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X5

搜索文档
晚买3天怒亏10多万!“豪车税”门槛降低,高端国产车的春天来了?
电动车公社· 2025-07-26 23:59
政策调整影响 - 两部门公告将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从130万元下调至90万元,7月20日起执行[1] - 实际开票价起征点计算为101.7万元(含13%增值税),新增征税对象覆盖101.7-146.9万元区间新车[3] - 政策导致7月20日前出现豪车抢购潮,保时捷、路虎等门店爆满,部分消费者为避税提前下单[1][5] 市场反应与策略 - 路虎推出"豪车税全额补贴"政策,7月20-31日购买指定车型可免除新增消费税[20][22] - 奔驰经销商对S级指定车型提供短期豪车税补贴(7月20日-8月31日)[23] - 保时捷未跟进补贴政策,但抢购热潮显示其产品仍具市场吸引力[25] 价格趋势与竞争格局 - 豪车价格普遍下降:奔驰S级指导价从2016年110.8-249.8万元降至96.26-204.26万元[11][12] - 玛莎拉蒂总裁终端优惠后全系低于起征点,宝马7系顶配含优惠亦低于90万元[14][15] - 乘联会指出当前90万元豪车实际价格与2016年130万元车型相当,政策调整旨在覆盖原避税车型[16] 国产新能源替代效应 - 进口车总量从2014年143万辆峰值降至2024年同比下滑33%,德系豪车进口量同比减少15%[34][35][38] - 丰田埃尔法2024年上半年销量腰斩至6731辆,极氪009、理想MEGA等国产新能源MPV抢占市场[40][42][43] - 问界M9、蔚来ET9、小米SU7 Ultra等技术突破削弱传统豪车溢价,蔚来底盘性能超越奔驰S级[49][50][52] 长期行业影响 - 豪车税或促使部分车型降价至起征点以下,进口豪车销量将进一步承压[30][31] - 自主品牌通过技术升级和价格优势加速替代进口豪车,新能源车型成为主力[60][61][62] - 尊界S800顶配版因1000元差额被征税,但短期兜底政策未显著影响资本市场预期[55][56][58]
中大型纯电动SUV市场深度重构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6 09:59
行业价格体系重构 - 小鹏G7以不足20万元起售价打破中大型纯电动SUV市场定价惯例,直接挑战特斯拉ModelY和小米YU7等头部车型 [2] - 85%潜在购车者认为20万元价位应标配800V平台+2级辅助驾驶,消费理念倒逼车企调整产品策略 [2] - 别克E5以14.99万~16.99万元限时定价入市,星途星际元ET首月获2.6万辆订单,20万元不再是中大型纯电SUV入门门槛 [3] - 电池成本下降+智能化技术普及推动高端配置大众化,20万~30万元区间将成为技术竞争最激烈红海 [3]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5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仅剩宝马X5等传统燃油车,30万~50万元区间被理想、问界等新势力占据 [6] - 20万~30万元区间汇集小鹏G7、深蓝S09、问界新M5Ultra等多款车型,15万~20万元出现零跑C16等破局者 [6] - 10万~15万元区间成为新蓝海,部分车企尝试推出"入门级中大型SUV"降低消费门槛 [10] - 传统燃油车定价依据(排量/品牌/豪华配置)被电动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充电效率等新标准取代 [7] 技术驱动因素 - 城市NOA功能交付进度和用户体验成为核心差异化因素,2级辅助驾驶从卖点变为标配 [9] - 800V高压平台从高端配置变为市场准入证,主流车型CLTC续航普遍突破600km [9] - 高算力芯片支持下的多屏互动/AR-HUD/语音助手重新定义人车交互方式 [9] - 电池原材料价格回落+规模化效应+本土供应链成熟推动制造成本持续下降 [3] 未来竞争维度 - 高端市场(30万元以上)依靠豪华配置和专属服务维持溢价,如问界M9(46.98万元起)和理想L9(40万元起) [10] - 15万~25万元主流市场竞争最激烈,车企需平衡成本控制与技术升级 [10] - 瑞银预测15万~20万元价位段将成盈利关键区间,巩固价格下探趋势 [10] - 竞争重点从价格战转向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用户体验等综合维度 [10]
增程能再救一次合资和豪华品牌们么?
