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投影仪
icon
搜索文档
当前时点地产近况更新和产业链投资机会梳理
2025-11-24 09:4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房地产市场及地产产业链(包括建材、建筑、装饰、园林、家电等)[1][2][9] * 涉及公司包括三棵树、兔宝宝、东方雨虹、北新建材、伟星新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上峰水泥、中国建筑、江河集团、亚厦股份、金螳螂等[2][9][10][11][12][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房地产市场基本面 * 市场持续承压,处于加速寻底状态,1-10月全国房产累计销量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7%和10%[1][2] * 10月份房地产销售继续走弱,单月销量同比下降19%,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4%[2] * 投资和施工端压力加剧,新开工面积和拿地面积较峰值时下跌约70%,房价下跌35%以上[1][2] * 库存方面,截至10月底,全国房产待售面积约为7.6亿平方米,连续8个月有所回落[2] 核心城市房价与政策展望 * 核心城市房价快速下跌或难持续,目前更可能是情绪化的快速出清阶段,以上海为例,2026年初五年限售解禁期或带来一定下跌,但总体上距离周期底部已经不远[1][3] * 核心城市房价走弱或促使未来政策力度加大,全国层面新增个人住房贷款贴息政策或在评估中,提高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所得税专项扣除、进一步下调住房交易契税等政策也在酝酿中[1][3] 建材行业影响与展望 * 建材行业需关注顶层持续关注并琢磨支持政策,优秀上市公司将先于行业见底[4][5] * 三棵树公司2025年业绩相对不错但增长结构未达最优,依赖于“马上住”业务和艺术漆市场两个贝塔,美丽乡村项目尚未完全发挥潜力[6] * 兔宝宝公司2025年表现良好,增长主要依赖于自身战略变化和行业趋势,通过颗粒板业务实现放量并搭售高附加值辅料[7] 消费建材行业挑战与推荐 * 消费建材行业面临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房地产二次下探可能会对企业业绩产生颠覆性影响[8] * 推荐关注三棵树、兔宝宝、东方雨虹、北新建材以及伟星新材等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具有集中度提升优势[2][10] 建筑、装饰及园林行业 * 建筑行业中,央国企及地产链相关企业受益明显,如中国建筑,其地产开发业务贡献显著利润[2][11][14] * 装饰和园林行业在地产链中最先去杠杆,装饰板块已经基本出清,值得关注的公司包括江河集团、亚厦股份和金螳螂[11][12] * 江河集团2025年涨幅可观,海外订单增速超过50%,分红率一直在70%以上,亚厦股份连续几年现金流大于净利润,金螳螂财务报表质量优异[12][13] 家电行业投资策略 * 家电行业应适当调整策略,将部分配置转向与地产链相关的公司,厨电需求受新房拉动最明显,占比约70%[15] * 厨电龙头估值低至10倍左右,股息率回到5%,一旦行业企稳,利润弹性将非常大[15][16] * 除地产关联外,可关注智能投影仪、扫地机器人及两轮车等领域竞争格局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如精密科技通过整合对手并加速海外扩张实现增长[17] 大类资产配置 * 大类资产配置应关注低位有边际变化或赔率较高的板块,如地产链,同时需谨慎考虑结构性流动性担忧问题[1][9] * 水泥板块中,海螺水泥因国内地产及供需关系处于低位,有较好的配置价值,应重视反内卷政策可能带来的供给侧改革机会[1][9] 其他重要内容 * 从康波周期角度看,中国房地产价格自2015年后受到多种政策刺激,如果未来缺乏足够政策支持,可能会回归至2015年的价格水平[8] * 家电消费主要发生在住宅竣工交付后的1-2年内,长期来看,厨电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包括城镇化推进、农村保有量提升以及新品类渗透率提高等[15][16]
极米科技11月11日大宗交易成交440.03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1-11 19:52
大宗交易概况 - 11月11日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4.20万股,成交金额440.03万元,成交价104.77元,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8.00% [2] - 买方营业部为华泰证券上海浦东新区滨江大道证券营业部,卖方营业部为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成都滨江东路证券营业部 [2] - 近3个月内公司累计发生41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达3.09亿元 [2] 近期股价与资金表现 - 11月11日公司收盘价为113.88元,当日上涨0.78%,日换手率为1.58%,成交额为1.26亿元 [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43.47万元,但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入2316.09万元,近5日股价累计下跌0.28% [2] 融资余额变化 - 公司最新融资余额为2.81亿元,近5日增加3046.34万元,增幅为12.15% [3] 公司基本信息 - 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18日,注册资本为7000万人民币 [3]
极米科技大宗交易成交425.72万元,买方为机构专用席位
证券时报网· 2025-11-06 22:51
