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显示屏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赋能智造未来
江南时报· 2025-09-11 07:20
行业动态 -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聚焦新能源汽车配套制造企业 [1] - 参会企业均属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供应商 主要制造显示屏 摄像头等关键零部件 [1] - 企业是开发区延链补链的重要新生力量 围绕初创期融资痛点展开讨论 [1] 公司举措 - 淮安农商银行联合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引项目组 举办新招引企业融资座谈会 [1] - 公司明确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总行牵头探索推行"整园授信"模式 [1] - 依托产业链金融工具为园区企业提供规模化 定制化信贷支持 [1] - 通过批量授信降低单企融资门槛 以供应链数据替代传统抵押 [1] - 精准匹配制造型企业产能建设 设备采购等环节资金需求 [1]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深化"全流程金融伙伴"角色 从账户服务延伸至融资规划 政策对接 资金管理等综合保障 [1] - 为企业扎根开发区提供长效支撑 彰显开放创新 服务实体的核心理念 [1]
艾比森(300389):业绩表现亮眼 国内业务优化调整成效显著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19亿元,同比增长1.15%,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30.84%,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90.64% [1] - 第二季度营收9.93亿元,同比增长6.35%,环比增长20.25%,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增长348.03%,环比增长118.95% [2] - 上半年毛利率31.22%,同比提升3.31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毛利率31.57%,同比提升5.9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76个百分点 [3] 分地区业务表现 - 国内业务营收4.42亿元,同比增长10.40%,主要受益于客户结构和产品组合优化带动销售单价上涨 [2] - 海外业务营收13.77亿元,同比下降1.51%,但显示屏出口面积销量同比增长15.2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2] 费用结构分析 - 期间费用率24.25%,同比下降0.89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14.28%(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6.17%(同比上升0.43个百分点) [4] - 研发费用率4.47%(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66%(同比上升0.39个百分点) [4] 全球化运营布局 - 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约6000家渠道合作网络,通过分级管理模式实现需求反馈到项目交付周期行业领先 [5] - 全球部署40个服务中心,800多家专业服务合作伙伴,提供7×24×365技术支持,ACE认证工程师数量突破4500人 [5] 业绩预测调整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28亿元、46.82亿元、54.54亿元,同比增长10.0%、16.2%、16.5%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3.57亿元、4.76亿元,同比增长127.2%、34.3%、33.3% [6] - 对应EPS分别为0.72元、0.97元、1.29元,当前股价12.25元对应PE为17.02倍、12.67倍、9.51倍 [6]
创维汽车智能获得上汽奥迪项目定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20:47
公司业务进展 - 深圳创维汽车智能公司获得上汽奥迪客户认可并取得重点车型显示屏产品定点合作 [1] - 公司将持续深耕智能座舱与车载显示领域 [1]
天山电子(301379):深度:主业稳健成长 ASIC及存储模组全链条布局
中泰证券· 2025-08-22 15:43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基于公司主业稳健增长及ASIC与存储模组新领域布局的稀缺性和高成长性 [2][8] 核心观点 - 公司深耕专业显示模组领域 产品具备差异化、定制化和多元化特征 通过复杂模组与车载电子智能终端提升产品结构与客单价 [3][4][5] - 前瞻布局ASIC芯片及企业级存储模组(SSD+PCM)全链条 与天链芯、新存科技协同形成"芯片研发-模块制造-应用落地"产业闭环 [6][8][89] - 主业保持稳健增长 近5年营收CAGR达24% 归母净利润CAGR达33% 2024年营收14.77亿元(yoy+17%) 归母净利润1.50亿元(yoy+40%) [5][15][20] 公司主业分析 - 产品结构以彩色液晶显示模组为主 2024年占比61% 单色液晶显示模组占比24% 显示屏占比12% 触摸屏及其他占比2% [4][18] - 产品单价持续提升 