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

搜索文档
南非农业部长:我们不要援助,希望发达国家开放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9:01
南非G20峰会核心议题 - 南非作为G20轮值主席国计划推动三大核心议题:非洲发展、能源转型与债务可持续性、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 - 南非呼吁将国际农业合作重点从援助转向贸易,要求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准入,强调公平贸易机会 [1][7] - 南非生产的糖因汇率优势比高度补贴经济体便宜,具备价格竞争力 [1][7] 中南农产品贸易进展 - 2024年8月南非成为第三个获得中国鲜食牛油果准入的非洲国家,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 [2] - 中国对南非实施全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后,南非牛油果对华出口量一年内增长三倍 [2][5] - 2024年中南贸易额达524.6亿美元,南非占中非贸易总额近1/5,中国自南非进口306.4亿美元 [3] - 南非葡萄酒、博士茶、芦荟胶等成为中国网红产品,牛油果、柑橘、鲜梨等农产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3] 技术合作与产业协同 - 中国与南非签署农业技术协议,南非学生可赴华学习智慧农业、无人机技术及土壤管理技术 [5][7] - 中国电动车辆和智能农业设备技术为南非提升产量提供支持,尤其惠及小规模生产者 [5] - 两国计划在环保农业投入品(肥料、农药)和动物健康领域深化合作 [7] 市场准入与区域枢纽作用 - 南非核果(杏子、李子)输华协议即将落地,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种类 [4] - 南非可作为中国进入非洲市场的门户,其工业化程度和市场规模具备战略跳板价值 [3][6] - 中国零关税政策覆盖53个非洲国家,上半年自最不发达国家进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3]
小零食的风波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传统零食文化 - 豆汁作为北京传统饮品,在现代家庭中引发代际文化差异讨论,年轻一代对传统味道接受度呈现中性态度("还凑合")[1] - 上世纪50年代零食形态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包括加工副产品(枣核残留果肉、苹果皮)和低成本食品(一分钱一把)[5][6] - 零食消费存在明显阶层差异,罐头厂副产品属于大众零食,而爆米花、江米条等需一定经济条件[6][8] 消费行为变迁 - 零食功能定位发生代际转变,从"代餐补充"(豆汁作为饮料)演变为纯粹的休闲食品[2][3] - 儿童零花钱分配呈现性别分化趋势,男孩倾向文化消费(租小人书),女孩偏好食品消费[8] - 现代零食工业发展使传统手工零食(糊涂膏/山楂浆糊)逐渐退出市场[7] 教育与社会价值观 - 50年代学校教育注重节俭观念培养,通过班会统计方式引导减少零食消费[11][14] - 经济条件直接影响儿童零食消费能力,困难家庭学生(陈燕平)零食消费频次显著低于同龄人[12] - 物质分配场景凸显尊严教育,困难家庭拒绝特殊化对待("不能没有尊严")[20] 集体记忆载体 - 校园植物(大杏树)成为集体纪律教育载体,35人班级通过制度性分配获得2个/人的标准化供给[15] - 传统零食故事在代际传播中产生文化认知差异,年轻一代对历史场景存在理解障碍("听科幻故事")[5]
木垒书院的杏花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杏树种植与产量 - 书院拥有47棵老杏树,但实际核实为45棵,存在2棵未被发现的杏树可能性[1] - 去年因大雪导致杏花全部被打落,产量为零,但树叶生长异常茂密[1] - 不同杏树的果实味道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一棵被标记为最甜[1] 杏树管理与利用 - 园区小路设计仅覆盖部分杏树,导致边缘杏树因缺水呈现半枯状态[2] - 杏树开花呈现多样性,包括粉红、红、白三种花色,对应不同香味和果实特性[2] - 成熟杏子自然落地现象严重,夜间落果量可达单颗至大片不等[2] 杏子加工与消耗 - 曾组织大规模杏酱加工活动,成品装瓶数量可供多年食用[3] - 早期开展过晒杏干项目,产出装填数大纸箱,但出现库存积压和虫害问题[3] - 当前对落地杏子采取放任态度,主要供鸟类和鼠类食用[3] 花期与作物生长周期 - 杏树开花期早于苹果树10天,两者存在交替生长模式[3] - 苹果树采用先生叶后开花的生长顺序,与杏树的花果生长时序相反[3] - 风雨天气同时影响杏花凋落和苹果花开放进程[3] 环境与生态特征 - 冬季园区主要声源包括动物活动、人声及玉米秆风声[4] - 玉米秆具有显著的风声调制效果,能将气流声转化为叶片哗啦声[4] - 狗类能捕捉到花瓣落地等细微环境声,显示园区生态监测潜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