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IoT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W(01810):小米模式构筑护城河,人车家高端化行则将至
长江证券· 2025-06-04 07: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3日小米召开2025年投资者日大会,雷军与卢伟冰对高端化战略、新零售业态进行解读,小米护城河在于模式内核,未来将锚定“芯片、AI、OS”筑牢硬核科技基座,深耕底层技术赛道,通过软硬件融合赋能人车家全生态 [2][4] - 综合小米“人车家”生态全面推进,智能手机稳健增长,IoT大家电与汽车业务高速增长,预计小米集团25 - 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9/557.5/700.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智能手机与消费电子 - 2024年小米手机在中国市场净流入用户超1300万,2020 - 2024五年间份额+5.3pct,全市场领先;2025Q1全球总销量4180万台,同比+3.0%,全球市占率14.1%,同比提升0.3pct;中国大陆销量1330万台,同比+40.0%,市占率18.8%,时隔10年重回第一 [8] - 2025Q1小米手机均价1210.5元,同比+5.7%,在中国大陆4k - 5k价格端份额达到24.4%,位列第一 [8] - 2025Q1小米在尼日利亚市场份额达到26.2%,较2022Q1的5.4%大幅提高20.8pct [8] - 小米将2024年定义为生态升级年,小米之家大陆门店数超15000家,2025年为均衡发展年,计划门店数达20000家 [8] IoT业务 - 2025Q1公司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业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毛利率为25.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收入与毛利率均创历史新高 [8] - 2025Q1公司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3.9%,其中空调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长超65%,冰箱出货量超88万台,同比增长超65%,洗衣机出货量超74万台,同比增长超100% [8] 汽车业务 - 2025Q1亏损额为5亿元,环比大幅收窄50.2%,YU7车型预计7月上市,延续SU7产品定位逻辑,有望成爆款 [8] - 伴随着YU7落地,汽车业务进入强车型周期,规模化效应摊薄期间费用投入,公司加大渠道建设、提升门店效率,盈利能力优化,预计今年第三到四季度实现盈利 [8] - 远期来看,汽车业务车型不断完善,人车家全生态持续丰富,小米高端化持续落地 [8]
小米集团-W:25Q1点评:业绩超预期,IoT延续高速增长势头-20250603
华安证券· 2025-06-03 16: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业绩整体表现超预期,收入1113亿元(yoy+47.4%),超BBG预期2.1%;Non - GAAP净利润107亿元(yoy+64.5%),超BBG预期17.7% [5] - IoT受大家电驱动延续高速增长,毛利率改善显著;YU7上市在即,为汽车业务注入新增量;手机毛利率环比改善,ASP连续两季度双位数增长 [6][7] - 预计2025/2026/2027年公司收入4827/6127/7135亿元,实现同比+31.9% /+26.9% /+16.5%;预计实现经调整净利润412/569/699亿元,实现同比+51.3%/+38.1%/+22.9%,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5Q1业绩表现 - 整体:收入1113亿元(yoy+47.4%),超BBG预期2.1%;Non - GAAP净利润107亿元(yoy+64.5%),超BBG预期17.7% [5] - 分业务: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yoy+8.9%),低于BBG预期1.4%,毛利率12.4%;IoT业务收入323亿元(yoy+58.7%),高于BBG预期9.8%,毛利率25.2%;互联网业务收入91亿元(yoy+12.8%),高于BBG预期0.2%,毛利率76.9%;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186亿元,高于BBG预期0.8%,毛利率达23.2%,高于BBG预期的20.8% [5] IoT业务情况 - 收入323亿元(yoy+58.7%),超BBG预期9.8%,主要受大家电驱动,25Q1大家电收入同比+113.8%,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超110/88/74万台,同比+65%/+65%/+100%;毛利率显著提升,达25.2%,同比+5.3pct,环比+4.7pct,超过BBG预期的21.3% [6] -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预计今年11月投产,到2026年可年产300万台小米空调,到2030年产值有望达100亿元 [6] 汽车业务情况 - 25Q1收入186亿元,毛利率达23.2%,环比+2.8pct,超过BBG预期的20.8%,一季度汽车销量达7.6万辆,略高于BBG预期的7.5万辆 [6] - 5月22日小米YU7发布,7月上市,相较SU7多方面升级,全系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和激光雷达,续航最高可达835km,看好其市场热度,汽车业务有望今年迎来销量、ASP和利润率三重提升 [6] 手机业务情况 - 毛利率本季度达12.4%,环比+0.4pct,略有改善 [7] - 25Q1手机ASP达1211元,同比+5.8%,创历史新高,得益于国内高端化进程显著,25Q1小米手机在大陆低于4千元以上价位智能手机销量市占率达9.6%,同比+2.9pct,4000 - 5000元价位智能手机销量市占率在大陆地区排名第一,市占率同比+4.6pct至24.4% [7] 财务指标与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公司收入4827/6127/7135亿元(2025 - 2027前值为4920/6264/7319亿元),实现同比+31.9% /+26.9% /+16.5%;预计实现经调整净利润412/569/699亿元(2025 - 2027前值为383/542/673亿元),实现同比+51.3%/+38.1%/+22.9% [8] - 给出2024A、2025E、2026E、2027E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等信息,如2025E营业收入4827.28亿元,营业成本3737.51亿元等 [10][11][12]
小米:一手汽车、一手国补,这次真要 “赢麻” 了?