从2021年9.7元/个升至2024年14.6元/个 CAGR达14% 主要受益于复杂模组价值量为传统模组数倍 [5][18] - 客户覆盖智能家居、汽车、通讯等多领域 包括深天马、京东方、海康威视、LG、比亚迪、东风、长安等优质客户 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32% [4][14] - 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 2024年中国港澳台及海外营收占比40% 中国大陆营收占比60% [13] 增长驱动因素 - 复杂模组集成多技术模块 支持智慧串口显示模组和LC可变光式防眩后视镜模组研发 已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 [30][33] - 车载电子领域技术全面 具备3.5-17.3寸全尺寸覆盖能力 量产双连屏及曲面屏 成功配套比亚迪、东风、长安等头部车企 [35][36] - 双生产基地协同发展 檀圩基地负责单色模组柔性化生产 灵山基地聚焦车载显示屏、复杂模组及中大尺寸显示模组等高端产线 预计2025年底完成扩建 [17] ASIC与存储业务布局 - ASIC芯片受益端侧AI推理需求增长 具备高性能、低功耗优势 全球市场处成长阶段 海外谷歌、英特尔、亚马逊及国内华为、寒武纪、阿里等厂商加速布局 [6][44][48] - 企业级SSD市场潜力巨大 IDC预计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96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达91亿美元 占全球23% [6][59] - PCM存储器填补DRAM与NAND间性能成本差距 具备非易失性、较快读写速度及适中成本优势 预计3D PCM市场规模从2021年10亿美元增至2025年41.5亿美元(CAGR43%) [7][73][85] - 通过武汉鼎典产业基金投资新存科技和天链芯 天山电子间接持股天链芯45% 新存科技3% 共同推进ASIC芯片、PCM/SSD主控芯片及存储模组研发制造 [8][89]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65亿元、21.98亿元、29.19亿元 同比增长20%、24%、33% [2][10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亿元、2.09亿元、3.06亿元 同比增长7%、29%、46% [2][100]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33倍、26倍、18倍 低于可比公司京东方、凯盛科技、江波龙的平均估值42倍、29倍、23倍 [2][100]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央行副行长邹澜表示,加强政策支持激发动产融资市场强大活力;广东发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奖补细则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7:18
央行政策与动产融资 - 央行将加强政策支持以激发动产融资市场活力,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1] - 当前中国动产资源闲置严重,利用率低于国际水平 [1] - 动产融资正成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重要工具 [1] 北斗技术发展 - 河北将实施北斗技术攻关项目,增强系统自主可控性 [2] - 推动北斗与5G/5G-A、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 [2] - 河北拟建设国家时空大数据中心枢纽和北斗公共服务平台 [6] - 计划建设北斗车联网平台和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6]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 广东发布产业奖补细则,单项最高可获5000万元支持 [3] - 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补助不超过设备总额40% [3] - 政策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3] 智能手机市场 - 2025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97亿台,同比增长1.4% [4] - 华为重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榜首位置 [4] - 中国市场前五名中仅苹果一家国外厂商 [4] 光伏与可再生能源 - 北京拟推动第五立面光伏规模化应用 [5] - 将规范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全流程管理 [5] - 北京计划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 [10] - 将布局本地制氢试点和加氢站建设 [10] 科技产品动态 - Meta首款配备显示屏的AI眼镜将于下月发布 [7] - 产品起售价从1000美元降至约800美元 [7][8] 加密货币市场 -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Gemini申请IPO,拟募资4亿美元 [9] - 平台拥有52.3万月活跃用户和1万家机构客户 [9] - 托管加密货币资产规模达180亿美元 [9] 显示设备行业 - 2020-2027年全球显示设备支出预计达758亿美元 [11] - OLED和LCD显示屏需求来自IT、汽车、手机及XR领域 [11]
韩国半导体出口大增31.2%!
