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光伏项目
搜索文档
三峡集团入闽十年:书写绿色能源新答卷
新华网· 2025-11-04 17:11
新华网福州11月3日电(刘默涵)"今年肯定超预期,明年整年满负荷运行,发电量还能再上一个台阶。"时值深秋,漳 州东山湾海域波光粼粼,三峡东山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风云指着远处连片的光伏板说道。这是全国首个高风速海域海 上光伏项目,截至2025年10月,其发电量已完成全年2.99亿度的设计目标。 这只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服务福建能源建设的一道缩影。今年是三峡集团肩负国家清 洁能源发展使命入闽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间,三峡集团追"风"逐"电",在海上风电和海上光伏等领域不断发力,为福建省海 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从"试验田"到"产业高地" 三峡集团入闽的首站,选在了福清兴化湾。2017年,这里建设全球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场,8家国内 外主流厂商的14台5兆瓦及以上风机在此"同台竞技"。 "当时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6兆瓦、金风的6.7兆瓦风机,是国内首次应用,我们通过打造'风机赛场',选出最适 合福建海况的装备。"福清海峡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进贵至今记得,为攻克复杂地质,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嵌岩钻孔桩技 术,"我们这里的海底基岩面较浅,得先把岩石钻开再 ...
山东垦利:创新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激活“渔光互补”新空间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21:27
项目背景与核心矛盾 - 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规划装机1000兆瓦,年发电量可满足267万城镇居民需求,是我国最大开放海域光伏项目[1] - 项目落地海域面积1222公顷,但早在2022年已为4家养殖企业颁发海域使用权证,导致同一海域出现合法使用权冲突[1] - 传统平面管理模式下一片海域只能有一个使用权主体,项目面临难产风险[1] 政策创新与解决方案 - 自然资源部2023年新规鼓励对养殖、海底电缆管道等用海进行立体分层设权[1] - 东营市垦利区起草海域立体分层确权登记规程,首次建立“三维海籍”系统,将海面光伏坐标、海底电缆走向与海床养殖区域精准整合[2] - 2024年6月28日,为4家养殖企业办理海床层海域分层立体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7月3日向国华新能源颁发水面及底土层产权证书[2] 项目成果与经济效益 - 国华项目首批发电单元于当年11月成功并网,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贡献清洁电力17.8亿千瓦时[3] - 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4万吨[3] - 实现“渔光互补”模式,光伏板遮挡部分强光反而适合海参生长,形成板上发电、板下贝类养殖的双赢局面[3] 行业影响与模式推广 -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促进渔业养殖与海上光伏产业功能互补和产业链协同[3] - 海上光伏项目建设带动光伏设备制造、安装、运维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3] - 管理思维从“平面分割”转向“立体共生”,为全国海域立体开发提供可复制经验[2][3]
央企练好“内功”精准布局战新产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6-03 04:48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提速 - 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2025年目标收入占比达35% [2] - 国家电投、中广核、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在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如100兆瓦风电、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 [2] - 下半年央企有望进一步加大战新产业投资,新能源等领域或迎更多项目落地和资金投入 [2]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布局 - 中国诚通管理基金71%投向战新产业,新设100亿元科创投资基金重点布局新材料 [3] - 中国国新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近80%,覆盖九大领域,已制定专项基金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3] - 国投系基金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上市(科创板143家),将继续加大战新产业投资力度 [3][4] 政策导向与行业建议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央企从"铺摊子"转向"练内功" [5] - 专家建议精准划分战新产业边界,推动错位发展以减少无序投资,并通过专业化整合集中资源 [6] - 2025年央企战新产业进入1到10发展阶段,需在国资和国企规划层面推动资源集中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