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船舶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智慧航运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展望:智慧航运深度融合智能技术,引领全球物流新变革[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09 09:17
文章核心观点 - 智慧航运是航运业数字化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在该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484.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8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03% [1] - 行业在政策支持下,正朝着高效化、绿色化、安全化方向发展,旨在构建现代化航运体系 [1][6][20][21][22] - 智能船舶与智慧港口作为核心组成部分,市场规模分别从2018年的389.9亿元、13.3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20.2亿元、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92%和25.85% [13][15] 智慧航运行业概述 - 智慧航运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航运要素深度融合形成的新业态,以提高运营效益、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务为目标 [4] - 行业主要由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运保障、智能航运监管和智能航运服务五个要素组成 [4] 智慧航运行业政策 - 国家持续出台支持政策,如2024年12月《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和2025年6月《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行业绿色智慧转型升级和内河智能航运发展 [6] 智慧航运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涵盖自主导航、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及集装箱制造、船舶设计建造等装备供应 [8] - 中游聚焦智能船舶、智能港口等实际运营与系统集成 [8] - 下游应用于集装箱运输、化学品运输、油品运输等领域,完成从技术到产业应用的完整价值循环 [8] 上游原材料(钢材)供应 - 钢材是集装箱制造及船舶建造维修的核心原材料,其性能直接决定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0] - 2024年中国钢材产量达14亿吨,2017年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4.2%;2025年1-7月产量为8.6亿吨,同比增长5.1% [10] 智慧航运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规模全球第一,内河航道监测、区块链服务网络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推进,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船“智飞”号已投入运营 [1][12] - 智能船舶技术取得突破,推出如“东方西班牙”轮、“香洲云”号、“智艇1号”等多款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智能船舶 [13] 智慧航运行业企业格局 - 行业形成多层次竞争格局,竞争焦点转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 [17] - 代表企业包括中远海控、中远海能、中谷物流、安通控股等,在集装箱运输、能源化学品航运等细分领域布局 [2][17] 重点企业分析 - 中远海控:定位为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航运业务营业收入为1048亿元,同比增长7.51%;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港口在全球39个港口运营379个泊位,年处理能力约1.25亿标准箱 [17] - 中远海能:主要从事原油、成品油等海上运输,油轮运力规模世界第一;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和控制油轮运力157艘,2344.8万载重吨;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16.42亿元,同比下降2.55% [19] 智慧航运行业发展趋势 - 高效化:通过智能船舶自主导航、自动化码头及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20] - 绿色化:在“双碳”目标下,推广LNG等清洁燃料,借助能效监控和绿色港口建设实现全链条低碳化 [21] - 安全化:构建智能监控体系,利用AI、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航行安全和风险防控能力,实现事前预防 [22][23]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印发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6 16:10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 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 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 [1] - 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 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 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1] - 2030年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 形成完备的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1] 具体技术产品发展方向 - 加快智能驾驶系统 远程驾驶座舱等产品研发 强化公路高性能夜视监控 结构检测等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 [2] - 鼓励无人机 全地形车等新装备的研制 推动智慧列车装备 智慧重载 新一代通信信号装备等铁路装备升级 [2] - 加强智能船用设备 智能船舶和海上智能搜救装备研发 推进智能搬运装卸 仓储配送 智能安检等设施设备研发 [2] - 积极开展智能摊铺压实机 造塔机 造桥机 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施工和维养装备研发 [2]
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加快智能驾驶系统、远程驾驶座舱等产品研发
新华财经· 2025-09-26 16:02
文章核心观点 - 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 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 覆盖公路 铁路 航运及施工养护等多个细分领域[1] 智能驾驶与公路交通 - 加快智能驾驶系统 远程驾驶座舱等产品研发[1] - 强化公路高性能夜视监控 结构检测等新技术与新装备的研发应用[1] 铁路装备与技术升级 - 推动智慧列车装备 智慧重载 新一代通信信号装备及列车智能调度系统等铁路装备升级[1] 航运与水上交通 - 加强智能船用设备 智能船舶和海上智能搜救装备的研发[1] 施工与养护装备 - 鼓励无人机 全地形车等新装备的研制[1] - 积极开展智能摊铺压实机 造塔机 造桥机 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施工和维养装备研发[1] 物流与仓储设施 - 推进智能搬运装卸 仓储配送 智能安检等设施设备研发[1]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印发
