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代刀片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先导智能:看好国内龙头扩产重启&海外整车厂入局,龙头设备商充分受益-20250603
东吴证券· 2025-06-03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先导智能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国内龙头扩产重启和海外整车厂入局,先导智能作为龙头设备商将充分受益 [1] - 国内龙头宁德时代重启扩产,先导智能与宁德关联交易规模大增,宁德订单有望重回2020 - 2021年规模;海外客户稳步拓展,优质订单加速放量,随着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先导智能综合毛利率和现金流有望大幅改善;在固态电池领域,先导智能有显著先发优势,是全球唯一能提供固态电池整线设备的企业,未来有望受益于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公司2023&2024充分计提减值,后续回款有望随新订单加速,经营情况将持续改善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动化趋势不变,锂电设备龙头将充分受益于国内外厂商扩产 - 2019 - 2021年为锂电扩产高峰,2022 - 2024年扩产明显放缓,2024年以来国内逆周期政策发力、海外新玩家布局产能拉动新一轮设备需求,同时技术进步等带动设备放量 [13] - 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不变,中国车企主导新能源汽车市场,海外车厂转型滞后,欧洲传统车企受政策、产业链、基础设施等影响转型进度落后,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低主要因欧美市场低,电动化空间广阔,预计2030年全球渗透率增长至55.7%,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预计2026年锂电设备需求超1400亿元 [17][22][28][31] - 国内外电池厂积极扩产,国外海外电池厂和整车厂重启扩产,国内头部和二线电池厂也在扩产,欧洲本土电池厂商竞争力有限,市场有产能缺口,中资电池企业加紧欧洲产能建设 [33][36] - 国内厂商方面,龙头宁德时代国内外齐扩产,海外重视欧洲布局,2025年新增产能有望达219GWh,其港股IPO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匈牙利产能建设;比亚迪现有产能610GWh,短期有望新增178GWh,全球化布局和新一代刀片电池技术有望带动设备需求;二、三线电池厂扩产放缓,重心在储能领域,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承压,国内产能主要供给储能,部分厂商加速出海 [38][48][50] - 海外厂商方面,日韩电池厂成熟但扩产慢,欧美电池厂新玩家入局但扩产放缓,海外整车厂是未来扩产看点,先导智能整线优势明显,积极拓展全球整车等新兴客户 [9] 固态电池整线设备先发优势凸显,先导智能有望充分受益于固态电池产业化 - 固态电池成为动力电池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半固态电池进入量产,车企绑定电池厂研发全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兴起带来设备工艺新需求,多家锂电设备商布局,仅先导智能覆盖整线设备 [30] 平台化技术&客户,先导智能构筑多成长曲线 - 先导智能能够提供氢能燃料电池整线设备,包括制浆涂布、膜电极、双板极与电堆&组装等环节 [12] 先导智能下游订单拐点已至,经营情况显著改善 - 2025Q1新签订单大幅改善,锂电设备拐点已至 [37] - 现金流连续两季度大幅回正,减值已充分计提,2023及2024年合计计提减值28亿元,2025Q1单季冲回1亿元信用减值 [7][38] - 行业盈利能力2025Q1触底反弹,龙头强者恒强 [39] 投资建议 - 看好国内动力电池龙头扩产提振对锂电设备需求,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57/17.02/22.2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9/18/14倍,考虑估值水平及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7]
先导智能(300450):看好国内龙头扩产重启、海外整车厂入局,龙头设备商充分受益
