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产品

搜索文档
肖耿:稳定币助力资产增值与财富创造
搜狐财经· 2025-08-14 18:09
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对比 - 美国实行强美元、强宏观经济刺激政策、高资本市场回报率的强势经济金融政策,低储蓄率与过度消费导致长期贸易赤字[2] - 中国实行弱人民币、弱宏观经济刺激政策、低资本市场回报率的弱势宏观经济金融政策,高储蓄与低消费导致长期贸易盈余[2] - 美国需通过减少支出及供应侧改革确保未来货币收入与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特别需要减少战争及国防开支[2] 中国资产增值与财富创造路径 - 需摆脱内地地区下行压力与人民币走弱两个紧箍咒来提升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及全社会财富(地产、股票、数字资产)[2] - 通过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包括发展香港法定稳定币作为低成本支付手段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2] - 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释放新质生产力,如Deep Seek通过开源创新降低人工智能平均成本并提升全球芯片需求[2] 香港在国家双循环中的定位创新 - 以香港外循环平台货币及监管优势帮助内地企业高质量出海及跨国企业落地粤港澳大湾区[3] - 通过发展人民币挂钩稳定币及RWA资产体系衔接人民币在岸内循环与港币离岸外循环[3] - 在大湾区创建将内地在岸与港澳离岸深度合作的超级经济特区[3] 香港外循环平台体制优势 - 高效及时供应链网络实现中国制造全球销售及海外原料进口[4] - 国际化银行将全球储蓄转化为优质投资[4] - 高效稳健资本市场通过高质量中介机构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和治理[4] - 高效可靠会计服务提供合同执行及经济运行信息[4] - 可信赖法律体系保护产权并培育信用文化[4] 制度性开放与双循环衔接 - 通过香港北部都会区特区中的特区构建双循环衔接带,承载外循环扩容及人民币国际化试验[5] - 探索跨境双总部机制允许企业深港注册双法人实体,共享税收/GDP/人才[5] - 利用区块链实现跨境企业全生命周期追踪,建立白名单企业信用体系动态管理资金流/数据流/人才流[5] 香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贡献 - 香港金融数据未纳入内地统计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被低估,但香港所有港币计价资产均为国际化资产[6] - 香港金管局资产负债表规模相当于中国人民银行的9.5%,而香港GDP仅为内地GDP的2.5%[6] - 包含香港银行体量后中国银行业开放程度非常高,外资通过香港引进来及内资走出去已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标[6] 港币美元挂钩机制的影响 - 港币与美元挂钩相当于将美元影响力扩大6.7%(香港金管局资产负债表规模相当于美联储6.7%)[6] - 中国政府支持港币与美元挂钩制度增强了亚洲各国对美元信心,间接支持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6] - 中国保持人民币兑美元合理区间波动间接维护了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亚洲金融危机时人民币不贬值政策贡献显著[6] 数字金融技术对香港金融中心的提升 - 基于稳定币/有限区块链/数字智能合约发展离岸人民币数字金融产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7] - 将超级联系人角色从连接欧美-内地扩展到中国-全球(东盟/中东/非洲/拉美),使用人民币计价稳定币规避美元汇率风险[7] 香港稳定币发展基础 - 传统港元是通过联系汇率制度与美元挂钩的传统稳定币,2025年5月香港通过合法稳定币条例并于8月1日实施[8] - 香港金管局可创建与离岸人民币挂钩稳定币作为增量离岸人民币资产基础设施,服务一带一路离岸支付融资/区域贸易投资/离岸债券发行[8][9] - 香港具备数字金融创新试验场条件,法律监管环境开放且风险可控[10] 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三要素 - 运用有限分布式区块链技术实现多中心监管,提升信任度并降低交易成本及监管成本[11] - 由香港金管局监管持牌机构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与传统港币按市场汇率自由兑换[11] - 数字智能合约平台提供全频谱金融产品与服务,具备高度透明/极低交易成本/易风险管控特征[11] 离岸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应用场景 - 开拓全新离岸人民币产品与服务平台,以增量形式平衡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12] - 极大丰富离岸人民币市场产品频谱,依托AI与大数据分析提升风险感知能力[12] - 新平台客户可穿透境内外企业及个人,提升产品可投资性与吸引力[12] 美元挂钩体系的风险防范 - 港币货币政策及利率水平与美国趋同,在美元政策稳定时运行良好[13] - 美元出现高通胀/财政恶化等不稳定因素,中美关系波动对香港金融体系形成不确定性压力[14]
加快券商数字金融建设 投身行业智能发展变革