第一财经· 2025-09-26 15:54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 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 人工智能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1] - 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 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1] - 到2030年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 形成较为完备的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1] 智能产品创新方向 - 加快智能驾驶系统 远程驾驶座舱等产品研发 强化公路高性能夜视监控 结构检测等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 [2] - 鼓励无人机 全地形车等新装备的研制 推动智慧列车装备 智慧重载 新一代通信信号装备等铁路装备升级 [2] - 加强智能船用设备 智能船舶和海上智能搜救装备研发 推进智能搬运装卸 仓储配送 智能安检等设施设备研发 [2]
交通强国建设步伐稳健
经济日报· 2025-08-11 06:02
交通运输行业"十四五"发展成果 - "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1] - "八纵八横"高铁网建成投产81.5%,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1] - 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高速公路里程达19.1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 [1] - "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达标率70.4%,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1] - 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和91.2%的人口 [1] 交通运输技术创新 - 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机车制造和工程建造领域优势明显 [2] - 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转型,依托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突破 [2] - 船舶建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智能船舶珠海云、新红专下水运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开启商业运营 [2] - 大吨位打捞装备多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2] 智慧出行与便捷服务 - 线上售票、电子支付、刷脸出行广泛应用,"一次购票、一次支付、一票通行"加快实现 [2] - 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半数以上通公交 [2] - 日均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1亿人次乘坐公交,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 [2] - 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75.9% [2] - 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 [2] - 90%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日均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 [2] 未来展望 - 交通强国建设持续深化,交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作用将更加彰显 [3]
全球最大船企来了!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收官进入倒计时
华夏时报· 2025-08-06 16:42
重组交易进展 - 中国船舶以30.02元/股向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 中国重工以4.03元/股提供现金选择权 行权股权登记日为8月12日 [2] - 中国船舶股票自8月13日起停牌 复牌时间取决于异议股东申报结果公告日 中国重工股票自同日起停牌直至终止上市 [2] - 该交易为A股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 合并后总资产超4000亿元 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4] 业务整合与战略意义 - 重组解决中国船舶集团内部同业竞争问题 实现研发、产能与供应链统一调配 聚焦LNG船、智能船舶等高附加值产品 [5] - 整合江南造船、大连重工等核心资源 强化高端制造能力 形成覆盖船舶制造、维修、机电设备的全产业链体系 [5][6] - 存续公司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营业收入、手持订单量第一的造船上市公司 奠定全球船舶行业领军地位 [4][6] 行业市场地位 - 上半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占比领先:造船完工量占51.7% 新接订单量占68.3% 手持订单量占64.9%(以载重吨计) [7] - 以修正总吨计 手持订单全球占比从2021年41.1%升至2024年上半年57.6% 反映高附加值船型建造能力提升 [7][9] - 上半年船舶出口金额达245亿美元 出口占比达完工量89.6%、新接订单89.5%、手持订单93.2% [8] 财务与订单表现 - 上半年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预计净利润合计43亿元至49亿元 同比增长121%至152% [9] - 2024年7月全球手持订单6050艘(1.64亿CGT) 中国船厂占比64.74%(艘数)和59.19%(CGT) [9] - 2025年6月全球新签订单270万CGT 中国船厂接获141万CGT 占比52.43% [9] 政策与未来展望 - 绿色环保与高技术船型成为新增长点 "十五五"期间高端海工装备与清洁能源船舶领域政策加码 [8][9] - 重组通过市场化手段改善治理结构 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 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2][6][10]
中远海科出任数智航运专委会主任单位:共同打造航运数智化发展新引擎
全景网· 2025-07-30 15:35
行业组织成立 - 中国船东协会数智航运专业委员会于7月29日在上海正式成立 汇聚航运企业 科技公司 高校及科研机构等200余位代表[2] - 专委会将打造开放协同创新平台 通过线上资讯发布 专家智库支持 主题沙龙论坛 行业调研走访 试点项目共建等形式提升航运业整体数智化水平[3]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与数字化是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 当前中国智能航运实践已全面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3] - 数智化是应对外部挑战 服务新发展格局 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4] - 智能船舶不仅是运输工具 还将成为海洋数据枢纽 浮动能源平台和移动感知终端 是全球物流体系的组成部分[4] 战略意义与目标 - 专委会成立是顺应全球产业数智变革 推动中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跨越的重要举措[3] - 专委会将加速数智航运技术成果转化与落地应用 促进行业共享发展成果 为智能航运发展注入更强动力[3] - 未来将聚焦平台建设与关键技术攻关 深化产业协同与国际合作 推动航运业向更智能 更绿色 更高效方向发展[6] 技术实践与交流 - 成员单位代表围绕数智航运技术前沿与实践展开深入交流 分享智能船舶 数字平台 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成果[6] - 具体建议包括航贸数字化拓展 核心技术攻关 海运领域大模型构建及国际合作深化等方面[4]
十年激变!全球海洋经济进入“重构纪元”——中国如何引领蓝色质变?
