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

搜索文档
钢研纳克(300797) - 300797钢研纳克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1
2025-07-11 17:5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专业从事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检测服务、检测分析仪器等多种服务和产品,应用于钢铁、冶金等多个领域,在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知名度和公信力较高,是国内钢铁行业权威检测机构和业务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测试研究机构之一,获批筹建的国家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在推进建设 [2] 财务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9,767.4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5.6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4,502.2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5.37%;基本每股收益为 0.3861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5.25% [2]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906.4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1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608.1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3.28%;基本每股收益为 0.0428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2.10% [3] 行业与业务问题 - 材料检测保持两位数强劲增速,一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新检测需求,二是重大工程和装备高质量发展使金属检测需求增长,未来检验检测需求将持续旺盛 [3] - 公司腐蚀防护业务主要为海洋工程、港工码头等领域客户提供服务和产品 [3] - 公司在沈阳、德阳、西安、株洲、涿州建设的实验室已正式运营,产能处于爬升阶段,正在推进验收工作并为后续建设做准备 [3] 调研机构 - 参与调研的机构有中邮证券、华安基金、财通基金,对应人员分别为鲍学博、花超、吴帆 [4]
我国上半年新批准建立国家标准物质524项
仪器信息网· 2025-07-10 16:19
标准物质批准情况 - 2024年1-6月新批准国家标准物质524项,同比增长78.8%,涉及51家研制单位[2][3] -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1项(占比5.9%),同比增长47.6%;二级标准物质493项(占比94.1%),同比增长81.3%[3] - 累计批准国家标准物质达18982项,国际计量互认能力保持国际第一梯队[2][5] 应用领域分布 - 环境监测领域202项(占比38.6%),同比增长69.7%[4] - 制造业及石化产业领域150项(占比28.6%),同比增长108.3%,其中石墨物理特性系列标准物质支持锂电池制造质量控制[4] - 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134项(占比25.6%),同比增长78.6%[4] - 医疗卫生领域38项(占比7.2%),同比增长40.7%[4] 研制单位结构 - 企业申报379项(占比72.3%),同比增长86.7%[5] - 科研事业单位申报145项(占比27.7%),同比增长61.1%[5] 地域分布特征 - 华北地区234项(占比44.7%),华东地区124项(占比23.7%),东北地区62项(占比11.8%)[5] - 西北/华南/西南地区分别占比9.2%、6.1%、4.5%,华中地区无新建项目[5]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加强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标准物质供给,推进制造业计量技术创新升级[5]
国家标准物质:1-6月新增524项,各领域增幅明显
搜狐财经· 2025-07-09 13:45
国家标准物质批准情况 - 2024年1-6月新批准524项国家标准物质,同比增长78.8%,涉及51家研制单位 [1] -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1项,占比5.9%,同比增长47.6% [1] - 国家二级标准物质493项,占比94.1%,同比增长81.3% [1] 应用领域分布 - 环境监测领域获批202项,占比38.6%,同比增长69.7% [1] - 制造业及石化产业领域150项,占比28.6%,同比增长108.3% [1] - 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134项,占比25.6%,同比增长78.6% [1] - 医疗卫生领域38项,占比7.2%,同比增长40.7% [1] 研制单位类型 - 企业申报379项,占比72.3%,同比增长86.7% [1] - 科研事业单位申报145项,占比27.7%,同比增长61.1% [1] 地域分布 - 华北地区新建234项,占比44.7% [1] - 华东地区124项,占比23.7% [1] - 东北地区62项,占比11.8% [1] - 西北地区48项,占比9.2% [1] - 华南地区32项,占比6.1% [1] - 西南地区24项,占比4.5% [1] 行业背景与发展方向 - 市场监管总局累计批准18982项国家标准物质,国际计量互认能力居国际第一梯队 [1] - 未来将加强标准物质供给,聚焦新兴领域,推进制造业计量技术创新升级 [1]
《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计量能力
环球网· 2025-06-15 08:56
政策文件发布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这是我国制造业计量领域的首个政策性文件 [1] - 发文机关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文字号工信部科(2025)132号,发布日期2025-06-13 [2] - 文件分类为产业政策,旨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计量支撑 [2][4] 核心目标与规划 - 围绕强化计量供给、深化应用赋能、推进创新升级三大板块部署14项重点任务 [4] - 目标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 [4] - 计划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4] - 展望2030年实现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支撑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 [4] 具体实施举措 - 技术层面: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解决新兴领域"测不了、测不准"难题 [5] - 供给层面:加速高端计量器具研发,完善技术规范体系,培育仪器仪表企业 [5] - 应用层面: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检定服务,建设高水平技术服务机构 [5] - 升级层面:推动AI/大数据数智化改造,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实现绿色转型 [5] 政策意义 - 文件是对《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积极响应 [5] - 标志着制造业向更精密、更智能、更绿色方向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5] - 将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注入计量动力 [5]
