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
icon
搜索文档
三菱汽车结束在中国的发动机生产
日经中文网· 2025-07-25 13:43
三菱汽车退出中国生产业务 - 公司与中国企业合资设立的"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将结束发动机生产并解除合资关系[1][2] - 公司已于2023年撤出中国整车生产但保留发动机供应业务此次将彻底退出中国汽车生产业务[1][2] - 公司从1998年开始在华生产发动机供应对象包括自有车辆及当地汽车厂商[2] 中国汽车市场结构性变化 - 中国纯电动汽车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20% EV和PHV合计占新车销售比例接近50%[2] - 比亚迪等本土EV企业崛起导致日系车企在发动机车领域陷入困境[2] - 本田2024年已关闭或停产多家中国发动机车工厂反映行业转型趋势[2] 三菱汽车在华业务现状 - 公司2023年3月终止中国整车生产及新车销售但保留售后服务[2] - 发动机业务终止标志着公司全面退出中国汽车生产链[1][2]
比亚迪将在巴西工厂投产EV和PHV
日经中文网· 2025-07-07 15:42
比亚迪巴西工厂计划 - 公司宣布2023年7月在巴西新建工厂 年产能预计达15万辆 [1] - 总投资额为55亿雷亚尔 计划生产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1] - 新厂将在当地创造约2万个就业岗位 并与当地零部件制造商构建供应链 [1] 海外扩张战略 - 在中国国内销量触及天花板的背景下 公司致力于扩大海外销售 [1] - 执行副总裁李柯表示 公司正将领先技术实力注入巴西市场 [1] - 公司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之一 强调技术本地化 [1] 产能与就业影响 - 巴西工厂年产能规划为15万辆 聚焦新能源车型生产 [1] - 项目预计带动2万个本地就业岗位 促进当地产业链发展 [1]
比亚迪墨西哥建厂计划搁浅
日经中文网· 2025-07-03 14:24
比亚迪墨西哥建厂计划受阻 - 公司原计划在墨西哥建设新工厂 预计投资规模与巴西工厂相当 目标建成雇用1万人的核心生产基地 [1] - 工厂选址曾锁定3处 靠近美国的北部地区为最可能选址 建设计划已进入最后阶段 [1] - 墨西哥政府因美国政治压力拒绝批准建厂 推迟出售公有土地及取消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1] 美墨政治因素影响 -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公开反对中国车企在墨建厂 称其目标为规避美国关税向美市场出口 [2] -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优先考虑USMCA协定 明确与中国企业保持距离 否认与比亚迪的合作 [2] - 墨西哥2024年3月起对华采取强硬贸易措施 包括加征小额商品关税及打击非法进口 [2] 比亚迪在墨市场表现 - 2024年墨西哥销量达4万辆(含PHV) 同比增长近100倍 市场份额接近本田/铃木水平 [3] - 公司计划2025年通过新增代理商将销量翻倍至8万辆 继续扩大中南美市场份额 [3] - 2025年6月首次启用专用汽车运输船向墨西哥交付5000辆 强化物流体系 [3] 战略调整与技术保护 - 公司将墨西哥定位为中南美市场基地 但未能消除美方对其规避关税的质疑 [1][2] - 中国政府因技术外流担忧暂未批准其墨西哥扩张计划 导致项目实质性停滞 [3] - 美墨领导人任期持续至2029-2030年 短期内重启建厂可能性较低 [3]
比亚迪在欧洲的EV月销量首超特斯拉
日经中文网· 2025-05-23 11:17
比亚迪欧洲销量表现 - 4月比亚迪在欧洲28国的纯电动汽车(EV)销量同比增长169%至7231辆 首次超过特斯拉 [1] - 包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后 比亚迪销量同比增幅达359% [1] - 公司首次进入欧洲EV销量前十名 排名超越特斯拉 [1] 特斯拉欧洲市场动态 - 特斯拉4月在欧洲的EV销量同比下降49%至7165辆 [1] - 销量下滑与公司CEO政治言论引发的抵制运动相关 [1] 比亚迪欧洲战略布局 - 计划在匈牙利建设EV组装工厂以提升本地化生产能力 [1] - 启用专用大型EV运输船优化欧洲供应链效率 [1] 欧盟关税政策影响 - 欧盟对中国产EV加征关税使综合税率最高达45.3% 但4月中国厂商在欧洲EV销量仍同比增长59%至1万5300辆 [2] 行业趋势分析 - 咨询机构评价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标志着欧洲汽车市场的转折点 [1]
中国汽车出口踩下急刹车
36氪· 2025-05-16 21:27
中国汽车出口趋势 - 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预计达620万辆 同比增长6% 显著低于2021-2024年20%-100%的年增长率 [2][7] - 2024年燃油车出口增长23.5% 新能源汽车出口仅增6.7% 纯电动汽车出口减少10.4% [10] - 2025年1-3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142万辆 其中EV占比约20%但增长乏力 [10] 行业战略调整 - 比亚迪欧洲战略从纯电动(EV)转向插电式混动(PHV) 并聘请斯特兰蒂斯等欧洲车企高管负责当地市场 [2][11] - 上汽大通MAXUS海外销售模式从代理商制转为直接管理 [12] - 高盛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EV产能达全球需求1.2倍 国内无法消化需依赖出口 [12] 区域市场动态 - 东南亚最大市场泰国因家庭债务问题收紧车贷审批 EV充电基建不足致比亚迪2024年当地销量降10% [10][11] - 欧盟2024年10月对中国EV加征关税 或协商最低价格替代措施 [11] 企业新产品布局 - 蔚来2025年将在16国推出高端小型EV品牌"萤火虫" 含首款右舵车进军东南亚及欧洲 中国起售价11.98万元 [5][6] - 小米发布纯电动车计划2027年拓展海外市场 并在德国设研发基地 [7] - 广汽集团展示海外版皮卡概念车 拟2027年量产 [7] 上海车展动态 - 车企密集发布海外战略车型 表面未显颓势 欧洲设计师承认中国车技术优势但认为品牌力弱于欧洲车 [2][11]
