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封堵器
icon
搜索文档
心玮医疗进入规模化盈利阶段 脑机接口预计明年临床试验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21: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实现净利润5094万元人民币 扭亏为盈[2] - 上半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超40%[2] - 整体毛利率回升至近70% 销售和管理费用率下降8个百分点至37%[2] - 预计2025年全年净利润达7000-8000万元人民币[2] - 未来几年计划维持35%收入复合年增长率 利润增长水平保持在50%以上[2] 产品线进展 - 缺血性脑卒中业务活跃植入医院数量同比增长超20% 植入量增长60%[3] - 出血性脑卒中领域新增近200家合作医院 全年预计实现400-500家医院准入[2] - 弹簧圈产品销量实现翻倍增长[2] - 介入通路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8% 血管闭合领域市场份额超20%[3] - 国产首款涂层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上市 形成完整动脉瘤治疗解决方案[2] 市场地位 - 缺血产品终端植入金额规模全年预计近7亿元人民币 市场份额10%-12%[3] - 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弹簧圈+辅助支架+密网支架"完整动脉瘤治疗方案的企业[2] - 与矩阵合作推出新一代封堵器 扩大血管闭合领域市场份额[3] 研发管线 - 颈动脉支架处于注册过程 目前仅有进口产品和3家国产在研产品[3] - 颅内药物支架预计2026年底上市 针对年手术量5-10万例的颅内动脉狭窄市场[3] - 介入式脑机接口预计2026年底开启正式临床试验[6] - 脑机接口采用支架电极载体 信号清晰度高于非侵入式 动物植入近一年半信号无衰减[6] 海外拓展 - 海外业务覆盖超30个国家和地区 计划2026年扩展至50个以上[3] - 2025年海外销售规模预计200万美元 未来几年增速50%-100%[3] 行业环境 - 医保政策对创新器械友好 创新产品可通过商保和谈判等多样化支付方式获得支持[4][5] - 集采规则趋于温和 既保证产品降价又保障头部厂家份额[5]
港股异动 | 心泰医疗(02291)午后涨近10% 中期纯利同比增长29.8% 可降解封堵器技术存在BD潜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4:06
股价表现 - 午后涨近10% 截至发稿涨8.43%至27港元 成交额2749.75万港元 [1] 中期业绩表现 - 收入3.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2.4%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82亿元 同比增长29.8% [1] - 基本每股收益0.5249元 [1] 产品管线布局 - 拥有30款已上市封堵器、心脏瓣膜及配件产品 [1] - 4款注册审评及注册准备中产品 [1] - 28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产品 覆盖封堵器、心脏瓣膜及手术配件、机械循环辅助等领域 [1]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可降解封堵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1] - 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布局全面 产品管线覆盖先心封堵器、心源性卒中、瓣膜、心衰等领域 [1] - 瓣膜领域管线丰富 TAVR产品已获批上市 [1] - 布局可降解主动脉封堵器 [1] 增长驱动因素 - 业绩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可降解封堵器等新产品的放量 [1] - 可降解封堵器系列产品具有较强的海外license-out潜力 [1] - 未来有望通过自主销售或BD方式在海外推广 [1]
心泰医疗(02291.HK)中期归母净利同比增长29.8%至1.82亿元
格隆汇· 2025-08-22 20:29
财务业绩 - 收入同比增长32.4%至人民币3.3亿元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9.8%至人民币1.82亿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0.5249元 [1]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 [1] 业务发展 - 专注于心脏病医疗介入器械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1] - 在传统金属类医疗器械领域拥有20多年行业经验 [1] - 正在成功实践医疗器械可降解化 [1] - 探索心脏瓣膜、心脏机械循环辅助、房间隔穿刺等前沿领域 [1] 产品管线 - 拥有30款已上市封堵器、心脏瓣膜及配件产品 [1] - 4款产品处于注册审评及注册准备阶段 [1] - 28款在研产品处于不同研发阶段 [1] - 在研产品涵盖封堵器、心脏瓣膜、手术配件及机械循环辅助等领域 [1] 行业地位 - 作为中国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引导者 [1] - 持续从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提供医疗解决方案 [1] - 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创新和全面的医疗解决方案 [1]