海豚投研· 2025-05-28 11:46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超市场预期1090亿元,主要受IoT业务带动[1][10] - 核心利润100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09亿元,实现翻倍增长[3][53] - 整体毛利率22.8%,超市场预期21.4%,主要得益于IoT和汽车业务毛利率提升[14][15] 手机业务 - 收入506亿元,低于市场预期513亿元,同比增长8.9%[1][25] - 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其中国内增长40%,海外市场拖累明显[27] - 手机均价1211元,同比增长10.5%,毛利率12.4%,同比下滑[31][33] IoT业务 - 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连续两个季度增速超50%[1][37] - 毛利率25.2%,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国补政策带动大家电等高毛利产品增长[15][39] - 平板业务收入环比增长40%,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3%[37][39] 汽车业务 - 收入186亿元,符合预期,出货量7.6万台,单车均价23.9万元[2][19] - 毛利率23.2%,超市场预期20.8%,主要因产能利用率达200%和SU7 Ultra车型推出[16][22] - 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台,实际年化产能已达36万台,全年销量目标或上调至40万台[22] 互联网服务 - 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放缓[41] - 广告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20%,增值服务25亿元,基本无增长[41] - MIUI用户数同比增长9%,ARPU值仅增3%[2] 海外市场 - 海外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0.9%,占比降至33%[43] - 海外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8.9%,IoT业务弥补手机下滑[46] - 海外互联网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8.2%[45] 经营费用 - 三项费用合计154亿元,费用率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47] - 研发费用67亿元保持稳定,营销费用环比减少5亿元[48][50] - 核心业务经营利润率9%,创历史新高[53] 未来展望 - 汽车业务关注YU7新车表现和二期工厂投产,预计下半年量产[22][24] - IoT业务增长依赖国补政策持续性[6][39] - 手机业务需关注海外市场恢复和自研芯片进展[36]
小米高管解读Q1财报:不担心SU7销量会受YU7影响
新浪科技· 2025-05-27 21:4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达1113亿元 同比增长47 4% [1] - 净利润109亿元 上年同期为42亿元 同比增长159 5% [1] - 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 上年同期为65亿元 同比增长64 6% [1] IoT业务发展 - IoT业务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但面临竞争对手推出针对性竞品的挑战 [1] - 公司认为当前主要瓶颈在于产能不足 而非竞争压力 空调等产品处于"缺货"状态 [1] - 大家电业务纳入集团战略仅一年半 仍有巨大进步空间 包括自研核心器件和建设生产基地 [2][3] 市场竞争策略 - 公司认为竞争对手关注是行业进步的好现象 将推动改善用户体验和价格透明度 [2] - 反对行业存在的渠道差异化定价行为 主张统一用户知情权和价格权 [2] - 海外市场与国内打法本质相同 但竞争环境差异明显 如东南亚80%家电为日本品牌 [3] 汽车业务布局 - YU7与SU7采用相同摩德纳平台 具备产能和核心器件复用优势 [4] - 当前汽车业务主要矛盾是产能不足导致交付周期长 暂无降价促销压力 [4] - 两款车型未来市场占比需参考特斯拉Model 3/Y的销售比例模型 [4] 产能规划 - 急需建设首期大家电工厂 包括冰箱 洗衣机等产线 [3] - 汽车业务同样面临产能瓶颈 交付周期延长问题突出 [4]
小米(纪要):手机要看 2 亿台,汽车无严格利润目标
海豚投研· 2025-03-19 22:48
小米集团24年四季度财报核心信息 整体业绩 - 总收入10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超出市场预期(1044亿元)[1] - 核心经营利润58亿元,受研发和销售费用增长影响未显著释放[2] - 2024年累计股票回购金额37亿港元[2] 分业务表现 智能手机 - 收入513亿元,超出市场预期的500亿元,主要因ASP(均价)站上1200元,高端化成效显著[2] - 出货量同比增长15%,全球市场份额升至13.8%,连续18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3] - 高端机型(4000-6000元价格段)市场份额达16.8%[3] IoT与生活消费品 - 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52%,受益于国补政策及低基数效应[2] - 电视销量环比增长33%,空调季节性回落[2] - 年度经营利润率提升3.9个百分点至20.3%,成为利润稳定器[3] 互联网服务 - 收入93亿元,超出市场预期3亿元,主要依赖海外互联网及国内广告业务[2] - 增值服务表现平淡,连续多季度无增长[2] 汽车业务 - 收入167亿元,毛利率20.4%,调整后净亏损7亿元,亏损幅度快速收窄[2] - SU7 Ultra定价52.99万元创品牌新高,3天订单锁单破万[3] - 目标全年交付35万辆新车,计划年中推出YU7车型[2][4] 战略与能力建设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241亿元,2025年预计增至300亿元,其中25%投入AI领域[4] - 未来十年聚焦硬核科技,计划2-3年内完成AI操作系统进化[4] 高端化与新零售 - 高端战略从手机延伸至汽车及更多品类,目标突破6000元以上手机市场[4] - 国内计划2025年新增5000家门店,远期目标20000家小米之家;海外从500家拓展至10000家[4] 管理体系优化 - 引入IPD(集成产品开发)、IPS(集成服务交付)等流程保障产品稳定性[4] - 成立经营管理委员会推动透明化决策[4] 运营数据 用户与市场 - 全球MIUI月活用户(MAU)达7.02亿,海外MAU占比75.5%[1][3] - 中国大陆收入占比49.8%,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5.7%[1] 产品出货量 - 智能手机季度出货量4310万台,同比增长33.6%[1] - 汽车季度出货量6.1万辆,ASP为23.9万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