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出行
icon
搜索文档
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在慕尼黑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5 17:52
人民网慕尼黑9月14日电 (记者徐馨)9月9日至14日,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慕 尼黑车展)在慕尼黑举行。本届展会以"'动'悉一切"为主题,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750家企业参 展。从整车厂到零部件供应商,本届车展向人们展现当代移动出行的绿色、智能和"我中有你,你中有 我"的跨国合作生态。 ...
千里科技(600398),宣布赴香港IPO,冲刺A+H上市 | A股公司香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9-13 16:11
公司战略与上市计划 - 公司正积极与中介机构商讨发行上市工作 将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发行上市[1] - 公司于2025年2月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 全面迈向智能化国际化新发展阶段[1] - 公司聚焦"AI+车"核心战略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致力于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智能出行科技品牌[1] 业务结构 -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终端业务与科技业务两大板块[1] - 终端业务覆盖摩托车和汽车领域 旗下拥有摩托车品牌"力帆、派方"和新能源汽车品牌"睿蓝"[1] - 科技业务聚焦研发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打造AI智行开放平台[1] 公司背景 - 公司前身为重庆民营企业代表力帆科技 创立于1992年[1] - 公司于2010年11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是中国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乘用车企业[1] 股价表现 - 当前股价11.28元 较昨日收盘价11.31元下跌0.03元 跌幅0.27%[2] - 当日最高价11.44元 最低价11.22元 振幅1.95%[3] - 成交量33.54万手 成交额3.80亿元[3] - 年初至今区间涨幅47.45% 从1月2日收盘价7.65元上涨至9月12日收盘价11.28元[4] 市值与股本 - 总股本45.21亿股 其中流通股45.21亿股[3] - 总市值509.98亿元 流通市值509.98亿元[3] - 每股收益0.01元 每股净资产2.33元[3] 估值指标 - 动态市盈率818.04倍 静态市盈率1274.40倍 TTM市盈率1133.43倍[3] - 市净率4.83倍[3] - 52周最高价12.33元 52周最低价3.81元[3]
断代领先,诚意拉满,19.79万元起!新一代智己LS6上市
齐鲁晚报· 2025-09-13 11:05
产品技术亮点 - 首搭恒星超级增程技术 实现450km纯电续航里程和1500km综合续航 百公里综合燃料消耗量0.06L [3] - 搭载灵蜥数字底盘 配备爆胎稳定控制和主动防侧翻2.0系统 侧倾风险降低45% [5] - 采用双向18°四轮转向系统 四驱版最小转弯半径仅4.49米 [6] - 配备超级右排零重力座椅 11L双开门冰箱和3K Mini LED娱乐屏 [8] - 搭载IM AIOS智能系统 支持AI Agent助手和微信生态融合 [10] - 全系标配英伟达Orin X与高通8295P芯片 800V高压平台及飓风电机 [11] 市场定位与定价策略 - 新车定位20万级超级大五座智能SUV 售价区间19.79万至26.99万元 [12] - Pro版击穿20万价格门槛 Max版配备零重力座椅和激光雷达 售价20.99万起 [12] - 超级增程66 Max版搭载宁德时代66度电池 售价22.99万元 [12] 用户权益与服务 - 首任车主享受电池包终身质保 [14] - 赠送IM AD全功能包5年免费使用权 预售用户终身免费 [14] - 支持新购/增购/置换 上市即交付 [14]