国芯网· 2025-08-15 22:23
韩国半导体出口数据 - 7月韩国半导体出口额达147 2亿美元 同比增长31 2% 但环比略低于6月的149 7亿美元 [2] - 半导体出口增长推动韩国ICT产品整体出口额达221 9亿美元 同比增长14 5% 去年同期为193 8亿美元 [2] 其他ICT产品出口表现 - 显示屏出口17 6亿美元 同比下滑8 9% [2] - 智能手机出口9 6亿美元 同比下滑21 7% [2] - 电脑出口10 9亿美元 同比下滑17 1% [2] 主要出口市场分布 - 中国仍是最大市场 7月出口74 7亿美元 但同比下滑5 6% [2] - 对美国出口27 1亿美元 同比增长11 9% 连续21个月保持增长 [2]
德赛西威20250814
2025-08-14 22:48
德赛西威 2025 年上半年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公司概况 - 德赛西威 2025 年上半年盈利能力提升 主要受益于传感器业务方案优化 规模扩大及智能驾驶域控业务占比增加[2] - 二季度受理想汽车代工业务影响毛利率略有下降[2] - 下半年预计理想汽车代工业务放量影响可控 毛利率预计保持稳定或小幅下降[2] 财务表现 盈利能力 - 2025 年上半年盈利能力较去年有所提升[4] - 支架和座舱业务毛利率同比去年有所提高 但单二季度环比一季度略有下降[4] - 毛利率提升原因包括传感器业务方案优化及规模扩大 以及智能驾驶域控业务比例增加[4] - 二季度理想汽车新车型切换代工业务导致毛利率小幅下降[5] - 传统非代工项目毛利率约 20%左右 而代工业务毛利率为 10-15%[30] 订单情况 - 2025 年上半年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 180 亿[2] - 座舱业务(主要为座舱域控)接近 100 亿[2] - 驾驶相关订单接近 80 亿(域控约 60 亿 其余为传感器订单)[2] 费用管理 - 单二季度管理费用同比下降主要由于人员奖金系数变化带来的季节性影响[8] - 未来管理费用预期将保持稳定 不会显著减少[8] 业务结构 产品结构 - 自驾业务约占 30% 其中域控约 25% 传感器约 4-5%[6] - 坐舱业务约占 60% 其中域控超过 1/3 显示屏约 1/3 其余为传统中控仪表及其他小型品类[6] - 座舱域控增速接近驾驶域控 均超过 50%[29] - 显示屏占总收入约 1/5 其增速也保持在几十个百分点水平[29] 客户结构 - 2025 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但客户排位和占比有所调整[3] - 理想汽车仍然是第一大客户 但其占比有所下降[3] - 小米和奇瑞的增量较快 现已进入前三名 吉利和小鹏则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名[3] - 前三名各自占比约在 20%左右 而排名第四至第七的客户占比在 5%至 10%之间[3] - 第六至第七名客户占比约为 5%左右 包括长城汽车 南北大众 一汽丰田 广汽等[22] 海外业务 - 海外业务毛利率因大型项目落地而大幅提升[2] - 预计下半年海外业务占比将继续上升 长期目标为 20%-30%[2] - 欧洲市场智能座舱业务呈现多屏化 大屏化趋势 已获大量显示屏业务订单[2] - 欧洲主要客户包括大众 沃尔沃 斯柯达等 也已拿到宝马和奔驰订单[31] - 海外业务毛利率提升主要由于今年会有更多相对较大的项目落地[8] - 今年下半年海外业务占比将继续上升 因为许多项目将在下半年体现更多收入[8] - 海外市场有新的产品线突破 尤其是在传感器领域[21] - 增长较快的传感器主要是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产品[28] 技术合作与产品 芯片合作 - 与多家芯片厂商全面合作 包括英伟达 高通 地平线 黑芝麻和新石等[4] - 在现有主流方案中 高通和英伟达占据最大的份额[23] - 英伟达 Orin X 是当前最大的量产芯片 同时 Sora 系列也开始有项目开发[23] - 高通 8,620 已经量产 未来将推出 8,775 和 8,650 并且 8,797 和 8,397 也在开发中[23] - 与地平线原来的勾 5 及勾 6M 以及黑芝麻的 A1,000 和 A2000 都有相应项目合作[23] 产品价格 - 高通座舱芯片目前主流型号为 8,155 其单价在两千多到三千多元之间[25] - 新的旗舰型号 8,295 也开始快速应用 其价格超过四千元[25] - 英伟达 Orin X 单芯片价格大约为七八千元人民币 双芯片解决方案则约为一万一千至一万二三千元人民币[26] - 高通 8,155 解决方案价格范围从两千多到三千多元不等[26] - 不同价格带区间差异较大 高价区间接近 2 万元 中间区间为 1.1 万元至 1.3 万元 低价区间为 5,000 元至 8,000 元[10] 产品方案 - 推出软硬一体的智驾解决方案 已获得海内外自主品牌订单[2] - 通过成本优势 服务优势以及创新的餐驾一体方案突破原有平台竞争[2] - 希望所有客户都能采用解决方案 但需要分阶段进行[13] - 希望通过"all in one"解决方案 包括域控能力 传感器能力以及规模化生产 以实现高性能 安全冗余要求 并降低成本[13] - 舱架融合是一个重要突破方向 但提供的不止是舱架一体 还包括其他整套大方案[38] - 可以将所有产品线整合到一起 形成四合一或更多组合 如座舱 