大宗交易概况 - 11月6日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4.00万股,成交金额425.72万元,成交价106.43元,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8.00% [2] - 买方为机构专用席位,卖方为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成都滨江东路证券营业部 [2] - 近3个月内公司累计发生40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达3.05亿元 [3] 近期股价与资金表现 - 11月6日公司收盘价为115.68元,当日下跌0.86%,日换手率为2.01%,成交额为1.61亿元 [3]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36.57万元,近5日该股累计上涨10.88%,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入7115.36万元 [3] - 公司最新融资余额为3.00亿元,近5日增加4855.06万元,增幅为19.31% [4] 机构评级与公司基本信息 - 近5日内共有2家机构给予公司评级,华泰证券于10月31日发布的研报给予公司最高目标价128.00元 [4] - 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18日,注册资本为7000万人民币 [4]
极米科技现2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122.37万股
证券时报网· 2025-11-03 23:18
大宗交易概况 - 11月3日大宗交易平台发生2笔成交,合计成交量122.37万股,成交金额1.00亿元,成交价格均为82.09元,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26.63% [2] - 近3个月内该股累计发生37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为2.95亿元 [2] - 两笔交易的买卖方营业部均为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成都滨江东路证券营业部 [3] 近期股价与资金流向 - 11月3日公司收盘价为111.89元,当日上涨9.04%,日换手率为4.66%,成交额为3.52亿元 [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864.88万元 [2] - 近5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4.67%,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入2870.59万元 [2] 融资交易与机构观点 - 公司最新融资余额为2.60亿元,近5日增加1325.47万元,增幅为5.37% [3] - 近5日内共有2家机构给予公司评级,华泰证券于10月31日发布的研报给予公司最高目标价128.00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18日,注册资本为7000万人民币 [3]
极米科技11月3日现2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1亿元 溢价率为-26.63%
新浪财经· 2025-11-03 18:16
公司股价表现 - 11月3日公司股价收于111.89元,单日上涨9.04% [1] - 近5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4.67% [1] - 当日发生2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量122.37万股,成交金额1亿元 [1] 大宗交易详情 - 当日2笔大宗交易成交价格均为82.09元,较收盘价111.89元存在大幅折价,溢价率为-26.63% [1] - 第1笔成交82.25万股,成交金额6751.70万元 [1] - 第2笔成交40.12万股,成交金额3293.20万元 [1] - 近3个月内公司累计发生37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达2.95亿元 [1] 资金流向 - 近5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入2384.07万元 [1]
机构风向标 | 极米科技(688696)2025年三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持股比例合计下跌8.16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10-31 11:04
机构持股概况 - 截至2025年10月30日,共有14个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A股股份,合计持股量为1117.1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96% [1]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为15.60%,但相较于上一季度,该比例合计下跌了8.16个百分点 [1] 主要机构投资者 - 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包括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公司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芒果传媒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裕鑫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等 [1] 公募基金持股变动 - 本期较上一期持股增加的公募基金共计6个,持股增加占比达1.52%,主要包括易方达裕鑫债券A、嘉实主题新动力混合、嘉实优势成长混合A等 [2] - 本期较上一季度持股减少的公募基金仅1个,为宝盈核心优势混合A,持股减少占比小幅下跌 [2] - 本期新披露的公募基金共计3个,包括大成景恒混合A、银华成长智选混合A、嘉实多元动力混合A [2] - 本期较上一季度未再披露的公募基金数量达223个,主要包括南方成长先锋混合A、南方科创板3年定开混合、南方中证1000ETF等 [2]
市值蒸发300亿,极米科技赴港上市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搜狐财经· 2025-09-22 19:50
