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毫米波雷达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海康威视(002415):“物联感知十AI”赋能灯塔工厂,点亮中国智造未来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24 23:11
投资评级与财务预测 - 投资建议为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为40.98元/股,对应2025年28倍市盈率[4]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47元、1.68元、1.97元[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984.11亿元、1066.19亿元、1176.22亿元,同比增长6.4%、8.3%、10.3%[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12亿元、154.13亿元、180.28亿元,同比增长12.8%、14.1%、17.0%[3] 核心技术与产品布局 - 公司以"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三大技术为核心构建产品体系,形成完整的物联数据入口[4] - 通过可见光、毫米波、红外、激光、X光等电磁波谱系及声波、振动等传感技术建立多维感知体系[11] - 海康观澜大模型具备物联感知大模型、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能力,服务于从感知到认知的技术链条[12] - 构建"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能力架构,实现数据高效处理与分析[4] 工业场景应用案例 - 在南京钢铁厂应用专用抗振相机与吊钩跟跑算法,解决高空行车吊装难题,提升安全与效率[4] - 在中孚实业使用低延时高温高亮相机远程操控1200℃磷生铁水浇筑,消除人工安全风险并解决操控迟滞问题[4] - 在华新水泥通过毫米波雷达产品2分钟内完成骨料数量盘点,使产品质量稳定性提升60%[4] 市场机遇与行业背景 - 全球已评选201家"灯塔工厂",中国以85家数量占比42.29%位居全球第一[4][6] - "十五五"规划强调要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多地已将培育灯塔工厂纳入地方发展规划[7] - 新晋灯塔工厂通过AI和先进分析技术将劳动生产率提高40%,交付周期缩短48%[7] 战略合作与业务拓展 - 与海尔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在智慧园区、智能制造及安全生产等领域深度合作[15] - 创新业务成为重要增长引擎,预计2025年创新业务营收达273.40亿元,同比增长22%[19] - 公司亮相第25届中国工博会,展示上百款"物联感知+AI"软硬件产品[8]
承泰科技港股上市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需说明12个月内新增股东所涉股权转让定价差异原因及其合理性
新浪证券· 2025-09-29 17:30
公司IPO进展 - 承泰科技收到证监会关于其境外上市的备案反馈意见,需就多项事宜进行补充说明[1] - 公司于6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以“特专科技公司”身份在港股上市[7] - 本次IPO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7] 公司业务与客户集中度 - 公司主营业务为开发、制造及销售毫米波雷达产品[7] - 客户集中度极高,2022年至2024年,来自比亚迪的收入占比从81.9%攀升至93.6%[7] 监管关注重点:历史沿革与股权变动 - 证监会要求说明公司前身承泰有限设立时的注册资本实缴出资情况[1][6] - 需说明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多次股权转让及增资的定价依据及合理性[1][6] - 需就公司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出具明确结论性意见[1][6] - 需说明提交上市申请前12个月内新增股东的股权转让定价差异原因及税费缴纳情况[1][6] - 需说明2025年5月第七次股权转让定价与前期增资定价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1][6] 监管关注重点:员工持股计划 - 需说明员工持股平台承泰创业设立时的财产份额实缴出资情况[2][6] - 需说明承泰创业历次财产份额转让的工商变更登记办理进展[2][6] - 需说明2025年5月承泰创业财产份额转让的定价依据、差异原因及税费缴纳情况[2][6] - 需就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是否合法合规出具明确结论性意见[2][6] 监管关注重点:股东与业务资质 - 需说明公司有限合伙类主要股东是否为已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3][6] - 需说明子公司广州承创“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相关业务的开展情况[4][6][7] - 需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业务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中的外资禁止或限制准入领域[4][6][7] - 需说明本次拟参与“全流通”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其他权利瑕疵的情形[5][6][7]
新劲刚:公司毫米波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相关领域,暂未涉及毫米波雷达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9:31