虎嗅· 2025-07-10 17:23
增程技术市场动态 - 2025上半年多家合资及豪华品牌重新评估增程技术路线 上汽大众和广汽丰田已明确将推出增程新车 宝马奔驰也可能进入该市场[1][2] - 理想汽车早期SEV项目因法规限制搁置 投资超2亿 后转向增程路线 理想ONE初期融资困难 100多家投资机构因技术偏见拒绝[3][6] - 当前增程技术已被问界 零跑 小鹏等品牌验证 市场接受度远超8年前预期[7] 合资品牌增程布局 - 广汽丰田将在汉兰达和赛那导入增程技术 主打家用市场 其THS混动系统可通过简化结构快速转型[9][10][13] - 上汽大众推行"合资2.0"战略 计划推出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的增程SUV 研发周期从48个月大幅压缩 加强与华为 Momenta等技术合作[17][18][20] - 合资品牌通过放权中国团队取得成效 广汽丰田铂智3X和东风日产N7销量提升 增程被视为深化本土化改革的下一步[17] 豪华品牌技术转向 - 宝马考虑在X5 X3 X7等车型推出增程版本 十年前i3 REX因技术局限未能成功[23][27] - 奔驰曾中断增程研发 但2024年启动对理想L9 问界M9的研究 可能转向大电池插混路线[27][28] - 豪华品牌面临技术适配挑战 传统发动机研发逻辑与增程器"高转速稳态运行"需求存在冲突[33] 增程技术本质解析 - 技术核心在于解决补能焦虑与智能化体验的冲突 而非单纯动力形式 理想L6增程器热效率达40.5% NVH控制在60分贝以下[33][35] - 市场成功关键是对中国家庭场景的深度理解 如理想打造"移动的家"概念 集成驻车空调 外放电等场景化功能[31][32][35] - 当前增程已从技术妥协方案演变为市场行为符号 反映消费者对长续航 低成本和科技舒适性的综合需求[38][39]
特斯拉与BBA集体涨价,价格战要熄火了?
新浪财经· 2025-07-08 15:37
小米YU7市场表现 - 小米YU7上市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创中国及世界汽车工业史纪录[1] - 理想汽车CEO李想称其创造奇迹,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形容为"神话",雷军表示超出预期[1] - 友商对小米的不按常理出牌策略缺乏应对经验[1] 车企应对策略 - 蔚来、极氪、智己等品牌推出转购补偿措施,报销小米YU7定金以截胡订单[2] - 理想、智界等车企推出优惠措施:智界全系现金补贴2万元,理想L6提供5年0息购车计划[2] -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1万元,续航提升40km,百公里加速提升0.6秒[3][5] - 特斯拉销售解释涨价因进口电池原材料成本上升,且避开小米YU7上市热度期[5] 豪华品牌价格调整 - 宝马3系预计上涨8000元,5系回调1万元,X5上涨1.5万元[8] - 奥迪A3中高配车型可能上涨7000-8000元,奔驰部分车型已涨价5万元[9] - 涨价主因银行"高息高返"政策被叫停,经销商失去金融补贴[9][11] 价格战发展历程 - 2023年1月特斯拉降价引发价格战,比亚迪秦PLUS DM-i下探至10万元内[18] - 2024年特斯拉再度降价最高1.55万元,比亚迪秦PLUS DM-i起售价降至7.98万元[18] - 2025年5月比亚迪22款车型最大降幅5.3万元,终端不到5万元可购车[18] 行业影响与监管 - 价格战导致供应链压价严重,零部件质量下降,行业信任流失[19]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全国工商联呼吁抵制无底线价格战[20]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多家车企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20] 市场未来预期 - 业内人士预测车企将在1-2个月内推出新优惠政策刺激销售[22] - 部分观点认为当前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价格战不会轻易结束[23][24] - 销售人员表示价格已至最低点,行业难以持续降价[24]
问界M9:只要预算不是问题,同级就很难有对手
车fans· 2025-07-01 08:29
