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液冷板
搜索文档
国金证券:响应AI芯片散热革命 3D打印液冷板前景广阔
智通财经· 2025-11-04 10:01
液冷市场前景与驱动力 - 2024年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达到184亿元,同比增长66%,预计2029年将进一步达到1300亿元,市场需求有望爆发[1] - 冷却可占数据中心电耗的40%,随着GPU热设计功耗提升,传统风冷面临瓶颈,液冷散热效率远高于风冷[1] - 部署液冷的GB200 NVL72系统可使一个50兆瓦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每年节省超过400万美元[1] 冷板式液冷技术优势 - 冷板式液冷是应用最广的间接液冷方式,通过铜/铝导热金属封闭腔体导热,服务器芯片不直接接触液体,系统不需对机房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可操作性强[1] - 冷板式液冷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有望成为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案[1] 3D打印在液冷板制造中的优势 - 3D打印解放了流道设计限制,可通过拓扑优化、仿生设计复杂化流道以改善散热性能,其加工时间和成本对结构设计变化不敏感,而CNC/铲齿加工则受限较大[2] - 传统液冷板通过钎焊、扩散焊等工艺焊接,其结构强度和连接处热阻弱于3D打印的一体化成型技术[2] - 3D打印可避免焊接过程导致微通道结构尺寸改变的问题,尤其适合制造涉及极小尺寸立体复杂结构的微通道液冷板[3] 微通道液冷板的发展趋势 - 微通道液冷板成为新趋势,例如0.08mm微通道液冷板已获订单用于B200芯片散热,针对B300芯片的方案已完成多轮测试[3] - 微通道散热器(当量直径低于1mm)通过微通道技术增强散热性能是大势所趋,但传统铲齿、微铣削等工艺加工深宽比大和结构复杂的沟槽存在限制[3] - 产业目前主要通过铲齿工艺加工微通道液冷板,后续或向3D打印技术过渡[3] 铜材料3D打印的进展与产业化 - 铜对红光波段反射率高难以加工,但采用绿光/蓝光激光器的设备方案可显著降低反射率,实现铜材料打印[4] - 已有公司基于3D打印技术开发出高性能液冷板:CoolestDC的一体式冷板可承受6bar以上水压并使GPU工作温度降低近50%;Fabric8Labs的冷板可实现精准冷却,性能显著高于铲齿工艺产品;希禾增材打印件最小壁厚达0.05mm,致密度超过99.8%[4] - 3D打印液冷板产业化落地是大势所趋[4]
3D 打印行业研究:响应AI芯片散热革命,3D打印液冷板前景广阔
国金证券· 2025-11-03 21: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但建议关注在金属3D打印尤其是铜3D打印有较好技术储备的企业 [5] 报告核心观点 - 冷板式液冷技术凭借其高散热效率和对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良好兼容性,有望成为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案,市场需求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1] - 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因其在设计自由度、一体化成型和制造复杂结构方面的独特优势,被认为是液冷板制造的最优技术路线,尤其适用于微通道等先进设计 [2] - 随着芯片功率密度持续提升,微通道液冷板成为新趋势,这进一步放大了3D打印技术的优势,产业界已有成熟产品落地 [3][4] - 尽管铜材料的3D打印存在技术挑战,但通过采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器等技术已实现突破,为高性能液冷板制造提供了可行路径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冷板式液冷有望成为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案 - 数据中心冷却能耗占其总电耗高达40%,液冷散热效率远高于风冷,强制对流水的传热系数(250-15000 W/m²·K)远高于强制对流空气(25-250 W/m²·K)[12][16] - 英伟达GB200 NVL72液冷系统可为50兆瓦数据中心每年节省超过400万美元运营成本 [1][18] - 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2024年达184亿元,同比增长66%,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13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8% [1][20][21] - 冷板式液冷作为间接接触方式,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因其服务器芯片不直接接触液体,无需对机房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 [1][28] 2 3D打印有望成为液冷板最优制造技术路线 - 