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陶瓷业
icon
搜索文档
第八届进博会今天在上海开幕 南京斯图加特“双城展”精彩亮相
南京日报· 2025-11-05 10:41
进博会南京参与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南京通过经贸交流、国际采购、人文交流等系列活动展示高水平开放 [1] 双城联展与经贸交流 - 首次通过进博会“国家展”平台举办“中国南京 德国斯图加特”双城联展,此为首个且唯一在国家展中以城市为主题的双城交流合作展览 [2] - 双城展以“双城匠心·共赢未来”为主题,涵盖城市形象、产业合作、科技创新与人文交流四大板块,旨在展现两座友好城市建立合作关系30年来的融合成就 [2] - 展览通过展品对话、企业共建、文化共鸣三个维度呈现深度融合,期望为深化中德地方合作探索新路径 [2] 国际采购与消费市场 - 江苏阿米娅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进博会“老朋友”,去年与巴西企业Marfrig签订5000万美元采购合同引进优质牛肉,今年将继续采购以丰富国内消费市场 [3] - 去年第七届进博会上,南京交易分团成交执行额达8.69亿美元 [3] - 本届进博会南京多家企业有明确采购意向,涵盖进口猪肉、保健品、矿山设备、显示器生产设备、美妆日化及宠物用品等多个品类 [3] - 进博会设置采购商长廊,苏宁易购成功入选,计划采购家电、母婴、美妆等品类,并新增适老化产品与宠物用品以契合消费新趋势 [4] 人文交流与老字号创新 - 江苏人文交流展区以“江河风物 美好如苏”为主题,集结全省55家企业的200余件创新产品,南京7家老字号企业参展 [5] - 南京参展企业将进行新品首发首秀及互动体验,包括云锦百鸟朝凤吉服、龙腾骏业系列全球首发产品以及金箔制作等体验项目 [5] - 南京云锦研究所新作龙腾骏业全球首发,作品耗时4个月完成,在继承古代织造技法基础上运用现代材料与工艺创新 [5] - 其他南京企业如南京文物有限责任公司的“苏超”定制笺画文创等也将在人文交流活动中进行首发首秀 [6]
匠从八方来 器成天下走 景德镇以瓷为媒连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9 07:48
论坛活动概况 - 2025景德镇论坛于10月19日在景德镇召开 主题为“瓷耀千年 融通四海” 多国市政代表参与对话 [1] - 活动同期举行2025景德镇陶溪川春秋大集(秋集) 吸引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艺术家参与 [2]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 景德镇对全城古窑址 古码头 古厂房 古戏台进行原真性保护 使其成为“活着的陶瓷历史文化教科书” [1] - 通过将翻砂车间改造为美术馆 窑炉车间改造为创作空间等方式 活化利用陶瓷工业景观 [2] - 意大利蒙特卢波菲奥伦蒂诺市市长赞赏景德镇将陶瓷元素融入街角巷尾 形成“活态博物馆”的经验 [2] 青年生态与国际交流 - “景漂”人数达6万人 其中“洋景漂”有5000人 年轻创客的聚集使古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2] - 韩国公州市前市长认为景德镇的艺术庆典吸引年轻人 在传统基础上挖掘创新技艺 [2] - 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议会副议长指出各国艺术家 学子与匠人在景德镇开展研学交流 [2] 产业合作与国际化 - 土耳其伊兹尼克市与景德镇达成合作意向 将合作建立面向全球市场的土耳其陶瓷生产基地 [3] - 景德镇与世界72个国家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往来 一体推进陶瓷企业 产品 品牌 文化出海 [4]
帝欧水华:与江西华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王志洪签订《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18:41
合作协议核心内容 - 公司与江西华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王志洪于2025年10月24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合作旨在构建紧密的战略协同关系,依托各方在品牌、研发、渠道及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 [1] - 合作领域包括战略投资、技术研发合作及供应链协同,围绕陶瓷业务体系开展多元化合作 [1]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5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构成为制造业占比98.97%,其他业务占比1.03% [1] - 公司当前收盘价为6.3元,市值为32亿元 [1]
湖南株洲 金引擎燃动“陶瓷之都”
