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服务

搜索文档
中国万桐园(06966)发盈警 预期中期亏损总额约900万元至1000万元,同比盈转亏_每日关注
智通财经· 2025-08-21 18:21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将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约人民币9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 相比2024年同期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约人民币728万元 业绩由盈转亏 [2] 亏损原因 - 墓地销售单价下降 受宏观经济及客户谨慎消费影响 [2] - 殡仪服务需求下降导致销售收入下降 [2] - 附属公司因税务因素导致税务成本上升 包括税务机关通知后就过往期间支付的额外重估增值税及附加税项 [2] - 持有的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下降 [2] 业务影响与应对措施 - 本期亏损主要由税务成本上升及金融资产公平值减值两项一次性事件导致 不影响主营业务经营 [2] - 集团将通过"地理深耕、成本精益、生态构建"三维驱动 围绕殡葬全产业链发展 [2] - 持续优化运营管理 保持稳健现金流和财务结构 [2]
中国万桐园(06966)发盈警 预期中期亏损总额约900万元至1000万元,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17:41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将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约人民币9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 相比2024年同期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约人民币728万元 业绩由盈转亏 [1] 亏损原因 - 墓地销售单价下降 受宏观经济及客户谨慎消费影响 [1] - 殡仪服务需求下降导致销售收入下降 [1] - 附属公司因税务因素导致税务成本上升 包括税务机关通知后就过往期间支付的额外重估增值税及附加税项 [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下降 [1] 业务影响评估 - 亏损主要由税务成本上升及金融资产公平值减值两项一次性事件导致 不影响主营业务经营 [1] - 集团将继续通过"地理深耕、成本精益、生态构建"三维驱动 围绕殡葬全产业链发展 [1] - 持续优化运营管理 保持稳健的现金流和财务结构 [1]
中国万桐园(06966.HK)盈警:预期中期拥有人应占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约900万元至1000万元
格隆汇· 2025-08-21 17:41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将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约人民币900万元至1000万元 相比2024年同期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约人民币728万元 [1] - 亏损主要由于墓地销售单价下降 殡仪服务需求下降导致销售收入下降 [1] - 税务成本上升 包括过往期间支付的额外重估增值税及附加税项 [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下降 [1] 行业与市场 - 墓地销售单价下降受宏观经济及客户谨慎消费影响 [1] - 殡仪服务需求下降反映行业面临消费收缩压力 [1]
20万/平米!“殡葬第一股”宣布首亏
第一财经· 2025-08-19 18:13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殡葬行业标志性企业 在上市后十年间呈现高增长和高毛利率特征 但2025年上半年预计出现大幅亏损 反映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主要受消费行为转变 政策监管趋严及税务因素影响 [3][5][17]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市十年营收从2013年6.12亿元增长至2023年26.28亿元 涨幅超三倍 但2024年营收降至20.78亿元 同比减少21% 净利润同比腰斩至3.73亿元 [3][10][11][1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录得应占亏损2.35亿至2.65亿元 而去年同期为净利润2.99亿元 出现大幅转亏 [3][5][6] - 毛利率从2015年77.60%攀升至2024年85.85% 2018-2023年平均净利润达6.7亿元 平均净利率超30% [11][12] 业务结构 - 墓园服务为绝对收入主力 2023年收入21.65亿元 但2024年降至17.09亿元 殡仪服务收入同期从3.98亿元降至3.39亿元 [12] - 全国40余城墓穴平均售价从2017年10.24万元/个涨至2024年12.2万元/个 按0.6平方米折算单价达20万元/平方米 上海部分产品单价超顶级豪宅3倍 [8] 亏损原因 - 宏观经济及客户消费谨慎导致短期需求不足 消费决策周期延长 [7][14] - 部分附属公司因税务因素成本上升 同期行业其他企业如中国万桐园需补缴增值税1160万元 [7][16][17] - 会计准则下对商誉及相关资产计提减值拨备 [7] 行业变革 - 民政部2023年将《殡葬管理条例》修订纳入立法计划 2024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价格监管 遏制过高收费 部分省份如海南明确强化公墓公益属性 限制高价墓穴比例 [14][15][16] - 行业面临法规转向 地方政策调整及税务政策变化挑战 公司计划发展数字礼祭 智能服务生态等新业态应对 [17]