东吴证券· 2025-06-03 13: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先导智能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国内动力电池龙头扩产及海外整车厂入局,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将充分受益,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0.57/17.02/22.2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9/18/14倍[1][7] 各部分总结 电动化趋势不变,锂电设备龙头将充分受益于国内外厂商扩产 - 2019 - 2021年为锂电扩产高峰,2022 - 2024年扩产放缓;2024年以来,国内逆周期政策发力、海外新玩家布局产能,拉动新一轮设备需求[13] - 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不变,中国车企主导新能源市场,海外传统车企转型滞后;欧洲传统车企受政策、产业链、基础设施影响,电动化进度落后;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2030年增长至55.7%,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长,预计2026年锂电设备需求超1400亿元[17][22][28] - 国内外电池厂积极扩产,海外电池厂重启扩产、整车厂自建产能,国内头部和二线电池厂也在扩产;8家龙头电池厂未来扩产规划超1479GWh;欧洲本土电池厂商竞争力有限,市场有500GWh产能缺口,中资电池企业加紧布局欧洲产能[33][34][36] - 国内厂商方面,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高,2025年新增产能有望达219GWh,其欧洲出海战略受政策、成本、市场、供应链因素驱动;比亚迪现有产能610GWh,短期有望新增178GWh,全球化布局和新一代刀片电池技术将带动设备需求;二、三线电池厂扩产放缓,重心在储能领域,部分厂商加速出海[38][48][51] - 海外厂商方面,日韩电池厂成熟但扩产慢,欧美电池厂新玩家入局但扩产放缓,海外未来扩产看点在整车厂;先导智能整线优势明显,积极拓展全球整车等新兴客户[20][23][29] 固态电池整线设备先发优势凸显,先导智能有望充分受益于固态电池产业化 - 固态电池是动力电池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车企绑定电池厂研发全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兴起带来设备工艺新需求,多家锂电设备商布局,仅先导智能覆盖整线设备[30][32][35] 平台化技术&客户,先导智能构筑多成长曲线 - 先导智能能够提供氢能燃料电池整线设备,包括制浆涂布、膜电极、双板极与电堆&组装等环节[12] 先导智能下游订单拐点已至,经营情况显著改善 - 2025Q1先导智能新签订单大幅改善,锂电设备拐点已至;现金流连续两季度大幅回正,减值已充分计提;行业盈利能力2025Q1触底反弹,龙头强者恒强[37][38][39] 投资建议 - 看好国内动力电池龙头扩产提振对锂电设备需求,维持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57/17.02/22.2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9/18/14倍;考虑到公司估值水平及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7]
万亿大市场!高倍率电池应用全面“进行时”
起点锂电· 2025-05-26 19:12
电动化转型与电池技术竞争 - 电池企业竞争从产能升级至技术战、品牌战,聚焦能量密度、安全性、倍率性能、循环寿命等突破[1] - 差异化竞争推动厂商开发细分领域产品如高倍率电池,传统和新兴市场渗透空间巨大,具备万亿市场潜力[1][3] - 电动汽车领域4-6C及以上充电倍率产品实现量产装车,无绳化趋势推动电动工具等市场对三元圆柱锂电需求稳定增长[2] 电动汽车快充技术发展 - 2025年被视为超快充技术爆发元年,车企通过提升补能效率实现差异化竞争[5] - 支持超充的电动汽车车型从2022年20多款增至目前超200款,乘用车进入全面超充新时代[5] -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布局5C及以上超快充电池,比亚迪新一代刀片电池实现10C快充,5分钟续航400公里[6][7] - 宁德时代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功率1.3兆瓦,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7] - 预计2025年宁德时代快充电池出货比例超70%,高端车型向5-6C发展,中低端向3-4C迈进[10][11] 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发展 - 高倍率快充推动高压实铁锂需求,目前仅2-3家能实现第四代高压密材料量产[11] - 