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嫂服务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产后护理及修复行业市场规模、细分市场情况及未来趋势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行业集中度十分分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11
产后护理及修复行业概述 - 产后护理及修复指女性生产后身体恢复与保养,涵盖身体状况恢复及心理调节 [1][2]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675亿元(同比+13.6%),其中产后修复227亿元(+18.8%),产后护理448亿元(+11.2%) [1][8] - 服务类型分为月子中心(专业化/标准化服务)和月嫂(居家灵活服务),两者价格与服务模式差异显著 [10][1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生育女性群体规模仍较大: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人(同比+52万人),为2017年以来首次回升 [4] - 消费能力提升:2024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547元(2015年为1165元),2025Q1医疗保健消费占比达8.4% [6] - 健康观念升级:现代女性对产后身材恢复/心理健康/科学护理的投入意愿增强 [1][6] 细分市场现状 月子中心 - 市场规模从2020年113亿元增至2024年296亿元(CAGR 27.2%),渗透率持续提升 [1][12] - 价格分层明显:6万元以下大众型占比54%(主导),6-10万元中端占比23% [14] - 服务优势:配备专业团队/营养餐定制/产后形体修复/婴儿看护等 [12] 月嫂市场 - 2024年市场规模151亿元(同比+4.1%),受消费观念转变及工资上涨推动 [1][16] - 特点:依赖个人经验,价格低于月子中心但缺乏系统化培训 [10][12]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高度分散:2024年6300家月子中心,前五企业份额仅3.7% [18] - 头部品牌包括圣贝拉(02508)、爱帝宫(00286)、喜之家等 [18] 未来趋势 - 规模扩容:2030年行业规模预计超2000亿元,下沉市场潜力显著 [20] - 规范化发展:监管政策与标准将细化,推动供给侧高质量发展 [21] - 服务升级:专业化培训/医疗设备完善,增值服务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23] - 数字化转型:通过互联网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24]
家政服务要有“家的温度”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15
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23万亿元 [1] - 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家政企业约100万家 [1] - 行业用工缺口超过2000万人,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较为短缺 [1] 政策支持 - 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推出提升家政服务供给质量的举措 [1]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6部门计划2025-2027年每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50万人次 [1] 人才培养 - 多部门联合开展家政培训行动以提升技能水平并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2] - 支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建立全链条全员培训体系 [2] - 加强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 [2] 企业发展 - 家政服务机构需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并加快职业化发展 [2] - 地方家政劳务品牌如"河北福嫂"、广西"八桂家政"快速崛起 [2] - 品牌通过标准课时培训和多元化评价标准强化人才培养 [2] 从业者激励 - 建立技能等级与薪资待遇、职业晋升直接挂钩的激励机制 [2] - 加强对家政从业者的生活关怀,帮助其融入城市生活 [2]
专业与温度并存,多喜娃引领母婴护理行业新潮流
搜狐网· 2025-05-27 12:19
行业市场分析 - 2024年中国母婴消费市场规模达76299亿元,预计2027年达到89149亿元 [3] - 94.5%的受访者认为产后有必要"坐月子",产后护理已成为现代家庭的普遍需求 [3] - 月子中心价格偏高刺激了市场对专业月嫂的需求,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 - 母婴消费客户群更加细化,追求更加专业科学的服务 [3] - "新时代女性""她经济""三孩政策"推动月子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3] 公司市场地位 - 公司获"中国自营月嫂第一品牌"市场地位确认 [1][4] - 公司拥有自营月嫂3000+名,产业基地面积18000+平方 [5] - 公司累计服务30万+宝妈家庭,综合服务满意率98% [5]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建立起以月嫂服务为核心的全链生态发展模式,包括产后修复、母婴护理职业培训学校等 [5][9] - 公司从月嫂严选、服务严选保障和售后严选保障三个方面确保服务专业性 [7] - 公司打造"多喜娃513好孕节"主题活动,将服务从生理照护延伸至情感关怀 [9]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以"专业服务+温度关怀"为双翼,发展从孕期到产后、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11] - 公司计划从深圳走向全国,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11] - 公司将联合上下游企业、医疗机构、公益组织等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11] - 公司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母婴健康解决方案 [11]
北京欢迎李菊仙
经济观察报· 2025-05-18 14:25
家政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北京市计划未来3年每年对接引导1万名家政服务人员来京就业 [5] - 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约3000万,实际需求超5000万,呈现供不应求状态 [10] - 中央及地方政府将家政服务作为促消费、稳就业的重要抓手,启动提质扩容措施 [10] 家政服务需求变化 - 北京老龄化加速,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超22%,催生护理、康复等细分需求 [9] - 经济压力下客户偏好从全职居家护理转向小时工,但家政公司营收仍保持增长 [8] - 高技能人才集聚带动低技能岗位需求,美国数据显示每1名高科技人才可带动3名低技能岗位 [9] 家政从业人员现状 - 北京30万家政工中70%超50岁,95%为女性,典型收入为清洁工月入7000元、住家保姆5000-9000元 [4][13] - 50岁以上家政工供给饱和,但新生代客户更倾向高学历、高素质服务人员 [13] - 农民工平均年龄达43.2岁,50岁以上占比31.6%,家政成为吸纳中老年女性就业的重要领域 [14] 行业供需错配与转型 - 家庭陪伴师岗位受年轻人青睐,但护理员、清洁员等传统岗位面临年轻劳动力短缺 [15] - 连锁家政公司通过员工制(劳动合同+社保)吸引30岁左右从业者,服务更专业化 [16] - 行业存在服务标准不统一、体检项目缩水等问题,需合规化管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17][18] 从业人员保障与挑战 - 家政工住宿条件差曾导致人员流失,政策拟将其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但落地不足 [19] - 北京生活成本高使多数家政工仅短期务工,户籍限制和社保问题阻碍长期留存 [20] - 连锁企业运营成本高,呼吁规范市场以提升消费体验和行业规模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