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温控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万亿级水电站背后的中国科技密码:五级梯级开发如何改写世界水电史
搜狐财经· 2025-07-20 18:48
在林芝段永久冻土区筑坝,传统混凝土经受50次冻融循环就会开裂。中国团队研发的新型纳米混凝土,通过3.2%密闭微气泡结构,将抗冻性能提升至800次 循环。 更关键的是坝体嵌入的智能温控系统,利用地热资源动态调节温差,使混凝土内部始终保持在-5℃至15℃的安全区间。西藏地质监测数据显示,该技术使大 坝在极寒环境下的裂缝发生率降低92%。 为将电力输送至东部负荷中心,工程配套建设世界首个±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其核心技术突破在于:石墨烯复合涂层使绝缘材料击穿电压达传统 2.3倍;智能消弧系统能在0.003秒内消除故障电弧;电磁屏蔽设计降低87%高原辐射干扰。 相比2014年建成的青藏电力联网工程,新系统输电效率提升40%,相当于每年减少180万吨煤炭消耗。 当1.2万亿元投资砸向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世界水电史正在被中国工程师重新定义。7月19日开工的这项超级工程,将用五级梯级电站串联起2400米海拔 落差,年输电量达三峡1.6倍。 在极寒、强震、生态脆弱三重考验下,中国如何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项目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全球海拔落差最大的梯级电站群(五级总落差2400米),以及首个年输送 ...
全国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 “智能+低耗”举措保障旅客“清凉”出行
央视网· 2025-07-17 12:12
暑运服务台·铁路:智能低耗措施 保障旅客"清凉"出行 7月17日,暑运进入第16天,全国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针对多地持续的高温天气,铁路部门采取多种智能低耗措施给旅客出行降温解 暑。 在南京站,这些安装在南广场进站站台和出站廊道的喷淋降温系统每隔半小时自动喷淋五分钟,每天从上午9点至晚上7点持续喷淋,给候 车的旅客带来不少清凉。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自7月1日铁路暑运启动至15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18亿人次,同比增长3.4%,日均安排加开旅 客列车894列。北京往返上海、呼和浩特,西安至成都、深圳至香港等方向客流量较大。 据了解,这套智能温控系统覆盖了候车厅、出站层、换乘通道等旅客活动频繁的关键区域。像暑运期间,列车开行数量增多,候车大厅人 流量大、人体散热多,系统就会自动把目标温度微调至25℃左右。而到了深夜又会适当调高,这样既能保证体感舒适,又能节约能源。整个过 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实时操作,极大提高了温控效率和准确性。 国铁武汉局武汉动车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动车组机械师彭枭雄称:"动车组健康管理系统就好像'千里眼'一样,行驶在各条线路上的列 车,空调系统哪儿有不对劲,我们马上就能找 ...
国网张掖供电公司:电力“加码” 护航绿色养牛循环路
中国能源网· 2025-07-02 17:56
智慧养殖技术应用 - 奶牛养殖基地采用智能化设备全程监控养殖情况,包括产牛犊和奶牛生病等状况,并及时提醒饲养员[3] - 自动投喂系统按照设定时间和食量精准投喂饲料,智能温控系统监测牛舍环境,自动清粪设备保持牛舍整洁[3] - 每头牛配有专属标签记录健康档案,部分配备更复杂传感器,通过数据分析调整喂料、挤奶、按摩等动作[3] 电力支撑作用 - 电力贯穿养牛场运作的每一个环节,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支撑着众多设备的稳定运行[3] - 国网张掖供电公司为养牛场量身定制供电方案,定期检查维护用电设备,升级改造周边电网[5] - 配备专属"电管家"提供用电检查和技术指导,宣传安全用电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5] 养殖效率提升 - 智慧养殖使养殖效率大幅提高,牛的生长状况更好,能实时掌握每头牛的生长数据并调整养殖策略[5] - 新建14栋40000多平方米圈舍建筑,引进高端奶牛1000头、胚胎2000枚,预计存栏良种奶牛2000头[6][7] 循环经济模式 - 利用牛粪生产生物质纸质地膜,添加胡麻秸秆、麦草等原料,具有无污染、有机绿色特性[5] - 地膜具有机械强度、保湿保温、透光、抑草增肥效果,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促进农作物生长[5] - 实现养殖业与循环经济的深度融合,探索绿色、高效的发展之路[7]