宁德时代规划高压实磷酸铁锂产能超70万吨,江西升华2025年将新增28万吨产能[12][13] - 预计2025年宁德时代高压实铁锂需求达55万吨,占采购量70%以上,全球需求达80万吨占行业总产能18%[14] - 2025年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供需偏紧,相关厂家有望享受技术溢价[15] 电动工具市场高倍率电池应用 - 全极耳工艺提升圆柱电池性能,2024年电动工具领域进入供不应求阶段[17][18] - 头部企业聚焦8C以上放电倍率及10分钟快充技术,推动无绳工具渗透率突破70%[18][19] - 亿纬锂能18650 30PL电池持续放电能力较传统产品提升200%,21700 50PL提升150%[22] - 预计2028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达569亿美元,2025-2027年锂电池需求分别为29.8亿只、35.1亿只、41.2亿只[23] - 全极耳电池溢价最高超100%,预计2025年缩小至60-70%[26] 储能市场高倍率电池应用 - 储充市场崛起推动高倍率需求,比亚迪兆瓦闪充系统储能柜放电倍率超3C[29] - 宁德时代快卜推出兆瓦级储能超充系统,支持4柜并联扩展至0.5MW/1MWh[30] - 预计5-10%充电站有配储需求,数据中心备电市场年均增长19%,2030年锂电池需求超250GWh[31][32] - 南都电源中标3.6亿元数据中心锂电项目,系统支持1C至6C放电倍率[32] 新兴市场高倍率电池应用 - 低空经济预计2030年规模达10万亿元,高倍率电池占无人机成本30%、eVTOL成本15%[34] - 宁德时代规划2030-2040年航空器领域电池产能30-350GWh[35] - 亿纬锂能eVTOL电池能量密度320Wh/kg,支持10C输出和7000次循环[35] - 机器人领域预计2030年需求超100GWh,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100%[38] - 三元高镍和固态电池成为新兴市场主流技术路线,全极耳圆柱电池受青睐[40] 高倍率钠电池发展 - 钠电池在启停、备电等场景展现潜力,放电倍率可达70-100C[42] - 钠电对铅酸电池替代空间达183GWh,对应市场超千亿元[43] - 宁德时代钠离子动力电池支持5C充电,10分钟充至80%[45] - 维科超高倍率圆柱钠离子电池支持45C脉冲放电,内阻降低70%[46]
“智驾平权”真能再造一个比亚迪吗?
海豚投研· 2025-02-26 20:22
比亚迪"智驾平权"战略分析 - 比亚迪通过"智驾平权"战略加快消费者智驾教育,促使智驾成为买车核心因素,标志着电动车行业竞争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变[6] - 比亚迪作为"智驾平权"先行者,预计将享受2025年销量和市占率提升机会,截至2月26日收盘价较发布会当天上涨18%[1] - 传统燃油车企和智驾技术落后的新能源车企将被加速淘汰,比亚迪凭借智驾平权+DMI 5.0技术+政策支持三重优势占据领先地位[7]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2025年新能源车投资主线将聚焦"智驾成本平权"和"智驾技术引领"两个梯队[5] - 吉利作为比亚迪紧密跟随者,预计3月提出低阶车型搭载高速NOA规划,但可能面临半年时间差导致的市占率下滑风险[8] - 智驾技术头部车企如小鹏、理想、华为有望享受估值从电动化向智能化切换的机会,小鹏2025年P/S已达1.8-1.9倍[9][11] - 理想2025年P/S仅1.1倍,在算力、数据、算法方面具备领先优势,存在低估反转机会[12] 供应链投资机会 - 比亚迪智驾入局将拉动10-20万元智驾市场供应链投资机会,上游供应链确定性最强[13] - 激光雷达赛道格局趋于稳定,重点关注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14] - 芯片行业存在国产替代机会,重点关注地平线J6芯片技术突破和降本能力[15] - 比亚迪电子在域控和智能座舱领域受益,但近期股价已反映部分预期[16] 比亚迪估值分析 - 比亚迪2025年销量目标500-600万辆,中性预期555万辆,乐观预期600万辆[26][27] - 智驾增配不加价可能对毛利率产生3个百分点负面影响,但规模效应和供应商降价可能抵消[25][29] - 中性预期下2025年归母净利550亿元,乐观预期624亿元[31][32] - 当前股价已定价中性预期,但仍具备向乐观预期演绎空间,催化剂包括订单超预期、Q4业绩超预期等[33][35] 技术发展路径 - 比亚迪可能2025年推出纯电E4.0平台,搭载第二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从140Wh/kg提升至190-210Wh/kg[22][24] - 长期需关注比亚迪在智驾技术端追赶,特别是城市NOA研发进度和自研方案切换[34] - 短期风险包括Q1业绩不及预期、智驾同行跟随速度快于预期等[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