长安汽车(000625) - 2025年09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17:39
战略与领导层 - 任命张晓宇为分管战略副总裁,主导研发"蓝鲸动力"和十大核心技术架构,推动战略聚焦前沿技术和生态平台建设 [1][2] 新兴产业布局 - 人形机器人领域联合头部合作伙伴研发,突破大脑、能源、驱动等核心技术 [3] - 飞行汽车领域力争2026年首款载人产品发布,2028年量产交付,拓展低空文旅、救援、消防等应用 [3] - 探索无人商用领域包括无人清扫车、无人农机、外骨骼等 [3] 新产品发布 - 长安引力品牌:第四代逸动9月7日上市,第四代CS55PLUS预计年内推出 [4] - 长安启源品牌:A06应用天枢驾驶辅助/座舱/底盘,Q05配备宁德时代电池、506km续航、激光雷达和4nm芯片,Q4上市 [4][5] - 深蓝品牌:S07开启预售,S09超长续航版上市,L06搭载3nm芯片和磁流变技术,S05欧洲上市 [5] - 阿维塔品牌:07车型24小时预售订单突破10000台 [5] 智能化技术 - 天枢驾驶辅助通过端到端技术实现风险预判和数据驱动安全提升 [5] - 天枢座舱涵盖交互、音响、显示、智联、健康五大系统,集成AI和多模态技术 [6][7] - 天枢底盘通过三向六域技术实现横风稳定(8级横风偏移0.235米)、沙地脱困和原地掉头功能 [7] 海外市场规划 - 布局全球100余个国家,渠道网点超1.4万个 [8] - 全球规划20个海外工厂,泰国基地已投产,年底海外产能达46万辆 [8] - 推进五大区域市场:东南亚(2027年销量TOP10)、欧洲(2027年前导入6款新能源车)、中南美洲(2026年销量TOP10)、中东非洲(2026/2028年销量TOP10)、欧亚(2026年销量TOP10) [9]
瑞银最新报告:2025 年长期投资该押注哪些方向?这 5 大主题被重点看好
智通财经· 2025-09-10 23:29
核心观点 - 瑞银CIO确定5大长期投资主题为当前最佳入场选择 包括数字消费者 多元化与平等 赋能技术 金融科技和发掘下一个前沿市场 [1][2] - 短期建议减少对基因疗法和医疗科技的敞口 智能出行主题因估值与动量改善可重新关注 [2][9][11] - 长期投资核心支撑来自三个不可逆全球趋势:人口增长 城市化和老龄化 [12] 五大长期投资主题 数字消费者 - 排名第一 核心优势是质量过硬 相关企业资产负债表稳健 投入资本回报率高 [3][4] - 投资逻辑基于Z世代消费习惯重塑 更看重体验共享而非实物拥有 AI颠覆传统领域 [3] - 科技板块反弹带动动量提升 但估值相对较高 [4] 多元化与平等 - 估值合理 质量得分高 跨行业分散 兼具防御 价值与成长属性 [5] - 投资逻辑基于全球监管推动企业披露多元化数据 提升多元化能缩小社会财富鸿沟并拉动GDP增长 [5] - 需警惕美国部分州对平权行动的法律挑战 [5] 赋能技术 - 动量表现突出 估值有吸引力 高度聚焦IT板块 [6] - 投资逻辑基于生成式AI加速技术融合 重点看好AI AR/VR 大数据 5G和突破性技术 [6] - 2030年AI市场规模将达2.6万亿美元 较2024年CAGR达41% [6] 金融科技 - 动量持续改善 与看好美国金融板块观点契合 [7] - 行业收入将从2024年3100亿美元增至2030年5800亿美元 [7] - 企业从追求规模转向盈利增长 叠加AI进步和低利率周期启动 [7] 发掘下一个前沿市场 - 首次进入Top5 因美元走弱和利率下降预期提升吸引力 [2][8] - 投资逻辑基于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GDP增长核心动力 人口占比超50% [8] - 部分市场能将经济增长转化为企业盈利增长 [8] 需谨慎主题 基因疗法 - 定量模型排名靠后 动量和质量得分低 估值吸引力不足 [9] - 生物科技行业面临严重资本约束 早期企业现金流承压 [9] - 临床研发与商业化进展受阻 [9] 医疗科技 - 定量模型排名靠后 估值基于数字颠覆预期而非实际商业模式 [9] - 用户增长难转化为可持续收益 医保报销和监管障碍导致落地变慢 [9] 可重新关注主题 智能出行 - 因估值与动量改善脱离谨慎名单 行业估值过低 [11] - 短期利好包括IAA车展展示电动化和自动驾驶进展 [11] - 长期汽车脱碳是必然趋势 [11] 长期投资底层趋势 人口增长 - 全球人口从2024年81亿增至2050年97亿 2100年或超100亿 [12] - 增长主要来自中低收入国家 [12] 城市化 - 2018年全球城市人口占比55% 2050年将达68% [12] - 90%增长来自亚洲和非洲 [12] 老龄化 - 2024年全球每10人中有1人≥65岁 2050年将升至每6人1人 [12] - 欧美等发达国家老龄化更严重 每4人中有1人≥65岁 [12]
