,提升细分行业市占率,优化结构降低经营风险 [15] - 行业周期拐点或现,龙头业务量有望企稳回升,公司利润或已触底,看好业绩回升 [15] 公司概况 业务稳步扩张,转型全球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 厦门象屿前身是房地产公司,2011 年上市确立大宗商品供应链与综合物流核心业务,后拓展多领域供应链,2023 年切入生产制造,形成“供应链服务 + 生产制造”模式 [16][17][18] - 公司控股股东为厦门象屿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市国资委,截至 2025 年 4 月 16 日,集团直接及间接持股 49.63% [19] 聚焦供应链服务业务,切入高价值环节,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 2011 - 2024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20.1%和 +17.3%,2023 - 2024 年受行业影响业绩下滑,后续有望企稳回升 [21] - 公司主业为大宗供应链服务,营收 95%左右来自大宗业务,大宗商品经营毛利占比约 70%,生产制造业务毛利占比提升较快 [22] 行业 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盈利主要源自服务收益 - 行业从传统贸易模式转型为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盈利主要源于服务收益,降低了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依赖,提升了风险管控水平 [29][32] - 企业利润来源转变为服务收益、规模集拼收益和价差收益,其中服务收益关联度弱且占比 >70% [33] 行业短期拐点或将出现,龙头业务量有望企稳回升 - 2023 年工业景气度低,大宗商品需求放缓,2024 年有所改善,但制造业 PMI 大多时间处于 50 以下 [34] - 2021 - 2024 年行业集中度提升,CR5 货量占比从 4.81%增至 5.26%,2024 年龙头经营货量同比略降 2.9%,后续有望恢复增长 [37] - 经济景气度或接近底部,政策利好,企业严控风险,商品单吨毛利有望回升 [41] 公司优势 供应链业务品类拓展,整体业务量及单吨毛利有望稳步增长 - 公司经营多领域大宗商品,形成核心产品经营体系,业务模式升级为全产业链服务,客户结构聚焦制造业 [44][45][47] - 2021 - 2024 年经营货量年均增速 +5.3%,市占率从 1.21%提升至 1.35%,供应链业务收入年均增速 +28.6%,市占率从 0.28%提升至 0.98% [48] - 货种以金属矿产和能源化工为主,2024 年金属矿产类货量 1.40 亿吨,占比 62.3%,能源化工类货量 7020 万吨,占比 31.3% [52] - 2024 年公司大宗商品单吨毛利回升至 28.1 元/吨,同比 +3.1%,新能源类商品期现毛利率提升明显 [57][62] 物流业务持续发展,物贸联动巩固产业链地位 - 公司培育三大物流运营主体,构建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提供全流程物流解决方案,加强客户粘性 [71] - 2024 年物流板块收入 94.22 亿元,同比增长 33.0%,综合物流、农产品物流、铁路物流收入分别为 61.71、2.49、28.45 亿元 [73] - 公司境内成立 10 家平台公司,业务触达 34 个省级行政区,国际化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78] 切入制造业务,造船利润形成底部支撑 - 公司切入造船等生产制造环节,升级产业链运营模式,平抑周期波动 [82] - 造船业务以象屿海装为主体,2024 年末在手订单 89 艘,排产至 2029 年,营收 59 亿元,同比 +24.8%,毛利 10.72 亿元,同比 +0.3% [82]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5 年归母净利润 17.41 亿元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766/3931/4114 亿元,同比分别 +2.72%/+4.37%/+4.66% [86]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41/20.18/23.37 亿元,同比分别 +22.69%、+15.92%、+15.82% [88] 估值与评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 预计 2025 - 2027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62、0.72、0.83 元,5 月 26 日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11.08、9.55、8.25 倍 [90] - 公司估值水平不高,假设维持分红比例,股息率达 4.37%,具备投资价值 [90]
厦门象屿(600057):公司深度报告:大宗供应链巨头,产业链延伸恢复稳增长