市场表现 - 四线城市商超门店目前处于传统淡季,日均进店量15-20组,其中问界M9关注度占比40% [2] - 相比端午假期前25-30组的进店量有所下滑,主要受高考/中考季家长陪考(目标客群重合)和极端天气影响 [2] 产品结构 - 六座增程Ultra版占销量70%,等车周期6-8周,纯电版因续航焦虑(全尺寸SUV电耗高)和实用性不足(标配52度电池的增程版纯电续航已达250km)销售较弱 [3] - 六座布局更受欢迎源于:全尺寸SUV空间优势(第三排可纯平放倒)、商务场景需求(客户60%为私营企业主/高管)超过行李装载需求 [3] 价格体系 - 六座增程Ultra版官方指导价53.98万,热门选配组合(鎏金黑外观+杏/棕内饰+21寸轮毂+高阶驾驶辅助)增加2.8万成本 [5] - 按揭方案显示:首付16.285万(含选配),贷款43.184万,60期月供8273元,总利息6.456万 [6] - 限时权益含2万智能驾驶抵扣券(原价3万)、6000元交车礼包及2000元卫星通信套餐,6月30日截止 [8] 竞争格局 - 核心竞品结构:宝马X5和问界M8各占对比客户30%,理想L9占20%,奔驰GLS/GLE各10% [11] - 战败案例显示:预算不足转向理想L9(等车周期更短),品牌忠诚度导致选择宝马X5(对智能驾驶效率存疑) [12] - 战胜案例:蔚来ES8潜在客户因产品力(座椅/音响品质、系统流畅度、NVH表现)和增程技术优势转化 [14][16] 客户画像 - 典型客群为私营企业主(40%)、民企高管(30%)、律师等精英阶层,兼具商务接待与家庭用车需求 [9] - 购车决策受圈层文化显著影响,存在"跟随性消费"特征(见奔驰GLE车主因同行换车而转化案例) [9] 现存问题 - 交付周期长引发客户抱怨(6-8周等待期),部分客户强烈要求现车供应 [17] - 设计风格反馈:部分客户认为外观内饰科技感不足,期待更多款型选择 [17]
最后一代「纯血」豪华车,卖给了情怀客
36氪· 2025-06-20 17:05
豪华车市场现状 - 奔驰宝马计划从2025年起推出降本车型以应对市场压力 [3][14] - 2025款宝马5系降价幅度显著,指导价43 99万降至29 8万,降幅达14万 [9][10] - 沃尔沃XC60最低落地价23万,S90预计未来降至25万 [9] 销量与价格动态 - 宝马5系降价后销量连续4个月上涨,5月销量1 1万辆超越奔驰E级 [12] - 沃尔沃XC60 5月销量6147辆,创4年来最佳月销表现 [12] - 宝马X5最低配售价54万,较两年前70万降幅达23% [9] 产品开发与成本策略 - 当前豪华车为2020年开发的产品,仍保持性能与品质优先 [11] - 宝马新世代车型招标采取多轮压价策略,供应商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20][21] - 奔驰在纯电CLA项目启用低价供应商,打破传统顶尖供应商合作模式 [24] 市场竞争与本土化挑战 - 自主品牌如理想L9和问界M9通过增程技术和大空间配置抢占市场份额 [40] - 豪华车设计仍以欧美需求为主,NVH等本土化改进不足 [34][35] - 中国家庭消费者占比78%,偏好舒适型SUV,与欧洲性能导向开发逻辑冲突 [38][39] 行业转型与未来趋势 - 奔驰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下滑43%,加速成本改革 [25] - 豪华品牌面临全球化标准与本土化需求的双重矛盾 [47] - 第八代宝马5系被视为传统豪华车时代的最后代表作 [48]
最后一代「纯血」豪华车,卖给了情怀客
36氪· 2025-06-19 12:24
豪华车市场现状 - 2025款宝马5系降价显著 525Li M运动套装指导价43 99万降至29 8万 降幅达14万[4] - 宝马X5最低配售价从70多万降至54万 沃尔沃XC60最低落地价从40万降至23万[3][5] - 经销商面临现金流压力 卖车亏损 靠售后和银行返利维持经营 销售提成砍半[2] 豪华车销量表现 - 宝马5系降价后销量连涨四月 5月销量1 1万辆 首次超越奔驰E级[7] - 沃尔沃XC60 5月销量6147辆 为过去4年较好水平[7] - 2020-2021年宝马在华销量创纪录 分别达77万和84万辆[11] 豪华车开发与成本 - 第八代宝马5系基于2020年开发 平台和设计沿用10年前规划[9] - 2021年成本非供应商第一考量 2024年招标采取多轮压价策略[12][13] - 奔驰纯电CLA启用低价供应商 一季度净利润下滑43%[16] 豪华车市场挑战 - 产品定义与本土需求错位 噪音问题长期未优化[22] - 欧洲开发侧重性能 中国市场需求舒适性 增程技术被忽视[24][25] - 自主品牌崛起 理想L9等车型抢占市场份额[25] 豪华车未来方向 - 需平衡品牌底蕴与市场需求 机械素质和品牌文化成核心优势[27] - 全球化体系阻碍本土化调整 面临转身难题[28] - 第八代宝马5系被视为传统豪华车时代落幕代表作[28]
今日新闻丨曹操出行将于6月25日港股上市!宝能集团及观致汽车被强制执行2.73亿元!远景动力将为宝马新车供应46系大圆柱电池!
