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Pad 7 Ultra

搜索文档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下滑4%,华为重夺市场第一
Canalys· 2025-07-25 21:17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第二季度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4%,总量为6780万台,主要因年初国家补贴政策带来的增长效应减弱 [1][2] - 华为以1220万台出货量重夺市场第一,市场份额18%,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vivo以1180万台位居第二,份额17%;OPPO(含一加)1070万台排名第三,份额16% [1][6] - 小米连续第八个季度同比增长,出货量1040万台排名第四;苹果1010万台位列第五,两者份额均为15% [1][6] 市场动态与厂商策略 - 市场回调主因国家补贴计划导致的出货节奏变化,但消费者需求仍坚挺,上半年整体出货量同比略有增长 [2] - 厂商通过提前启动618促销(折扣、分期付款、IoT产品捆绑)应对换机高峰退潮,苹果调整iPhone 16系列定价策略有效转化存量需求 [2] - 华为发布首款搭载HarmonyOS 5.0的Nova14,加速独立生态系统扩张;vivo通过X200/S30/Y300系列分散发布节奏覆盖多元用户;小米推出自研芯片XRing O1并强化线下零售布局 [2][3] 2025年市场展望 - 中国大陆市场全年有望实现小幅增长,表现优于全球市场,主因经济韧性、消费者信心恢复及健康库存水平 [5] - 厂商需应对上半年需求提前释放的挑战,通过产品创新与差异化延续换机动能,同时注重为渠道伙伴提供长期价值以巩固合作关系 [5] 数据统计服务说明 - Canalys智能手机Horizon服务提供国家级出货量预估,涵盖季度份额、历史数据追踪及硬件规格深度分析,结合渠道数据与终端用户洞察 [6] - 服务定期发布深度分析报告,帮助客户理解数据逻辑并预测市场走势 [6]
小米618全渠道支付金额超355亿,刷新历年大促纪录
财经网· 2025-06-19 14:45
618大促业绩 - 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355亿元,再创新高 [1] 旗舰机型表现 - 小米15 Ultra包揽抖音6000-8000价位段国产手机销量销额冠军,并稳居京东手机竞速榜6000元以上价位段国产冠军 [2] - 小米15成为4000-5999价位段国产手机冠军,摘得京东销量第一,获得抖音全价位段国产手机累计销量和销额双第一 [2] - REDMI K80在618期间摘得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快手全平台2000-2999元价位段国产手机销量冠军 [2] - REDMI K80 Pro获得3000元档电商好评榜第一 [2] - REDMI Turbo 4 Pro斩获1500-1999价位段单品累计销量冠军 [2] - REDMI Note 14 Pro成1000-1499价位段累计销量冠军 [2] - REDMI Note 13 5G成500-599价位段冠军 [2] - REDMI 14C成500元以下销量冠军 [2] 生态协同效应 - 在显示器、智能音箱、净水器、加湿器、洗碗机多品类细分市场获得158项第一 [3] - 小米包揽京东1500-2000元价位段和2500-3000元价位段平板销量销额双第一 [3] - 小米Pad 7 Ultra摘得京东5500元以上价位段安卓平板销量销额双冠 [3] - 小米手环9 Pro包揽京东、天猫智能手环品类销量销额双第一 [3] - REDMI Watch 5斩获京东智能手表品类销量第一 [3] 服务升级 - 618期间上门安装服务用户同比大增38% [3] - 送装一体服务用户同比增长192% [3] - 拆送装服务上线品类扩展至12个 [3] - 支持保IP68门店新增100家,累计达到500家 [3]
小米集团-W:玄戒O1推动国产自研芯片发展,YU7配置亮眼-20250605
国泰海通· 2025-06-05 15: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小米集团“增持”评级 [1][7][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营收利润再创新高,净利润超百亿元;自研3nm手机SoC芯片玄戒O1发布,未来持续投入研发;YU7标配长续航电池与激光雷达,IoT业务增长迅速 [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调整小米集团FY2025E - FY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4835/6023/7159亿人民币(前值4813/5895/6896亿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为422/552/686亿人民币(前值424/441/605亿人民币) [3][9] - 基于SOTP估值法,给予小米目标价67.8港币,维持“增持”评级 [7][9] 财务摘要 |指标|2021A|2022A|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人民币)|328309|280044|270971|365906|483472|602327|715852| |同比增长(%)|33.5%|-14.7%|-3.2%|35.0%|32.1%|24.6%|18.8%| |毛利润(百万人民币)|58261|47577|57477|76560|112657|134463|158922| |同比增长(%)|58.5%|-18.3%|20.8%|33.2%|47.1%|19.4%|18.2%| |经调整净利润(百万人民币)|22040|8518|19273|27235|42247|55215|68582| |同比增长(%)|69.5%|-61.4%|126.3%|41.3%|55.1%|30.7%|24.2%| |经调整PE|54.9|141.0|62.4|44.4|28.7|21.9|17.7| [5] 各业务表现 智能手机业务 - FY25Q1收入5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9%;在中国内地市占率反超华为重返第一,达18.8%,同比增速40%;旗舰型手机小米15 Ultra首月出货量同比增长90% [7] 汽车业务 - FY25Q1收入186亿人民币,环比增长11.5%;25Q1交付7.6万台新车,SU7累计交付量达25.8万台;首款SUV电动汽车YU7发布,标配激光雷达、长续航电池,搭载创新天际屏全景显示技术 [7] IoT业务 - FY25Q1收入3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8.7%;新零售推进,新增超1000家小米之家及235家汽车销售门店;大家电业务受益“国补”翻倍增长,空调全栈自研;平板出货量首次跻身全球前三 [7] 财务报表预测 利润表 - 收入、毛利等指标呈增长趋势,费用也相应增加,研发开支逐年上升 [12] 资产负债表 - 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总权益等有不同变化 [12]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投资、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波动 [12] 可比公司估值表 - 列出小米及各行业可比公司的PE、PS估值情况,包括智能手机、IoT、互联网、汽车等行业均值 [13] SOTP估值表 - 手机、IoT、互联网业务目标市值1342406百万人民币,占比84%;汽车业务目标市值247570百万人民币,占比16%;总价值对应人民币62.4元,港币67.8元 [14]
小米举办618线下“人车家全生态”特展,首款SUV及玄戒O1处理器亮相
新浪科技· 2025-06-03 12:51
小米618特别科技展 - 公司在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中央广场举办"人车家全生态"科技特展 主题为"科技生态 一步到位" [1] - 展览占地面积达1000m² 分为车展区 影展区 智能家居生活展区和国补互动区域 [3] - 智能家居生活展区为三室两厅大平层 涵盖五大科技生活场景 全部配备小米科技产品 [3] - 活动将持续至6月18日 线上线下全渠道13亿让利正在进行中 [1][3] 新产品展示 - 展出小米15周年发布会全新产品 包括首款自主研发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3] - 展示3款15周年献礼之作:小米15S Pro 小米Pad 7 Ultra 小米Watch S4 eSIM纪念版 [3] - 首次线下集中展示新成员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180万台 连续19季度全球前三 [4]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占率18.8% 时隔十年重回第一 [4]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23亿元 同比增长58.7% [4] - 科技家电收入增长113.8% [4]
再破千亿!小米,最新发布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23:10
财务业绩 - 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47.4%至1113亿元,继2024年Q4后再破千亿 [1] - 经调整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达107亿元,同比增幅64.5% [1] - 手机×AIoT板块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22.8%,毛利率22.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2] - 智能手机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9%,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互联网服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2.8% [2]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总收入186亿元,毛利率23.2% [4] 智能手机业务 - 中国大陆出货量排名重返第一,份额18.8%,出货量增速40% [2] - 中国大陆3000元以上高端智能手机市占率25%,4000-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24.4%排名第一 [10] - 线下零售店达1.6万家,汽车销售门店235家,预计年底达2万家 [10]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线下渠道出货量市占率12.1%,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10]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平板出货量全球前三,同比增长超56%为前五厂商增速最快 [2] - 大家电收入翻倍增长,平均售价持续攀升 [2] - 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达9.437亿台,同比增长20.1% [14]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SU7系列累计交付超25.8万台,4月交付2.8万台 [4] - SU7 Ultra定价52.99万起,发布3天大定1.9万台,锁单1万台 [10] - YU7留资用户是SU7同期的3倍,首次留资用户数超60% [13] - 2025年目标交付35万台 [4] 芯片与技术创新 - 发布自研3nm旗舰芯片玄戒O1,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SoC芯片能力的手机厂商 [1][7] - 大芯片研发四年投入135亿,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达2000亿 [14] - 开源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7B参数取得优异成绩 [16] - 小爱同学月活超1.5亿,同比增长17.5% [16] 战略布局 - 芯片、OS、AI深度赋能"人车家全生态" [17] - 2025年研发费用300亿中25%投入AI [16] - 空调智能制造工厂年内投产,计划全球建设20座世界级工厂 [17] - 构建全球最大AIoT生态系统 [14]
