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景德镇陶瓷
icon
搜索文档
从“瓷、村、味”看江西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中国新闻网· 2025-10-09 15:26
中新网南昌10月9日电 (记者 王修君 李韵涵)又是一年金秋十月,赣鄱大地层林尽染千峰竞秀,处处洋溢 着活跃跃的生机。 厚望如山,感恩奋进。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考察,看望老区干部群众,面对面指导工 作,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两年来,江西锚定"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目标,以感恩奋进的姿态深耕文化沃土,在景德镇的窑火 中、乡村振兴的田野上、非遗传承的指尖上,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创新实践之路。 2024年,江西接待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增长近14%、14.5%,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1至8月,江西人 均旅游花费首次突破千元,一幅"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文旅新图景正在广袤的赣鄱大地上徐徐展开。 瓷都出海:窑火千年 对话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要集聚各方面人 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 亮。"赣鄱儿女,始终记得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因瓷而名、因瓷而兴、因瓷而立的江西景德镇,有着近2000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 史。灿烂的陶瓷文化不仅汇 ...
“鸡排哥”吸引多地游客奔赴景德镇 小城爆红下一个是谁
第一财经· 2025-10-02 15:19
网络走红现象 - “鸡排哥”李俊永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其6元鸡排被形容为提供“60元情绪价值和600元服务体验”[1] - 相关话题鸡排哥文学播放量达1.5亿次,景德镇烟火气进入抖音热榜TOP3[1] - “鸡排哥”的走红被诠释为“人心是最大的市场,真诚是最好的品牌”[3] 文旅消费拉动效应 - “景德镇陶瓷”搜索量因该事件激增400%[1] - 今年9月25日至29日景德镇北站发送旅客62402人,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19%[1] - 10月1日景德镇酒店入住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增幅高于去年[1] 客群结构特征 - 国庆假期期间,景德镇文旅预订量同比上涨10%,其中20至30岁年轻人占比达60%[1] - 客源主要来自北京、武汉、上海、杭州、深圳等地[1] - 近一周“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284%,“景德镇陶瓷”关键词评论讨论量同比增长超127%[1] 政府与企业应对措施 - 景德镇文旅特聘“鸡排哥”为“文旅推介官”,城管、环卫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2] - 景德镇市政公用集团在“鸡排哥”走红路段珠山大道火速铺设约500米路面,半天内焕新为“鸡排大道”[2] - 当地陶阳里、陶博城、三宝、古窑等景区游客云集,共同见证瓷都蜕变[2] 行业趋势与启示 - 旅游业发展深入,年轻人追求更为小众、更具特色的旅游体验[2] - 一地文旅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宏大景区,也在于其展现出的独特生活气息和自发生长的“毛细血管”[3] - 将当地丰富的文化特色展现出来需要合适的载体,如一顿烧烤、6元鸡排或一场球赛[2]
“鸡排哥”吸引多地游客奔赴景德镇,小城爆红下一个是谁
第一财经· 2025-10-02 15:07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景德镇文旅预订量同比上涨10%,其中20~30岁年轻人占比达 60%,北京、武汉、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游客假期爱来景德镇打卡。近一周,"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搜 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284%,"景德镇陶瓷"关键词评论讨论量同比增长超127%。 在"鸡排哥"爆红全网的同时,景德镇也在努力接住泼天流量。景德镇文旅特聘他为"文旅推介官",景德 镇城管、环卫等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 9月30日,江西景德镇市政公用集团,在"鸡排哥"火出圈的路段——珠山大道(五中路口路段)约500米 路面进行铺设,该路段于9月30日中午13:00铺设完毕,半天时间火速焕新"鸡排大道"。 6元一份的鸡排,让顾客感受到了"600元服务体验"。 在"鸡排哥火"遍全网的同时,千年瓷都景德镇也迎来了泼天流量。 近日,"鸡排哥"李俊永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被网友亲切称为"景德镇鸡排主理人"。 6元一份的鸡排, 让顾客感受到了"60元情绪价值和600元服务体验"。 截至9月30日,#鸡排哥文学#播放量达1.5 亿,#景德镇烟火气#进入抖音热榜TOP3,带动"景德镇陶瓷" 搜索量激增 400%。 全国各地不少游客去景德镇打卡。数 ...