全新智己LS6上市:1500公里增程续航配18°后轮转向,19.79万元起
凤凰网· 2025-09-10 21:52
进入车内,全新智己LS6的座舱设计也焕然一新,采用了由27.1英寸5K MiniLED中控主屏与15.6英寸3K MiniLED副驾娱乐屏组成的贯穿式联屏,并内置了AIOS 1.0智能交互系统。车内配置也颇具巧思,例如 副驾驶座椅支持121°零重力模式,并可向前翻折以扩展后排腿部空间;同时还提供了一个11升的车载冰 箱,实用性功能考虑周到。 在智能驾驶硬件方面,新车同样展现了其旗舰定位,配备了520线激光雷达,并计划在后期版本中搭载 英伟达Thor辅助驾驶芯片。基于IMAD3.0辅助驾驶系统,车辆能够实现包括城市NOA、横向自动紧急 避让以及一键AI泊车在内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预示着其在未来智能出行领域的竞争力。 凤凰网科技讯 9月10日,智己汽车今日正式推出旗下全新中大型SUV——智己LS6。新车提供了纯电与 增程两种动力选择,共计9款配置,上市权益价区间为19.79万元至26.99万元,并宣布上市后即刻开启交 付流程,展现了其充足的产能准备。 动力系统是本次全新智己LS6的一大看点。增程版车型首次搭载了名为"恒星"的超级增程系统,该系统 由1.5T发动机与高功率电机组成,配合与宁德时代(300750)联合 ...
九号电动车国内出货量突破900万台,再破行业增长新纪录-财经-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8 09:34
出货量里程碑 - 中国市场智能两轮电动车累计出货量突破900万台 [1] - 从800万台到900万台仅用52天 较上一阶段64天进一步提速 [1] - 全面迈入冲刺1000万台的高质量增长新阶段 [1]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连续三年(2022–2024)位居全球智能电动车销量第一 [3] - 连续两年(2023–2024)蝉联4000元以上高端电动车销量榜首 [3] - 智能电动车市场渗透率达70% 每销售10台智能电动车有7台来自该公司 [3] - 获评智能两轮电动车用户口碑第一品牌 [3] - 被权威机构认定为"中国两轮电动车技术革新引领者" [3] 增长驱动因素 - 以常州智能制造基地为核心 构建研发生产检测交付全链条体系 [4] - 全国布局超9000家门店 形成立体化销售服务网络 [4] - 专注"真安全 真智能 真续航 真科技"技术路线 [4] - 重点布局凌波OS AI人工智能 两轮车自平衡等前沿技术 [7] 战略规划与目标 - 启动"绿洲战役"用户经营战略 聚焦品牌高端化 服务体验化 用户中心化 [7] - 目标2027年底实现年销量700万台与用户心智绝对定锚双重突破 [7] - 加强渠道建设 用户运营 服务升级三位一体体系建设 [8] 发展历程与行业影响 - 2019年12月进入电动两轮车市场 五年多时间实现从0到900万台突破 [3] - 成为行业增长最快 用户满意度最高的智能品牌 [3] - 推动行业形成以安全为核心的技术突破与良性循环态势 [3]
激光雷达+800V+6C,长安启源A06打造家庭智能出行“天花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5 23:11
公司战略与品牌发布 - 公司在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智能化品牌"天枢智能",聚焦数智汽车时代科技创新[1] - 新车型长安启源A06作为天枢智能重要承载车型全球首秀,定位大美舒享新家轿[1] - 公司通过空间设计、能源动力、数智体验三大领域重构,满足主流家庭用户全方位需求[1][4] 产品技术突破 - 空间设计重构使空间利用率提升10%以上[4] - 能源动力重构采用碳化硅新材料和分层极片新技术,充电时间比1.6C缩短65%,比3C缩短40%,能耗降低15.7%[4] - 高集成碳化硅电驱体积同比缩小18%[4] - 数智体验重构使车控芯片算力提升140%,实现毫秒级安全响应[4] 空间配置优势 - 车内空间达2168L,可容纳42个20寸行李箱[8] - 前后备厢总容积764L,其中前备厢108L均为同级最大[8] - 