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无人车
搜索文档
AI+无人物流场景验证 佑驾创新小竹无人车驶入华强北
智通财经· 2025-10-27 13:05
事实上,小竹无人车"上岗"是佑驾创新长期技术积累的成果。西部证券近日首次覆盖佑驾创新,予增持 评级,称公司"L4新业务超预期"。 该研报提到,公司作为国内智能驾驶渐进式发展先锋,依托"算法+软件+硬件" 一体化能力与平台化开 发体系,已在 ADAS、DMS 及 OMS、车路协同等核心赛道实现突破。在智能驾驶领域,智能驾驶方 面,公司覆盖 L0 至 L4 全等级;智能座舱业务中,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智能座舱业务,提供基于 DMS 与 OMS 的座舱监测系统,并率先协助整车厂完成欧盟 GSR 认证落地,形成多元场景智能化解决方案 体系。 除了物流场景,公司在L4级无人小巴领域也取得关键突破。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第一个无人小巴业务 已在苏州商业化落地,上半年小巴营收实现关键性突破,超千万元。西部证券表示,L4 级无人小巴业 务或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增长极。 近日,深圳华强北启动福田区"AI+无人物流车"首线试运行项目,作为该试运营项目技术支持者,佑驾 创新(02431)小竹无人车正式启用,行驶在华强北街区。这不仅标志着佑驾创新在智慧物流领域迈出关 键一步,更助力华强北街道打造新质生产力超级场景,为这片日均包裹超1 ...
AI+无人物流场景验证 佑驾创新(02431)小竹无人车驶入华强北
智通财经网· 2025-10-27 11:46
近日,深圳华强北启动福田区"AI+无人物流车"首线试运行项目,作为该试运营项目技术支持者,佑驾创新(02431)小竹无人车正式启用,行驶在华强北街 区。这不仅标志着佑驾创新在智慧物流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更助力华强北街道打造新质生产力超级场景,为这片日均包裹超150万件的核心商圈,破解"物流 密、道路挤"的发展难题。 除了物流场景,公司在L4级无人小巴领域也取得关键突破。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第一个无人小巴业务已在苏州商业化落地,上半年小巴营收实现关键性突 破,超千万元。西部证券表示,L4 级无人小巴业务或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增长极。 此次佑驾创新小竹无人车驶入华强北,不仅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场景验证,更是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城市日常的生动实践。随着政企协同不断深化、技术迭代持 续加速,佑驾创新正以"算法+软件+硬件"一体化能力,推动无人驾驶从"单一物流场景"向"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延伸,以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据悉,该试运行项目由福田区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指导,华强北街道携手深圳巴士集团启动,国企深圳巴士集团承担主体技术与车辆调度工作,佑驾创新提 供无人驾驶技术支持,韵达、顺丰等物流企业参与场景测试。项目在桑达工 ...