事关芯片,小米回应:完全是谣言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7 09:25
小米玄戒O1芯片研发 - 玄戒O1是小米自主研发的3nm旗舰SoC,历时四年多完成,并非向Arm定制的芯片,也未采用Arm CSS服务 [1] - 芯片基于Arm最新CPU、GPU标准IP授权,但多核及访存系统级设计、后端物理实现完全由玄戒团队自主完成 [1] - CPU超大核主频达3.9GHz,远超业界标准,通过重新设计480种标准单元库(占3nm标准库近三分之一)、边缘供电技术和自研高速寄存器等创新实现 [1] Arm与小米的合作关系 - Arm确认小米玄戒O1采用Arm架构,标志着双方15年技术合作的里程碑,覆盖智能手机、物联网及汽车等领域 [2] - 双方合作优化SoC性能与能效,小米通过自研芯片持续突破性能极限,Arm提供Armv9.2 Cortex CPU集群IP、Immortalis GPU IP等标准IP支持 [2][3] XRING O1芯片技术细节与应用 - 芯片采用3nm工艺,整合Arm最新CPU/GPU/IP集群,经小米后端设计实现高性能与高效率 [3] - 将首发搭载于小米15S Pro手机和小米Pad 7 Ultra平板,提升续航与多媒体/游戏体验 [3] 行业影响与战略布局 - 小米通过自研芯片强化技术领导地位,Arm称其合作推动智能手机、物联网及汽车领域的性能与效率边界 [2][3]
雷军再砸2000亿,一文回顾小米造芯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15:14
小米自研3nm芯片发布 - 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正式发布,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3nm手机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1] - 芯片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在109mm²面积内集成190亿晶体管,配备10核CPU(3.9GHz超大核)和16核GPU,性能功耗达行业第一梯队[4] - 同步发布玄戒T1(首款自研4G手表芯片)及三款搭载自研芯片终端产品(小米15S Pro、Pad 7 Ultra、Watch S4纪念版)[5][6] 芯片战略布局 - 过去四年累计研发投入135亿元,研发团队超2500人,规模居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前三[5] - 未来五年计划再投入200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长期目标为至少投资十年、500亿元[6][10] - 战略意义包括:降低高通依赖、优化AI算力适配生态、长期控制整机成本[6] 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 - 自研基带芯片实现突破,玄戒T1集成首款4G基带,标志公司进入通信芯片领域[5] - 芯片技术将强化"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支撑智能汽车(YU7)、AIoT设备等业务协同[6][8] - 2024年研发投入达241亿元(同比+25.9%),2025年AI研发占比将达25%[9][10] 产品生态与市场表现 - 小米汽车首款SUV YU7预发布,搭载800V高压平台,续航835km(CLTC工况),零百加速3.23秒[7]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增速仍超30%[10] - 高端机型销量占比提升至35%(2024Q4),自研芯片成为突破6000元以上价位段关键[10] 资金与战略规划 - 近期通过配股募资425亿港元,重点投向智能电动汽车、高端手机及AIoT生态[9] - 明确六大子战略:高端化、产业能力领先、AI、OS、新零售等,构建三大增长曲线(个人设备/家庭设备/智能汽车)[8] - 技术护城河加速形成,手机/OS/芯片协同效应通过汽车业务放大[10]
更多中国科技企业站了出来
新浪财经· 2025-05-24 04:18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发布 - 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SoC芯片"玄戒O1"正式亮相,采用第二代3nm制程工艺,是中国大陆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3nm制程芯片,填补了先进制程芯片研发设计领域的空白 [2][4] - 小米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全球第四个拥有自研设计SoC芯片能力的手机厂商 [4] - 搭载"玄戒O1"的小米15S Pro手机和小米Pad 7 Ultra正式发布,标志着公司完成了从28nm"澎湃S1"到3nm"玄戒O1"的技术跨越 [5] 小米芯片研发历程 - 公司早在2014年就开始芯片研发,2017年发布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后暂停SoC芯片研发转向"小芯片"路线 [4] - 2021年初在决议造车的同时重启手机SoC芯片研发,为"玄戒"芯片提出目标:最新工艺制程、旗舰级别晶体管规模、第一梯队性能与能效 [4] - 截至今年4月底,"玄戒"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135亿人民币,研发团队超过2500人,今年预计研发投入将超过60亿元 [5] 长期研发投入与战略 - 公司制定了长期持续投资计划,决定至少投资十年,至少投资500亿 [5] - 预计在未来5年,继续在研发领域投入2000亿元人民币 [7] - 通过长期大规模投资底层技术,公司已完成"从0到1"的跨越,包括小米汽车、芯片、智能工厂等领域 [7] 行业意义与影响 - "玄戒O1"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芯片产业开始站在全球芯片产业的最前沿 [5] - 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企业没有因为外界压力止步不前,反而迎难而上缩小差距 [8] -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科技崛起的中坚力量,掀起创新浪潮 [8] 中国科技行业发展模式 - 中国科技企业选择自主创新发展模式,以长期主义视角不断投入 [7] - 中国科技企业正从"汗水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为中国经济带来活力与势能 [8] - 十年时间跨度是中国产业从入局到成功的周期,如高铁、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的发展历程 [7]
3纳米芯片,振奋人心
环球网· 2025-05-23 16:01
核心观点 - 小米发布中国大陆首款自研3纳米手机SoC芯片"玄戒O1",标志着国产半导体技术重大突破 [1][3] - 该芯片已实现规模量产,首发搭载于小米15S Pro和小米Pad 7 Ultra两款旗舰产品 [3][5] - 公司十年间累计投入超135亿元研发资金,研发团队达2500人,日均研发投入超千万元 [5][7] -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7] 技术突破 - 3纳米制程工艺逼近晶体管物理极限,技术难度与生态要求极高,全球多家科技巨头曾在此领域受挫 [3][5] - 芯片集成CPU、GPU等核心部件,对性能功耗平衡和设计水平要求严苛 [1] - 技术突破有望推动国产半导体供应链升级,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1][7] 研发历程 - 2014年启动芯片研发,2017年推出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后遭遇挫折 [5] - 转向快充芯片、电池管理芯片等"小芯片"领域积累经验,2021年重启SoC研发 [5] - 坚持"高风险、长周期"研发规律,经历流片失败和舆论质疑 [5][10] 行业影响 - 自研芯片能力是消费电子巨头建立产品差异化体验和长期护城河的关键 [3] - 技术溢出效应将倒逼相关领域加速迭代,提升全球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7] - 与国产大模型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技术突破共同展现中国民营经济活力 [10] 未来展望 - 需持续攻克技术攻坚、产业链自主化、生态构建等挑战 [10] - 产品性能需经市场和用户检验,坚持"长期主义"是行业发展核心逻辑 [10]
“后来者”小米终破局:自研3nm芯片叫板苹果,未来五年再砸2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5:13
芯片自研突破 - 小米发布首款自主研发的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具备3nm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企业 [1] - 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在109mm²空间集成190亿个晶体管,配备10核CPU和16核GPU,主频达3.9GHz [3] - 过去四年芯片研发投入超135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达2500人,在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研发投入和团队规模均居行业前三 [3] 战略布局与投入 - 公司宣布未来五年将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追加2000亿元投入,此前五年已实际投入1020亿元 [1][8] - 2024年研发投入达241亿元同比增长25.9%,2025年计划投入超300亿元,其中25%资金将用于AI研发 [8] - 今年通过配股募资425亿港元,资金将重点投向智能电动汽车、高端手机及AIoT生态三大领域 [9] 产品生态协同 - 同步发布三款搭载自研芯片的新品:小米15S Pro、小米Pad 7 Ultra和Xiaomi Watch S4 [5] - 自研芯片将助力公司摆脱高通依赖、优化AI算力适配生态、降低整机成本提高利润率 [5]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取得进展,首款SUV车型YU7预发布,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CLTC工况续航达835km [6] 技术发展历程 - 公司2014年启动芯片研发,2017年推出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但遭遇挫折,2021年重启"大芯片"业务 [2] - 除手机SoC外,已陆续推出快充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影像芯片等"小芯片"产品线 [2] - 玄戒T1作为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发布,集成自研4G基带,标志公司在基带赛道取得突破 [3] 市场表现与预期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5%,预计今年增长仍将超过30% [9] - 高端机型销量占比提升,2024年Q4达35%,自研芯片或成突破6000元以上价位段关键 [9] - 公司形成三大增长曲线:个人智能设备、家庭智能设备和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