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
搜索文档
方盛制药涨2.00%,成交额3994.5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2.6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1 10:40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1月11日盘中股价报12.24元/股,上涨2.00%,公司总市值53.7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2.67万元,成交金额3994.50万元,换手率0.76%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2.28%,近5个交易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73%、2.09%、9.19% [1] 公司基本面与股东结构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元,同比减少7.02%,但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17.60% [2]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3.10万,较上期减少6.50%,人均流通股14167股,较上期增加6.9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8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44亿元 [3]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公司主营业务为心脑血管中成药、骨伤科药、儿科药、抗感染药等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94.62%来自销售商品,5.38%来自提供服务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中药Ⅱ-中药Ⅲ,概念板块包括增持回购、化妆品、基金重仓等 [1]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多家基金新进入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包括融通中国风1号灵活配置混合A/B持股600.00万股、长信金利趋势混合A持股500.00万股等 [3] - 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A/B增持250.00万股至750.00万股,位居第三大流通股东 [3] - 工银医疗保健股票、大成价值增长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新一批药品集采规则优化,“反内卷”发挥作用
人民日报· 2025-11-05 11:07
集采规则核心调整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规则全面优化,聚焦“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 [1] - 新规则允许医疗机构按厂牌报量,并设置“锚点价”与复活机制,引导市场良性竞争 [1] - 拟中选结果已于10月31日结束公示,预计患者将于2026年2月用上中选药品 [1] 集采规模与范围 - 本次集采有272家企业的55种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1] -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纳入的药品品种至此增加至490种 [1] - 集采药品覆盖慢性病与重大疾病常用药,涉及抗感染、抗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2] 报量方式优化与临床稳定性 - 医疗机构报量可具体到厂牌,开标前统计显示4.6万家医疗机构中有77%的报量报到了厂牌 [2] - 此优化有利于患者在不更换厂牌的情况下用上价格更低的药品 [2] - 医疗机构要求采购产品报量的75%得到满足,供应能力强的主流企业多数中选 [2] 质量门槛提升与监管 - 新规则提高了企业投标质量门槛,要求投标药品2年内无抽检不合格,所在生产线2年内无违反GMP情况 [2] - 个别企业因不符合质量条件未获参与资格 [3] - 药品监管部门将中选药品纳入重点监管,实现中选企业检查和中选产品抽检“两个全覆盖” [3] 反内卷机制与报价理性 - 设置“锚点价”(取“最低报价”与“入围均价的50%”中的高值)防止极端低价冲击 [4] - 引入“入围复活”和“未入围复活”两类复活机制,企业需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4] - 对于报价低于“锚点价”的企业,要求其声明报价合理性并解释成本构成 [4] - 多个品种出现最低中选价比平均报价50%更低的情况,但新规则保障了高于最低价一定幅度的药品有机会中选或复活 [5] - 部分企业因医疗机构报量较少,理性放弃“复活”机会 [5] 行业竞争格局与潜在问题 - 本次集采平均每个品种有14家企业竞争,3个品种超过30家企业,二羟丙茶碱注射剂竞标企业达48家 [7] - 二羟丙茶碱注射剂在一年内获证企业突然增加40多家,反映出仿制药赛道存在立项扎堆、委托生产等加剧同质化竞争的现象 [7] - 有企业代表指出,从立项到拿证需花费数年、成本上千万元,若不参与集采则投入成为沉没成本 [7] 未来方向与行业引导 - 专家认为集采规则将持续优化,但“反内卷”需从源头抓起,引导企业科学立项,避免集中扎堆生产同一种药品 [8] - 将行业“反内卷”目标全部寄托于集采规则不科学也不现实,需相关部门从上游进行引导 [8]
方盛制药涨2.05%,成交额8144.7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13.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31 13:57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31日公司股价上涨2.05%,报收12.43元/股,成交金额8144.71万元,换手率1.51%,总市值54.5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13.01万元,其中特大单卖出134.14万元,大单买入1086.48万元同时卖出1365.35万元 [1] - 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24.18%,近5个交易日、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分别上涨2.47%、5.07%和10.78% [1] 公司基本面与股东情况 - 公司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元,同比减少7.02%,但归母净利润达到2.68亿元,同比增长17.60% [2]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10万户,较上期减少6.50%,人均流通股增至14167股,增加6.96%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8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44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多家基金新进入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包括融通中国风1号灵活配置混合A/B持股600万股、长信金利趋势混合A持股500万股等 [3] - 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A/B增持250万股至750万股,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3] - 工银医疗保健股票和大成价值增长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心脑血管中成药、骨伤科药、儿科药、抗感染药等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业务收入94.62%来自销售商品,5.38%来自提供服务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中药Ⅱ-中药Ⅲ,概念板块包括增持回购、基金重仓、小盘等 [1]