佑驾创新小竹无人车驶入华强北,开启智慧物流新实践
格隆汇· 2025-10-27 11:01
项目背景与意义 - 项目为福田区"AI+无人物流车"首线试运行,由佑驾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在深圳华强北街区试运行小竹无人车 [1] - 项目旨在解决华强北日均包裹超150万件、物流密集、道路拥挤的发展难题,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超级场景 [1] - 华强北物流单量稳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年发货量突破10亿件、总货值逾千亿元,传统配送模式难以适配高效运转需求 [4] 项目参与方与运行模式 - 项目在福田区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指导下,由华强北街道携手深圳巴士集团启动 [4] - 深圳巴士集团承担主体技术与车辆调度工作,佑驾创新提供无人驾驶技术支持,韵达、顺丰等物流企业参与场景测试 [4] - 试运行重点布局在桑达工业园、赛格科技园、华康大厦等物流园区,采用"定点定线、分时频次"模式,为物流网点、商户及市民提供智能收派件服务 [4] - 试运行线路每日设置三个固定班次进行快递派收 [8] 技术配置与性能 - 小竹无人车搭载佑驾创新全栈自研软件算法,标配3颗激光雷达与11颗摄像头 [8] - 技术能应对车辆加塞、行人鬼探头、停车场道闸识别、机动车与电动两轮车混行等华强北典型复杂交通场景 [8] - 深度融合乘用车前装量产经验,依托多传感器融合、城市NOA同源算法、端到端大模型等技术,实现全场景L4级自动驾驶 [8] - 车辆在研发和生产阶段采用乘用车级别严苛的整车及零部件测试流程,保障行车安全 [8] 物流适配性与运营优化 - 针对高频次、高负荷物流需求,小竹无人车货箱经调整后一次可装载400-700件标准快递包裹,达成同级最大载重 [8] - 小竹无人车支持多任务串点配送、逆向揽收等作业方式,进一步适配街区物流需求 [8] - 在试运行中验证技术稳定性、道路兼容性与市民接受度,为后续拓展场景积累关键数据 [8]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小竹无人车进入华强北意味着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日常生活场景,智能交通从实验区走向生活区 [9] - 未来将推动无人车技术从"单一物流场景"向"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延伸,为更多城市落地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9] - 公司将以开放协作姿态,携手政府部门、物流企业等伙伴,以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9]
新石器、白犀牛斩获数亿融资,无人物流车火爆,AI配送迎来新纪元
创业邦· 2025-10-27 08:10
行业定义与技术特点 - 无人物流车是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运输工具,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与高精度地图感知环境,实现货物全流程无人化配送的自动化系统 [6] - 相比传统物流车辆,无人物流车在运营连续性、效率提升及人力成本节约上潜力显著,能实现7x24小时全天候作业 [7] - 应用场景覆盖快递末端配送、物流园区、机场港口内部转运、商超零售及生鲜冷链等多个环节,有效缓解“最后一公里”配送压力 [9] - 技术路径主要分为以视觉为主、激光雷达辅助的低成本方案,以及激光雷达、视觉与毫米波雷达融合的多传感器冗余架构,以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9]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清晰划分为上游(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等关键硬件与底层技术供应商)、中游(整车制造与系统集成商)和下游(运营服务商及应用场景)三个核心环节 [10] - 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大幅下降,例如激光雷达价格已从万元级降至千元级,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11] - 中游整车制造环节参与者包括传统车企、科技公司和垂直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代表性企业有九识智能、新石器和白犀牛等 [11] - 下游应用场景中,无人物流车在封闭或半封闭场景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在开放道路场景正从试点向规模化应用过渡,京东、顺丰、美团等是重要推动力量 [12] 市场融资动态 - 2020年至2025年无人物流车领域融资活动呈现“冲高回落、逐步探底”的周期性特征,融资事件数量在2021年达到峰值52起后连续两年下滑,至2023年降至24起,2024年小幅回升至26起 [12] - 