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发产品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日化用品(日化)政策、产业链、经营现状、竞争格局、代表企业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日化用品需求逐年递增,行业有巨大发展前景和空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5 09:34
行业定义及分类 - 日化用品指日用化学品 包括护肤 护发 化妆品等 按使用频率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 按用途分为洗漱 家居 厨卫 装饰 化妆用品等 其中化妆品产业规模最大 [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4138.4亿元 较2018年4041.4亿元增长2.4% [1][4] - 2024年利润总额为386.3亿元 较2018年430.4亿元下降10.2% [1][6] - 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将达4350亿元 利润总额将达400亿元 [1][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表面活性剂 基质原料 天然/植物原料 包装材料等原材料 表面活性剂是决定产品功效的关键成分 [8] - 中游为日化用品生产制造 [8] - 下游为商场 超市 便利店 专卖店 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 终端用户包括个人家庭用户及商业和工业用户 [8] 行业政策环境 - 2023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和《关于优化普通化妆品备案检验管理措施有关事宜的公告》 完善行业制度 [10] - 2022年6月工信部等部门发布《数字化助力消费品行业"三品"行动方案》 提出在洗涤用品等行业推广应用机器视觉等技术 [12] - 2022年6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在化妆品 洗涤用品等领域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12] - 2024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检查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 [12] - 2025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鼓励原料创新 [1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包括宝洁(65个独立品牌) 联合利华(约400个品牌) 欧莱雅(经营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高露洁(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3][14] - 本土品牌逐渐崛起 包括上海家化 嘉亨家化 拉芳家化 青岛金王 丸美股份 贝泰妮和水羊股份等 [13][14] - 上海家化2024年营业收入56.75亿元 营业成本24.06亿元 毛利率57.59% 日用化妆品产量4.91亿件 销量5.08亿件 [15] - 嘉亨家化2024年化妆品营业收入4.55亿元 占总营收49.34% 产量24736.32吨 销量23702.54吨 家庭护理产品营业收入0.73亿元 占总营收7.89% 产量6823.97吨 销量6459.11吨 [17]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需增大在乳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的投入 [19][20] - 行业细分趋势明显 因气候 人文等差异衍生出更多个性化需求 [20] - 营销渠道立体化 实施全方位渠道建设 [20] - 男性产品市场成为竞争新热点 男性日化产品需求逐步增多 [20] - 安全健康理念促使天然有机类产品更受青睐 减少人工香料 色素等的添加 [20]
护肤巨头,卖不动了
虎嗅· 2025-08-21 19: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销售额143.26亿美元,同比下滑8%,连续第三年下滑 [1][3][4] - 营业亏损7.85亿美元,净亏损11.33亿美元(约81亿元人民币) [3][4] - 毛利率提升2.3个百分点至74%,主要得益于运营效率提升、库存优化和价格策略调整 [5] - 销售成本占比从28.3%降至26.0%,运营费用占比从65.4%升至79.4% [4] 产品线表现 - 香氛业务净销售额微增,护肤产品下滑12%,彩妆下滑6%,护发产品下滑10% [4] - 创新产品推动海蓝之谜在中国市场下半年增长,目标2026财年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比超25% [11] 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2%,美洲市场下滑4%,亚太市场(含中国)下滑7% [4] - 中国内地市场净销售额27.41亿美元,同比下滑6%,占集团总销售额近20% [1][8] - 全球旅游零售业务净销售额同比下滑28%,占集团销售额比例降至15% [13] 战略调整与架构改革 - 利润恢复及增长计划预计2027财年完成,大部分收益将在该财年兑现 [6] - 中国内地市场升级为独立报告板块,直接向集团CEO汇报 [9][10] - 全球旅游零售业务调整至亚太市场报告,2025财年该业务在亚太市场下滑21% [12] 管理层展望 - 预计2026财年有机净销售额恢复增长,营业利润率目标重回两位数 [7] - 中国内地市场2025财年下半年零售额增长,10个品牌在第四季度实现增长 [11] - 全球旅游零售业务预计2026财年恢复增长,下半财年趋势更明显 [15]
