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EV)

搜索文档
稀土只是序章,有36种“风险元素”
36氪· 2025-09-05 11:44
稀有金属供应风险 - 全球稀有金属供应面临制约风险 至少30%元素的生产份额由单一国家控制[1] - 在65种可计算生产份额元素中 36种被定义为"风险元素" 其中33种属于稀有金属[1] - 半导体制造使用超过60种元素 缺少任何一种都无法生产相同产品[1] 中国主导地位与资源武器化 - 中国占8成风险元素的最大生产国份额 控制30种元素过半生产量[2][3] - 中国掌握铟和铋等元素精炼份额70%以上 并将资源作为政治博弈工具[3] - 2024年4月中国限制7种稀土出口 导致铃木和福特汽车一度停产[2] 其他国家资源控制情况 - 巴西控制91%铌生产份额 该元素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3] - 智利控制近70%碘生产份额 该元素用于钙钛矿光伏电池[4] - 印度尼西亚禁止出口占60%生产份额的镍[4] 日本海底资源开发 - 日本计划2026年1月在南鸟岛海域5500米深处试验开采稀土[5] - 项目目标是在稀土供应中断时保障供应链 而非经济可行性[6] - 2027年度将进行大规模试验 验证每日350吨泥土回收能力[6] 城市矿山回收利用 - 2030年大量报废EV将形成新资源来源 含钴镍等风险元素[7] - 住友金属矿山2026年6月完成锂离子电池回收商业工厂[7] - 日产与早稻田大学开发从EV马达提取钕技术 目标2030年实用化[7] 日本资源保障战略 - 日本需要建立资源国内留存机制 通过技术竞争提升回收水平[7] - 面临EV二手车出口导致国内无废料回收的挑战[7] - 需要开发从海底泥土提炼稀土的技术并解决高运输成本问题[5]
比亚迪在日本大幅降价,最大降117万日元
格隆汇· 2025-09-02 16:09
公司市场策略 - 比亚迪在日本市场启动纯电动汽车降价销售 降价幅度为50万至11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2万至5.67万元) [1] - 此次降价为公司在日本市场最大幅度价格调整 [1] - 通过价格攻势策略扩大在日本市场份额 [1] 产品竞争定位 - 降价后小型车成为日本国内最便宜的纯电动车型 [1] - 针对市场增长潜力较大的日本市场采取积极竞争姿态 [1]
Nicholas Chui:押注中国的“动物精神”正在回归
日经中文网· 2025-09-02 11:15
资金流向与市场表现 - 全球股票基金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1] - 香港股市触及约3年零10个月高点 上海股市达到近10年高点 [1] - 欧美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重新提升 [1] 政策与投资逻辑转变 - 投资者认识到中国政府政策转向经济扶持 成为资金回流起点 [1] - 长期增长预期驱动"动物精神"回归 非短期资金行为 [1][2] - 2025年DeepSeek技术突破将推动中国建立独立大语言模型与云生态系统 [1] 消费行业表现与驱动力 - 旅游和教育类消费概念股表现坚挺 受政策支持推动 [3] - 国民购买力持续提升 存款向消费转化存在充分空间 [3] - 小米通过扩展纯电动汽车与智能家电产品线确立品牌力 抗经济波动能力增强 [3] 地缘政治风险应对 - 美国关税政策未引发客户恐慌性抛售 因针对范围具全球性特征 [6] - 中美对立风险仍存在但未显著影响资金配置决策 [4][6]
日媒:在气候变化论文方面,中国超越美国
环球网资讯· 2025-08-23 06:46
研究能力与论文表现 - 2023年中国气候变化领域论文数量达1.4万篇超越美国的1.3万篇 结束美国近30年领先地位 [1] - 2024年中国论文数量增至1.7万篇占全球总量20% 美国略超1.4万篇差距扩大 [1] - 2004-2024年间被引次数前1000论文统计中 中国于2022年超越美国位居榜首 [2] 清洁能源技术应用 - 中国企业2024年第四季度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份额达55% 位居首位 [2] - 2023年中国太阳能与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50% 超越火力发电主导地位 [2] - 中国成为全球脱碳技术核心力量 在欧洲和亚洲市场销量稳步增长 [2] 国际影响力提升 - 中国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作用增强 中国人当选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 [2] - 基于1992-2024年65万篇论文数据分析 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话语权持续提升 [1] - 东京大学专家指出中国气候变化研究存在感将进一步增强 [2]
石破茂倡导建立“印度洋-非洲新经济圈”;第9届非洲开发会议开幕