新石器无人车在2025年2月完成10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为中金资本,截至2025年其无人车已在全球13个国家、100多个城市累计交付超3000台,自动驾驶总里程突破3000万公里 [16] - 白犀牛在2025年8月完成B+轮近3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三六零、线性资本、顺丰控股等,公司目标在2026年实现5000台活跃车辆的部署 [20] - 斯年智驾在2025年9月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截至2025年已部署超500台无人驾驶车队,年均业务增长率达30%–40%,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 [24] 主要企业概况 - 新石器无人车具备从底盘设计、自动驾驶算法到整车制造的全链条技术能力,拥有专利超1300项,其产品装载空间覆盖3m³至12m³,帮助客户实现运营成本降低50%以上 [15][16] - 白犀牛专注于城市公开道路L4级自动驾驶无人车,其R5系列无人车容积达5.5立方米,单次充电续航可达120公里,能够帮助客户降低30%-50%的末端配送成本 [19][20] - 斯年智驾专注于场景物流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为港口、物流园区等封闭与半开放场景提供无人驾驶集卡及运力运营服务,其解决方案已应用于超100家行业头部客户 [23][24] 近期行业动态 - 2025年10月,滴滴送货联合体在昆明正式投放首批无人配送车,形成“技术+平台+运营”的完整闭环 [27] - 2025年9月,“世界无人车经济博览会”意向合作金额突破10亿元,展现出无人车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业应用的势头 [28] - 2025年9月,佑驾创新发布“小竹无人车”品牌,推出T5及T8两款车规级产品,正式进入无人物流车赛道 [29] - 2025年9月,九识智能推出L5重载无人车,载重达1800KG,首次进入重载物流市场,标志着物流无人车商业化进程加速 [30] 政策支持 - 2025年5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明确在重点领域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培育一批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 [31][32]
给热到发烫的无人车,泼盆冷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4 10:40
行业融资动态 - 新石器慧通于2025年10月完成逾6亿美元D轮融资,为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私募融资之一[4] - 2025年资本密集加注无人车赛道:新石器2月完成10亿元C+轮融资,九识智能4月获近3亿美元B轮融资,白犀牛8月B轮融资总额近5亿元[10] - 驭势科技2025年5月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累计完成6轮融资超17.5亿元[10] 市场参与者格局 - 行业形成两类主要玩家:以白犀牛、九识、新石器、行深智能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以及京东、菜鸟、美团等依托物流网络的平台型企业[9] - 2025年传统车企及供应商加速入局:德赛西威9月发布低速无人车品牌"川行致远",佑驾创新同期推出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6][10] - 长安、奇瑞、吉利、江淮等车企商用车板块已布局或计划进入无人车市场,部分企业可能直接发展大型车型[22] 商业化进展 - 行业从2018-2023年示范运营期进入2024年后成长期,产品形态、功能及价格形成共识,商业模式初步跑通[9] - 快递行业成为核心落地场景:中国邮政2025年9月招标采购7000台无人车,创全球低速无人驾驶行业最大规模订单[13] - 无人车在快递末端配送可降本30%-50%,单票成本从0.2元降至0.1元,主流行驶里程约1500-2000单/日[15][16] 应用场景拓展 - 头部企业加速多元化布局:新石器快递行业销量占比从2024年底100%降至2025年9月70%-80%,九识智能非快递客户占比从2024年初不足5%提升至2025年中40%-50%[19] - 潜在市场覆盖清洁环卫、园区物流、智慧农业、大宗货物运输及冷链物流等多领域[18] - 菜鸟科技CTO及新石器CEO均预测中国末端配送市场存在3000万台无人车需求空间[24] 行业挑战与风险 - 市场集中度高,九识和新石器占据快递行业订单90%,新进入者需开辟新场景[18] - 政策尚未完全明朗:部分地区路线开发不足,"灰跑""黑跑"车辆运营存在不确定性[26] - 生产工具属性导致超负荷使用问题,车辆耐用性、安全可靠性及二手残值率成行业关键挑战[26][27] 技术与发展路径 - 德赛西威研判低速无人车具备机器人早期形态,核心保留动力域、底盘域、智驾域等车辆基础架构[22] - 行业存在三类门槛:场景化AI能力、车辆可靠性、高效运营方案,初创企业多具备先天自动驾驶技术优势[20] - 硬件合作模式成熟:新石器基于理想汽车SEV平台开发产品,多数企业选择与产业伙伴联合开发[20][22] 市场规模预测 - 东吴证券预测2030年中国物流无人车市场空间超1800亿元,末端配送场景占比约60%[24] - 招商证券测算以快递网点为基础的无人车市场空间约4680亿元,以小区为基础的空间在5460-7280亿元之间[24] - 德赛西威保守预估2035年行业年销量90多万辆,约为资本市场预期的一半[26]
