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格力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71岁的董明珠,不退休
搜狐财经· 2025-05-09 07:31
导语:董明珠与格力,走向何方?本文与大家探讨。 让 本期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合成支持 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开启 她执掌格力电器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而就在这次股东大会上,她"绝不用海归"的言论,让她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事实上,董明珠从来不缺热搜。 从1990年南下珠海,到如今连任格力掌舵人,34年过去了,这位从销售员起家的企业家,早就习惯了在 风口浪尖里走钢丝。 铁腕,霸气,耿直,强人,不合时宜,没有一个词能合适地概括她。 就凭借这种敢打敢拼、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董明珠在格力快速崛起。 她做了不到一年,就拿下全公司销售冠军。 这股"较劲"的劲头,后来贯穿了她所有的商业逻辑,也塑造了格力的根骨:不妥协、不求饶、靠自己。 崛起 如果说追债42万是她立身的开始,那打破行业赊销规则,就是她封神的起点。 作为格力电器董事长,她喜欢把人生看成一场硬仗,格力就是她的战场,她从未停止过战斗。 南下 1984年,董明珠30岁,命运跟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丈夫早逝,孩子2岁。 1990年,董明珠36岁,她从老家南京出发,南下珠海,为了生存。 她进入了格力的 ...
当董明珠成为格力最大「变量」
36氪· 2025-05-07 07:32
董明珠的领导风格与格力发展 - 董明珠自2012年接掌格力电器以来,已开启新一任董事长任期,成为中国内地效力同一家企业时间最长的经理人之一 [1][3] - 董明珠以高调做派和争议言论著称,包括与雷军的十亿赌局、嘲讽小米为"小偷集团"、发表"海归间谍论"等 [3][4] - 格力日益"明珠化",体现在格力手机开机画面、员工公寓命名、分销渠道名称等多个方面 [4][6] 格力的业务转型与多元化战略 - 格力主营业务空调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74.14%降至2024年的78.54%(与生活电器合并统计) [12] - 公司尝试多元化扩张,涉足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芯片、医疗健康等领域,但效果尚不明显 [12][13] - 目前格力已将多元化收缩至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 [13] 接班人问题与公司治理 - 格力接班人问题尚未明确,董明珠表示已有三至四名预备人选在不同岗位锻炼 [11][14] - 董明珠需要从"舵手"转为"导师",培养能够主导格力转型的接班人 [13][14] - 格力需要建立"接班制度",确保在没有董明珠的情况下公司仍能正常运转 [14] 企业家IP与品牌战略 - 董明珠自2014年起取代成龙成为格力品牌代言人,实现企业家IP与品牌深度绑定 [6][8] - 格力通过董明珠个人形象进行营销,包括直播带货、综艺节目等 [4][8] - 这种强绑定模式使格力价值与董明珠个人声誉高度关联 [9] 格力历史与董明珠的贡献 - 董明珠36岁加入格力前身,从基层销售做起,1992年成为公司销冠 [6] - 董明珠推动"先款后货"、"淡季返利"等政策,开创"区域销售公司"模式 [6] - 2012年朱江洪退休后,董明珠全面掌舵格力,为公司施加强烈个人烙印 [6][8]
愈演愈烈!董明珠遭大量海归围攻,法学专家建议欧美同学会起诉
新浪财经· 2025-05-05 22:26
来源:苍笙客栈 董明珠"海归间谍论"的火越烧越大! 网红刘爽以刘氏家族和赫舍里氏家族名义宣布抵制,山西海归商会义正言辞敦促董明珠纠正错误并道 歉,著名法学家周大伟教授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欧美同学会应当果断起诉董明珠。 那么,董明珠真的不怕吗? 事情的起因,是董明珠在一次企业内部会议上的分享。 她对着台下员工直言,格力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扎根本土",甚至当场表态"海归派不可信,里面可能有 间谍"。 这话很快被曝光,瞬间触碰到了敏感神经——海归群体本就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间谍 论"不仅是对个人的否定,更像是给整个群体扣上了一顶沉重的帽子。 《新京报》发文,措辞犀利:"把海归和间谍划等号,这是背离常识的偏见。" 文章指出,全球化时代,人才流动是常态,苹果、谷歌等国际巨头都在全球招揽人才,格力却反其道而 行之,不仅显得封闭,更会让企业失去接轨国际的机会。 这种"逆全球化"的人才观,对格力的品牌形象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 法学家周大伟直接指出,董明珠的言论涉嫌违反《就业促进法》和《劳动法》,因为法律明确规定 "劳 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舆论的反弹来得又快又猛。 山西省海归商会率 ...
董明珠口爆“间谍论”,格力急了还是董明珠急了?