日经中文网· 2025-08-20 16:44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印度洋-非洲经济区倡议 - 提出建立连接非洲和印度洋的新物流网络,旨在加强地区间连通性并构建自由公正的经济圈 [2][4] - 设想将从印度到中东、非洲的地带发展为工业产品和矿物资源的供应链 [2][4] - 定位为日本政府"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的一环,促进重要物资采购来源多样化 [4] 非洲的经济潜力与挑战 - 非洲人口预计2050年达25亿,占全球四分之一,2025年经济增长率预计3.7%,高于全球2.8% [5][10] - 金融科技等数字领域发展显著,但面临高失业率、贫困率上升及通胀等挑战 [5][10] - 非洲中南部内陆蕴藏大量稀有金属和稀土,对EV、半导体等产业至关重要 [10] 日本与非洲的合作方向 - 支持非洲区域一体化和产业发展,通过JICA向投资非洲企业的印度基金出资 [5] - 日本企业将引进AI等数字技术,东京大学计划3年内培养3万名AI人才 [5] - 强调透明开发合作,应对中国和俄罗斯在非洲的扩张 [6][10] 第9届非洲开发会议概况 - 会议于8月20-22日在横滨举行,40多国首脑参会,目标通过《横滨宣言》 [4][8] - 包含三次全体会议及官民商务对话,石破计划与30多国首脑单独会谈 [6][8] - 会议框架从1990年代日本对非援助转向当前投资与共创模式 [10] 国际竞争背景 - 中国是非洲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拟推动关税撤销谈判 [10] - 美国高关税政策促使非洲国家向中国靠拢 [10] - 日本将非洲定位为经济安保重点地区,争夺矿产资源开发权 [8][10]
中国经济低迷明显
日经中文网· 2025-08-18 10:34
贷款与债务趋势 - 银行新增贷款额低于借款人还款额 为2005年7月以来首次逆转 [2] - 家庭贷款下降明显 尤其消费者贷款和住房贷款 [2][6] - 企业和家庭因前景不安压缩债务 导致银行贷款需求减弱 [6] 消费市场表现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减少0.14% 连续两个月下降 [4] - 汽车销售因电动车补贴效果减弱减少1.5% [4] - 餐饮收入增幅从5月超5%迅速减速至7月仅1.1% [4] - 年轻群体节约意识加强 受就业难及公务节俭令影响 [4][6] 投资与产业动态 - 1-7月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减少1.5% 减幅较1-6月扩大 [6] - 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减少12% 行业持续低迷 [6]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但增速较6月放缓 [4] 政策应对措施 - 9月起对5万元以下商品及汽车消费贷款提供1%利息补贴 由财政负担 [6] - 国有四大银行推进消费贷贴息政策 刺激借贷需求 [6] - 货币政策从降息转向财政贴息 以保护银行利差 [7] 就业与社会保障 - 1-6月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同比增长27% [7] - 保险金领取者仅覆盖城镇失业人员4成 零工群体被排除在保障外 [7] - 外需环境恶化 中美贸易摩擦可能进一步冲击出口企业就业 [7]
福特依赖中国技术,美国EV逆风来袭
36氪· 2025-08-13 13:32
福特战略调整 - 福特将采用中国宁德时代技术支持生产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 以开发价格降至3万美元的纯电动汽车[2][3] - 福特为新车开发和电池工厂建设共计投入50亿美元资金 其中30亿美元用于密歇根州工厂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2][3] - 福特缩减大型纯电动汽车开发和生产 考虑将部分生产转移到欧洲等其他地区[3] 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环境变化 - 美国特朗普政府决定废除前政府对纯电动汽车购买的税额减免政策 并计划撤回排放标准及加州法规[5][6] - 美国新车销售中纯电动汽车占比仅约8% 混合动力车占比约14%且市场持续增长[6] - 国外厂商如梅赛德斯-奔驰停止在美国销售纯电动汽车 本田中止北美大型纯电动汽车开发计划[5][6] 车企战略调整动态 - 通用汽车停止向大型纯电动汽车投资 通过采购中国生产电池降低成本[6] - 丰田将一款纯电动汽车车型生产时间推迟两年 本田停止开发大型纯电动SUV[6] - 日产停止开发两款纯电动汽车车型 两款车型推迟生产[6] 技术及成本因素 - 磷酸铁锂电池比三元类电池成本低约30% 中国企业在开发竞争中占据优势[3] - 美国建立电池供应链存在困难 即便特斯拉也未推出低价车型[5] - 日本企业考虑将混合动力车核心部件生产本地化 以避开关税影响[7]
福特依赖中国技术,美国EV逆风来袭
日经中文网· 2025-08-13 10:54