佑驾创新无人车中标超千万元订单:有望助推L4业务营收再创新高
IPO早知道· 2025-10-20 10:51
项目中标与商业意义 - 公司于10月19日公告中标桐乡市车路云一体化城市交通融合感知项目,中标金额达1185万元 [2] - 该项目是2025年国内已披露的无人小巴采购项目中金额超千万元的大型项目,在同类车路云一体化场景中具备差异化稀缺价值 [2] - 此次中标标志着公司L4级自动驾驶业务规模化商业落地迈出关键一步,商业化进程进入全新阶段 [2] 技术优势与配置 - 公司凭借L4级自动驾驶全栈技术、成熟落地经验及交付能力在竞争中胜出,项目无人小巴已通过车规级可靠性验证,具备高精度和强算力优势 [3][4] - 技术配置上,公司依托端到端大模型提升决策准确性,采用双Orin域控、半固态激光雷达、长距毫米波雷达及多摄像头组合,实现360度无盲区感知与500Tops算力支撑 [4] - 技术方案可精准应对无保护转弯、人车混行避让等场景,在城市开放道路中实现最高40km/h的平稳自动驾驶 [4] 业务进展与场景拓展 - 根据2025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L4业务营收已突破千万元,累计获取项目十余个,已步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快车道 [5] - 公司此前已在苏州、黑龙江、上海、杭州等多地实现无人小巴常态化运营,并于9月斩获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摆渡车项目,完成从技术验证到多维度场景落地的升级 [4] - 公司具备L1-L4全栈自研能力,持续推动L4解决方案在多元场景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4]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未来将持续加大L4级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以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撬动增长新空间 [6] - 战略目标是为全球更多城市带来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6]
无人配送车赛道:风虽大,水亦深
虎嗅APP· 2025-10-08 18:25
行业里程碑与市场前景 - 无人配送车行业在2025年9月迎来关键里程碑,新石器公司第10000台整车下线,标志着该赛道成为L4级自动驾驶及具身智能领域中首个达成大规模商业化且实现正向盈利的赛道[2] - 行业吸引力持续攀升,2025年9月德赛西威、佑驾创新两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新品进军市场,更多实力企业计划入局,但参考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赛道热”不等于“全员赢”,多数玩家或沦为“陪跑者”[3] - 无人配送车已证明规模化盈利的可行性,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入“精耕细作”的关键转折点[17][18] 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竞争从初创公司主导的“单点比拼”升级为巨头引领的“生态对抗”[4][5] - 市场形成三层竞争格局:第一梯队新石器(2025年预计交付1.5万台)和九识(预计近1万台)凭借先发优势占据核心订单份额;第二梯队德赛西威、佑驾创新(目标2026年交付1万台)携资金技术入场;潜在变量Momenta(NOA市场占有率60.1%)、华为、比亚迪若入局可能改写行业规则[6] - 竞争焦点从“硬件比拼”升级为“全链竞争”,先行者如新石器已构建“供应链+运营+数据”全链条优势,深度融入顺丰等快递公司末端配送流程,在280多个城市建立2-3年信任积淀,拥有万台L4级自动驾驶车累计数千万公里数据[7] 新玩家面临的挑战 - 行业存在三大核心挑战:“造车容易卖车难”、“硬件容易软件难”、“上路容易运维难”[9][10] - “造车容易卖车难”体现在市场鸿沟巨大,新石器2019年建成万台产能工厂,但直到2024年销量才突破1000台,花费三年时间与快递公司联合试点才让市场认可无人车可降低物流成本1/3至2/3[11] - “硬件容易软件难”关键在于软件和运营系统整合,物流行业核心逻辑是“降本”而非“堆硬件”,新石器选择“视觉为主、激光雷达为辅”路线,激光雷达数量减至1个,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成本和售价[13][14] - “上路容易运维难”挑战在于规模化运营后的运维成本控制,需应对复杂路面环境,并建立远程控制中心、线下服务网络及强大调度平台,系统复杂性随车辆数量指数级增长[15] 成功企业的核心能力 - 新石器在中国邮政、顺丰、京东三大自营物流巨头的无人车采购中份额占比超90%,在“三通一达”、极兔等场景中市场份额超过70%[12] - 成功企业聚焦物流行业“场景导向”和“降本增效”本质需求,如新石器“笼车”项目实现“秒级装卸”,取消传统网点分拣环节,以亦庄试点数据看,装卸效率提升6倍,配送成本降低50%[14] - 无人配送车核心商业模式不是“卖车”而是“提供运力服务”,客户看重产品适用性、风险控制、成本稳定性与长期价值,而非单一价格优势[12] - 最终胜出者需具备对物流行业的深刻理解、对商业模式的长期耐心,目标是成为社会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18]