3D打印技术通过分层制造,解放了流道设计限制,可实现拓扑优化和仿生设计等复杂结构,加工时间和成本对结构变化不敏感,优于CNC/铲齿加工 [2][60][64] - 3D打印一体化成型工艺在结构强度和连接处热阻方面优于传统钎焊、扩散焊等焊接工艺 [2][66] - 微通道液冷板(当量直径低于1mm)成为新趋势,锦富技术开发的0.08mm微通道液冷板已用于B200芯片散热系统 [3][66] - 传统制造工艺(如铲齿、微铣削)在加工深宽比大、结构复杂的微通道时存在限制,3D打印技术前景更好 [3][71][74] - 对于多孔结构微通道骨架这类性能最强的设计,3D打印是可行的制造技术 [76] 2.4 铜材料打印较难但可突破,产业已有3D打印液冷板产品落地 - 铜是理想冷板材料(导热系数400 W/m·K),但其对主流红光激光器反射率高,加工难度大 [4][81][82] - 采用蓝光(450nm)或绿光(515nm)激光器可显著降低铜的反射率,实现有效打印 [4][82] - CoolestDC基于EOS DMLS技术开发的一体式冷板可承受6bar以上水压,使GPU工作温度降低近50% [4][88] - Fabric8Labs采用电化学增材制造技术打印的微通道冷板,性能显著高于铲齿工艺产品 [4][89] - 希禾增材通过绿光3D打印技术实现微通道液冷板制造,打印件最小壁厚达0.05mm,致密度超过99.8% [4][94]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在金属3D打印,尤其是铜3D打印领域有技术储备的企业,如南风股份、铂力特、华曙高科 [5][97] - 南风股份子公司南方增材从事3D打印服务,产品覆盖液冷板,正进行扩产规划并与客户洽谈 [97] - 铂力特展出3D打印液冷板,换热量相较传统直肋片冷板提升20%,压力损失减少约70% [97] - 华曙高科在金属3D打印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有望受益于数据中心液冷板需求提升 [97]
飞荣达(300602.SZ):有微通道液冷板的技术储备
格隆汇· 2025-09-29 15:14
技术储备与产品布局 - 公司拥有微通道液冷板技术储备 [1] - 散热产品研发覆盖导热材料 散热模组 风扇 3D VC散热器 特种散热器 单相液冷冷板模组 两相液冷冷板模组 [1] - 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服务器和终端设备 [1] 业务进展与未来规划 - 部分散热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 [1] - 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动态以提升综合竞争优势 [1]
飞荣达:公司有微通道液冷板技术储备,截至2025年获专利843项
新浪财经· 2025-09-22 09:13
技术储备与专利情况 - 公司拥有微通道液冷板技术专利储备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获得专利843项 [1] 产品与市场定位 - 热管理产品种类广泛且持续开发新技术 [1] - 作为国内热管理解决方案领先企业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1]
这家公司,为华为提供微通道液冷板!| 0918 张博划重点
虎嗅· 2025-09-18 22:46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为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 [1] - 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8亿美元,同比增长15% [2] - 公司云服务业务收入达到25亿美元,同比增长20% [3] 业务部门表现 - 公司硬件部门收入为12亿美元,同比下降5% [4] - 公司软件部门收入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8% [5] - 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5%,同比增长12% [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将达到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 [7] - 人工智能相关投资在2024年第二季度达到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8] - 企业数字化转型支出在2024年上半年增长15%,达到8000亿美元 [9] 市场扩张计划 - 公司计划在亚太地区新增3个数据中心,投资额达5亿美元 [10] - 公司将在欧洲市场推出新的企业级解决方案,预计带来3亿美元新增收入 [11] - 公司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招聘2000名技术研发人员 [12] 技术创新进展 - 公司新一代AI芯片研发投入达8亿美元,性能提升40% [13] - 公司获得50项新技术专利,主要集中在机器学习领域 [14] - 公司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9个月,效率提升2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