公司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动 - 公司于2021年3月登陆科创板 发行价为133.73元/股 股价曾达614.43元 市值超400亿元 截至2025年9月22日股价报122.5元 总市值约87亿元 较高点下跌近80% 市值蒸发超300亿元 [1] 赴港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9月2日召开董事会 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议案 [4]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6.26亿元 同比增长1.63% [6][7] - 净利润8866.22万元 同比暴增2062.34% [6][7] - 经营现金流净额-4.4亿元 同比下降357.61% [8][7]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2.73亿元 存货余额11.84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21% [8] 国内投影市场状况 - 2023年中国投影仪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6.2% 销售额下降25.6% [10] -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投影市场销量143.2万台 同比下降0.8% 销售额23.7亿元 同比增长0.3% [10] - 行业价格战加剧 2024年1000元以下价格段销量占比达54.0% 较2023年增长4.3% [13] 海外业务发展 - 2024年境外市场收入10.86亿元 同比增长18.94% 海外营收占比从2020年6%提升至33% [14] - 境外毛利率45.44% 显著高于国内23.88% [14] - 在日本推出popIn Aladdin 2产品 累计销量超20万台 连续五年家用投影仪销量第一 [14]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3.99亿元 同比下滑10.94% [16] 海外市场竞争格局 - 面临爱普生竞争压力 其连续23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市占率约10% [16] - 中国投影品牌集体出海 小米/坚果/当贝等品牌在国际展会亮相 行业出海竞争加剧 [16] - 产品已进入美国/日本等主流零售渠道 覆盖点位持续增长 [18]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智能投影仪行业政策、发展现状、销售规模、价格分布、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短期承压需求分化,技术生态双轮驱动智能投影仪新未来[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09:12
行业概述 - 智能投影仪集成智能操作系统、无线连接功能和多媒体播放能力 通过LED、激光或混合光源技术实现百英寸以上巨幕影像 覆盖家庭娱乐、移动办公、车载娱乐和商业展示等多元场景[2] - 主要从技术原理(DLP/LCD)、使用场景(家用/商用/便携)和光源类型(LED/激光/传统灯泡)三个维度进行分类[3] 政策环境 - 国家"中国制造2025"和"文化强国"战略推动下 多个部委出台《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等政策 为创新研发与市场应用提供制度保障[4] - 广东、江苏、浙江等11个省市将智能投影仪纳入地方补贴目录 广东按售价15%给予补贴 重庆设置最高500元/台补贴上限[5] 产业链格局 - 上游核心部件由美国TI(DLP芯片)、日本日亚/德国欧司朗(LED光源)及联发科/全志(处理芯片)等国际厂商主导 存在技术依赖[5] - 中游整机制造以极米、坚果、小米等国内品牌为主 通过自研光机和智能算法进行整合与差异化创新[5] - 下游以京东、天猫等线上渠道为主 产品应用于家庭娱乐、商务会议等多元场景 呈现"上游受限、中游强整合、下游需求旺"特点[5] 市场表现 - 2024年智能投影市场销量达604.2万台同比上涨3.0% 但销售额100.1亿元同比下降3.5% 呈现量增额减局面[7] - 2025年上半年销量277.8万台同比下降3.9% 销售额46.8亿元同比下降2.9% 行业在低增长中艰难前行[7] - 市场呈现K型分化格局:2024年千元以下机型销量占比53% 2025年上半年升至55% 同期5000元以上价位段销量份额增长1.6个百分点至6.5%[8] 技术格局 - DLP占线上30.8%份额 头部四品牌合计超94% 1LCD主导大众市场占67.8%份额 3LCD份额1.5%[10] - 飞利浦2LCD新品以3500元切入中高端 数字光芯展出4K Micro LED样机 新兴技术加速破局[11] 竞争格局 - 呈现"一超多强、细分突围、跨界混战"格局 极米科技2025年6月销量和销额市占率分别为17.8%和32%稳居行业第一[11] - 坚果、当贝、小米等通过性价比策略和场景化创新抢占中端市场 传统家电巨头与互联网大厂跨界入局加速行业洗牌[11] - 2023年销量TOP4品牌合计份额31.1% 销额TOP4达60.6% 2024年TOP4销量和销额份额分别回升至35.9%和60.7%[11] 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推动交易从粗放流通转向精细价值挖掘 隐私计算技术将医疗理赔时间从2-3天缩短至28分钟 高质量数据资产溢价达300%[13] - 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数据交易量2025年预计达300TB 医疗领域基因数据交易推动精准医疗 RCEP落地后亚太地区数据交易规模2025年突破500亿美元[14] - 北京、上海、贵阳通过"东数西算"整合算力资源 贵州大数据交易所2025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预计2028年数据信托市场规模达500亿元[15]
市值跌去80%,大股东百度持续减持,极米科技赴港IPO藏隐忧