先健科技涨超10% 机构料公司集采调价相关产品下半年有望逐步出清 关注行业估值修复
智通财经· 2025-08-06 11:03
公司股价表现 - 先健科技股价涨超10% 截至发稿涨9.45%报2.2港元 成交额2.14亿港元 [1] 集采政策影响 - 国家医保局要求12家国内外企业重新制定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产品价格 旨在压缩流通环节过高加价 [1] - 多省市针对封堵器和腔静脉滤器进行集采 [1] - 集采导致价格调整致公司相关产品出厂价下滑 是造成24H2收入及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原因 [1] 业绩复苏预期 - 预计为期一年的价格调整有望在25H2逐步出清 实现困境反转 [1] - 看好公司长期深耕血管介入领域的行业地位和极强产品力 [1] - 看好国内部分产品困境反转及国际化业务快速增长潜力 [1] 医疗器械行业展望 - 随着政策缓和、集采出清、企业战略转型和国际业务拓展 多家医疗器械公司业绩和估值将迎来修复 [1] - 医疗器械板块投资机会越来越多来自国际化 多家企业25年国际业务有望实现高增长 [1] - 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长期空间大的公司有望迎来估值重塑 [1] - 港股医疗器械涨幅表现较好 有望对A股产生映射 A股和港股医疗器械板块投资机会将持续凸显 [1]
港股异动 | 先健科技(01302)涨超10% 机构料公司集采调价相关产品下半年有望逐步出清 关注行业估值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11:02
公司股价表现 - 先健科技股价涨超10% 截至发稿涨9.45%报2.2港元 成交额达2.14亿港元[1] 集采政策影响 - 国家医保局要求12家国内外企业重新制定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价格 旨在压缩流通环节过高加价[1] - 多省市对封堵器和腔静脉滤器进行集采 导致公司相关产品出厂价下滑[1] - 集采价格调整是造成公司2024年下半年收入及利润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1] 业务展望 - 预计为期一年的价格调整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出清 实现困境反转[1] - 看好公司长期深耕血管介入领域的行业地位和极强产品力[1] - 看好国内部分产品困境反转及国际化业务快速增长潜力[1] 行业趋势 - 随着政策缓和、集采出清、企业战略转型和国际业务拓展 多家医疗器械公司业绩和估值将迎来修复[1] - 医疗器械板块投资机会越来越多来自国际化 多家企业2025年国际业务有望实现高增长[1] - 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长期空间大的公司有望迎来估值重塑[1] - 港股医疗器械涨幅表现较好 有望对A股产生映射 A股和港股医疗器械板块投资机会将持续凸显[1]
先健科技(01302.HK):结构心+外周介入领军企业 国际化业务加速
格隆汇· 2025-08-01 02:38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主营业务呈现"3+N"业务布局,三大产品线分别是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外周血管介入和起搏电生理业务,战略合作业务是指未来2-3年有望战略合作及增资多个BD项目 [1] -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值耗材收入体量达到10亿元的头部企业之一,2024年营业收入实现13.04亿元,同比增长2.88%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实现高质量专利布局2,426项,累计15款产品获NMPA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1] 行业政策影响 - 2024年国家医保局要求12家国内外企业重新制定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产品价格,旨在压缩流通环节过高加价,实现价格透明化 [2] - 多省市针对封堵器和腔静脉滤器进行集采,集采导致的价格调整致公司相关产品出厂价下滑,是造成24H2收入及利润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 [2] - 预计为期一年的价格调整有望在25H2逐步出清,困境反转 [2] 国际化发展 - 公司拥有7个境外子公司,海外取得注册证达1059个,销售网络覆盖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 [2] - 预计公司多款二代主动脉支架产品有望在25-26年获批海外注册证 [2] - IBS冠脉铁基支架的海外获批带来国际化收入的快速放量,剑虎医疗战略合作下公司享有电生理海外独家经销权亦会带来收入增量 [2] 产品研发创新 - 元心科技作为全球唯一从事铁基可吸收材料研发的企业,自2006年起研发铁基可吸收材料 [3] - 铁合金支架仅50微米壁厚,可同时获得足够支撑力并在2年后降解,临床3期结果证明其性能与雅培XiencePrimes相当 [3] - IBS Angle已获得马来西亚注册证及欧盟CE认证,并在美国获得同情使用,IBS Titan也获得美国同情使用 [3] - IBS可吸收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国内完成三期临床入组,并在国内和欧洲地区分别递交NMPA和CE注册申请,有望于25-26年获批 [3]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有望分别实现14.03/15.28/17.36亿元,同比增长8%/9%/14% [3]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16/3.88/5.26亿元,同比增长42%/23%/35% [3] - 对应EPS为0.07/0.08/0.11元,对应PE倍数为31/25/19x [3]
