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渔光互补
icon
搜索文档
从智慧养殖到网红园区,崇明打造上海乡村旅游“天花板”
国际金融报· 2025-11-20 12:57
崇明区是上海发展的生态战略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先行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的主战场。"十四五"以来,崇明区坚持生态 立岛不动摇,大力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新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新标杆。 璞叶小镇让"寸土生金" 11月19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跟随"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集体采访活动,走进崇明区实地探访。 位于崇明陈家镇的璞叶小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分成了渔光互补养殖示范区、农业种植示范区、生活康养示范区、科普教育示范区。这个总投资约 9.5亿元的项目,结合"光伏+产、学、研"创新元素,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形成了空中发电、水下养殖复合经济,还集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渔业于一 体。 走进璞叶小镇生态养殖基地的种苗繁育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圆形"大桶",清澈见底的水里,是一群群鲈鱼、长江鮰鱼等特色经济鱼种幼 苗。 per 11 and and the state the states of the states of the states of the states of the states of ...
“立体”用海 多层受益
辽宁日报· 2025-11-12 08:59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与模式 - 自然资源部发布12个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典型案例,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板 [1] - 分类实施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旨在科学确定兼容用海类型,实现功能互补和用途协调 [1] -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转变,优先保障海域基本功能 [1] 长海县立体分层养殖案例 - 长海县是东北地区唯一海岛县,自2002年起率先探索依托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4层立体空间开展养殖 [1] - 目前长海县已确权用海面积808.7万亩,其中养殖用海立体分层设权面积达46.6万亩 [2] - 通过立体分层设权,养殖户可在海面水体养殖贝类鱼类藻类,并在海床进行鲍、海参等高经济价值品种的野生繁育和底播增养殖 [2] - 全县海域使用金征收额连续两年突破3.8亿元,2024年水产品产量73.2万吨,渔业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3.7% [2] 普兰店区“渔光互补”案例 - 普兰店区“渔光互补”项目是辽宁省首个沿海滩涂发电示范项目,总用海面积约2800亩 [2] - 项目创新采用“海水科学养殖、海面发电上网”立体开发模式,利用“不清圈打桩”技术在不影响海参养殖前提下铺设光伏板 [2] - 该模式实现渔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解决了传统“平面确权”方式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有限的问题 [2] 项目效益与产业影响 - “渔光互补”项目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4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11万吨 [3] - 项目吸引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实地考察并计划开展类似项目 [3]
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浙江舟山青蟹迎来大丰收→
搜狐财经· 2025-10-18 21:47
渔光互补项目运营成果 - 项目位于浙江舟山登步岛 由公司打造 实现了水上发电与水下青蟹养殖的综合利用模式[1][5] - 项目一期已接入国家电网 年输送电量约0.85亿千瓦时 减少6.91万吨碳排放[5] - 项目预计今年青蟹产量将突破4万斤 在刚过去的假期期间已运输6000多斤青蟹[3] 技术创新与设计特点 - 项目采用特殊设计的渔光互补支架 跨度长达22.5米 是常规跨度的三倍以上[7] - 光伏板距离水面高度达到3.5米 为塘中生物提供更宽敞的生长空间并便于养殖人员通行[7] - 在三个试验养殖塘中 养殖生物存活率已提高5%以上[9] 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 项目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 劳动效率提高了50%[9] - 养殖塘平均每只青蟹重量在七两至一斤 最大的单只青蟹重量超过2斤[1][3] - 项目利用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养殖塘 上方搭建了12991块光伏组件[5]
“渔光互补”双丰收
辽宁日报· 2025-10-12 08:45