信达证券· 2025-05-27 19: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信达证券首次覆盖厦门象屿,给予“增持”评级 [2][9][9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厦门象屿依托大宗供应链业务进行产业扩张,虽2023 - 2024年受产业链影响业绩有波动,但随着政策利好,工业企业效益恢复,供应链行业收益水平修复,公司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5] - 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盈利转向服务收益,行业集中度提升,短期龙头经营货量下降,后续经济回暖叠加风险释放,行业发展有望改善 [6] - 厦门象屿持续升级供应链服务模式,供应链业务品类拓展、物流业务发展、切入制造业务,整体业务量及单吨毛利有望增长,造船利润形成底部支撑 [7][8]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1/20.18/23.37亿元,同比分别+22.7%、+15.9%、+15.8%,当前估值有修复空间,分红股息率具备投资价值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业务转型:厦门象屿从房地产转型为全球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商,2011年上市确立核心业务,2014年形成五大核心供应链体系,2016年拓展业务并全球化布局,2023年切入生产制造领域 [16] - 股权结构:控股股东为厦门象屿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市国资委,截至2025年4月16日,集团直接及间接持股49.63% [19] - 业绩表现:2011 - 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20.1%和+17.3%,2023 - 2024年受行业影响下滑,后续有望企稳回升 [21] - 业务构成:主业为大宗供应链服务,营收占比95%左右,大宗商品经营毛利占比约70% - 80%,生产制造业务毛利占比提升较快 [22] 行业 - 盈利模式转变:行业从传统贸易模式转型为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盈利主要源于服务收益,风险管控水平提升 [29][32] - 短期情况:2023年工业景气度低,大宗商品需求放缓,2024年有改善;龙头经营货量短期下降,但行业集中度提升,中长期增长趋势仍在 [34][37] - 后续趋势:经济景气度接近底部,政策利好,大宗商品市场有望上行,企业单吨毛利有望回升 [41] 公司优势 - 供应链业务:拓展新品类形成核心产品体系,业务模式升级,客户结构优化,市占率和经营规模提升,单吨毛利2024年回升 [44][48][62] - 物流业务:构建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物流资源丰富,2024年物流板块收入增长,铁路物流收入明显增长 [71][73] - 制造业务:切入造船等制造环节,造船业务订单充裕,2024年营收和毛利增长,对公司利润形成支撑 [82][8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营收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66/3931/4114亿元,同比分别+2.72%/+4.37%/+4.66% [86] - 利润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1/20.18/23.37亿元,同比分别+22.69%、+15.92%、+15.82% [88] - 估值与评级:当前估值有修复空间,假设维持分红比例,股息率4.37%,给予“增持”评级 [90]
中储股份扣非八年首亏2.8亿 3.92亿收购关联资产将增利6320万
长江商报· 2025-04-24 08:13
收购控股股东资产 - 公司拟以现金3 9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中储集团旗下广州货代和寿阳公司100%股权[2] - 广州货代评估价值5747 82万元(增值率20 58%),寿阳公司评估价值3 35亿元(增值率163 09%)[5][6] - 交易属于集团内部资源整合,旨在推动优势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并完善产业链布局[2][4] 被收购资产财务表现 - 广州货代2024年营收6 16亿元(净利润1163 04万元),2025年前三月营收1 27亿元(净利润294 5万元)[6] - 寿阳公司2024年营收1 31亿元(净利润5157 33万元),2025年前三月营收2862 69万元(净利润1042 21万元)[6] - 交易追溯调整将增加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6320万元[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631 44亿元(同比降6 13%),净利润4 03亿元(同比降48 76%),扣非净利润亏损2 81亿元(八年来首次亏损)[2][7] - 投资损失3 7亿元(主要因联营房企诚通建投亏损8 57亿元导致权益法确认投资损益-3亿元)[8] - 三大业务中仅智慧运输平台营收增长10 12%,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营收下降26 69%[8] 股东减持动态 - 二股东CLH 12 (HK) Limited于4月减持1486 66万股(占比0 68%),当前持股比例降至10%[3][9] - 该股东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累计减持9091 51万股,套现约5 59亿元[9] 战略布局 - 公司实施"两商两网三支撑"战略,聚焦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与专业物流运营[7] - 收购寿阳公司可优化山西物流设施布局,广州货代将强化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能力[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