头痛可能是“心病” 专家提醒关注心脏“小孔”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09:58
心血管疾病与偏头痛关联 - 偏头痛可能与心脏结构异常如卵圆孔未闭存在关联,建议不明原因头痛患者进行心脏专科检查[1] -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超过3.3亿,患病率逐年上升[1] - 卵圆孔未闭患者中偏头痛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群的5倍[1] 卵圆孔未闭的医学特征 - 卵圆孔是胎儿期心脏生理性通道,出生后3年未闭合则称为卵圆孔未闭[1] - 约20%至34%成人存在卵圆孔未闭,常规体检难以发现[1] - 卵圆孔未闭通常无症状,但可能引发偏头痛、心源性脑卒中等疾病[1][2] 诊断与治疗建议 - 初步筛查可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和右心声学造影,必要时进行经导管超声检查[1] - 频繁头痛或脑卒中病史患者建议尽早筛查卵圆孔未闭[2] - 微创介入手术(封堵器释放)是主要治疗方式,无需开胸[2]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 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患者需神经科与心脏科联合评估治疗[2] - 多学科协作诊疗可提升复杂疾病诊疗能力,提倡"心脑同治"理念[2]
超2500亿营收!2024医疗器械百强背后的突破与隐忧
思宇MedTech· 2025-05-16 18:2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收入约为2542.67亿元,同比增长0.19%,扣非净利润下降13.82% [1] - 子板块收入增速排序:低值耗材(+12.86%)、高值耗材(+3.58%)、医疗设备(-1.38%)、体外诊断(-6.13%) [1] - 子板块扣非利润增速排序:低值耗材(+114.83%)、高值耗材(-4.09%)、医疗设备(-17.93%)、体外诊断(-47.04%) [1]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微创医疗等头部企业稳居第一梯队 [2] - 行业进入"存量整合+创新驱动"并行的新阶段 [2] 医疗设备板块 - 2024年收入下降1.38%,扣非净利润下降17.93% [3] - 2025Q1收入下降5.27%,扣非净利润下降14.10% [3] - 受招投标放缓和渠道去库存压力影响,影像设备和监护设备领域表现不佳 [3] - 联影医疗2024年营收103亿元(-9.73%),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36.08%) [3] - 政策将释放超500亿元设备需求,联影医疗有望斩获20%以上份额 [5] 高值耗材板块 - 2024年收入增长3.58%,扣非净利润下降4.09% [6] - 2025Q1收入增长0.25%,扣非净利润下降6.15% [6] - 封堵器、冠脉支架、骨科创伤国产占有率分别达95%、75%、68% [6] - 微创医疗2024年营收10.3亿美元(+9.6%),手术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长146% [7] - 公司毛利率55.7%(-0.3pct),2025年预计收入增长10-11% [7] 低值耗材板块 - 2024年收入增长12.86%,扣非净利润增长114.83% [8] - 2025Q1收入增长2.37%,扣非净利润增长7.19% [8] - 注射穿刺类市场份额30%,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22% [8] - 奥美医疗2024年营收33.26亿元(+20.66%),净利润3.69亿元(+233.95%) [9] - 产品销往全球近70个国家,自2008年起稳居中国敷料行业出口榜首 [9] 体外诊断板块 - 2024年收入下降6.13%,扣非净利润下降47.04% [10] - 2025Q1收入下降15.39%,扣非净利润下降40.27% [10] - 九安医疗2024年营收25.92亿元(-19.77%),净利润16.69亿元(+33%) [10] - iHealth系列产品2023年营收22.50亿元(占总营收86.79%),2024年下降22.75% [11] - 安徽28省集采中选检验试剂平均降幅52.62%,最高降幅84.25% [11] 行业展望 - 政策将支持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安排100亿元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 [5] - 全球医用敷料市场预计2026年达235亿美元 [8] - 具备系统化能力的企业将能穿越周期、持续领跑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