美国汽车产业转型与EV战略调整 - 美国汽车产业面临转型压力 中国企业如比亚迪及全球新兴企业成为EV市场主要参与者 福特CEO表达危机感 [2] - 福特调整EV战略 将采用中国电池技术开发3万美元低价EV 并探讨在欧洲等地区扩大生产 [2][4] - 福特EV业务连续亏损3年 计划投入50亿美元用于新车开发和电池工厂建设 [4] 福特电池技术合作与成本控制 - 福特投资30亿美元在密歇根州建设电池工厂 采用宁德时代技术支持的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 成本比三元类电池低30% [5] - 磷酸铁锂电池由中国企业在开发竞争中占据优势 福特此前与韩国企业合作的三元类电池成本高且品质不稳定 [5] - 福特电池工厂建设曾因政治压力中断 后以"美国制造"名义继续推进 [5] 美国EV政策变化与车企战略调整 - 拜登政府推动EV产业政策 目标2030年EV占比达50% 但美国EV供应链建设困难 2024年EV占比仅8% [6] - 特朗普政府废除EV税额减免政策 并计划撤回排放标准 导致车企调整战略 [6][8] - 车企动态:丰田推迟EV生产 本田停止开发大型EV 日产停止两款EV开发 通用采购中国电池 奔驰停止在美销售EV [7] 混合动力车市场增长与日本企业挑战 - 美国HV市场增长 2025年Q1占比14% 超过EV(8%) 对日本企业有利 [8] - 日本企业HV核心部件依赖从日本出口 受关税影响 本田考虑本地化生产以规避关税 [8]
美国财长贝森特专访:中国是一个新的存在
日经中文网· 2025-08-11 11:04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专访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政策本质是创造就业岗位 与西方国家及亚洲民主国家存在根本差异 [2][12] - 中国被视为美国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 其非市场经济模式带来独特挑战 [13] - 美国贸易政策转向关税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制造业回流与就业岗位回归 实现国际收支再平衡 [5][6] 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 - 政策三大支柱为税收改革(通过《大而美法案》)、贸易调整(解决贸易逆差)及监管放宽(取消10项监管措施) [4] - 计划将2017年减税措施永久化 同时实施1.4-1.5万亿美元支出削减以缩小财政赤字占GDP比重 [18] 日美贸易关系 - 日美汽车关税将从27.5%降至15% 实施时间参考英国协议的50天周期但可能调整 [8][9] - 双方拟建立"黄金产业同盟" 通过贸易投资协议强化经济安全与利益一致性 [11] 中国相关议题 - 中国制造业存在政府补贴导致低价销售现象 产能过剩问题正向价值链上游延伸 [12][14] - 中国在纯电动汽车领域领先 若转向混合动力车可能冲击丰田等日企优势领域 [15] 美元与货币政策 - "强势美元"政策核心是维持美元轴心货币地位 通过吸引海外资本(包括国债、私募股权及科技巨头投资)强化经济基础 [17][18] - 美联储下任主席需具备数据解读能力、委员会管理技巧及前瞻性政策判断力 [19] 制造业回流与关税策略 - 关税被用作三重工具:财政收入来源、工业保护手段及外交谈判筹码(如对印度关税施压停止购买俄原油) [21] - 协议履行审查频率(季度/年度)将聚焦制造业回归进度及贸易平衡目标达成度 [21] 日本经济历史观察 - 1990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期特征包括地产泡沫(皇居地价超加州)及高尔夫会员权证券化交易现象 [22]
EV和AI会引发环境问题?
日经中文网· 2025-08-03 08:33
纯电动汽车的环境影响 - 纯电动汽车被视为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需将年销量提升至2022年的7倍(7000万辆)以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6] - 过度增产纯电动汽车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印度理工学院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显示,2030年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增加79%,印度增加19%,主要源于电池材料提炼过程 [6] - 纯电动汽车行驶中虽不排放硫氧化物,但电池生产环节的二氧化硫排放可能超过传统燃油车尾气污染 [6] 历史公害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 - 20世纪工业化进程中,蒸汽机、化工等技术引发伦敦烟雾(二氧化硫)、水俣病(甲基汞)等公害事件,促使后期环保措施升级 [7] - 当前新技术如纯电动汽车和AI可能在新兴市场国家引发类似环境问题,需警惕电池供应链和半导体制造带来的二氧化硫、PM2.5等污染物 [7][8] 人工智能的环境成本 - AI开发与运营需消耗大量电力,Meta开发大语言模型Llama 3.1产生1.5吨PM2.5和13.5吨氮氧化物,相当于汽车往返洛杉矶与纽约1万次的排放量 [9] - 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研磨工序会释放PM2.5,数据中心依赖火力发电将同时增加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 [8][9] 技术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平衡 - 研究机构呼吁重新评估纯电动汽车电池和AI芯片全供应链的环境负担,借鉴历史公害治理经验以预防新污染 [7][9] - 发达国家已从传统公害转向全球变暖应对,但新兴技术可能逆转部分环保成果,需系统性管控生产环节污染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