电动车公社· 2025-06-18 00:28
宝能集团及观致汽车 - 宝能集团及观致汽车被强制执行2.73亿元 [2][3] - 公司发布声明称一切业务正常开展,新车即将上市 [4][6] - 公司强调经营信息以官网为准,否认部分媒体不实报道 [6] 曹操出行 - 曹操出行启动招股程序,计划6月25日港股上市 [7][8] - 预计募资总额18.53亿港元,公司估值228.23亿港元 [8] - 全球发售4417.86万股,每股定价41.94港元 [9] - 引入梅赛德斯-奔驰、国轩高科等战略投资者 [9] - 募资主要用于2025年自动驾驶布局 [9] 远景动力 - 远景动力46系大圆柱电池在无锡江阴工厂下线 [10] - 首批产品供应宝马X3/X5/X6/X7等车型 [10] - 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10Wh/kg,支持6C快充 [10] - 10-80%充电仅需10分钟,覆盖400-1000V电压平台 [10] - 公司在全球多国布局电池制造基地 [10]
大圆柱下线即出口!远景动力加速供货宝马全球电动平台
起点锂电· 2025-06-16 19:27
远景动力46系大圆柱电池产品下线 - 远景动力46系大圆柱电池产品在无锡江阴超级工厂下线,首批已运至美国,供货宝马全球电动平台车型 [1] 宝马集团合作与供应链布局 - 46系大圆柱电池作为宝马集团新世代车型核心动力来源,由远景动力全球供应链体系持续供货 [3] - 为满足更大规模交付需求,远景动力沧州超级工厂正在部署更高生产效率的产线,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量产 [3] - 2022年10月宝马集团宣布远景动力为其新世代纯电平台提供高性能、高安全、低碳排放的46系圆柱电池 [3] - 新平台车型包括供应全球市场的X7、X3车型,以及面向北美拉美市场的X5、X6车型 [3] 46系大圆柱电池技术性能 - 搭载高镍正极+掺硅负极材料体系,显著提升能量密度 [3] - 安全性能全面升级:单体产热更低,热电分离与定向泄压设计杜绝电芯间热失控蔓延,实现整包系统级安全 [3] - 单体能量密度最高达到≥310Wh/kg,支持≥6C快充技术,10分钟内实现10%-80%快速补能 [3] - 支持400-1000V全电压平台,覆盖A-D级全车型序列,标准化和灵活性大幅降低整车开发成本与周期 [4] 宝马新世代车型性能提升 - 电池能量密度提高20%、整车续航增加30%、充电速度显著加快 [4] - 助力整车制造减碳降耗,推动电动化与可持续战略落地 [4] 远景动力全球化布局 - 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布局多座电池制造基地 [4] - 过去一年中,中国沧州、日本茨城、法国杜埃工厂均已投产,供货电动汽车与储能行业全球头部客户 [4]
宝马中国,踩上悬崖|深氪lite
36氪· 2025-05-28 16:31
豪华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国产新势力品牌如问界M9、理想L9崛起,抢占宝马X5市场份额[2] - 宝马退出价格战后客户流失加剧,转向购买新势力车型[3] - 奔驰E级保持月销1.5万辆,显示豪华轿车市场仍有稳定需求[16] 宝马价格体系崩溃 - 宝马X5成交价从70万加价降至54万落地仍滞销[2] - 新5系指导价43万无人问津,多次降价后销量仅回升至8000辆[10] - 经销商内卷导致宝马i3落地价跌破18万,较指导价30-40万腰斩[12] 经销商模式困境 - 宝马经销商数量从2014年460家飙升至2017年600家,管理难度激增[5][6] - 小型经销商因库存压力被迫低价倾销,引发价格体系崩盘[10] - 80%客户为比价而来,经销商间恶性竞争加剧[13] 产品力与市场错位 - 宝马G底盘(2018年后)驾控优势被特斯拉Model 3、极氪等电动车稀释[17][18] - 新5系长轴距版底盘调校由德国团队主导,未考虑中国舒适性需求[21] - 中国研发团队无核心开发权限,德国总部坚持技术本位主义[22][23] 战略转型滞后 - 智能驾驶合作需2-3年落地,远慢于市场节奏[15] - 2026年新车型仍坚持欧洲中心主义开发思路[24] - 奔驰已建立中国竞品分析团队,奥迪推出中国专供品牌[24] 历史销量对比 - 2014年宝马5系年销13.84万辆,2023年暴跌至8.9万辆[5][20] - 2025Q1宝马中国销量15.52万辆,同比下滑17.2%[15] 品牌价值衰减 - 消费者形成降价预期,29.9万成为5系价格天花板[13] - 情怀客户占比提升,新客被新势力分流[2][13] - 终端销售人才标准从专业能力降级为议价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