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显示模块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国资首单并购重组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07:21
交易概述 - 沙河股份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深业鹏基持有的晶华电子70%股权,交易完成后晶华电子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1] -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因交易双方控股股东同受深业集团有限公司控制,构成关联交易 [1] - 该交易公告于10月30日发布,距离深圳市10月22日发布并购重组行动方案仅8天,被市场视为政策后的首单重大案例,具有激活资本市场的信号意义 [2][8] 交易方背景 - 收购方沙河股份是一家以住宅开发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其控股股东为深业沙河(集团)有限公司,最终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 [1][6] - 交易对方深业鹏基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经营、物业管理及租赁经营等,其间接控股股东为在港上市的深圳控股 [1][5] - 标的公司晶华电子成立于1987年,是专业从事物联网领域智能显示控制器、液晶显示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4][5] 标的公司晶华电子详情 - 晶华电子曾于2023年6月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原计划募集资金5.31亿元,但于2024年3月主动撤回申请材料终止IPO [5]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2.6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21亿元,净利润从2009.79万元增至5934.3万元,三年间实现近3倍增长 [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95亿元,净利润为1072.35万元 [5] - 公司与大金、科勒、施耐德、格力、大疆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商业合作关系 [5] 政策背景与市场影响 - 深圳市于10月22日发布《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的估值包容度 [8][9] - 方案计划到2027年底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培育20家千亿级市值企业,并重点支持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并购 [9] - 分析认为,沙河股份此次并购有助于其在地产行业调整期进行多元化布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9] - 尽管交易具有积极信号,但10月31日沙河股份二级市场股价跌停,收于18.75元/股,总市值45.38亿元 [10] 行业前景与交易意义 - 晶华电子所处的液晶显示领域在AI技术与终端设备需求增长下,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期中国市场的OLED显示器出货占比将从2024年的14%增至2025年的21% [9] - 交易双方同属深圳国资背景,分析认为这有助于提升效率,加速审批流程,为交易落地扫清障碍 [7] - 此次重组被视为推动国资在新兴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的具体实践,符合政策鼓励方向 [8][9]
深圳国资重组首单公告 沙河股份拟收购晶华电子70%股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2 17:44
交易概述 - 沙河股份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深业鹏基持有的晶华电子70%股权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 [1] - 交易公告发布于深圳市并购重组政策出台后仅8天 被市场解读为激活深圳资本市场并购活力的信号性案例 [2][5] - 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 交易各方尚未签署正式协议 最终能否达成合作存在不确定性 [4] 交易方背景 - 沙河股份是一家以住宅开发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控股股东为深业沙河集团 最终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 [1][3] - 标的公司晶华电子是专业从事物联网领域智能显示控制器、液晶显示器件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 [2] - 交易双方同属深圳国资背景 分析认为有助于提升审批效率和加速交易落地 [4]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晶华电子2020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从2.64亿元增长至5.21亿元 净利润从2009.79万元增至5934.3万元 三年实现近3倍增长 [3] - 2023年上半年晶华电子营业收入为1.95亿元 净利润为1072.35万元 [3] - 晶华电子曾计划创业板IPO募集资金5.31亿元 但于2024年3月主动撤回申请材料终止进程 [2][3] 政策背景与行业前景 - 深圳市发布并购重组行动方案 计划到2027年底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 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 培育20家千亿级市值企业 [6] - 政策支持国资在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 鼓励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并购 [6][7] - 晶华电子所处的液晶显示领域在AI技术驱动下景气度攀升 预计中国OLED显示器出货占比将从2024年14%增至2025年21% [6] 交易战略意义 - 分析认为此次并购有助于沙河股份在地产行业调整期进行多元化布局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6] - 政策推动"链主"企业开展上下游并购 收购强链补链的优质资产 此次交易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7]
李迅雷专栏 | 中美关税谈判的前景分析及应对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5-21 14:55
中美关税谈判现状 - 中美高层会谈并非正式谈判,而是就关税问题进行协商,双方各自免除对方91%关税并延期24%关税90天执行[2] - 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幌子加征20%关税,中国采取温和反制措施,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等产品加征10%关税[4] - 美国4月2日推出"全面对等关税"追加34%关税,其中24%被暂缓90天征收[4] 芬太尼关税谈判前景 - 理论上存在重新谈判空间,但美方可能不愿谈判,因其真实目的是通过关税实现贸易平衡和增加收入[5] - 中国应推动全面经贸谈判,不局限于关税,包括301调查和投资限制等问题[5] - 美国国债规模超过36万亿美元,今年到期债券达9万亿美元,中国可将美债处置作为谈判筹码[6] 关税对出口影响量化分析 - 测算显示关税将拖累2025年中国出口1.2万亿元人民币,全年出口同比下降4.5%[9] - 美国对华关税通过三个渠道影响出口:直接关税、取消小额包裹免税、转口贸易[9] - 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3.73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商出口6934亿元占比18.6%,普通出口30403亿元占比81.4%[9] 关税政策进展 - 4月12日美国豁免集成电路等产品关税,涉及金额6858亿元占对美出口18.4%[9] - 5月12日声明暂停24%关税90天,执行10%关税[10] - 5月13日美国将小额包裹关税从120%下调至54%[10] 关税税率变化 - 4月10日至5月13日美国对华关税较2024年提高87.4%[10] - 未来90天内关税税率总体提高32.6%[11] - 若90天谈判无进展,关税税率将升至47.7%[11] 出口影响测算 - 美国进口关税弹性约为-1.4,即关税每上升1个百分点进口下降1.4个百分点[12] - 在谈判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形下,2025年二到四季度对美出口分别同比下降38.7%和47.1%[12] - 转口贸易方面,预计二季度增加2000亿元,但下半年可能减少1250亿元[12][13] 综合出口影响 - 两种情形下关税政策对2025年二到四季度出口拖累分别为1.07万亿元和1.31万亿元[14] - 加权考虑后,2025年全年出口同比在两种情形下分别下降4.1%和5.1%[14] 关税对GDP影响 - 美国对华关税提升1个百分点拖累中国GDP增长0.03个百分点[17] - 考虑抢出口效应,弹性调整为-0.02[17] - 两种情形下关税政策对2025年GDP拖累分别为0.6和0.7个百分点[17] 转口贸易对GDP影响 - 2025年二到四季度转口贸易增加750亿元,对全年GDP正向拉动0.06个百分点[17] - 综合影响后,关税政策对GDP拖累中值为0.6个百分点[17] 政策建议 - 需要财政支出增量政策应对出口下滑,建议财政赤字率提高0.5个百分点增加7000亿元支出[20] - 建议扩大以旧换新范围,从耐用消费品扩大到一般消费品和服务消费[21] - 建议发行"可循环数字消费券"实现公平性和扩大消费乘数效应[21] 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应加大与美国之外国家的经贸合作,扩大金融开放度[24] - 境外机构持有A股市值3万亿元,仅占A股总市值3.4%,需要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24] - 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比3.6%,是全球支付占比4.33%,实际结算比例估计在8%左右[25]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 在美元走弱背景下,应扩大CIPS使用面和推广数字人民币[26] - 中国GDP占全球17%以上,出口占全球15%,人民币国际化仍有提升空间[25][26] - 需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度和放松管控来提高人民币接受度[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