金融时报· 2025-10-14 11:4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分行通过综合金融措施大力支持醴陵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显著提升了信贷支持力度和产业竞争力 [1]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工具向陶瓷产业精准倾斜 [2] - 截至2025年7月末,全市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47.307亿元,同比增长64%,累计办理再贴现业务15.67亿元 [3] - 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累计为陶瓷企业授信2.1亿元,贷款余额超1亿元 [3] - 某企业获得1580万元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利率低于全市一般企业贷款利率162个基点,助力产能提升20%、能耗降低15% [2] 银行信贷产品创新 - 邮储银行创新推出“集群e贷”纯信用产品,为轻资产企业提供支持 [3] - 农行株洲分行推出“湘瓷贷”,累计为122家陶瓷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2.9亿元,并落地全市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6] - 醴陵农商银行定制“科技贷”、“陶瓷大师贷”等产品,近五年累计为65家企业投放贷款13.57亿元,利率较普惠小微贷款低120个基点 [6] - 交行株洲分行通过存货质押模式为某企业发放贷款300万元,解决季节性备货资金难题,资金周转效率提高40% [7] 产融合作对接机制 - 建立“一行一主链”产融合作机制和“政银企”精准对接平台,形成多方联动的金融服务格局 [4] - 开展“行长走市县·金融送解优”专项行动,设立企业金融服务站,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 [4] - 已有133家陶瓷企业通过该体系获得信贷支持,授信总额达16.24亿元,贷款余额达9.63亿元 [5] - 部分银行联合协会制定产业链企业“白名单”,量身定制金融方案 [4] 支持企业出海与国际业务 - 邮储银行推出“集体土地房产抵押贷”,为某瓷业公司发放贷款500万元,助力其产品打入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 中行株洲分行为某电瓷企业提供超1200万元的短期流动性贷款,利率较其他行业平均利率低25个基点,并开通线上贴现通道累计贴现375万元 [7] 产业规模与信贷总体情况 - 醴陵市拥有陶瓷企业1500余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业链集群总产值超700亿元,产品畅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截至2025年7月末,全市银行机构累计为陶瓷企业发放贷款1200余笔,贷款余额达94.8亿元,同比增长51.5% [1] - 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185.9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超五成 [5]
藏不住了!杨幂偷偷度假,带“火”这座四线小城!惬意不输三亚,好吃好逛还出片
搜狐财经· 2025-09-27 18:10
景德镇旅游热度分析 - 景德镇近期受到多位明星青睐,包括杨幂、张小斐、陈坤、黄渤等,张小斐一次晒出十几张照片[1][3] - 公司每年十一假期均有四五名员工安排自驾前往景德镇[5] - 景德镇目前处于舒适季节,适合短途旅行,3天2夜即可获得满足体验[5] 核心旅游景点及特色 - 御窑厂遗址景区以红色石砖建筑为主,内含古朴巷弄和台阶,适合拍照,尤其水池边拱形窑洞夜间灯光效果浪漫[8][11] - 景区内设明清瓷器常设展览,展陈设计审美突出,吸引年轻人[13] - 中国陶瓷博物馆提供室内游览体验,通过专业讲解可深入了解陶瓷产业历史,包括窑炉寿命、职业衍生等冷知识[17][18] - 陶溪川文创街区为年轻人夜间聚集地,包含美术馆、咖啡酒吧、西餐厅及百个摊位的陶艺市集,商品价格区间100-300元[21][24][28] 亲子旅游体验设计 - 三宝艺术村的三宝蓬美术馆门票20元,儿童免费,建筑兼具影棚功能,一步一景适合拍照[35] - 陶溪川提供陶塑制作体验,包括拉胚、手绘、烧制等专业流程,适合亲子互动[33] - 艺术村内可骑行10公里,沿途有陶罐墙、9494打卡点,人流相对稀疏[35] - 导游服务被强调为必要环节,可避免自主游览遗漏重点,提升文化厚度[15][18] 配套服务及延伸路线 - 餐饮推荐包括陶溪川对面微辣入味的牛骨粉、裹糖粉的油条包麻糍等特色小吃[29][31] - 三宝艺术村内设精品小店、咖啡馆、民宿,适合多日停留体验[35] - 同事推荐补充景点:大学旁陶艺街高端瓷器、雕塑瓷厂乐天陶社周六市集、九集小镇夜市、60公里外瑶里古镇[38] - 长线自驾可组合景德镇+婺源+黄山,春秋季风景优美[37]
福建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供给更优 消费更新 活力更足(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9-25 07:00