工信部明确制造业计量领域发展14项重点任务
新华财经· 2025-06-13 17:14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14项重点任务,旨在强化计量有效供给、深化应用赋能、推进创新升级 [1] - 计量技术贯穿制造业全流程,包括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试验使用等环节,涵盖计量器具研制检定校准维修咨询培训等 [1] 计量有效供给重点任务 - 突破新兴领域量值溯源传递方法,研发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计量器具,加强中试验证提升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 [2] - 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形成全寿命周期监管能力 [2] - 分类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推动与先进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协同发展 [2] - 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2][3] - 培养复合型计量人才,完善评价保障激励机制 [2] 计量创新升级方向 - 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推进计量标准装置服务数智化改造,建立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3] - 推广低碳计量器具标准物质,研究碳计量技术体系,推行电子证书 [3] 2027年发展目标 - 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 [3] - 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标准物质,建设10家以上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3] - 技术服务网络基本覆盖重要产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提升 [3] 政策实施保障 - 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联合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推进宣贯培训 [3] - 从组织实施资源投入行业指导国际合作四方面强化保障措施 [3]
工信部: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快讯· 2025-06-13 10:18
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总体目标 - 到2027年突破100项以上关键计量校准技术 制修订300项以上行业计量校准规范 研制100台套以上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 [1][3] - 培育50家以上仪器仪表优质企业 推动建设10家以上制造业高水平计量校准技术服务机构 [1][3] - 到2030年实现重要领域计量综合实力大幅增强 技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1][3] 计量技术突破方向 - 聚焦量子 人工智能 新材料 新能源等领域解决"测不了 测不全 测不准 测不快"难题 [4] - 研究量子计量 数字化模拟测量 动态量和极值量等综合参量测量技术 [4] - 开展工况环境的在线 动态 实时 远程 多参数校准技术研究 [4] 高端计量器具与标准物质发展 - 研发高精度 集成化 智能化计量器具 提升芯片 操作系统等数字技术产品集成应用水平 [5] - 加快化工 石化 钢铁等12个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 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6] - 编制标准物质发展目录 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不确定度水平 [6] 仪器仪表产业培育 - 培育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高端计量器具龙头企业 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 -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 打造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7] - 对标国外先进水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7] 计量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 提供驻厂 驻园区等就近校准服务 [8] - 运用"互联网+计量"模式建设高效服务网络 推动计量机构"随企出海" [11] - 加强计量检定服务 依法执行强制检定目录要求 [9] 计量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升级 - 应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建设制造业计量数据库 实现计量数据智能化采集 [12] - 推广低能耗计量器具 研究碳计量技术支撑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13] - 推进计量资源网络化连接 实现与制造过程 质量管控一体化 [12] 政策与资源保障 - 实施制造业技术基础提升专项 推动自主计量器具纳入首台(套)目录 [14] - 支持金融机构加大融资力度 允许企业新购计量器具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 [15] - 鼓励计量机构上市融资 完善企业计量投入普惠性政策 [15]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 建立国际化计量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 参与国际计量比对 [16] - 引进海外高层次计量人才 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 [7] - 培养熟悉产业与计量技术的综合型 应用型人才 [7]
2025年中国标准物质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
搜狐财经· 2025-05-31 21:52
标准物质作为分析测量行业中的"量具",在校准测量仪器和装置、评价测量分析方法、测量物质或材料 特性值和考核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控制等领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 用。 标准物质的上游聚焦基础材料与技术研发,包括高纯度化学品、生物样本等原材料供应,以及计量学研 究、提纯技术开发等核心能力。中游为标准物质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制药、食品检 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同时延伸至半导体制造、纳米技术等新兴产业。 近年来国内标准物质市场整体呈快速增长状态,据统计2024年国内标准物质市 场总体规模将达到41.58 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6.67%。细分领域中,环境与食品、医药与临床、工业与消费品、生物 化学等领域由于与百姓生活与 健康直接相关,受到的重视程度高,预计将保持较快的增长。 国内标准物质企业起步晚,市场主体初期以小型经销商为主。但近年来,我国本土标准物质生产者体系 与国际接轨,标准物质生产者和有证标准物质的数量日益增加,质量显著提高,发展迅速。目前,我国 标准物质行业形成了三大类主要竞争者,包括各国官方试验检测机构、拥有标准物质业务的国际集团公 司以及中国本土标准 ...
