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EV)

搜索文档
三菱汽车结束在中国的发动机生产
日经中文网· 2025-07-25 13:43
三菱汽车退出中国生产业务 - 公司与中国企业合资设立的"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将结束发动机生产并解除合资关系[1][2] - 公司已于2023年撤出中国整车生产但保留发动机供应业务此次将彻底退出中国汽车生产业务[1][2] - 公司从1998年开始在华生产发动机供应对象包括自有车辆及当地汽车厂商[2] 中国汽车市场结构性变化 - 中国纯电动汽车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20% EV和PHV合计占新车销售比例接近50%[2] - 比亚迪等本土EV企业崛起导致日系车企在发动机车领域陷入困境[2] - 本田2024年已关闭或停产多家中国发动机车工厂反映行业转型趋势[2] 三菱汽车在华业务现状 - 公司2023年3月终止中国整车生产及新车销售但保留售后服务[2] - 发动机业务终止标志着公司全面退出中国汽车生产链[1][2]
比亚迪墨西哥建厂计划搁浅
日经中文网· 2025-07-03 14:24
比亚迪墨西哥建厂计划受阻 - 公司原计划在墨西哥建设新工厂 预计投资规模与巴西工厂相当 目标建成雇用1万人的核心生产基地 [1] - 工厂选址曾锁定3处 靠近美国的北部地区为最可能选址 建设计划已进入最后阶段 [1] - 墨西哥政府因美国政治压力拒绝批准建厂 推迟出售公有土地及取消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1] 美墨政治因素影响 -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公开反对中国车企在墨建厂 称其目标为规避美国关税向美市场出口 [2] -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优先考虑USMCA协定 明确与中国企业保持距离 否认与比亚迪的合作 [2] - 墨西哥2024年3月起对华采取强硬贸易措施 包括加征小额商品关税及打击非法进口 [2] 比亚迪在墨市场表现 - 2024年墨西哥销量达4万辆(含PHV) 同比增长近100倍 市场份额接近本田/铃木水平 [3] - 公司计划2025年通过新增代理商将销量翻倍至8万辆 继续扩大中南美市场份额 [3] - 2025年6月首次启用专用汽车运输船向墨西哥交付5000辆 强化物流体系 [3] 战略调整与技术保护 - 公司将墨西哥定位为中南美市场基地 但未能消除美方对其规避关税的质疑 [1][2] - 中国政府因技术外流担忧暂未批准其墨西哥扩张计划 导致项目实质性停滞 [3] - 美墨领导人任期持续至2029-2030年 短期内重启建厂可能性较低 [3]
九州“新硅岛”成形中:半导体园区投资盘点
日经中文网· 2025-07-02 10:51
台积电熊本第二工厂建设计划 - 台积电熊本第二工厂预计2025年下半年在熊本县菊阳町动工 [1][3] - 工厂地块正在为正式施工做准备 周边工业园区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规模是台积电第一工厂的9倍 [1][5] - 台积电日本公司社长小野寺诚明确表示第二工厂建设时间表 打消了此前关于交通拥堵导致延迟的担忧 [3] 工业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 菊阳町计划在台积电第一工厂南侧建设24万平方米工业园区 2031年度开始分售 预计聚集索尼集团 Tokyo Electron及约30家供应链企业 [3] - 益城町首次建设9万平方米工业园区 位于交通要塞 分售价格定为每平方米5万2300日元 旨在实现震后复兴 [4] - 熊本县内自治体竞相推进半导体产业园区建设 台积电进驻后供应商选址协议2022年度61项 2023年度72项创历史新高 [4][5] 行业挑战与潜在问题 - 半导体行业面临纯电动汽车需求停滞及美国关税政策等逆风 [1][3] - 大规模工业园区建设面临与农业平衡的挑战 菊池市工业园区预计比原计划推迟一年完工 [5] - 工业园区计划突显交通拥堵恶化和地下水保护等潜在问题 [5]
一艘从中国发往墨西哥的运车船起火沉没
日经中文网· 2025-06-25 11:13