核心经济表现 - 福建地区生产总值上半年同比增长5.7%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6万亿元 同比增长6% 较一季度加速0.6个百分点 [1] 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 晋江盼盼食品智慧工厂采用人工智能与5G+物联网技术实现精细化生产 推出低GI烘焙产品及新中式养生饮品拓展健康食品赛道 [2] - 青蛙王子集团生产线数字化转型实现自动灌装78瓶/分钟 配备视觉检测系统保障产品稳定性 [2] 传统文化产业创新 - 漳州片仔癀建设3500平方米国医馆 从药品延伸至含片仔癀成分的珍珠膏/面膜/牙膏等大健康产品 [3] - 德化顺美陶瓷文化世界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融合文化创意与体验经济 [3] 文旅消费业态发展 - 泉州蟳埔村1-7月接待游客426万人次 带动旅游消费8.6亿元 300余家旅拍店创新融合传统簪花围与马卡龙色系/汉服元素 [4] - 厦门深田社区打造一刻钟生活圈 近2000家商铺覆盖购物/餐饮/医疗需求 国网福建电力完成电网升级保障便民业态 [4]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千年窑火淬新瓷,“中国白”焕发百亿元“瓷+”产业
新华社· 2025-09-11 14:44
行业历史与地位 - 德化瓷兴于唐宋 以白见长 宋代开始销往欧洲 明代因法国人称为"中国白"而享誉四海 [1] - 三班镇是德化陶瓷文化发祥地 现有陶瓷企业1000多家 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三班镇已发现28处宋至清代古窑址 千百年来窑火不息 [2] 产业规模与结构 - 全产业链年产值约百亿元 形成"瓷+茶""瓷+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1] - 配套企业林立 形成三公里内配齐所有原辅材料的产业生态 支撑小镇半数以上人口生计 [4] - 茶具生产占据重要份额 生产销售全国80%以上的陶瓷茶具 [5] 技术升级与创新 - 从家庭手工作坊升级为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管控 产品从日用瓷扩展至工艺瓷和文创瓷 [2] - 在传统白瓷基础上进行彩绘、点金等装饰 如绘制柿子图案寓意"好事发生" [9] - 开发形式多样的陶瓷文创产品 包括闽南元素陶瓷杯垫 动画联名餐具 东方元素摆件等 [15] 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 - 25位陶瓷企业家自发筹资25亿元建设中国茶具城 形成集展销、商贸、研发、文化于一体的交易平台 [7] - 茶具城现有600多家店铺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模式 外间展示产品 里间进行直播带货 [7] - 月记窑每年开窑10至12次 每次直播有大量观众在线观看 产品带有数字编码身份证 年销售额近亿元 [10] 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 - 月记窑坚守传统柴烧技艺 规划建设300亩文化创意产业园 提供制瓷体验和观光服务 [12] - 游客可观察窑炉构造和完整烧制流程 在陶艺工作室体验揉泥、拉坯、修坯等传统技艺 [12] - 与知名饮品品牌合作推出陶瓷直饮杯 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需求 [15]
学者:广州西村窑对东南亚陶瓷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21:32
广州西村窑历史地位与行业影响 - 广州西村窑是广东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不仅输出高质量瓷器产品 还在海外贸易中输出先进制瓷技术 对东南亚陶瓷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4] - 西村窑在宋代专门生产高质量外销瓷器 通过模仿国内名窑技术并创新 成为外销瓷生产新秀[3] - 西村窑产品在亚洲陶瓷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印尼爪哇海域沉船出水的宋代西村窑产品证实其海外贸易规模[3] 珠江口湾区陶瓷行业发展特征 - 唐宋时期珠江口湾区民窑生产的陶瓷器被称为"广东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海域发现的10余艘唐宋沉船均出土此类产品[3] - 广东罐并非一般外销瓷 而是航海日用器具和货物包装容器 服务于广州港口贸易运输 在跨区域贸易供应链中虽属低端环节但不可或缺[3] - 唐代粤东北梅县水车窑已出现专门生产外销瓷的分化转型 五代南汉时期趋势强化 宋代西村窑形成外向型专业化生产模式[3] 广州港口经济与陶瓷业联动效应 - 唐宋时期广州港航发展的供求关系为珠江口湾区民间陶瓷业提供持续内驱动力[4] - 西村窑代表的外向型陶瓷业从贸易服务副业转型升级为专门生产外销瓷的专业化行业 构成广州"西部经济"组成部分[4] - 陶瓷业成为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和海外贸易助推器 推动广州从转口贸易中心转型为具备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经济中心[4]
陶瓷之都景德镇的千年窑火深藏“绿色基因”
中国环境报· 2025-08-04 08:29
