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小巴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建设在嘉定启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8 20:51
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建设 - 上海嘉定区作为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通过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深化合作,加速关键技术攻关与重大项目落地 [1] - 上海市经信委与嘉定区联合发布《协同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行动方案(2025-2030年)》及《嘉定区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未来产业发展路径 [2] 产业生态强化举措 - 成立"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市区协同专家委员会",汇聚上汽集团、华为、同济大学等机构专家,提供标准制定与技术攻坚支持 [3] - 揭牌"上海市数字公共服务中心(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发布"嘉定区5G-A建设重大场景",升级数字基础设施 [3] - 推出《汽车零部件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启动"上汽清陶中试线"推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发展 [3] 测试与项目落地进展 - 上海国际试车场启用,提供全场景检测服务,并与沃尔沃汽车、联创电子等6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深化测试协同 [4] - 20个重点项目集中落地,覆盖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技术等领域,强化嘉定汽车产业集群效应 [4] 技术展示与产业活力 - 上汽大众、蔚来、沃尔沃等品牌新款车型及Robotaxi、无人小巴等智能化产品集中展示 [4] - 10余款具身智能(Embodied AI)产品现场互动演示,体现嘉定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 [4]
瞪羚、独角兽、“小巨人”在“基金丛林”加速涌现
新华网· 2025-07-06 08:26
智象未来公司发展 - 公司凭借高清画质、影视级镜头语言、15秒实现多镜头视频生成的技术实力,跻身全球多模态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企业第一梯队 [1] - 成立两年多已拓展至1000万全球个人用户和4万企业用户 [1] - 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合肥产投集团领投,安徽省人工智能母基金和湖北省长江电影集团等多家机构参与 [1] - 落户合肥后拓宽了广电、影视、文旅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1] 安徽省产业政策与基金支持 - 安徽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计划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估值超10亿美元未上市)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构建"基金丛林"体系,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府领投、国资联投、机构跟投 [3] - 截至去年10月,安徽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累计设立母子基金124只、实缴规模近500亿元,投资项目超400个 [3] - 芜湖市成立30亿元科创母基金,打造"鸠兹科创湾",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体系 [6] 芜湖市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 芜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28%(全国2.68%),90%以上研发投入来自企业 [8] - 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350家、高新技术企业2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6家 [8] - 酷哇科技在全国超5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营运服务,产品包括环卫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 [6] 低空经济与航空产业 - 芜湖湾沚区航空产业园集聚近200家全产业链企业,航空器整机核心部件本地配套率100% [9] - 产业园形成总规模111亿元产业基金体系,已投项目58个,撬动域外资本35.70亿元 [9] -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成长为具备有人/无人飞机平台研制能力的"小巨人"企业 [11] 人工智能与研发投入 - 智象未来每天迭代模型架构,收集用户反馈进行技术升级 [11] - 人工智能行业具有人才高密度、资金高密度特征,需健康金融生态支持创新 [11]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软”环境+“硬”政策 北京打造自动驾驶“样板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5 15:41