公司技术布局 - 公司已掌握毫米波相关技术并拥有相关产品 [2] - 毫米波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领域 包括KA卫通收发组件和毫米波频综变频组件 [2] - 公司暂未涉及毫米波雷达产品领域 [2] 业务发展现状 - 当前毫米波技术应用集中于通信相关领域 [2] - 产品形态以组件类为主 包括收发组件和变频组件 [2] - 毫米波雷达产品尚未成为公司业务组成部分 [2]
北交所“投资者零距离”走进上市公司系列活动 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云星宇专场成功举办
全景网· 2025-08-13 13:51
公司业务与技术实力 - 主营业务为智慧交通系统集成、技术服务及商品销售 业务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外全部省级行政区域 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网络 [3] - 累计承揽合同额近260亿元 执行过浙江上虞至三门高速、浙江乍嘉苏高速(获鲁班奖)、四川雅泸高速双螺旋隧道等标志性项目机电系统集成 [6] - 2024年完成72座高速收费站智慧化改造 参与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云控平台建设 在大兴机场线应用自研毫米波雷达产品 [7] - 2024年末在手合同金额约21亿元 体现行业领先地位和工程实力 [8] 财务表现与资本市场进展 - 2024年实现营收22.97亿元 同比增长4.31% 通过流程优化和流动性管理提升毛利率水平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6亿元 同比增长1.04% 扣非净利润1.0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3.27% [4] - 2024年1月成功登陆北交所 同年9月入选北证50指数成分股 [4] 行业前景与政策环境 - 智能驾驶市场规模2023年达1200-1500亿元(占全球30%-35%) 预计2025年超3000亿元(CAGR 30%-40%) 2030年有望突破1.2万亿元 [11] - 政策层面出台《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等文件 推动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和智慧交通产业化发展 [10] - 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 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出行服务、车路协同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 [10] 研发战略与技术布局 - 科研重点包括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数字孪生、机器人应用等通用技术 以及基础设施数字化监测、全天候出行技术等交通专用技术 [10] - 在东六环项目应用智慧隧道综合管控平台和隧道智能机器人 提升道路安全治理水平 [7]
云星宇24年度扣非净利同比增长33.27%至1.03亿元 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
全景网· 2025-05-16 22:36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继续聚焦智慧交通主业,强化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大数据、物联网、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拓展多元交通场景,包括城市智慧交通、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等 [1] - 公司将立足北京市场,加强国内覆盖,适度拓展海外市场,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商 [1] - 2025年定位为上市后的巩固拓展年,重点推进数字化转型、业务协同、集成式创新及企业改革 [6] 财务表现与经营成果 - 2024年实现营收229,694.07万元,同比增长4.31%,净利润11,609.60万元,同比增长1.04%,扣非净利润10,269.53万元,同比增长33.27% [3] - 成本费用控制成效显著,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流程优化和流动性管理 [3] - 研发投入9,164.17万元,开展20项研发项目,部分成果已实现市场应用 [5] 业务布局与技术创新 - 业务结构性优化,新承接项目转向高技术含量方向,探索服务化转型 [4] - 在智慧高速、城市数字地图、综合交通枢纽信息化等领域取得突破,完成72座高速收费站智慧化改造 [4] - 新增绿色交通、智慧交管、智慧园区等泛交通业务,合同额包括亿级和千万级项目 [4] - 技术研发聚焦AI大模型、数字孪生、机器人应用等通用技术,以及交通专用技术如基础设施数字化监测管理 [5] 行业机遇与政策环境 - 国家政策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行业将保持稳健发展 [5] - 2025年公司将关注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车路云一体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机遇 [6] 技术升级与创新路径 - 2025年将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聚焦数字化技术与业务场景融合,包括运维技术改进、大模型与交通结合应用等 [7] - 通过与外部机构合作加快前沿技术储备,打造交通科技"试验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7] 公司治理与风险管控 - 将严守上市治理核心,完善市值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沟通 [7] - 推进"科改"工作,优化中长期激励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严格把控开支和成本结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