事故概述 - 一艘载有3048辆汽车的运输船Morning Midas号在阿拉斯加海域沉没,其中包含70辆EV和681辆HV [1] - 该船由英国Zodiac Maritime公司运营,全长约180米,原定6月15日抵达墨西哥拉萨罗·卡德纳斯港 [1] - 火灾发生于6月3日,22名船员获救,最终因恶劣天气导致进水加剧而沉没 [1] 货物与污染风险 - 船上载有约350吨天然气和1500吨燃料油,美国海岸警卫队正在评估海洋污染风险 [2] - EV搭载的锂电池存在火灾爆炸和释放有毒气体的危险,但起火点是否来自EV尚未确认 [1] 市场背景 - 2024年中南美EV市场份额为4%,墨西哥市场中国产低价EV如比亚迪销量持续增长 [2] - 混合动力车(HV)在此次运输中占比达22.3%(681辆),显示该技术路线在汽车出口中的重要性 [1]
G7峰会闭幕,放弃发表首脑宣言
日经中文网· 2025-06-18 16:01
G7峰会成果 - 峰会仅发布6个个别领域的联合声明和行动计划 未提出对俄罗斯的进一步制裁 [1][2] - 成果文件涉及重要矿产 AI 量子 应对跨国压迫行为 森林火灾和移民对策等领域 [1][2] - 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于6月16日发表 [1][2] 重要矿产领域 - G7将与外部伙伴合作维护经济安保和国家安全 [2] - 成员国将完善纯电动汽车等关键矿产的采购体制 [2] 人工智能领域 - G7就制定"AI部署路线图"达成一致 推动企业引进和利用AI [2] 森林火灾应对 - 将加强预防 灭火和重建相关的国际合作 [2] 移民和走私问题 - 探索利用金融信息锁定罪犯的方法 [2] - 提高非法移民相关国家的边境管理能力 [2] 俄罗斯问题 - G7未能就俄乌问题汇总联合声明 [2] - 加拿大总理府表示将探索所有选项向俄罗斯施压 [2] 峰会特点 - 放弃总括性首脑宣言 是自俄罗斯加入G8以来的首次 [2] - 选择共同点较多的内容以避免矛盾显露 [3] - 特朗普中途离场 对G7表现出轻视态度 [1][3]
东南亚向中国和中东靠近
日经中文网· 2025-05-28 15:12
贸易格局变化 - 东盟与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2024年贸易额达9439亿美元,是东盟与美国贸易额(4727亿美元)的2倍 [1][3] - 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东盟对中国和GCC贸易额增加4142亿美元,超过对美贸易额增幅(2375亿美元) [3] - 东盟、GCC与中国GDP合计占全球两成以上,人口规模达21.5亿,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3] 区域经济合作动向 - 东盟首次邀请中国参加与GCC的经济峰会,讨论应对特朗普关税及深化经济合作 [1][2] - 东盟与GCC启动自由贸易协定(FTA)可行性研究,中国提议将GCC纳入不包括美国的RCEP框架 [2] - 中国通过高层访问(如习近平4月访问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强化与东盟贸易联系 [4] 产业竞争与市场份额 - 东盟与日本贸易额占比从10年前的9.5%降至2023年的7%,同期中国占比从13.9%升至19.8% [5] - 中国纯电动汽车在东南亚汽车市场渗透,冲击日本传统优势领域 [5] - 特朗普对柬埔寨、越南、泰国分别加征49%、46%、36%关税,迫使东盟寻求替代市场 [3] 地缘经济策略 - 东盟将中国和GCC作为替代美国的关键出口市场,以应对保护主义政策 [3][5] - 海湾国家与美国达成3.2万亿美元商业协议,但中国通过东盟平台加强与GCC经济纽带 [5]
比亚迪在欧洲的EV月销量首超特斯拉
日经中文网· 2025-05-23 11:17
比亚迪欧洲销量表现 - 4月比亚迪在欧洲28国的纯电动汽车(EV)销量同比增长169%至7231辆 首次超过特斯拉 [1] - 包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后 比亚迪销量同比增幅达359% [1] - 公司首次进入欧洲EV销量前十名 排名超越特斯拉 [1] 特斯拉欧洲市场动态 - 特斯拉4月在欧洲的EV销量同比下降49%至7165辆 [1] - 销量下滑与公司CEO政治言论引发的抵制运动相关 [1] 比亚迪欧洲战略布局 - 计划在匈牙利建设EV组装工厂以提升本地化生产能力 [1] - 启用专用大型EV运输船优化欧洲供应链效率 [1] 欧盟关税政策影响 - 欧盟对中国产EV加征关税使综合税率最高达45.3% 但4月中国厂商在欧洲EV销量仍同比增长59%至1万5300辆 [2] 行业趋势分析 - 咨询机构评价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标志着欧洲汽车市场的转折点 [1]