业绩爆雷,美国巨头一年大亏81亿元,中国内地市场净销售额下滑6%,公司股价大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8:26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销售额143亿美元 同比下滑8% 连续第三年下滑 [1][2] - 营业利润亏损7.85亿美元 净亏损11.33亿美元 [2] - 毛利率74% 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 [1][4] - 销售成本37.29亿美元 占比26% 同比下降 [3] 产品线表现 - 香氛业务保持微增 护肤产品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2% 彩妆下滑6% 护发产品下滑10% [3] - 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比目标在2026财年回到25%以上 [6] 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中东非洲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2% 美洲市场下滑4% 亚太市场下滑7% [3] - 中国内地市场净销售额27.41亿美元 占比近20% 同比下滑6% [1][5] - 全球旅游零售业务净销售额同比下滑28% 占销售额比例约15% 较2024财年下降4个百分点 [8] 战略调整 - 实施利润恢复及增长计划 通过提升运营效率 减少滞销库存和优化价格策略改善盈利能力 [4] - 中国内地市场独立为报告板块 直接向CEO汇报 [5] - 全球旅游零售业务调整至亚太市场报告 [7] - 大幅削减旅游零售市场库存 库存回归合理水平 [1][9] 市场展望 - 预计2026财年有机净销售额恢复增长 中国内地市场在下半财年逐渐回暖 [1][5] - 海南旅游零售业务5月实现正增长 预计2026财年全球旅游零售业务有机净销售额恢复增长 [10] - 目标在未来几年实现稳健的两位数营业利润率 [4]
希腊化妆品销售和出口双增长
商务部网站· 2025-08-14 23:07
希腊《海运报》7月25日报道,尽管面临通胀压力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近年来希腊化妆品销售持 续增长。2023年化妆品市场总值增长约12%,2024年市场增长率预计约为6%。过去四年,希腊化妆品 出口年均增速约为14%。2024年,护肤品占总销售额约52%,其次是护发产品,占比约26%。近年来消 费者对天然化妆品特别是以橄榄油为基础的产品尤为关注。 (原标题:希腊化妆品销售和出口双增长) ...
联合利华营收、利润下滑 预计下半年增长领先于上半年
广州日报· 2025-07-31 23:46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当前,联合利华共有五大板块,分别为美容与健康业务、个人护理业务、家庭护理业务、营养业务和冰 淇淋业务。美容与健康板块上半年基础销售额增长3.4%,其中1.7%来自销量,2.0%来自价格上涨,增 速较去年放缓。营收达到6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35亿元),下滑0.8%;护发产品整体持平,较低的价 格增幅被销量下降所抵消。个人护理板块上半年基本销售额增长了4.8%,营收同样为65亿欧元(约合 人民币535亿元),下滑5.9%。 7月31日,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营收、利润双降,创下近五年首次上半年营收 下滑纪录。尽管基础销售额微增3.4%,但受美元贬值和核心业务销售不振影响,其营收同比下滑3.2% 至30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76亿元),基本营业利润更是骤降10.6%,为5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43亿 元)。 尽管市场情况低迷,但下半年的增长预计领先于上半年,这得益于其在发达市场的持续优势以及在新兴 市场(尤其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不断改善的表现。联合利华预计下半年利润率至少为18.5%, 与2024年下半年相比有显著改善。 ...
倒闭18万家“洗剪吹刺客”,年轻人终于不再妥协了
搜狐财经· 2025-07-28 11:36
行业现状 - 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美发行业注销或吊销企业超过18万家[4] - 2020年理发行业新店开设近20万家 2021年全国理发店数量突破114万家[9] - 2020年中国美发行业平均客单价上涨26.4% 一线城市理发费用甚至超过千元[9] - 2025年4月全国快剪门店数量暴增200%[26] 商业模式演变 - 早期理发店通过会员储值卡模式快速扩张 台湾储值卡风潮带动行业转型[10] - 部分店铺过度装修 将理发师职称包装为"英语老师""总监"等抬高溢价[12] - 当前快剪模式崛起 主打15分钟完成服务且无推销 理发工具销量增长133%[26] 行业问题根源 - 过度推销问题严重 中消协报告显示美容美发会员卡投诉占全行业26.5%[23] - 昆明某店出现标价1480元烫染项目最终收费7680元的极端案例[22] - 员工考核与销售业绩强挂钩 导致服务质量下降[20] 转型成功案例 - 湖南怀化"晓华理发店"采用透明定价策略 男士30元/女士45元无隐形消费[27] - 部分店铺通过专业技术+高端材料打造差异化 客户接受高溢价[28] - 创新社区合作模式 提供养发/按摩等增值服务获取稳定客源[28] 未来发展方向 - 必须回归透明定价或走专业技术路线才能避免被淘汰[30] - 行业转型已在进行中 缺乏竞争力的店铺将无法存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