支架 整车和 TBOX 通讯模块[38] 市场趋势与策略 市场趋势 - 下一代智能化规划中 一些核心客户越来越明确地选择与中国供应链合作[4] - 在欧洲市场推进较慢 但日系客户反而走得更快[4] - 欧洲市场确实出现多屏化 大屏化趋势[31] - 当前市场上许多公司都尝试全面自研芯片 这种重复造轮子的现象导致产业成本难以下降 效率不高[15] 公司策略 - 致力于开放共享 积极参与代工项目 通过获取代工业务巩固市场地位 阻止潜在竞争对手切入新业务[2] - 代工业务有门槛 凭借体系支持 规模化优势等 确保业务回流并保持领先地位[16] - 规模优势是未来标配化的重要因素 需获取足够大的市场份额[16] - 不论客户采用何种模式 都可以合作 主动设计服务模式和产品规划 以匹配客户需求[16] - 通过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变化对冲英伟达芯片迭代周期对毛利率的压力[19] 项目进展 - 今年上半年主要在仓类产品方面取得了突破 尤其是在传感器领域[13] - 获得了本田和雷诺等客户的项目 同时也有一些东南亚地区的订单[13] - 与大众 丰田等品牌合作 主要涉及显示屏和导航类产品[13] - 海外项目通常需要 2 至 3 年的时间才会进入量产阶段[13] - 8,797 项目目前尚未进入定点周期[27] - 8,775 则相对适合中低阶车进行标配化方案 其算力约 100TOPS 以内[27] - 2024 年 10 月已与客户发布 目前预计 2026 年会有国内外客户车型发布[27] 新兴领域 - 已涉足机器人 无人配送及智能智慧交通相关业务 如域控供应及无人配送小车[14] - 无人配送场景相对明确 技术瓶颈较少 因此商业化落地速度较快[14] - 机器人虽然也是重要方向 但其大规模应用场景可能会更晚一些[14]
特朗普表示将对半导体征收100%关税
日经中文网· 2025-08-07 11:15
半导体关税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美国进口的所有半导体征收约100%的关税 [2] - 关税政策可能豁免在美国建厂或承诺建厂的企业 [4] - 征税对象范围尚未明确 可能包括半导体本身及嵌入半导体的相关产品如智能手机 个人电脑和显示屏 [5] 企业反应与投资动态 - 台积电宣布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 对美投资总额提高至1650亿美元 [6] - 三星电子在补贴推动下向美国得克萨斯州投资约370亿美元 [6] - 三菱电机和特斯拉等企业要求美国商务部慎重考虑关税对象范围 [5] 政策背景与时间节点 - 特朗普政府4月启动半导体关税事前调查 [5] - 特朗普表示将在"大约下周"公布半导体和药品关税详细内容 [5] - 芯片与科学法案在拜登政府时期通过 特朗普持批评态度 [6]
韩国沉浮记
虎嗅· 2025-08-02 08:52
韩国经济发展模式 - 韩国经济起飞始于20世纪60年代"汉江奇迹",朴正熙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政商关系和财阀治理推动重工业发展[1][5] - 1972-1976年第三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钢铁、石化、机械等六大战略行业,现代、三星等五大财阀获得政策倾斜[5][9] - 政府通过低利率(低于市场一半)、政策性贷款、关税保护等手段支持财阀,导致企业负债率从1960年100%飙升至1970年400%[6][12] 财阀经营特征 - 财阀实行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现代集团同时涉足建筑、汽车、造船等不相关领域,形成内部交叉持股和交叉担保体系[10][11] - 纵向整合产业链,自建供应商和销售渠道,内部转移定价掩盖真实盈利能力,导致预算软约束问题[11] - 1972-1978年十大财阀控制14家金融机构,1980年代入股银行,债务融资偏好使制造业负债率长期维持在300-400%[12] 金融危机与改革 - 1997年金融危机使GDP萎缩5 7%,30家财阀半数破产,政府接受IMF 550亿美元援助并实施四大改革[18][19] - 企业重组后债务股本比从400%降至200%,2008年进一步降至100%,禁止交叉担保并强化公司治理[21][23][24] - 金融改革耗费104万亿韩元(占GDP18%),银行不良率从8 3%降至1 9%,资本充足率从7%升至12 4%[25][27] 经济转型成果 - 1999年GDP增速反弹至10 7%,2024年人均GDP达3 6万美元超过日本,外汇储备增至2500亿美元(1997年8倍)[30][31] - 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从2013年4%升至2020年4 8%,企业研发中心从1981年46个增至2020年42155个[38] - 三星通过裁员30%、出售非核心业务,负债率从300%降至85%,聚焦半导体和显示屏成为全球领导者[34][35] 创新驱动机制 - 风险投资额占GDP比例从2010年0 05%升至2021年0 26%,政府成立KVIC母基金引导民间风投[37] - 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占比达77%,主动创业率从2013年20%升至2020年80%[36] - 实施"监管沙盘"机制,截至2021年批准410种创新产品,重点领域包括物联网和生物技术[37][38]