方盛制药跌2.06%,成交额6688.8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58.5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30 13:15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30日盘中股价下跌2.06%至12.34元/股,成交额6688.86万元,换手率1.23%,总市值54.1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58.56万元,特大单净卖出429.70万元,大单净流出228.86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3.28%,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0.98%、4.31%、10.28%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公司主营业务为心脑血管中成药、骨伤科药、儿科药、抗感染药等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收入94.62%来自商品销售,5.38%来自服务 [1]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元,同比减少7.02%,但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17.6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8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44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3.10万,较上期减少6.50%,人均流通股14167股,较上期增加6.96% [2] - 多家基金新进或增持公司股份,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A/B增持250万股至750万股,融通中国风1号等四只基金为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3] - 工银医疗保健股票和大成价值增长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中药Ⅱ-中药Ⅲ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增持回购、基金重仓、小盘、民营医院、化妆品等 [1]
新华社权威快报|55种药品进集采 新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开标
新华社· 2025-10-28 19:40
事件概览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于10月27日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 [1][3] - 本次集采共有55种药品采购成功 [1][3] - 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3] 涉及药品范围 - 集采药品覆盖抗感染、抗肿瘤、抗过敏哮喘、糖尿病用药、心血管病用药等多个治疗领域 [1][3] - 本次集采新增一批覆盖慢性病与重大疾病的常用药、救命药 [3] 历史背景 -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11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 [3] - 历次集采共纳入490种药品 [3]
55种药品进集采 新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开标
新华社· 2025-10-28 18:10
事件概述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于10月27日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 [3] - 本次集采共有55种药品采购成功 [3] - 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3] 集采药品范围 - 新增一批覆盖慢性病与重大疾病的常用药、救命药 [3] - 涉及抗感染、抗肿瘤、抗过敏哮喘、糖尿病用药、心血管病用药等多个治疗领域 [3] 历史集采规模 -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开展11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 [3] - 历次集采共纳入490种药品 [3]
一财直击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有哪些新变化?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7 09:28
事件概览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于10月27日在上海开标 [2] - 本次集采共纳入55个品种药品,涉及抗感染、抗肿瘤、抗过敏哮喘、糖尿病用药、心血管用药、神经系统药物等主要治疗领域 [2] - 开标流程从上午7:00企业签到开始,10:30进行申报信息公开 [2] 集采规则与原则 - 本次集采坚持“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的原则 [9] - 在“反内卷”方面,优化价差控制“锚点”,引入“入围复活”和“未入围复活”两类复活机制以引导市场良性竞争 [10] - 在“防围标”方面,对存在股权关联、委托生产、批件转让等关联关系的企业采取约束措施,视同为1家企业,防范合谋报价 [10] - 为引导企业以适宜价格中选,集采规则增加了“未入围复活”机会,因需进行“两轮复活”,开标所用时间比之前批次更长 [9] 行业背景与规模 - 自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近800家药企中选,涉及代表产品2000余个 [9] - 本次集采在“稳临床”方面优化了报量方式,医疗机构可报通用名或具体厂牌,4.6万家医疗机构中有77%的报量具体到了厂牌 [9] - 在“保质量”方面,要求企业所在生产线2年内不存在违反GMP的情况,提升了质量门槛 [9] 市场参与与竞争 - 从公示的申报企业信息来看,平均每个品种有14家企业申报,预期大部分企业可获得中选资格 [11] - 针对少数投标企业数量较多的品种,竞争会比较激烈 [11] - 国家医保局曾于8月5日对投标企业数量较多的品种发出“预警”,提示企业做好成本收益核算,坚持理性报价 [13] 流程透明度 - 第十一批集采以公开、规范、透明为亮点,联采办首次向社会公开解读品种遴选规则,并面向全国医疗机构开展在线解读 [11] - 集采标书发布后,联采办使用59页PPT和长达1小时04分的视频向企业解读采购规则,并指导企业进行申报 [11]
一财直击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今年有哪些新变化?