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历史 - 依托昌江流域特有的矿物资源组合,形成原料采集半径不超过50公里的区域性材料网络,构建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资源利用模式 [1] - 宋代窑工择址于"三面环山、一水中流"的昌江河谷,因当地盛产瓷土、松柴,形成"码头—民窑—老街—里弄—御窑"的瓷业发展历史空间 [2] - 工匠充分利用昌江支流水系建立水碓网络,实现陶瓷原料加工的零碳动力供给,形成水能梯级利用体系 [2] 陶瓷生产工艺与生态智慧 - 72道制瓷工序体现生态考量,包括矿坑开采预留"养矿"周期、坯料陈腐遵循四季时序、柴窑火候控制顺应松柴燃烧规律 [2] - 采用废匣钵碎末复归窑床作耐火层、破损瓷片研磨为釉料原料等做法,实现废弃物在技艺链条中的生态循环 [2] - 历史上每年烧窑柴40万吨以上,燃料需求范围扩展至鄱阳、祁门等地,形成"一里窑,五里焦"的生态压力 [3] 燃料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明清时期将山林划分为163个产权区域,通过马尾松"飞籽成林"特性实现合理种植和轮伐,建立窑柴可持续生产体系 [3] - 现代燃料结构全面转向电力和天然气,推动"从柴窑到气窑、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转型 [4] - 开展柴窑棕色碳(BrC)污染研究,构建"窑炉—大气—健康"三维模型,为传统工艺注入绿色技术 [4] 产业创新与文化传承 - 陶溪川等文创园区结合传统柴窑形制与现代智能控温技术,实现历史文脉保护与精准减排双重目标 [4] - 依托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 [4]
在广深科创走廊建产学研联合体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10:57
广东传统产业"三化"融合进展 - 广东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中传统产业占比超七成,16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国第一 [2] - 累计超过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占比近6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8.2% [2] - 格力电器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无人工厂",美的集团带动上下游千家供应商共建敏捷供应链 [2] - 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提升效率:广州致景科技AI将寻布时间从两天压缩至两分钟,服装大模型支持"1件起订、7天交付" [2] 绿色制造与政策支持 - 广东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数量全国首位,国家级绿色工厂达400家 [3] - 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年产能5100吨,蒙娜丽莎氨氢零碳燃烧量产线年减碳5200吨,全省推广年减碳潜力达两亿吨 [3] - 广东工业投资2024年增长6.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7.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5%,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速达17.9% [3] - 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3] 中小企业转型困境 - 中小企业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三不困境及"缺技术基础、缺人才、缺经验、缺试错能力"四缺难题 [4] - 数字化转型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复合型人才稀缺(如陶瓷工艺与AI结合领域) [4] - 产业链协同不足:美的集团发现上下游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系统产品互不兼容 [4] - 装备制造业关键设备联网率仅41%,行业标准采标率33%(德国为80%),多套中间件系统使成本激增30% [5] 绿色转型挑战 - 蒙娜丽莎氨氢零碳技术成本是天然气两倍,推广困难 [5] - 绿色消费市场未成熟:飞亚达完成手表业首个碳足迹认证,但消费者更关注情绪价值与质价比 [5] - 普惠性政策与企业需求错位,需加强智能化与绿色化政策协同(如绿色技改项目中嵌入智能化设备要求) [5] 解决方案与建议 - 政策精准化:研究修改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办法,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如纺织业"找布网"模式) [7] - 技术攻坚:广深科创走廊组建产学研联合体攻关新材料、工业软件,推广OPC UA设备互联接口及行业标准(如《注塑车间MES数据规范》) [7] - 生态重构:链主企业带动供应商转型(美的已带动千家),政府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发符合中国制造特点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8] - 区域协同:珠三角聚焦研发设计,粤东粤西粤北承接制造环节,全省供应链平台破除区域壁垒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