工厂里的AI“打工人”,干得咋样
科技日报· 2025-06-24 16:46
AI赋能制造业 - AI在制造业中加速落地,改变生产方式,赋能千行百业[2] - AI技术走入车间和核心岗位,提升生产效率[3][7] - 制造业是AI技术产品应用落地的重要领域[6] 轻工业数字化转型 - 光明乳业将AI深度嵌入产业链各环节,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3] - 饲喂环节:TMR精准饲喂系统提升饲料利用率12%,年节省成本800万元[3] - 生产环节:AI智能温控系统节能9%,保留更多营养活性物质[3] - 冷链运输:AI算法动态规划配送路径,日均配送效率提高35%[3] - 消费端依托AI实现提质增效,低温奶复购率增长40%[4] -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轻工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到2027年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5%[5] 柔性智造与生产效率 - 三一重机微挖智能工厂实现"少批多样"柔性智造,日均可下线100-120台设备[8] - 亨通光纤科技光棒智能制造工厂实现高速拉丝,智能集控系统优化设备工艺参数[9] - 光纤预制棒可连续拉丝6天,总长度达上万公里[9] - 产业链上游智能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更高[9] "智慧大脑"应用 - 人形机器人通过AI技术变得更"聪明",如上海智元新创的Genie Studio平台提升机器人交互水平[10] - "AI+机器人"实验体系加快科研节奏,应用于新药合成、新材料开发等领域[10] - AI技术在多个行业重塑业务流程[11]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公司:系统自动规划最佳切削路径,效率提升超30%,大型转子加工节能18%,年节省电费超300万元[11] - 苏州华兴源创:AI视觉系统检测效率提高40倍,产品合格率提升12%[11] - 博众精工:AI技术嵌入产品设计流程,自动生成标准公差和建模草图[11] 政策与未来方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揭榜挂帅"行动,加强大模型研发布局[12] - 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夯实技术基础底座[12]
东阿吉电能源:四年实践验证供热商品化改革可行路径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6:22
原标题:供热计量再显节能成效,"东阿模式"引领供热变革新风尚 在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东阿吉电能源有限公司以创新实践交出了一份今冬供热计量节能降 碳亮眼成绩单。2024年-2025年供暖季数据显示,热计量小区整体节能率达34.3%,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 1.57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4.09万吨。这些数据正是"东阿模式"成效的最佳注脚。作为国内智慧供热 计量的先行企业,公司用四年实践验证了供热商品化改革的可行路径。 在智慧供热的实践中,每户配备的智能温控系统如同"热量调节器",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自主调 控,实时查看用热数据。系统设置工作、外出、休息、老人、全关五种模式,智能调节阀门开度。"利 用这个APP,我们出门后就可以调低室内温度,等我们下班前,再把温度提上来,特别方便,而且还能 省一大笔钱。像我们家103.4平方,依照往年按面积收费的方式,得交2068元,自从安装了分户计量供 热表后,四个月的供暖费直接省了671.83元。"凯旋城小区用户万先生高兴的说。据东阿智慧供热指挥 中心数据显示,凯旋城小区本供暖季92.48%热用户节省热费支出,最高用户节省比例达68.43%。这 种"用多少热,花多少钱"的消 ...