钢研纳克(300797) - 300797钢研纳克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9
2025-05-29 19:16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从事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检测服务、仪器、标准物质等产品,应用于多领域,在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知名度和公信力高,获批筹建国家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2]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9,767.42 万元,同比增长 15.6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4,502.23 万元,同比增长 15.37%;基本每股收益为 0.3861 元,同比增长 15.25% [2]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906.40 万元,同比增长 7.1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608.11 万元,同比增长 33.28%;基本每股收益为 0.0428 元,同比增长 32.10% [3] 业务布局 - 公司根据客户分布特点进行全国检测基地布局,北京、昆山等 8 个检测基地的服务覆盖能力可较好满足客户需求 [3] - 公司检测业务重点布局在航空航天、核电等对高温合金材料检测需求大的领域,保持金属材料检测优势地位,近年在其他材料检测方面也有布局并取得成效 [7] 仪器业务 - 公司仪器产品覆盖 8 大类 60 多种科学仪器,应用于多领域,火花直读光谱仪获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气体分析仪、ICP 光谱仪等产品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BCEIA 金奖,销量行业领先 [4] 市场分析 - 检测分析仪器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国际形势使国产仪器行业短期承压、长期利好,加速国产化进程,为国产制造商带来发展机会 [5] 未来发展 - 检测业务挖掘现有客户其他检测需求,注重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强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自动化检测 [6] - 仪器业务提升现有基础型产品品质,扩大高端科学仪器市场占有率,提升仪器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注重客户体验 [7] 增长动力 -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使检测需求量持续增长,政策利好推动科学仪器国产化进程加速,公司把握机会提升服务与产品质量,投入研发项目 [7] 股东回报 - 公司坚持较大比例分红政策,近年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均超过 30% [7]
博晖创新收盘上涨2.07%,最新市净率3.52,总市值48.4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9 18:28
公司表现 - 5月29日收盘价为5 93元 上涨2 07% 市净率3 52 总市值48 44亿元 [1] - 主力资金5月29日净流出1077 13万元 近5日累计净流出1986 14万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 02亿元 同比下滑23 05% 净利润亏损405 44万元 同比下滑120 41% 销售毛利率38 37% [1] - 公司主营体外诊断产品 包括检测仪器 软件 试剂 校准品 质控品及国家标准物质 [1] 行业对比 - 行业平均PE(TTM)49 64倍 静态PE47 92倍 市净率4 61倍 总市值106 85亿元 [2] - 行业中值PE(TTM)36 36倍 静态PE37 15倍 市净率2 45倍 总市值49 28亿元 [2] - 公司PE(TTM)-330 17倍 静态PE-523 93倍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 - 同行业可比公司中 华大智造总市值最高达297 77亿元 中红医疗市净率最低仅0 92倍 [2]
博晖创新收盘下跌2.69%,最新市净率3.43,总市值47.2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2 18:05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23.05%;净利润-4054437.18 元,同比-120.41%,销售毛利率38.37%。 5月22日,博晖创新今日收盘5.78元,下跌2.69%,最新市净率3.43,总市值47.22亿元。 截至2025年一季报,共有1家机构持仓博晖创新,其中其他1家,合计持股数414.05万股,持股市值0.23 亿元。 北京博晖创新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的主要 产品是检测仪器、检测软件、检测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国家标准物质。 序号股票简称PE(TTM)PE(静)市净率总市值(元)5博晖创新-321.82510.673.4347.22亿行业平均 48.7146.924.57105.44亿行业中值35.3737.132.4047.42亿1天益医疗-1727.26-2958.601.8422.01亿2澳华内 镜-604.66303.274.8463.72亿3诺唯赞-406.65-480.962.2387.02亿4爱朋医疗-349.63265.624.2128.69亿6硕世 生物-133.72-1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