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能应急电源车
icon
搜索文档
体育为媒 融合加速(潮涌大湾区)
人民日报· 2025-11-02 06:18
10月25日,河北队选手张贺强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由 式小轮车男子公园赛决赛中。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9月21日,湖北队选手陈柏良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现代 五项马术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将串联起粤港澳三地, 参赛运动员将6次通过粤港澳三地口岸。图为比赛路线示意图。 珠海传媒集团 刘 青 罗博泰制图 11月9日,来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 匹克运动会火种,将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点燃圣火。 这场粤港澳三地携手举办的体育盛会,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掀开了全运会历史的崭新 一页,也激发了区域协同发展活力。 以十五运会为契机,回望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一条以"硬联通"为基础、"软联通"为关 键、"心联通"为根本的融合发展路径越走越宽阔。 联合办赛探索新模式 10月30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正式投运,实现航空、高铁、城轨无缝衔接,有力 保障十五运会期间旅客出行顺畅。 "从这里换乘广州东环城际铁路,半小时内就能到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 扩 ...
共赴全运之约,粤港澳三地携手办赛开启新篇—— 体育为媒 融合加速(潮涌大湾区)
人民日报· 2025-11-02 05:52
11月9日,来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 匹克运动会火种,将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点燃圣火。 这场粤港澳三地携手举办的体育盛会,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掀开了全运会历史的崭新 一页,也激发了区域协同发展活力。 以十五运会为契机,回望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一条以"硬联通"为基础、"软联通"为关 键、"心联通"为根本的融合发展路径越走越宽阔。 联合办赛探索新模式 10月30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正式投运,实现航空、高铁、城轨无缝衔接,有力 保障十五运会期间旅客出行顺畅。 "从这里换乘广州东环城际铁路,半小时内就能到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 扩建工程交通中心综合体项目现场,承建方中建四局项目负责人徐彪介绍。 在"硬联通"的支撑下,三地持续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创新,逐步构建起联合办赛的"软联通"新模式。 赛事经济激发新活力 在深圳市坪山区,一系列群众性骑行比赛陆续开展,"骑行+美食+文创"把"运动体验"延伸成"消费享 受";在佛山市三水区,第十九届佛山"西甲"足球联赛期间,推出消费季活动,将赛事升级 ...
十五运会将100%使用绿电,氢能“机器人天团”保障赛事供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1:38
赛事绿色电力应用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100%使用绿色电力,绿电使用量预计超过1.88亿千瓦时 [2][4] - 赛事绿电将覆盖广东所有比赛场馆,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等同于种植约888万棵树木 [2][4] - 为确保绿电可追溯,相关单位一次性采购了18.8万张绿证,每张绿证具备唯一溯源信息,对应至具体发电厂站与时间 [4] - 绿证来源广泛,覆盖全国多省,最远可追溯至青海的光伏电站,实现了跨区域绿证协同供应 [4] - 广东是清洁能源消纳大省,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于2025年8月突破1251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4] - 广东电网数据显示,广东用电量中每两度电就有一度来自清洁能源 [4] - 广东绿证交易电量逐年攀升,主要消费区域集中在珠三角,行业以出口企业及制造业为主 [5] 氢能与智能技术保障 - 赛事采用全国首个基于氢动力系统的具身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班组“氢立方”,核心优势为分布式氢动力驱动技术 [6] - 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电池的3至5倍,使机器人班组续航能力提升3倍以上,加氢过程仅需5分钟 [6] - “氢旋”“氢蜓”无人机采用氢电混动模式,氢能保障长时间巡航,锂电池应对瞬时大功率场景,可在零下40℃至50℃环境中稳定工作 [6] - “氢蜓”无人机搭载反制设备,可对入侵电力设施的无人机进行精准打击 [7] - 全国首台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将投入使用,可在200千瓦额定功率下持续供电6小时 [7] 区域科技产业实力 - 2024年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7] - 2024年广东省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457.4亿元,增长19.6%,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992亿元 [7] - 2024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同比增长31.2%,占全国总产量的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7] - 赛事成为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成果的窗口,为科创领域提供了产品方案迭代平台 [3][7][8]
全国首座500千伏“近零能耗”变电站成赛事“能量心脏” 一年能减少碳排放约565吨