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 北京建成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覆盖经开区、通州区、顺义区共600平方公里,并建成全市统一的云控基础平台[10] - 示范区已部署1600多个"智慧路口",每个路口配备集成化智能设备,可实时收集并传输环境信息给自动驾驶车辆[10] - 云控平台作为车路云中枢,已接入近1100台车辆,实现自动驾驶监管无死角[12] 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 无人快递车已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布设20多辆,实现智能化配送[1] - 顺义物流转运中心部署30辆无人车,日均配送快递近2万件,每车每天发运5个班次[3] - 无人车应用于城市管理,可识别垃圾箱漫溢、道路裂缝等市政问题并自动上报[5] - 示范区已落地八大自动驾驶场景,包括无人小巴、无人清扫车等[7] 技术支撑体系 - 采用"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架构,实现"车在动、路在看、云在算"的闭环系统[7][8] - 动态绿波技术已在60条街道应用,最长可实现连续通过8-9个路口[13] - 云计算使交通效率显著提升,关键路口日均流量增加19.7%情况下,全天平均车速提升15.1%[13] 产业生态发展 - 示范区聚集35家自动驾驶测试车企,累计发放1000+测试通知书,测试里程达3800万公里(占全国25%以上)[13] - 亦庄经开区汇聚20多家自动驾驶独角兽及潜力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120余家[21]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成22个功能实验室和1个试制车间,拥有14万+高价值场景数据库[18] 政策与资本支持 -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于2024年4月实施,明确自动驾驶等级和监管要求[14] - 经开区设立1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二期,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生态体系[20] - 2021-2024年北京汽车产量增长近30%,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近3倍[23] 研发与人才优势 - 自动驾驶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高,某公司300多人团队中研发人员占比超2/3,硕士以上学历占30-40%[15] - 北京高校为行业提供丰富人力资源,科研院所形成良好科研基础[15][16]
从“车看灯”到“灯看车” “软环境+硬政策”支撑自动驾驶“加速跑”
央视网· 2025-06-25 10:49
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 北京建成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累计测试里程3800万公里,占全国总测试里程25%以上[1][20] - 示范区覆盖经开区、通州区、顺义区共600平方公里,建成1600多个智慧路口和全市统一云控平台[16] - 示范区聚集35家自动驾驶测试车企,落地8大场景,发放1000多台车辆测试通知书[20] 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 社区物流:20多辆无人快递车服务15分钟社区生活圈,每车每天配送近2万件快递[5][7] - 城市管理:AI巡检车自动识别垃圾箱漫溢、道路裂缝等问题并联动城市管理平台处理[9][10] - 交通出行:无人小巴、无人清扫车等已在示范区常态化运行[12] 车路云一体化技术 - 云控平台实时监管1100台入网车辆,实现"灯看车"动态调节,关键路口日均流量增加19.7%[16][18] - 60条街道实现动态绿波,最长可连续通过8-9个路口,全天平均车速提升15.1%[18]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成22个功能实验室和1个试制车间,覆盖车路云网图5大体系[23] 产业生态支持 -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2025年实施,支持自动驾驶乘用车出行[21] - 经开区设立10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二期,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生态[25] - 亦庄经开区聚集20多家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120余家[28] 产业发展数据 - 北京汽车产量从2021年89.2万辆增至2024年114.53万辆,增长30%[28] - 2024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近3倍[28]
裁员、剥离业务、寻求收购,智驾创业公司抢着逃生
晚点LatePost· 2024-05-15 22:45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智能驾驶行业从抢客户和订单转变为抢买方和"逃生机会",行业进入淘汰期[3][4] - 车市价格战升级,车企在降成本与追求效果间平衡,智能驾驶成为少数能拉开差距的功能[5] - 车企将订单分散给多个供应商以压低价格,导致供应商难以获得完整方案和技术迭代机会[12] - 行业预计最多两年将迎来最终淘汰期,供应商正寻求转型或被收购[13] 代表性公司案例 - 禾多科技虽获广汽三轮投资和定点,但面临工资延迟发放、业务收缩至180人、出售奇瑞项目等困境[5][6] - 轻舟智航聚焦服务理想汽车,同时将无人小巴业务设为独立子公司寻求融资,该业务已基本盈亏平衡[7] - 某L4转L2公司试图以低于10亿元出售辅助驾驶业务但难寻买家,因买方要求盈利[5][15] - 宏景智驾裁员约30%,福瑞泰克停发2023年年终奖,反映行业普遍困境[5] 技术与商业模式挑战 - 低阶方案成本急剧下降:高速NOA方案已低于4000元,基础L2方案软硬件总成本低于3000元[8] - 研发投入与回报严重失衡:某公司投入3000万元开发定制方案仅获400万元研发费[9] - 单车授权费过低:轻舟服务理想项目的单车授权费仅1000-2000元,不及座椅等部件成本[10] - 渗透率仍低:L2+功能渗透率从2022年Q1不足1%增至2023年Q4的4.3%,但绝对值仍低[11] 转型方向与出路 - 从纯软件转型软硬一体:如Momenta布局自动驾驶芯片,以硬件体现价值[14] - 寻求被收购:但A股上市公司要求标的盈利形成"死循环",市场缺乏买方[15][16] - 部分公司为卖身故事亏本拿项目,加剧行业恶性竞争[17] - 存活条件包括:绑定核心车企、拓展海外合作、控制亏损,但难支撑原有高估值[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