智能拼装,建设跨江巨“弓”
项目概况 - 成渝中线高铁全长292公里 建成后成渝通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 [1] - 简阳沱江特大桥是关键控制性工程 主拱计算跨径320米 边拱计算跨径72米 采用无推力组合拱桥设计 [1][3] - 大桥由钢管混凝土主拱 钢箱-混凝土边拱 钢箱系梁等组合而成 主拱水平力由钢箱系梁承担 对基础不产生水平推力 [3] 设计创新 - 基于沱江两岸泥岩砂岩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差)和通航需求 最终选择无推力组合拱桥方案 [3] - 相比斜拉桥方案 无推力组合拱桥具有开挖量少(减少30%) 施工周期短(缩短25%) 成本低(降低20%)等优势 [4] - 设计团队制作800多张设计图 从立面断面等角度展示桥梁结构 [4] 施工技术 - 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虚拟拼装技术 提前发现并解决拱肋焊接误差问题 高差控制精度达毫米级 [6][9] - 开发智能监测系统 实现2400吨钢拱结构一次性精准提升 通过实时数据反馈自动调整吊点高差 [9] - 应用智能化螺栓施拧系统 对7.2万套高强度螺栓进行编号管理 实时监控扭矩和施工状态 [11] - 采用混凝土智能温控系统 已浇筑5000立方米混凝土 通过传感器和算法自动调节冷却参数 [12] 工程进展 - 2020年开始桥梁设计研究 2021年8月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3][4] - 目前主拱已完成超50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 预计2023年下半年实现合龙 [12]
热泵市场规模有望破千亿
中国化工报· 2025-05-09 10:42
热泵市场前景 - 到2025年中国热泵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1] - 光伏热泵细分赛道年增速预计超过50%[1] - "热泵+"模式在北方供暖、工业应用等领域有广阔前景[1]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热泵技术、数据中心冷却、冷链物流、智能装备成为行业新亮点[1]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跃升",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1] - 企业向电动汽车、储能、清洁供热等新赛道挺进[1] 展会展示亮点 - 展商展示融入自研技术的主流大型设备[1] - 现场展示精密热泵机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冷链物流装备、AI智能温控系统[1] 北冰洋科技创新成果 - 多工况应用大压比离心机组实现单电机驱动下的多级压缩[2] - 复叠离心式超高温机组可实现140℃高温出水和蒸汽制取[2] - 99℃大压比热泵离心机组填补工业高温热泵领域空白[2] - 相比传统锅炉,新设备采用低温级循环从环境余热中提取热量[2]
直击2025中国制冷展:制冷暖通行业由“大”向“强”迈进
证券日报· 2025-04-29 02:38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制冷展规模创38年之最,吸引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200家展商,外资采购商数量同比增长 [1] - 展览面积和专业观众数均创历史新高,开展首日参观人数超4.6万人,预计三天展期观众超10万人 [8] - 产业链企业围绕回收利用、能耗管理、贸易环境波动等寻找破局之道,并向电动汽车、储能、清洁供热等新赛道挺进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AI控温商用空调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能耗降低30%,磁悬浮制冷机组凭借静音高效优势获中东客商试订单 [1] - 青岛北冰洋科技推出99℃大压比热泵离心机组,突破传统60℃-80℃限制,填补工业高温热泵空白 [3][4] - 海尔智家推出全球首台气悬浮热泵离心机组,大模型AI多联机节能30%,高效机房管理提效50% [4] - 鑫磊压缩机实现磁悬浮技术和超低温热泵核心部件国产化,提供可复制的低碳发展路径 [7] 细分赛道发展 - 热泵技术成为海外采购商青睐品类,欧美、东南亚客商批量下单,青岛北冰洋科技2024年订单量同比激增超50% [2][8] - 国家政策目标到2030年热泵产品能效提升20%以上,预计2025年中国热泵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光伏热泵年增速超50% [5] - 数据中心冷却领域液冷、蒸发冷却技术受华为、阿里等企业布局,冷链物流因生鲜电商需求呈现"百花齐放"格局 [5][6] 国际化与市场拓展 - 冰轮环境加速"出海",在阿根廷、泰国等新兴市场发展,目标国际化率突破30% [7] - 企业通过收购欧洲热泵企业、在巴西印尼建厂、开发"一带一路"本土化产品(如耐腐蚀空调)三种路径应对贸易波动 [7] - 中国制冷展将在沙特设立海外分展,瞄准中东(占全球新建建筑1/4)和东南亚市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