倾听传统与现代的赣鄱交响(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12
传统产业升级 - 景德镇陶瓷业通过文旅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吸引大量游客 [2] - 泰和县乌鸡养殖业采用高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发展带动品种增至140多个,2023年饲养量突破1200万羽,较两年前翻番 [5] - 高安市富硒辣椒产业园通过良种良法实现辣椒颜色和辣度可控,获得有机、富硒、绿色食品认证,成功打入长三角和粤港澳市场 [5] - 樟树市仁和药业智慧工厂通过智能制造使产能提升10倍,人工成本降低40%,古方汤剂转化为便捷颗粒 [6] 乡村文旅发展 - 吉州区钓源古村通过系统保护与整体运营,2024年游客量达60万人次,营收约1800万元,村民通过务工、监工和分红受益 [7][8] - 赣州会昌"戏剧小镇"开镇一年半累计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带动上千人就业 [11] 生态循环农业 - 渝水区王年村推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标准化改造养殖场,粪便回收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解决环保问题并增加税源 [9][10] 文化赋能治理 - 寻乌县高排村将客家传统融入社会治理,通过"客家矛盾客家调"实现矛盾纠纷在村组层面化解 [11] - 红色文化激励江西党员干部提升服务效能,如对接大湾区客商时强调"服务更周到" [11]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滕王阁到望仙谷 江西这场“更新”改变了什么?
央视新闻· 2025-07-12 19:05
文化旅游业更新 - 滕王阁景区通过"三还"及北扩工程拆除600米实体围墙,将历史街巷与现代城市生活融合,九成区域免费开放后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实现"双增" [9][13] - 滕王阁景区"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其中收费区域接待游客12.57万人次同比增长8.73%,旅游门票收入448.59万元同比增长10.65% [13] - 景德镇陶阳里街区修复明清传统民居格局与街巷尺度,采用"传统-现代-传统"复合构造技术修复老窑砖和木构件 [18][22] - 陶阳里街区吸引年轻"景漂"租用院落创作陶瓷,千年瓷都焕发生机 [22] 乡村振兴实践 - 南昌湖陂村通过"三新计划"招引新村民、培育新农人、发展新业态,实现从25%房屋空置到20多户设计师、陶艺师落地生根的转变 [23][27] - 湖陂村改造粮仓为书屋、鸡舍为民宿、老宅为咖啡馆,打造水杉绿道、候鸟驿站、稻田美术馆等公共空间 [27] - 金溪竹桥村修缮109栋明清古建筑,保留砖雕门楼、飞檐翘角等600余年建筑细节,建立常态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机制 [31][35] 生态产业转型 - 上饶望仙谷将废弃采石场改造为年接待超300万人次的"山谷文旅综合体",引入赣派民居、非遗展演、溪谷夜市 [41] - 上饶发展"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光伏农业,提高土地效率并带动本地企业成为全球领先光伏组件制造商 [42] - 新余推行绿色循环农业,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形成"废弃物-能源-肥料-种植"生态链 [46] - 鹰潭眼镜制造业通过数字化改造、智能车间和节能工艺实现从代工小作坊向绿色智造链转型 [50]
直播电商强化非遗“造血”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8
非遗商品市场表现 - 2024年抖音电商非遗商品年销售量超65亿单,超10个非遗商家店播破千万元 [1] - 手工小麻花、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等非遗商品热销 [1] 直播电商对非遗行业的推动作用 - 直播电商以实时互动、场景还原、即时反馈等特点提升非遗商品曝光度和用户黏性,推动非遗消费爆发式增长 [1] - 直播电商革新非遗产品销售渠道,线上可视化使文化属性和技艺属性得到更直观展示 [1] -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直播电商平台解说技艺,实现科普与传播 [1] 非遗与年轻群体的连接 - 直播电商年轻化、场景化和潮流化的特性成功搭建非遗与年轻群体沟通的桥梁 [2] - 古老非遗通过文化创意和场景营造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重新打开,表达现代生活方式 [2] - 非遗从静态标本转型为动态生长的生活方式,体现从保护性传承到创造性转化的价值观重构 [2] 非遗市场化路径 - 电商平台以市场化方式介入非遗保护,提供持续发展的商业动力 [2] - 形成文化保护与市场活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