中国汽车出口踩下急刹车
36氪· 2025-05-08 17:28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趋势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仅增长6.7%,纯电动汽车出口减少10.4% [1][7] - 2025年3月出口量增幅仅为1%,全年出口量预计620万辆,同比增长6%,显著低于2021-2024年20%-100%的增长率 [1][7] - 燃油车出口增长23.5%,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 [7] 比亚迪战略调整 - 欧洲业务从纯电动汽车(EV)转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 [1][8] - 从欧洲斯特兰蒂斯等企业聘请高管担任各国市场负责人 [8] - 2024年泰国本地化生产启动,但销量同比下降约10% [7] 蔚来海外扩张计划 - 2025年内在16个国家推出高端纯电小型车品牌"萤火虫",首款右舵车瞄准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3] - 中国起售价11.98万元,海外业务总裁明确将拓展主要右舵车市场 [3] 行业竞争与产能现状 - 中国汽车出口量2023-2024年跃居全球第一,但EV产能达全球需求1.2倍,国内市场无法消化 [5][8] - 小米计划2027年拓展海外市场,在德国设EV研发基地 [5] - 广汽集团展示海外皮卡概念车,拟2027年量产 [5] 海外市场挑战 - 欧盟2024年10月对中国EV加征额外关税,可能协商最低价格替代措施 [7] - 泰国因家庭债务问题收紧汽车贷款审批,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制约EV普及 [7] - 欧洲车企认为中国车技术领先但品牌力较弱 [7] 企业应对策略 - 上汽大通MAXUS将海外销售模式从代理商转为直接管理 [8] - 上海车展期间车企密集发布海外战略车型,表面未显颓势 [1][5]
中国汽车出口踩下急刹车
日经中文网· 2025-05-08 14:23
中国汽车出口趋势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仅增长6.7% 2025年全年出口量预计同比增长6% 明显低于2021-2024年20%-100%的年增长率 [1][7] - 2023年和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一 2021-2024年间每年以百万辆规模增长 [7] - 2025年1-3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142万辆 EV占比约两成但增长乏力 [8] 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化 - 比亚迪正推进欧洲业务战略转型 从EV转向重视PHV 并聘请欧洲当地企业高管负责各国市场 [1][8] - 2024年燃油车出口增长23.5% 新能源汽车出口仅增长6.7% 纯电动汽车出口减少10.4% [7] - 高盛分析显示2023年中国EV产能达世界需求1.2倍 国内市场无法完全消化 [8] 车企海外战略 - 蔚来宣布2025年在16个国家推出高端纯电小型车品牌"萤火虫" 将推出首款右舵车进军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中国起售价11.98万元 [5][6] - 小米计划从2027年起拓展海外EV市场 将在德国设立研发基地 [7] - 广汽集团展示为海外设计的皮卡概念车 计划2027年前后量产 [7] - 上汽大通MAXUS将海外销售方针从代理商转为直接管理 [8] 海外市场挑战 - 东南亚最大市场泰国因家庭债务问题收紧汽车贷款审批 EV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 比亚迪2024年在泰国销量同比下降约一成 [8] - 欧盟2024年10月对中国EV加征额外关税 考虑以设定最低价格替代加税措施 [8] - 欧洲车企认为中国车技术出色但欧洲车品牌影响力更强 [8]
大众与一汽合作将在中国推出11款新车
日经中文网· 2025-03-18 11:32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计划以EV为中心推出新车,提高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并维持市场份额 [2] 大众新车计划 - 2026年以后在中国市场推出11款大众品牌新车,含6款纯电动汽车(EV)、2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2款增程式电动车(EREV)、1款发动机汽车 [1] - 2026年以“JETTA(捷达)”品牌推出首款EV [1] - 2026年在中国市场推出大众品牌的2款新型EV,搭载小鹏汽车的底盘等 [1] 大众合资情况 - 1991年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长春工厂生产汽车,除捷达外还组装奥迪 [1] - 与上海汽车集团推进合资业务 [1] 市场现状与目标 - 中国民营车企蓬勃发展,大众等外资与中国国有企业的合资公司销售陷入困境 [2] - 到2030年使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从2024年的292万辆提高到400万辆,维持15%的销量份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