证券时报· 2025-08-06 07:49
数字金融建设 - 公司认为数字金融能力建设需从三个维度展开:提升金融机构数字化水平、强化数字化金融监管能力、把握科技革命发展趋势 [2] - 公司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围绕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升级、AI技术赋能、监管科技体系构建推出10余项具体举措 [2] - 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升级包括加快金融产品开发、打造标杆性APP、构建数字化投研平台、强化数据应用与服务 [3] - AI技术赋能涵盖大模型技术布局、算法生产创新、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沉淀、云服务架构搭建 [3] - 监管科技体系建设聚焦内控数字化对标监管标准、系统互通与动态数据跟踪、AI生成合规报告 [3] 行业科技趋势 - 证券行业数字金融呈现四大趋势:产品化(技术驱动金融产品创新)、社交化(零售场景交互革命)、生态化(机构服务平台整合)、战略化(科技建设升维至核心战略) [4][5] - 产品化趋势推动行业从"通道服务"向"全程服务"转型,提升服务颗粒度与可量化性 [4] - 战略化趋势体现为科技建设纳入长期发展规划,驱动组织架构与资源分配深度变革 [5] 公司科技投入与成果 - 公司2024年信息技术投入达4.17亿元,为近年新高,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步走战略 [6] - 智能投资板块为机构客户提供策略研发至实盘交易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基于大数据优化资管与自营决策 [6] - 内部展业通过数字赋能构建全量业务协同体系,实现前中后台资源贯通与全场景展业 [6] - 风险防控体系以数据集市为基石,搭建多套风控模型并集成至全面风险管理平台 [6]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将持续深化科技战略,打造科技型券商,以技术创新赋能业务发展与产品迭代 [7] - 目标包括优化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协同推进数字金融生态发展 [7]
工行宁波市分行: 以头雁之姿谱写“五篇大文章”先行曲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13 17:07
核心观点 - 工行宁波市分行通过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探索绿色金融生态圈 构建普惠金融长效机制 布局养老金融三大领域 加快数字金融发展 全面支持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1] 科技金融 - 专业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等各类科创企业 优化科技金融"五专"服务体系 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2] - 打造"科技金融委员会+分行科技金融中心+科技支行+重点支行"专业机构矩阵 成立科技金融中心集中优质资源[2] - 运用"股贷债保"多元化服务手段 贯通"产学研金"全链条 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 人才链 资金链"四链耦合"[2] 绿色金融 - 绿色贷款余额超770亿元 同比增加逾160亿元 增速27% 较公司贷款增速高12个百分点[3] - 落地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EOD项目 争揽宁波市垃圾分类项目世行项目资金 上线碳空间项目支持绿色能量兑换[3] - 将绿色金融长效机制融入各领域全客群 推进"全绿"转型 支持宁波市实现"双碳"目标[3] 普惠金融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550亿元 涉农贷款余额超千亿元 其中线上数字普惠贷款占比近50%[4] - 推出经营快贷 商户贷 种植e贷 养殖e贷等数字普惠产品 搭建县域网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手机银行+工银兴农通app乡村振兴金融触达体系[4] - 深化运用"兴农撮合"平台 解决技术 服务 资金等问题 助推和美乡村建设[4] 养老金融 - 全面布局养老金金融 养老服务金融 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 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5] - 构建1家旗舰网点引领 17家标杆网点支撑 100家基础网点托底的养老金融特色生态体系 深耕"工银爱相伴"品牌[5] - 发放养老产业贷款超1.5亿元 积极推进"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工具落地 为养老企业提供专项金融服务[5] 数字金融 - 服务客户超900万户 大力推广开放生态 智能协同的数字金融产品 采用"平台+产品+场景"一体化新型服务模式[6] - 构建企业级风控平台 运用工银"融安e"系列五大智能风控系统 将智能控融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6] - 聚焦以数助农 以数惠民 以数兴企 以数优政 将数字金融融汇贯穿于"五篇大文章"建设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