殡葬龙头预亏超2亿元,上市以来首亏!公司直言“客户消费谨慎了”,去年均价超12万元的墓穴滞销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20:08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录得股东应占亏损2.35亿元至2.65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988亿元,这是公司自2013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1] - 2024年全年收益总额20.775亿元,同比减少20.9%,股东应占溢利3.731亿元,同比减少52.8% [5] - 2024年中期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减少27.97%,股东应占溢利2.988亿元,同比减少35.7% [5] 业务板块分析 - 墓园服务收入17.09亿元,占总收益82.3%,同比减少21%,经营利润率从60.2%下降至41.3% [5] - 经营性墓穴销售数量减少3816个至12569个,收入减少4.35亿元,公益性墓穴数量增加约1500个,收入增加约450万元 [5] - 经营性墓穴平均销售单价从2023年的11.95万元上涨1.4%至2024年的12.12万元 [6] 亏损原因分析 - 宏观经济影响及客户消费行为趋向谨慎导致业绩短期受压 [3] - 部分附属公司税务成本上升 [3] - 对部分附属公司商誉及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拨备 [3] 公司战略调整 - 将持续优化运营管理,加速科技赋能,打造智能服务生态 [3] - 推进从殡葬服务提供商向殡葬及生命科技服务提供商转型 [6] - 推动火化机业务成长,扩大生前契约业务及互联网+服务 [6] 市场反应 - 发布业绩预亏公告次日股价下跌9.09%,收于3.3港元 [6] - 截至8月8日收盘价3.28港元,总市值76亿港元 [6] 行业趋势 - "厚养薄葬"观念流行,生态草坪葬、海葬、VR祭扫等新型殡葬方式占比增加 [5] - 公司可用于墓穴销售的土地面积约283万平方米 [5]
《天津市殡葬领域合规经营指南》发布,殡仪服务公司必读
搜狐财经· 2025-05-31 18:26
主体合规 - 殡仪馆、骨灰堂、公墓、殡仪服务站等殡葬设施需符合市、区专项规划并取得行政许可 [4] - 殡葬类经营主体(不含殡葬设施)需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 [6] 收费合规 - 政府定价或指导价项目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标准,市场调节价项目由经营者根据成本合理定价 [7] - 经营者需明码标价,标示商品品名、价格、计价单位或服务项目、内容及价格,价格变动时及时调整 [7] - 殡仪馆和殡仪服务站需按政策收费并签订服务协议,禁止价外加价、捆绑收费或限制丧属自带用品 [7] - 经营性公墓价格由市场调节,需明码标价且禁止串通涨价,公益性公墓墓葬费及管理费执行政府指导价 [8] 服务合规 - 殡葬设施需制定标准服务流程和规范,公开投诉电话接受监督 [9] - 殡葬类经营主体需在核准范围内开展服务,禁止违规开展遗体运送、停灵治丧等行为 [9] - 工作人员需熟悉法规政策,遵守行业规范,服务中保持诚信守约 [10] - 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理念,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11] 运营合规 - 殡葬设施需建立安全、消防、财务等管理制度及服务标准 [12] - 殡葬类经营主体需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配置并维护消防设施,定期开展防火检查 [12] - 殡葬设施及经营主体需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并定期演练,突发事件时及时上报 [12]
利润暴跌52%!“殡葬界”老大,业绩崩盘 | BUG
新浪财经· 2025-04-04 09:52
核心观点 - 殡葬行业龙头企业福寿园2024年业绩显著下滑,收入同比减少20.9%至20.7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52.8%至3.73亿元 [2] - 公司面临主营业务全面下滑、并购收益未达预期、数字化转型回报低等多重挑战,被迫采取降价策略但效果有限 [2][8][11] - 行业虽具备高毛利和准入门槛高的特点,但受消费降级影响,中端市场需求萎缩,万元以下平价墓穴份额上升 [6][12] 主营业务表现 - 墓园服务收益同比减少22.2%,销量减少23.3%,经营利润率从60.2%降至41.3% [4] - 殡仪服务收益减少14.8%,服务量减少10.4%,平均单价下降269元(4.9%) [4] - 其他服务收益占比从3.0%缩至1.8%,分部间抵消金额减少 [6] 业绩下滑原因 - 高基数效应叠加消费环境趋紧,客户决策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半年 [5][8] - 核心城市墓园空置率达25%,三四线新并购项目去化率不足40% [8] - 墓穴均价从12.15万元/个降至11.73万元/个,2025年预计进一步降至约9万元/个(降幅25%) [8][11] 并购与资产减值 - 2014-2022年累计完成23次墓地并购,总金额20.6亿元,但2024年新增4处收购未达预期 [8] - 对山东和辽宁墓园项目计提资产减值1.04亿元,反映扩张质量不佳 [9] 数字化转型尝试 - 推出199元/次的AI"照片开口说话"服务,研发费用占比12%仅带动4%收入增长 [11][12] - 发布数字家祠"元家祠"和虚拟发言人JASON,但市场反响平淡 [11][12] - 分析认为数字化殡葬技术门槛低,第三方低价服务挤压公司溢价空间 [12] 行业特征与竞争格局 - 行业具备刚性需求、土地增值和定价权垄断特性,一线城市墓地价格10年涨5倍 [7] - 政府严控新建公墓审批,早期划拨土地成本优势显著(如上海福寿园) [6][7] - 消费降级趋势下,中产阶级转向万元以下平价墓穴,挤压公司市场份额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