搜狐财经· 2025-04-27 15:13
格力2024年面临大挑战。 近日,在格力电器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明确表示:"格力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可能有间谍。我们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高校 培养人才。" 有评论称,这或许与一些往事有关,2023年格力某海归工程师离职后,将本企业技术参数泄露给外资企业,导致格力两亿元订单受到损失。 但从时间节点看,这个理由似乎并不是这次言论的直接诱因。这已经不是董明珠首次公开表达对海归人才的排斥,在2022年她就曾宣称公司超1.3万名研 发人员"全部来自国内高校"。 也有人称董明珠快言快语,被"海归"伤透了或者就是纯粹提防某类人。本来这种选择也是每家公司的自由,董明珠怎么选人,或者格力怎么选人,完全是 自己的自由,不招海归,我们也管不着,也不是不可以理解,毕竟这是格力的"内政"。 但即便理解她这么做,不代表认可她这么说。作为曾经的企业领袖,在回应"管理层年轻化"问题时,董明珠直接宣扬"间谍论",肯定是有大问题的。将商 业间谍风险简单归因为海归人才,背离常识,而且傲慢,如果真的按照这个逻辑,一些海归间谍还有国内的出生地,那个出生地的人才是不是也都不招 呢?如此简单给人打上一个标签就定"死罪",无疑是反智的 ...
董明珠宣称“绝不用海归派”,格力研发实力究竟怎么样?
搜狐财经· 2025-04-27 07:33
公司管理层变动与人才战略 - 董明珠成功连任董事长但不再担任总裁职务 [2] - 公司明确表示"绝不用海归派"的人才策略 强调在国内高校培养人才 [2] - 该言论引发舆论关注 将公司人才战略和研发实力置于聚光灯下 [2] 研发投入与核心技术成果 - 2024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 体现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3] - 碳化硅芯片工厂投产 年产24万片6英寸SiC芯片 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3] - 累计申请专利12.6万件 其中发明专利近7万件 数量和质量居行业前列 [3] - 中央空调领域连续13年市场占有率第一 拥有46项"国际领先"技术 [3] 多元化业务发展困境 - 手机业务进展缓慢 市场份额几乎可忽略不计 产品配置长期落后主流品牌 [4] - 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占比不足5% 钛酸锂电池因能量密度低难以市场化 [4] - 跨领域研发存在资源整合不足 市场洞察不够敏锐等问题 [4] 研发投入结构失衡 - 空调业务营收占比达78% 生活电器和工业制品等多元化业务合计不足10% [5] - "单核驱动"模式限制了发展 空调领域技术冗余 对市场份额拉动作用有限 [5] - 新兴业务领域资源分配不足 难以实现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 [7] 国际化进程与人才战略影响 - 外销业务收入249亿元 仅占总营收12.21% 远低于同行 [8] - 海外市场布局依赖传统渠道 缺乏本地化研发和运营能力 [8] - 研发人员中海归比例不足1% 影响跨境技术合作和国际标准制定 [10] - "间谍论"言论可能引发国际市场信任危机 影响海外业务拓展 [10] 新兴领域技术升级滞后 - 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不足比亚迪1/10 缺乏核心技术突破 [11] - AI领域智能家居生态建设停留在单品智能化阶段 [11] - 碳化硅芯片研发耗时6年 比同行通过引进海外专家多一倍时间 [13] - "内生式创新"在新兴领域易陷入"技术孤岛" 错失技术升级机遇 [14] 发展战略与未来挑战 - 空调领域研发实力突出 但多元化、国际化和新兴技术升级存在不足 [15] - 相对封闭的人才战略可能加剧与竞争对手差距 [15] - 需平衡自主培养与开放合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突破增长瓶颈 [15]
180元,我买了台格力绝版手机:难怪董明珠也带不动货
36氪· 2025-04-07 08:12
格力手机业务发展历程 - 2015年格力推出首款手机"格力董小姐手机",配置低于同期竞品但定价高达1599元[12][13] - 后续产品如格力手机2代、3代和色界手机延续高价策略,采用传统家电厂商定价路线[14] - 格力色界手机生产30万台仅售出1万台,前几款产品销量均在1万台左右[18] - 2020年推出格力大松G5,8+256GB顶配版售价2999元,但配置和设计均落后于同期竞品[26][83] 产品设计与性能表现 - 大松G5采用全塑料机身,重量达223g,设计缺乏亮点[27][28] - 配备6.81英寸60Hz LCD屏幕,色彩表现偏淡且存在背光老化问题[35][38] - 搭载骁龙765G处理器,安兔兔得分44万分,性能释放较好但无法应对高负载游戏[43][45][51] - 系统为HaloUI 5.0,基于Android 10,功能简陋且更新停滞[56][58] 市场竞争与定价策略 - 2015年国内手机市场快速增长,魅族年销量达2000万台,年增长350%[10] - 大松G5发布时,Redmi K30 5G和realme X50等竞品价格更低且配置更高[83] - 格力手机始终定位高端但缺乏相应产品力支撑,与市场主流趋势脱节[14][91] - 目前二手市场大松G5价格在380-500元区间,但仍缺乏竞争力[86] 战略意图与行业背景 - 格力进入手机行业是为弥补智能家居入口缺失,布局IoT生态[10][89] - 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头部厂商价格战加剧中小品牌生存压力[93] - 其他小众品牌如红魔、魅族、酷派通过细分市场策略寻求生存空间[93] - 格力手机未能实现智能家居战略目标,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