华勤技术(603296):2025中报利润超预期,AI服务器与智能终端共振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5 21: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中报预告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5Q2营收利润双超预期,此前25Q1利润略超预期 [7] - 华勤技术“智能硬件三大件”出货量居全球智能硬件ODM行业第一,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产品ODM行业占据龙头地位 [7] - 2024年战略升级为“3 + N + 3”智能硬件平台,2025年多业务延续高增态势 [7] - 数据业务成为多个国内CSP厂商核心服务器ODM供应商,2024年数据产品业务收入倍数增长 [7] - 汽车电子领域构建全栈式自研能力和车规制造中心,产品和客户均有突破 [7] -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2025PE 23X,可比公司平均PE 28X,上升空间23% [7] 报告相关目录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7月15日收盘价91.09元,一年内最高/最低105.98/42.84元,市净率4.0,股息率0.99%,流通A股市值52,052百万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3,505.00/10,744.56 [2]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23.03元,资产负债率70.85%,总股本/流通A股1,016/571百万,流通B股/H股无 [2]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09,878|34,998|165,490|183,030|206,575| |同比增长率(%)|28.8|115.7|50.6|10.6|12.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926|842|4,071|4,437|5,026| |同比增长率(%)|8.1|39.1|39.1|9.0|13.3| |每股收益(元/股)|2.89|0.84|4.01|4.37|4.95| |毛利率(%)|9.3|8.4|8.7|8.6|8.6| |ROE(%)|13.0|3.6|15.3|14.3|13.9| |市盈率|32|/|23|21|18| [6] 财务摘要 |项目(百万元,百万股)|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85,338|109,878|165,490|183,030|206,575| |营业成本|75,708|99,657|151,152|167,360|188,885| |税金及附加|294|337|508|562|634| |主营业务利润|9,336|9,884|13,830|15,108|17,056| |销售费用|199|217|361|396|436| |管理费用|2,167|2,291|2,813|3,112|3,512| |研发费用|4,548|5,156|6,620|7,321|8,263| |财务费用|-96|-332|-7|-122|-112| |经营性利润|2,518|2,552|4,043|4,401|4,957| |信用减值损失|-42|9|-85|-45|-24| |资产减值损失|-300|-127|-28|-50|0| |投资收益及其他|394|779|412|400|400| |营业利润|2,831|3,022|4,341|4,705|5,333| |营业外净收入|2|12|37|11|0| |利润总额|2,834|3,034|4,378|4,716|5,333| |所得税|178|121|308|278|308| |净利润|2,655|2,914|4,071|4,437|5,026| |少数股东损益|-51|-13|0|0|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07|2,926|4,071|4,437|5,026| [9] 公司业务情况 - 2024年营收结构:高性能计算632.2亿元 + 智能终端353.2亿元 + AIoT及其他46.7亿元 + 汽车及工业产品15.6亿元 [7] - 2025Q1营收349.98亿元,同比+115.65%,毛利率8.4%,环比微增,归母净利润8.42亿元,同比+39.05% [7] - 数据业务包括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AI服务器、交换机全栈式产品组合 [7] - 汽车电子领域构建全栈式自研能力和车规制造中心,智能座舱、显示屏、智驾业务突破,实现首个座舱产品全栈研发交付,新增新势力车企客户 [7] - 主要客户包括三星、OPPO、小米等国内外知名厂商,2024年收购易路达新增北美可穿戴客户 [7] - “1 + 5 + 5”全球化布局:总部上海,5大研发中心,2大国内制造中心和3大海外制造基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