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
搜索文档
我国商业航天发展驶入快车道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5 23:38
本报记者 李万晨曦 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再传利好,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动力")官微显示, 11月4日,星河动力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一号半固定式火箭子级试车平台,成功完成智神星一号可重 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此次试验标志着智神星一号大型地面试验全部完成,即将开 展首飞发射。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增速迅猛,不 仅成为驱动科技创新的"新引擎",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式进 入重要提速期,从可回收火箭技术持续迭代、卫星制造实现量产化,到高密度发射任务常态化落地,全 产业链各环节加速贯通成熟,"技术突破"与"规模爆发"形成强力共振,助推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商业航天产业规模 化、市场化的发展,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提供发展保障、资本密集注入拓宽资金渠道、企业创新能力提 升筑牢技术壁垒、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激活产业活力等多重因素协同发力、共同驱动的结果。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已形 ...
智神星一号复用火箭一级动力海上试车成功
科技日报· 2025-11-05 07:52
围绕智神星一号火箭一子级的回收复用,星河动力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国内首创的七机并联方 案,发动机具备深度变推和多次起动能力,实现一子级的垂直精准着陆;通过逆向喷流风洞试验,为回 收制导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关键数据;箭上大量应用3D打印等先进制造工艺,为火箭批量生产与可 复用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神星一号首飞任务计划在酒泉"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星河动力自建工位开展。该工位具备自主测 试、加注、发射(回收)能力,目前其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 记者从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动力")获悉,4日,该公司在山东海阳东 方航天港一号半固定式火箭子级试车平台,成功完成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 统试车。此次试验是继近期该火箭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之后的又一关键进展,标志着智神星一 号大型地面试验全部完成,具备首飞条件。按计划,智神星一号将于2026年在发射任务中开展轨道级回 收试验验证。 智神星一号是国内首批即将开展轨道级发射的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设计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25 次。火箭一子级采用7台自研CQ-50液氧/煤油发动机并联方案,可选配爱神星上面级,起飞质量约28 ...
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即将开展首飞发射
中国经济网· 2025-11-04 22:34
记者从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000901)股份有限公司获悉,11月4日,星河动力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 港一号半固定式火箭子级试车平台,成功完成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 车。此次试验是继近期该型号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之后的又一关键进展,标志着智神星一号大 型地面试验全部完成,即将开展首飞发射。 智神星一号是国内首批即将开展轨道级发射的可重复使用构型液体运载火箭,设计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 25次,主要面向大型星座组网和大型卫星发射市场,起飞质量约283吨,低轨最大运载能力7吨,可满足 子级垂直回收和重复使用的要求。 围绕智神星一号一子级的回收复用,星河动力开展了多项核心技术攻关:国内首创的七机并联方案,发 动机具备深度变推和多次起动能力,实现一子级的垂直精准着陆;通过逆向喷流风洞试验,为回收制导 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关键数据;箭上大量应用3D打印等先进制造工艺,为火箭的批量生产与可复用 性奠定了坚实基础。2026年,智神星一号计划随发射任务开始轨道级回收试验验证。 据悉,智神星一号首飞任务计划在酒泉"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星河动力自建工位开展。星河动力酒 泉自建发射工位建设内容包括发射 ...
晚报 | 11月5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11-04 22:28
商业航天 - 星河动力成功完成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标志着该型号大型地面试验全部完成,即将开展首飞发射 [1] - 智神星一号是国内首批即将开展轨道级发射的可重复使用构型液体运载火箭,设计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25次,主要面向大型星座组网和大型卫星发射市场,计划于2026年随发射任务开始轨道级回收试验验证 [1] - 可复用技术可大幅降低运载火箭发射成本,有助于高频次发射和低轨卫星互联网等星座组网计划的推进,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2025年商业航天产业整体进入高速成长期 [1] 折叠屏 - 数码博主爆料苹果折叠屏iPhone将于明年发布,起售价或不超过16000元,与华为Mate X6折叠屏定价区间重合,新机外屏约5.5英寸,内屏约7.8英寸,主打“内屏几乎无折痕” [2] - 果链分析师郭明錤预测2026年折叠iPhone出货量将达到800-1000万台,2027年有望增长至2500万台,若苹果2026年正式入局,高阶消费者对折叠产品的关注度与接受度有望快速提升 [2] - 折叠屏iPhone已进入量产前的关键验证期,供应链锁定窗口正在收口,最具弹性的两大增量环节是铰链/精密结构件与UTG超薄柔性玻璃及其贴合设备 [2] AI医疗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形成一批临床专病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到2030年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 [3] - 智能医疗作为医疗健康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正处于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共振的黄金发展期,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并将其列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核心支撑 [4] - 2025年中国智能医疗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000亿元,慢性病管理、AI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成为核心增长点,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重构医疗价值链 [4] 智能眼镜 - 近期行业数据显示AI眼镜市场正以惊人速度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球AI眼镜市场出货量达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谷歌、苹果、Meta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快布局 [4] - AI眼镜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作为手机配件增强手机功能,二是逐步走向独立设备最终可能替代智能手机,技术的快速迭代、价格的持续下探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共同推动其从概念走向实用 [4] - 预计到2030年全球AI眼镜市场出货量有望突破4000万台,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科技巨头更看重其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潜力 [4] 干细胞 -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生物工程研究所牵头的国际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可规模化生产人类肾类器官的新技术,利用微团聚与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建立了系统化、可扩展的生产流程 [5] - 该技术可在短时间内于受控环境下高精度生成数千个肾类器官,有助于缩短慢性病患者的等待时间并增加可用于移植的器官数量,为未来在移植前修复或优化供体器官提供了可行路径 [5] 卫星互联网 - 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将于11月5日至7日在浙江省德清县召开,大会涵盖地理信息产业新质发展、北斗全球应用和科技创新等议题,博览会设2万余平方米展区展示遥感卫星、北斗应用等前沿技术 [6] - 华泰证券认为我国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前景广阔,伴随智能手机、消费电子以及特种行业需求放量,上游核心元器件、终端设备制造、软件服务和应用等核心厂商业绩有望兑现 [6] - 板块后续催化事件包括北斗备份卫星组网、北斗机型渗透率提升、车载高精度导航技术突破等,在技术、需求、政策共振下卫星导航产业链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6] 创新药 - 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竞价和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工作,参与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竞价的目录外药品127个,参与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的药品24个 [7] - 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及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拟于12月第一个周末发布,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当前我国创新药国际地位有赶超之势,BD出海呈现井喷式增长 [7] - 2024年全球创新药规模1.1万亿美元,假设2030年增长至1.5万亿美元,未来通过BD全球市占率达到30%,按照12%分成、20倍PE计算,可贡献7.8万亿元人民币市值,对应当前A+H股创新药总市值2.6万亿元人民币还有200%市值空间 [7] 消费电子 - 任天堂上调对Switch 2的销售预期,预计到明年3月销量将达到1900万台,高于此前预计的1500万台,并将本财年营业利润预期上调近16%至3700亿日元,Switch2成为全球销售速度最快的游戏主机 [8]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3903.5万台,同比增长9.3%,实现连续六个季度的增长,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和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的稳定需求,以及游戏平板等细分品类的兴起 [8] - 消费电子行业在挑战与机遇中前行,AI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行业将沿着智能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深化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