自动驾驶供应商瞄上这一千亿级新赛道
第一财经· 2025-09-30 20:38
公司业务动态 - 佑驾创新进入无人物流车领域,推出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及T5、T8车型,主要应用于“最后一公里”运输场景[3] - 公司预计2025年底前交付400至500辆无人物流车,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1万辆的交付水平[3] - 公司计划通过提供多种无人车产品矩阵,并以数倍资源投入品牌、渠道、路权,在局部区域形成优势[3] - 公司近期获得约1.5亿元人民币的定增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包括无人物流方向[3] 公司商业模式与战略 - 无人物流车业务有三种盈利模式:销售模式(为降低B端小公司购车门槛提供金融租赁方案)、租赁模式(面向B端大公司实现轻资产运营)、为B端大公司提供场景定制化解决方案[4] - 公司希望借助其在商用车和乘用车前装领域积累的能力,如智能驾驶系统、软件算法、硬件供应链体系,产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以吸引大型集成公司[5] - 公司正在探索与当地公司进行运营合作的新模式,例如与深圳邮政、东部公交达成战略合作,整合公交基础设施、路权等资源,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并加速区域规模化[6] - 公司主要通过技术降本和规模降本实现成本控制,通过让无人车业务与乘用车、商用车前装业务共用物料,并提升关键模块采购量来优化成本[6] 行业市场前景 - 招商证券测算显示,基于全国快递物流网点数量,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约为4680亿元人民币[3] - 无人物流车赛道已吸引多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进入,包括文远知行、德赛西威、Momenta等[3] - 行业在技术和政策支持下规模壮大,国家邮政局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无人车等行业规模化应用,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推广无人配送车等智能设备[5] - 随着无人物流进入“深水区”,行业的强监管属性将愈发明显[6]
自动驾驶供应商瞄上这一千亿级新赛道
第一财经· 2025-09-30 19:29
公司业务与战略 - 佑驾创新进入无人物流车领域,推出品牌“小竹无人车”及T5、T8车型,应用于“最后一公里”运输 [1] - 公司计划通过提供多种无人车产品矩阵,投入数倍资源于品牌、渠道、路权,以在局部区域形成优势 [1] - 公司近期获得约1.5亿元定增,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包括无人物流方向 [1] - 公司希望借助其在智能驾驶系统、软算法、硬供应链体系方面的优势,产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2] - 公司预计在2027年实现盈利,但无人物流车业务若能提升销量,或可提早盈利时间 [2] - 公司正探索与当地公司(如深圳邮政、东部公交)在运营层面合作的新模式,以集中管理资源和路权,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3]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 招商证券测算显示,无人配送车市场空间约为4680亿元 [1] - 2025年被视为智能驾驶元年,无人物流车等自动驾驶产物正扩大规模 [1] - 行业中存在多家竞争者,包括文远知行、德赛西威、Momenta等 [1] - 顺丰、京东等大型物流公司虽自研无人物流车,但因需求巨大仍需第三方合作伙伴 [2] - 国家政策支持行业规模化应用,如国家邮政局推动无人车应用,商务部等八部门推广无人配送车 [2] 运营与财务数据 - 佑驾创新预计2024年底前交付400至500辆无人物流车,2025年交付量有望达到1万辆 [1] - 公司无人物流车的盈利模式包括销售模式(提供金融租赁方案)、租赁模式(面向大公司轻资产运营)以及场景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公司通过技术降本和规模降本策略降低成本,例如与乘用车、商用车业务共用物料,通过提升采购规模(如月产两三万辆)来优化供应商价格 [3] 技术与成本策略 - 公司降本的关键在于技术降本和规模降本,第二代产品的部分关键模块与前装业务共用,以提升采购量、有效降低成本 [3] - 未来行业监管将加强,无人物流对公共资源占用明显 [3] - 公司通过与地方公交或国资合作的新模式,利用当地未充分配置的资源,以降低运营成本并加速区域规模化 [3]
“中国无人物流车没有对手,是真的遥遥领先!”
