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杏子
icon
搜索文档
【追光的你】习言道丨这条“绿围脖”,习近平牵挂在心
中国新闻网· 2025-10-05 15:00
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 - 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于2024年11月28日实现锁边合龙,为33.7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戴上绿围脖 [3] - 工程填补了此前285公里的空白区,经过60多万人次500多个日夜的奋战完成 [3] -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面积相当于2个河南或3个浙江,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沙丘最高达300米左右 [3] 新疆生态环境挑战与治理背景 - 新疆是中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强烈风沙活动和最严重风沙灾害区 [3] - 该地区气候极端干旱,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而平均年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气温可达六七十摄氏度,土地盐碱化严重 [3] - 2023年6月,国家发出号召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3] 生态治理政策导向与经济效益 - 国家层面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 [5]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5] - 新疆沙产业年产值突破43.7亿元,在黄沙间种出苹果、红枣、核桃、杏子等作物 [5] 高层关注与战略部署 - 国家领导人自2014年以来在考察新疆及相关会议上多次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亲自谋划和部署 [4][5] - 2024年9月24日,再次强调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5] - 2024年4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特别提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绿围脖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 [2]
野火肆虐 意大利维苏威火山游客线路关闭
新华社· 2025-08-11 11:25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由于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亚大区维苏威火山山麓的森林大火肆虐,消防人员和 军队10日继续奋力灭火。那不勒斯附近通往维苏威火山的徒步路线已全部对游客关闭。 法新社10日援引意大利消防部门消息报道,这场火自8日起在维苏威国家公园内燃起,在高温、强 风助力下迅速蔓延,迄今过火面积已达约500公顷。有关方面目前投入12支消防队伍和6架飞机灭火。 意大利今年多地遭遇严重野火。专家指出,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夏季热浪加剧,欧洲国家日益面临更 大的野火威胁。依照当地民防部门负责人伊塔洛·朱利沃的说法,维苏威火山的消防工作尤为棘手,因 为高温、强风等助长了火势蔓延。 意大利中小农场主协会说,对以葡萄酒、杏子和番茄闻名的当地葡萄园和农庄而言,火灾是"一场 巨大灾难"。 当地检方已对这场火灾的起火原因启动调查。据德新社9日报道,位于维苏威国家公园东南侧的泰 尔齐尼奥镇镇长弗朗切斯科·拉涅里怀疑此次火灾系有人纵火。(乔颖) 维苏威国家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闻名。园区内的维苏威火山距那不勒斯约20公 里。维苏威火山公元79年爆发后,位于山脚下的古罗马城市庞贝被掩埋在数米深的火山灰下。 据园方统计,2024年前 ...
李子树上长杏子
人民日报· 2025-07-30 07:23
嫁接技术应用 - 将五棵李子树中的四棵进行嫁接改造,其中三棵被移栽至小区,一棵保留在原小院并完成嫁接 [1] - 嫁接后前两年未见成果,李子树正常开花,直至第三年嫁接枝条开始生长,第四年首次结出两个拇指大小的绿色果实 [1] - 进入第五年,嫁接成功的杏树果实数量显著增加,出现许多绿色杏子雏形,标志着嫁接成功 [1] 成果与生长表现 - 嫁接第四年首次收获两个杏子,果实逐渐长大并变为黄澄澄的颜色 [1] - 另一棵嫁接杏树同年结果,但产量仅十个,原因为选址不当,被针叶松遮挡阳光且不透风 [2] - 成功嫁接的杏树果实生长过程呈现颜色变化,从绿色到微红再到黄色 [2] 优化与管理措施 - 针对结果稀少的杏树,计划在秋末初冬进行移栽,新位置需阳光充足,以期望来年产量显著改善 [2] - 初始五棵李子树因过于密集不利于生长,绿化师傅建议移走部分,仅保留最强壮的树木 [1] - 通过嫁接技术,原本果实酸涩的李子树被赋予新的生命,转变为可食用的杏树 [2]