得房率达到90%,乘员舱X方向长度2630mm比迈巴赫多90mm[8][13] - 后排头部空间和走廊宽度优于迈巴赫,配备38处魔术收纳空间[13] 舒适性配置 - 配备全车四季零压电动按摩座椅,行业首发28点马尔代夫椅模式[16] - 采用145°无级电动零压后排座椅,比迈巴赫多躺11.5°,比小米YU7多躺10°[16] - 搭载同级唯一全铝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操控精准性与舒适性媲美迈巴赫[16] - IDTC智能动态扭矩控制系统实现毫秒级扭矩调节,消除车身抖动[16] 智能化配置 - 配备天枢AI智享座舱和数智大白人机交互系统[17] - 搭载20万级车型激光雷达,增强感知能力和毫秒级风险预判[17] - 采用SDA中央+区域环网电子电气架构,左右区域控制器搭载英飞凌TC399芯片[17] - 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6C闪充支持"最快1秒1公里"充电体验[17] 性能与能效表现 - 纯电续航630km,百公里电耗11.3度,1度电可跑10公里[17] - 每公里使用成本约4分钱,日常通勤一周只需充电一次[17] 安全性能 - 采用钢铝混合车身,高强度钢+铝合金占比82.9%[20] - 前双防撞梁设计,主防撞梁采用3mm厚铝合金,碰撞吸能效率提升70%[20] - 电池包采用铝合金"四横三纵"结构,上下10层防护,配备24小时监测系统[20] - 可实现30秒内安全风险预警[20]
长安汽车:2030年后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拓展
新浪财经· 2025-09-05 20:01
品牌发布与定位 - 长安汽车发布"天枢智能"品牌 聚焦驾驶辅助、座舱、底盘三大领域 提供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1] 技术发展路径 - 公司将联合合作伙伴探索工业机器人和门店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 [1] - 突破机器人"大脑"、"能源"、"驱动"等核心技术 [1] - 2028年实现人形汽车机器人量产下线 [1] - 2030年后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拓展 [1]
车展观察|从“要面子”到“要体验”,“Z时代”购车理性当先
齐鲁晚报· 2025-09-05 17:58
Z世代成为购车新势力 - 购车群体年轻化趋势显著 实际拥有首台车的平均年龄已下探至30.5岁 00后首购年龄低至22岁[2] - 年轻消费者购车预算超预期 约四分之一90后及00后首次购车预算锁定20万元以上价格段[4] - 消费观念从品牌崇拜转向理性消费 更注重车辆实用性及性价比而非品牌溢价[4] 汽车消费需求导向变革 - 年轻购车者关注点集中于智能化、设计感及体验感 传统动力参数及品牌历史退居次要位置[5] - 车辆需求从代步工具转向智能出行伙伴 智能语音助手、全景影像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成为核心吸引因素[6][8] - 个性化定制及环保理念深度影响消费决策 新能源车被视为负责任的生活方式选择[8] 自主品牌市场地位提升 - 自主品牌实现从低价竞争向技术领跑的转型 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企业展台咨询量激增[9][11] - 智能驾驶技术全球领先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突破50% 高速NOA与城市NOA功能向主流价格带下沉[12] - 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合计占比超68% 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成为共同特征[12][14] 自主品牌产品力全面突破 - 工艺品质显著提升 内饰设计、隔音效果已与豪华品牌看齐 扭转以往做工粗糙印象[13] - 价格优势明显 消费者能以更低成本获得更高配置及更佳驾乘体验[14] - 消费者支持民族品牌意愿增强 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成果获得市场广泛认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