第一财经· 2025-10-27 08:48
集采流程与规则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于10月27日在上海开标 开标时间为上午10:30 [1][15] - 本次集采流程包括7:00开始申报材料预检和企业签到 7:30至10:30受理申报材料 10:30进行申报信息公开 [1] - 为引导企业以适宜价格中选 本次集采在“入围复活”基础上增加“未入围复活”机会 因需进行两轮复活 开标所用时间比之前批次更长 [1][8] - 中选规则按顺序依次进行 中午间隙时间短 信息申报大会结束时间可能较晚 会场备有简单点心 [8] 集采规模与品种 - 本次集采共纳入55个品种 涉及治疗领域包括抗感染、抗肿瘤、抗过敏哮喘、糖尿病用药、心血管用药、神经系统药物等 [1] - 国家层面自2018年以来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 覆盖435种药品 近800家药企中选 涉及代表产品2000余个 [11] 集采原则与优化措施 - 第11批集采坚持“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原则 从医疗机构报量、企业投标门槛、竞价入围等方面进行优化 [11] - 在稳临床方面 优化报量方式 医疗机构可报通用名或具体到厂牌 4.6万家医疗机构中有77%的量报到了厂牌 [11] - 在保质量方面 要求企业所在生产线2年内不存在违反GMP的情况 提升质量门槛 [11] - 在反内卷方面 优化价差控制“锚点” 引入“入围复活”和“未入围复活”两类复活机制 引导市场良性竞争 [11] - 在防围标方面 对存在股权关联、委托生产、批件转让等关联关系的企业采取约束措施 视同为1家企业 防范合谋报价 [11] 规则透明度与企业参与 - 联采办首次向社会公开解读品种遴选具体规则 并面向全国医疗机构开展在线解读 [12] - 集采标书发布后 联采办用59页PPT和长达1小时04分的视频向企业解读采购规则 “手把手”教企业进行申报 [12] - 从公示的申报企业信息看 平均每个品种有14家企业申报 预期大部分企业可获得中选资格 但少数投标企业数量较多的品种竞争会比较激烈 [12] - 针对部分品种投标企业数量较多的情况 国家医保局于8月5日发出“预警” 提示企业做好成本收益核算 坚持理性报价 [16]
莱美药业10月16日获融资买入3574.51万元,融资余额2.0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09:30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6日公司股价上涨7.14%,成交额为3.81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3574.51万元,融资偿还1927.48万元,融资净买入1647.04万元 [1] - 截至10月16日,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合计2.09亿元,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4.12%,超过近一年70%分位水平 [1] - 10月16日融券卖出4800股,金额2.30万元,融券余量2.57万股,余额12.34万元,超过近一年70%分位水平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6日,于2009年10月30日上市,主营业务为抗感染药和特色专科用药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特色专科类38.24%,大输液类26.27%,其他品种21.89%,抗感染类10.10%,药品销售服务2.31%,其他(补充)1.19% [1]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减少1.19% [2] - 2025年1-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137.73万元,同比减少2462.45% [2] 股东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52万,较上期减少0.95% [2] - 截至9月30日,人均流通股为30004股,较上期增加0.96%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A(007994)退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分红历史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80亿元 [3] - 公司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集采新规则传递了清晰信号 | 经观社论
搜狐财经· 2025-09-27 13:59
集采新规则核心调整 - 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涉及55种药品,包括抗感染、抗肿瘤、糖尿病用药、心血管用药等 [2] - 新竞标规则基于“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进行优化,市场关注度超过以往 [2][3] 中选规则优化 - 优化价差计算“锚点”,不再以简单最低价作为锚点,报价最低企业需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3] - 增加针对市场主流品牌的“复活”机制,允许第一轮落选的主流品牌以该轮最高拟中选价格获得中选资格 [3] - “复活”机制被视为对优质品牌研发投入与市场声誉的认可,提供保护空间 [3] 质量监管与报量规则 - 新规则要求投标药品生产线两年内无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情形,药监部门对中选企业检查和产品抽检实现两个“全覆盖” [3] - 报量规则由过去按药品通用名统计,改为允许医疗机构按具体厂牌报量,以尊重医生处方自主权 [4] 对行业影响与预期 - 集采将推动医药产业加速洗牌,同质化生产严重品种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4] - 新规则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与创新竞争,以在行业中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4] - 集采政策自2018年启动以来持续优化,是政策制定部门、制药企业、医生和患者持续互动的过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