本田宣布大幅削减EV投资
36氪· 2025-05-20 18:38
EV战略调整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将EV和软件投资从原10万亿日元削减30%至7万亿日元,因EV普及速度低于预期且存在投资风险 [2] - EV销量占比目标从2030年的40%下调至30%以下,销量目标从200万辆缩减至70-75万辆 [2] - 加拿大EV工厂建设推迟2年至2030年后,原150亿加元投资计划暂缓,两年后重新评估 [2] - 2040年实现100%电动化(EV+FCV)目标维持不变 [2] 混合动力车(HV)布局 - 2030年HV全球销量目标提升至220万辆(当前2倍以上),2027-2030年推出13款新车型 [3] 摩托车业务战略 - 摩托车全球市场份额目标从中长期40%提升至50%以上,作为核心盈利来源 [3] - 2030年前将依托摩托车和HV业务强化盈利能力,为EV转型争取缓冲期 [3] 整体战略转向 - 公司明确放缓EV转型节奏,强调平衡未来投资与当前盈利,利用摩托车业务优势支撑增长 [3]
中国汽车出口踩下急刹车
36氪· 2025-05-16 21:27
中国汽车出口趋势 - 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预计达620万辆 同比增长6% 显著低于2021-2024年20%-100%的年增长率 [2][7] - 2024年燃油车出口增长23.5% 新能源汽车出口仅增6.7% 纯电动汽车出口减少10.4% [10] - 2025年1-3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142万辆 其中EV占比约20%但增长乏力 [10] 行业战略调整 - 比亚迪欧洲战略从纯电动(EV)转向插电式混动(PHV) 并聘请斯特兰蒂斯等欧洲车企高管负责当地市场 [2][11] - 上汽大通MAXUS海外销售模式从代理商制转为直接管理 [12] - 高盛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EV产能达全球需求1.2倍 国内无法消化需依赖出口 [12] 区域市场动态 - 东南亚最大市场泰国因家庭债务问题收紧车贷审批 EV充电基建不足致比亚迪2024年当地销量降10% [10][11] - 欧盟2024年10月对中国EV加征关税 或协商最低价格替代措施 [11] 企业新产品布局 - 蔚来2025年将在16国推出高端小型EV品牌"萤火虫" 含首款右舵车进军东南亚及欧洲 中国起售价11.98万元 [5][6] - 小米发布纯电动车计划2027年拓展海外市场 并在德国设研发基地 [7] - 广汽集团展示海外版皮卡概念车 拟2027年量产 [7] 上海车展动态 - 车企密集发布海外战略车型 表面未显颓势 欧洲设计师承认中国车技术优势但认为品牌力弱于欧洲车 [2][11]
中美“再平衡”的远大挑战
日经中文网· 2025-05-14 11:16
中美贸易与汇率问题 - 中美两国政府就相互征收的关税各自下调115%达成协议 致力于纠正经济扭曲并实现再平衡 [1] - 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着手处理贸易、汇率和财政问题 背后是对美元信用危机的强烈担忧 [1] 美国经济失衡现状 - 美国贸易逆差达1.21万亿美元(2024年) 10年间增至1.6倍 金融收支净流入1.27万亿美元勉强维持平衡 [4] - 美国对外债务达27万亿美元 20年里增至4倍 每年财政赤字1.8万亿美元通过借款填补 [4] - 联邦政府利息支付负担超1万亿美元/年 超过国防预算(约9000亿美元) 国际收支第一次收入收支2024年转为逆差 [4]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 - 中国制造业占GDP四分之一 缩减产能将直接导致失业 工业产值占全球三成 是美国的2倍、日本的5倍 [5] - 中国纯电动汽车等战略产业众多 "世界工厂"地位难以倒退 [5] - 中国对美国国债持有量较峰值减少一半 将美元投入"一带一路" 该地区占中国出口目的地46% [5] 历史类比与美元风险 - 美国过去通过广场协议使日元升值 削弱日本国际竞争力 特朗普政府可能要求类似措施纠正人民币贬值 [6] - 全球GDP 2020年增至2.7倍 但美元供应量增长5.4倍 带来资产泡沫和美元信用下降风险 [6] - 美国4月启动对等关税后出现"股债汇三杀" 贝森特政策短期内戳破美元流动性过剩的"水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