项目概况与规模 - 项目为国家电投东北公司泰山热电公司在大连庄河市永记水库建设的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项目 [1] - 该项目是东北地区一次备案、一次性建成的最大光伏项目 [1] - 项目由5万余根水泥柱托举,形成水面光伏矩阵 [1] 项目发电与环保效益 - 项目已累计供应绿色电力约13.15亿千瓦时 [1] - 项目年发电量为1.6亿千瓦时 [1] - 项目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1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3.9万吨 [1] - 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9万吨 [1] 商业模式创新 - 项目创新采用"渔光互补"模式,在光伏板下方水域进行渔业养殖,形成"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立体化产业格局 [1] - 该模式极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 [1] - 项目打造"生态+光伏+观光"发展新模式,成为周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引擎 [1] 产业与社会经济影响 - 项目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渔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1] - 项目独特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1] - 项目促进了农副产品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当地百姓带来生态红利 [1]
穗恒运A台山光伏项目受“桦加沙”影响,资产损失或超千万
证券时报网· 2025-10-08 20:44
事件概述 - 穗恒运A控股的广东台山海宴镇50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部分资产因超强台风"桦加沙"受损,未发生人员伤亡 [1] - 受损设备包括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桥架、管桩等,具体数量尚待确定 [1] - 公司初步预计资产损失金额可能超过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1.67亿元的10% [1] - 相关资产已购买财产保险,实际损失金额需根据排查和保险理赔情况确定 [1] 受损项目详情 - 受损项目为广东台山海宴镇500MWp渔业光伏发电项目,总占地面积近6500亩,静态总投资约21.6亿元 [2] - 项目采用"渔光互补"模式,上层光伏发电,水下进行鱼虾、青蟹等养殖 [2] - 一期200MW项目于2019年启动,穗恒运A认缴出资1.32亿元,持股60% [2] - 二期300MW项目于2020年启动,穗恒运A认缴出资1.43亿元,持股55% [2] - 两期项目于2023年2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3] 项目财务贡献 - 2024年,负责一期项目的公司营业收入0.93亿元,净利润3442万元 [3] - 负责二期项目的公司营业收入1.32亿元,净利润4628万元 [3] - 两个项目的营收在穗恒运A总营收42.99亿元中占比相对较低 [3] 公司应对措施 - 台风来临前公司启动应急响应,提前部署防御工作 [3] - 项目公司对光伏组件进行检查,对升压站等关键区域采取强化防控措施 [3] - 目前已部分恢复发电,正进行灾后清理、维修维护工作 [3] - 已联系保险公司开展损失评估及理赔工作 [3]
山东垦利:创新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激活“渔光互补”新空间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21:27
项目背景与核心矛盾 - 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规划装机1000兆瓦,年发电量可满足267万城镇居民需求,是我国最大开放海域光伏项目[1] - 项目落地海域面积1222公顷,但早在2022年已为4家养殖企业颁发海域使用权证,导致同一海域出现合法使用权冲突[1] - 传统平面管理模式下一片海域只能有一个使用权主体,项目面临难产风险[1] 政策创新与解决方案 - 自然资源部2023年新规鼓励对养殖、海底电缆管道等用海进行立体分层设权[1] - 东营市垦利区起草海域立体分层确权登记规程,首次建立“三维海籍”系统,将海面光伏坐标、海底电缆走向与海床养殖区域精准整合[2] - 2024年6月28日,为4家养殖企业办理海床层海域分层立体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7月3日向国华新能源颁发水面及底土层产权证书[2] 项目成果与经济效益 - 国华项目首批发电单元于当年11月成功并网,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贡献清洁电力17.8亿千瓦时[3] - 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4万吨[3] - 实现“渔光互补”模式,光伏板遮挡部分强光反而适合海参生长,形成板上发电、板下贝类养殖的双赢局面[3] 行业影响与模式推广 -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促进渔业养殖与海上光伏产业功能互补和产业链协同[3] - 海上光伏项目建设带动光伏设备制造、安装、运维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3] - 管理思维从“平面分割”转向“立体共生”,为全国海域立体开发提供可复制经验[2][3]
板上发电水下养虾,“渔光互补”助力绿色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9-11 17:36