中国发展网· 2025-09-12 15:12
文章核心观点 -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为服务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创新研发应用全国领先的绿色电力装备和氢能系列保电重器 突破多项核心技术瓶颈 为赛事提供低碳可靠的电力保障 助力“绿色办赛”理念落地实施 [1] 500千伏“近零能耗”变电站 - 全国首座500千伏“近零能耗”变电站将成为保障赛事可靠供电的重要核心站点 深度融合绿色建筑标准与智能低碳技术 实现站内办公生活设施100%绿电供应 [2] - 变电站屋顶铺设单晶硅光伏板 总面积达3400平方米 年发电量约20万度 可满足站内所有办公和生活用电需求 [2] - 变电站配套储能系统 可实现站内用电平稳可靠 并采用光导无电照明装置以节约照明用电 [2] - 变电站采用下沉式绿地 透水混凝土路面及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每年能收集利用雨水约3000立方米 [3] - 变电站建造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和3D打印技术 施工时间比传统方式节省一半 更加环保 一年能减少碳排放约565吨 [3] 氢能应急电源车 - 公司成功研制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 已在测试赛中成功应用 实现100%零排放 仅产生水 [4] - 氢能应急电源车具备供电稳定 续航时间长 噪音小等优势 可在200千瓦额定发电功率下持续供电6小时 特别适合对噪音要求高的赛事场所 [4] 氢动力无人机 - 公司自主研发的“氢旋”无人机采用氢燃料电池系统 实现零碳飞行 其动力系统能量密度极高 提供90分钟超长续航 是传统锂电无人机的2-3倍 [6] - 无人机采用“氢电混动”模式 氢能保证长时巡航 锂电池提供瞬间强大动力 使其在零下40℃或50℃高温中也能稳定工作 单架次可覆盖70公里以上线路 [6] - 氢动力无人机将拓展在赛事核心场馆周边及重要输电线路的常态化规模化巡检 构建“零碳智能巡检”体系 [6]
助力十五运会碳中和,广州5大林场捐出近8.3万吨林业碳汇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23:13
场馆绿色低碳改造 - 广州14个全运会场馆全部完成绿色建筑改造 其中2个场馆获得零碳建筑预认证 [1][2] - 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 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实现零碳改造 [2] - 场馆采用高性能镀膜玻璃幕墙与多层结构设计 显著降低空调能耗 室内外装修广泛采用环保可循环材料 [3] - 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机电系统升级使建筑本体节能率达31% 结合光伏发电实现整体降碳率57% [3] - 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通过建筑与设备提效减碳 使建筑本体节能率达53% 降碳率达46% [3] - 两个开幕式场馆引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省奥体中心实现照明节能55% 天河体育中心实现照明节能51% [3] 清洁能源应用 - 比赛场馆全部实现绿电供应 建成1.3万平方米光伏设施 [2] - 引入150台新能源物流配送车 4台零排放氢能源车 应用全球首台集成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 [2] - 打造2家绿色酒店和6家无废酒店 [2] 碳普惠机制创新 - 开发《广州林业碳普惠方法学》填补市级林业碳汇开发政策空白 有效扩增碳普惠自愿减排量(GZCER) [4] - 流溪河等5个国有林场开发首批林业碳普惠项目 合计产生8.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碳汇 [4] - 5家林场向市执委会捐赠8.3万吨林业碳汇 成为赛事首单大额碳信用捐赠产品 [1][4] - 碳普惠平台注册用户超过47.2万 建立公众减排量捐赠机制 [6] 碳普惠生态体系 - 构建"场景建设-示范引领-激励完善-宣传推广-平台支撑"五位一体实施体系 [5] - 首创在核心赛场周边打造碳普惠生活区 联动场馆酒店商圈社区营造低碳氛围 [6] - 支持企业商家进驻碳普惠商城 鼓励对公众低碳行为实行实时激励 [6] - 开展低碳马拉松挑战赛 个人减排捐赠 低碳地图打卡等线上活动 [6] - 将碳普惠 碳交易 碳中和有机结合 形成生态价值激励闭环 [6] - 编印"广州优秀碳中和案例"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6]
氢能无人机、氢能应急电源车齐上阵!广州供电局“国际博物馆日”……
搜狐财经· 2025-05-19 07:50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宣布开放南方电网科技交流中心团体预约和广州电力展示馆周六预约 四个展馆同步举办开放活动 吸引近千名市民参与 [1] - 活动形式包括十五运"保供电神器"特展 PowerTalk讲座 研学课程等多种科普活动 展示世界一流的能源电力技术 [1] 南方电网科技交流中心 - 南方电网科技交流中心每周二至周五开放团体预约参观 建筑面积达6650平方米 外形如"科技之舟" [3] - 该中心是集科技学术交流 知识产权运营 科技成果展示 成果转化促进于一体的创新综合体 位于广州黄埔区科学城核心片区 [3] - 展示内容包括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探索 以及国际领先的交直流并联大电网技术 [3] 广州电力展示馆 - 广州电力展示馆从5月24日起开放周六个人预约参观 该馆是国家工业遗产 展示广州百年电力发展历史 [3] - 展馆内有广州现存最老的发电机等珍贵文物 通过图文 实物和多媒体互动展示电力发展历程 [3][4] 十五运会保供电技术 - 广州供电局专项投资建设十五运会配套电网项目 构建安全稳定的主网和灵活自愈的配网 [4] - 推广氢能应急发电车 氢动力无人机等绿色装备 确保所有场馆100%使用绿电 [4] - 现场展示氢能应急电源车 氢动力巡检无人机 植物油变压器 电压暂降治理装置等保电新技术 [6] 电力技术发展 - 广州电网中压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历史性迈进10分钟 连续16年保持全国前列 优于纽约 伦敦 比肩巴黎 [8] - 广州供电局开展线路防雷 预防设备损坏等工作 建设大电网柔性互联工程 降低电压暂降扰动 [8] - 研发国内首套百千瓦级RSOC 推动氢能应急电源车 氢动力无人机的研发和应用 [9] - 氢能被比喻为电力系统的"能量路由器" 可高效储存 分配 转换和调节能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