36氪· 2025-09-05 11:42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旨在满足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要 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 增强综合竞争力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6.26亿元 同比微增1.63% 净利润8866.22万元 同比暴增2062.34% [2][5]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4.4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357.61% 净利润与现金流严重背离 [4][5] - 总资产54.67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2.7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8.97亿元 同比下降1.54% [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01% 同比增加2.88个百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1.31元/股 同比增长2083.33% [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15% 同比增加0.12个百分点 [5] 资产质量与运营风险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达2.73亿元 [7] - 存货余额11.84亿元 较期初增长23% 占当期总资产比例达21% [7] - 现金流恶化原因为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减少及策略备货支付款项增加 [6] 市场状况与业务表现 - 连续五年国内出货量第一 [2]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143.2万台 同比微降0.8% 销额23.7亿元 同比微增0.3% [7] - 2023年营收35.57亿元 同比下降15.77% 净利润1.2亿元 同比暴跌76.09% 2024年营收34.05亿元 同比下滑4.27% [7] - 投影仪整机及配件收入14.9亿元 占营收份额92% [8] 战略转型与挑战 - 积极布局车载投影与海外市场 车载产品已交付问界M8、问界M9、尊界S800、享界S9等多款车型 [9] - 车载业务前期研发投入巨大 从项目定点到大规模量产需要时间 对短期财务构成压力 [10] - 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3.99亿元 同比下滑10.94% 渠道建设和品牌认知度仍需提升 [11] 消费者信任与售后问题 - 消费者投诉平台关于"极米投影"词条达1377条 投诉集中在产品质量和售后问题 [12] - 典型问题包括产品刚过保修期出现故障 维修报价高且不透明 被消费者称为"维修刺客" [12] 人力资源变动 - 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减员 2021-2024年员工总数分别为2715人、2635人、2448人、2225人 [7] - 研发人员数量明显减少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580人 较上年同期的749人减少22.56% [7] 股东减持情况 - 原第二大股东百度减持145.6万股 持股比例由6.61%下降至4.53% [15][16] - 百度持股比例从2021年3月的9.88%降至目前5%以下 [18] - 实控人一致行动人钟超转让70万股 套现7774万元 廖杨转让35万股 套现3887万元 [18] - 两家员工持股平台通过询价转让191万股 套现约2.02亿元 [19] - 股东合计减持近9亿元 相当于公司当前市值的1/10左右 [19] 市值表现 - 截至9月4日A股股价报127.8元/股 总市值约89亿元 较2021年430多亿市值高点缩水近80% 蒸发300多亿 [1]
市值跌去80%,大股东百度持续减持!极米科技赴港IPO藏隐忧
凤凰网财经· 2025-09-05 10:38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于9月2日通过董事会决议 正式启动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程序[1] - 上市目的是满足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求 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6.26亿元 同比微增1.63%[4] - 同期净利润达8866.22万元 同比暴增2062.34%[4]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4.4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357.61%[3][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01% 较上年同期增加2.88个百分点[4] - 基本每股收益1.31元/股 同比增长2083.33%[4]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54.67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2.78%[4]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达2.73亿元[5] - 存货余额11.84亿元 较期初增长23% 占总资产比例达21%[5] 业务构成 - 投影仪整机及配件收入14.9亿元 占营收份额92%[7] - 海外市场收入3.99亿元 同比下滑10.94%[7] 行业环境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143.2万台 同比微降0.8%[5] - 销售额23.7亿元 同比微增0.3%[5] - 公司连续五年国内出货量第一[1] 战略转型进展 - 布局车载投影领域 为问界M8/M9、尊界S800、享界S9等车型提供车内后排投影产品[7] - 车载业务前期研发投入巨大 从项目定点到量产需要时间[7] 人力资源变化 - 员工总数连续三年减员 从2021年2715人降至2024年2225人[6] - 研发人员580人 较上年同期749人减少22.56%[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2.15% 同比增加0.12个百分点[4] 股东结构变动 - 原第二大股东百度持股比例从6.61%下降至4.53% 减持145.6万股[11][12] - 百度持股比例从2021年9.88%降至目前5%以下[13] - 实控人一致行动人钟超转让70万股 廖杨转让35万股 套现总额1.17亿元[13][14] - 员工持股平台通过询价转让191万股 套现约2.02亿元[15] - 股东合计减持金额近9亿元 相当于当前市值的1/10[16] 消费者关系 - 消费者投诉平台关于"极米投影"词条达1377条[8] - 投诉集中在产品质量、售后问题及高额维修费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