新浪财经· 2025-09-26 19:35
行业整体爆发 - 2025年上半年全行业无人物流车交付量达1.2万台,超过2024年全年近一倍 [3] - 2025年三季度至少有6家上市公司跨界切入或发布新品,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倍以上 [6] - 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无人物流车销量将突破3万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 [18] 头部企业表现 - 新石器无人车第1万台产品下线,当前月销量为每月2000多台,相当于过去两年的总量 [1] - 新石器去年全年销售一千多台,2025年初一个月就达到去年一年的量,目前一个月销量超过过去两年 [7] - 九识智能截至2025年8月累计交付超7000台,年内目标为万台级,整体规划年产能3.5万台 [7] - 佑驾创新作为行业新人,2026年销售目标将突破1万台 [7] 新玩家入局动态 - 2025年初,文远知行推出无人物流车Robovan W5 [4] - 2025年7月,京东推出自研VAN无人轻卡 [4] - 2025年9月,德赛西威发布车规级无人配送车品牌“川行致远” [4] - 同期,佑驾创新推出“小竹无人车”,实现“发布即交付” [4] 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无人物流车企业在全球市场“完全没有竞对”,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8] - 美国企业仍聚焦“最后一公里”即时配送,车型载量普遍低于500kg,多局限于封闭社区场景 [9] - 同样性能的无人车,美国多数企业的造价在中国企业的10倍以上 [9] - 中国企业已实现“场景全覆盖”,载重量覆盖200kg至2吨多个梯度 [9] 增长驱动因素:技术 - 2025年行业爆发是技术达标、市场刚需、政策铺路三重共振的结果 [11] - L4级自动驾驶技术在限定场景已趋于成熟,尤其在低速(≤40km/h)固定路线上展现高稳定性 [12] - AI技术成熟度提升扫清了商业化障碍,无人物流车正好踩中技术周期的高点 [11] 增长驱动因素:成本与效率 - 一台无人车每日平均可配送2000票,单票配送成本下降至0.04元以内,成本下降50% [12] - 6车的配送能力一天可送1万票以上,单票综合成本降低2-3毛 [12] - 中盈医药集团引入菜鸟无人车后,配送效率提升70%,降本达50% [12] - 成本大幅下降使无人车从“试试看”变成“必须用”,成为市场刚需 [13] 增长驱动因素:政策 - 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通知》发布后,无人配送车路权开放进入“快车道” [14] - 2025年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计划,明确提出“2027年前实现无人配送车规模化部署” [14] - 市场刚性需求足够大是路权逐渐开放的重要前提 [17] 行业挑战 - 面临标准不统一的挑战,不同城市对车辆要求不一,定制车型增加成本 [18] - 运维体系滞后,大规模部署后运维压力陡增,综合运维比约为1:5–1:10 [18] - 数据安全问题待解,车辆每天采集大量道路数据,合规使用仍是难题 [18] 未来市场前景 - 新石器预计明年(2026年)市场需求将达到4-5万台,相当于过去10年总销量的4-5倍 [1] - 行业瞄准中国3000多万辆城市配送商用车的替代市场,赛道天花板极高 [18] - 竞争逻辑不在于“价格战”,而在于提供运力服务,竞争能使行业更成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