南非农业部长:我们不要援助,希望发达国家开放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9:01
南非G20峰会核心议题 - 南非作为G20轮值主席国计划推动三大核心议题:非洲发展、能源转型与债务可持续性、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 - 南非呼吁将国际农业合作重点从援助转向贸易,要求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准入,强调公平贸易机会 [1][7] - 南非生产的糖因汇率优势比高度补贴经济体便宜,具备价格竞争力 [1][7] 中南农产品贸易进展 - 2024年8月南非成为第三个获得中国鲜食牛油果准入的非洲国家,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 [2] - 中国对南非实施全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后,南非牛油果对华出口量一年内增长三倍 [2][5] - 2024年中南贸易额达524.6亿美元,南非占中非贸易总额近1/5,中国自南非进口306.4亿美元 [3] - 南非葡萄酒、博士茶、芦荟胶等成为中国网红产品,牛油果、柑橘、鲜梨等农产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3] 技术合作与产业协同 - 中国与南非签署农业技术协议,南非学生可赴华学习智慧农业、无人机技术及土壤管理技术 [5][7] - 中国电动车辆和智能农业设备技术为南非提升产量提供支持,尤其惠及小规模生产者 [5] - 两国计划在环保农业投入品(肥料、农药)和动物健康领域深化合作 [7] 市场准入与区域枢纽作用 - 南非核果(杏子、李子)输华协议即将落地,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种类 [4] - 南非可作为中国进入非洲市场的门户,其工业化程度和市场规模具备战略跳板价值 [3][6] - 中国零关税政策覆盖53个非洲国家,上半年自最不发达国家进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3]
小零食的风波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传统零食文化 - 豆汁作为北京传统饮品,在现代家庭中引发代际文化差异讨论,年轻一代对传统味道接受度呈现中性态度("还凑合")[1] - 上世纪50年代零食形态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包括加工副产品(枣核残留果肉、苹果皮)和低成本食品(一分钱一把)[5][6] - 零食消费存在明显阶层差异,罐头厂副产品属于大众零食,而爆米花、江米条等需一定经济条件[6][8] 消费行为变迁 - 零食功能定位发生代际转变,从"代餐补充"(豆汁作为饮料)演变为纯粹的休闲食品[2][3] - 儿童零花钱分配呈现性别分化趋势,男孩倾向文化消费(租小人书),女孩偏好食品消费[8] - 现代零食工业发展使传统手工零食(糊涂膏/山楂浆糊)逐渐退出市场[7] 教育与社会价值观 - 50年代学校教育注重节俭观念培养,通过班会统计方式引导减少零食消费[11][14] - 经济条件直接影响儿童零食消费能力,困难家庭学生(陈燕平)零食消费频次显著低于同龄人[12] - 物质分配场景凸显尊严教育,困难家庭拒绝特殊化对待("不能没有尊严")[20] 集体记忆载体 - 校园植物(大杏树)成为集体纪律教育载体,35人班级通过制度性分配获得2个/人的标准化供给[15] - 传统零食故事在代际传播中产生文化认知差异,年轻一代对历史场景存在理解障碍("听科幻故事")[5]
木垒书院的杏花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杏树种植与产量 - 书院拥有47棵老杏树,但实际核实为45棵,存在2棵未被发现的杏树可能性[1] - 去年因大雪导致杏花全部被打落,产量为零,但树叶生长异常茂密[1] - 不同杏树的果实味道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一棵被标记为最甜[1] 杏树管理与利用 - 园区小路设计仅覆盖部分杏树,导致边缘杏树因缺水呈现半枯状态[2] - 杏树开花呈现多样性,包括粉红、红、白三种花色,对应不同香味和果实特性[2] - 成熟杏子自然落地现象严重,夜间落果量可达单颗至大片不等[2] 杏子加工与消耗 - 曾组织大规模杏酱加工活动,成品装瓶数量可供多年食用[3] - 早期开展过晒杏干项目,产出装填数大纸箱,但出现库存积压和虫害问题[3] - 当前对落地杏子采取放任态度,主要供鸟类和鼠类食用[3] 花期与作物生长周期 - 杏树开花期早于苹果树10天,两者存在交替生长模式[3] - 苹果树采用先生叶后开花的生长顺序,与杏树的花果生长时序相反[3] - 风雨天气同时影响杏花凋落和苹果花开放进程[3] 环境与生态特征 - 冬季园区主要声源包括动物活动、人声及玉米秆风声[4] - 玉米秆具有显著的风声调制效果,能将气流声转化为叶片哗啦声[4] - 狗类能捕捉到花瓣落地等细微环境声,显示园区生态监测潜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