搜狐财经· 2025-07-18 11:45
全球海洋经济十年激变 - 全球海洋经济增加值2020年达2.6万亿美元,相当于英国经济总量,占全球GVA的3%-4% [2] - 滨海旅游和海上油气开采仍是两大支柱产业,但海上风电、水产工业养殖、渔业加工等增速最为强劲 [2] - OECD预警:若能源转型停滞,2050年海洋经济GVA将萎缩20%;若加速清洁技术革命,则有望增长40% [2] 未来三大发展情景 - **基线情景**:延续当前趋势,2050年GVA达6.3万亿美元(2020年的2.4倍),年均增速放缓至2.5% [3] - **加速转型情景**:海上风电占比从0.2%飙升至21%,海水养殖GVA激增303%,海上油气占比从33%降至20%,2050年整体增长40% [3] - **停滞转型情景**:化石燃料依赖持续,气候冲击加剧,海洋经济较2020年萎缩20% [3] 中国海洋经济战略与优势 - 中国造船业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突破50%,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全球占比达50% [6] - 2025年4月中国新接造船订单占全球69%,LNG双燃料豪华客滚船等高端船型订单排期至2029年 [8] - 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五个更加注重"战略:创新驱动、产业高端跃迁(如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生态安全屏障、全球蓝色治理 [5] 全球产业格局与竞争 - 欧洲试图主导海洋新秩序,但船舶海工装备制造能力萎缩,海洋数字化转型滞后(ICT资本投入仅占全球12%,亚洲为28%) [12] - 英国设定2050航运零碳目标,挪威推动《奥斯陆海洋倡议》主导海洋碳汇标准 [11] - 国际海事组织(IMO)2050年零排放目标将催生全球约2万艘船舶绿色改装市场,年接单量目前仅200多艘 [8] 中国未来重点突破领域 - **蓝色新基座**:加大海上风电基地、跨海通道、海洋通信等基建投入 [14] - **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海上大电网互联、合作油气开发、海洋预警预报服务 [14] - **全球蓝色创新高地**:吸引顶尖科学家,发布海洋大科学计划 [14] - **未来海洋产业投资**:聚焦深海极地、绿色低碳、生物多样性等前沿领域,引导全球创投资本 [14]
研判2025!中国高技术船舶行业相关政策、行业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首艘大型LNG船交付打破垄断,智能绿色技术推动中国船舶业跃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2 09:35
行业概述 - 高技术船舶是采用高技术、特种技术和尖端技术设计制造的新型船舶,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特殊技术性能和高附加值,属于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2] - 高技术船舶融合新型材料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在性能、环保、安全及经济性方面表现优越 [2] - 按用途分类可分为运输类、工程类、科考与特殊用途类、客运类等高技术船舶 [2] 行业发展历程 - 1949-1960年为奠基阶段,在苏联技术援助下奠定现代化基础,1953年签订"六四协定"引进军用舰艇技术 [4] - 1961-1978年为体系完善阶段,自力更生研制出核动力潜艇等第一代战斗舰艇,1966年成为世界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4] - 1979-1999年为技术引进阶段,1980年出口船舶2.34万吨,1994年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 [5] - 2000-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交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2008年交付14.7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 [6] - 2010年至今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成功设计建造40万吨级矿砂船、10000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 [6]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高技术船舶行业销售收入710.09亿元,同比增长14.53% [1][14] -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占全球55.7%),新接订单11305万载重吨(占全球74.1%),手持订单20872万载重吨(占全球63.1%) [11] - 上海三大船企2024年交付69艘船舶中,中高端船型占比达98% [11] - 成功交付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打破韩国垄断 [1][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船舶集团2024年手持订单排至2028年,交付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承接卡塔尔18艘LNG船订单(总价400亿元) [16][18] - 江苏扬子江船业2024年营收265亿元,净利润66亿元,手持订单排至2030年,清洁能源船订单占比74% [20] - 沪东中华造船手持订单量排名第一,江南造船建造中国首艘LPG运输船,外高桥造船交付国产首制大型邮轮 [16][18] 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2024年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LNG运输船氮氧化物排放减少85% [22] - 智能化发展显著,智能能效平台使超大型集装箱船单航次油耗降低15%,5G通信与AI系统实现自主避碰 [23] - 高端制造突破,2024年承接全球74.1%高技术船舶订单,长三角建立绿色燃料供应体系支持出口 [24] 产业链与政策 - 产业链上游包括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航运、国防军工等领域 [8] - 2025年政策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发展,支持LNG、生物柴油、绿氢等清洁能源应用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