项目概况 - 项目为滨州沾化区滨海镇的“渔光一体”现代产业园,创新实践光伏发电与盐田虾养殖相结合的“渔光互补”模式 [2] - 项目巧妙利用虾池上方空间建设光伏电站,实现水域空间全方位立体利用,达到“1+1>2”的效果 [3] - 项目占地面积约7600亩,安装86万块多晶硅电池组件,总装机容量300兆瓦 [4] 运营模式与技术细节 - 光伏板采用25度角固定方式安装,以达到最佳发电和遮光效果 [3] - 遮光使虾池水温下降1-2℃,养殖单产因此可增加2-3倍 [4] - “渔光一体”池中的盐田虾较普通虾晚成熟3-5天,肉质更紧实鲜美,更受市场欢迎 [4] 经济效益与产业协同 - 光伏电站年发电量折合可减少标准煤消耗超12万吨,并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 - 模式降低了养殖企业生产成本,实现了传统养殖业与新能源产业的跨界合作 [4] - 工业与农业结合,第二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实现渔电双丰收,优化国土资源利用 [4] 环境与社会效益 - 项目为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展示了蓝色产业绿色转型的广阔前景 [2][4] - 模式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改善了大气环境 [4]
海安大力发展"渔光互补"光伏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8-21 12:09
行业模式创新 - 海安市依托里下河水乡丰富水域资源发展"渔光互补"光伏产业 实现清洁能源生产与水产养殖有机融合 [1] - 形成"水上发电 水下养殖"的生态产业模式 打造生态美景 [1] 项目发展现状 - 该市已建成里下河水乡"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8月20日通过无人机航拍记录项目实况 [1]
鱼塘搭光伏 “绿电”富一方
杭州日报· 2025-08-20 15:46
2017年8月,该电厂项目利用春江源村420亩鱼塘的上部空间搭建光伏板阵列,建成这座漂浮式光伏 电站,年均发电量达20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4万余吨,在守护一方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当 地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 8月19日,从空中俯瞰位于建德市三都镇春江源村的浙江建德中电渔光互补光伏电厂,在近期晴热 高温天气的加持下,该电厂的日均光伏发电量超过10万千瓦时。 ...
湖南能源集团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47
公司高管变动 - 副总裁尹小田因工作调整辞职,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5] - 聘任王剑波为公司副总裁,任期至本届董事会届满 [9] - 董事长韩智广因工作调整辞职,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22] - 选举刘志刚担任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长 [23] - 聘任陈锴为公司副总裁 [24] - 补选曾令胜为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 [26] 资产重组与投资 - 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湖南能源集团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多家水电公司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股票曾因此停牌 [10] - 控股子公司蟒电公司注册资本由2.52亿元减至2970万元,持股比例保持90% [11] - 对全资子公司湖南发展小初新能源增资7000万元,投资建设衡东县白莲镇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03.47MWp,静态投资3.61亿元 [12] - 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湘科大厦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容量0.6579MWp,静态投资210.53万元 [27] 土地与资产处置 - 蟒电公司16幢建筑物(6264.33平方米)被有偿收回,获补偿1076.24万元 [6] - 蟒电公司竞得90796平方米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 [6] - 部分建筑物已完成"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登记,其余正在办理中 [7] 合作协议与项目 - 公司与青海某光伏项目签订排他性意向合作协议,支付3.57亿元合作意向金 [13][14] - 因EPC方变更签订补充协议,新EPC方提供3.57亿元履约保函,履约保证金增至1550万元 [15] - 后续补充协议将履约保函有效期延至2025年底,履约保证金增至3030万元 [16] 公司治理与变更 - 公司名称由"湖南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湖南能源集团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不变 [25] - 与控股股东湖南能源集团签订《代为培育协议》,委托培育多个光伏发电项目 [19]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含税),总计派发2320.79万元,占归母净利润34.23%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