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圳皇庭广场
icon
搜索文档
皇庭国际净资产转负,57亿核心资产遭司法抵债触发退市危机
搜狐财经· 2025-10-30 18:05
财务表现与资产处置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3.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3.48%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达到30.21亿元,同比飙升1712.19%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亏损24.44亿元,同比下降834.48%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亏损22.59亿元,同比下降1902.75% [2] - 营业收入激增主要源于以物抵债确认收入,而非主营业务健康扩张 [2] - 公司核心资产深圳皇庭广场被司法裁定以第一次网络拍卖起拍价约30.53亿元抵偿债务 [2] - 截至2024年底,深圳皇庭广场账面价值为57.5亿元,占公司总资产71.57% [3] - 2024年深圳皇庭广场相关收入约3.69亿元,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56.03% [3] 退市风险与财务状况 - 核心资产抵债后,公司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减少约57.5亿元、36.57亿元、20.93亿元 [3] - 以物抵债后,公司净资产转为约-19.21亿元,面临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的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 [1][3] - 公司未来存在触发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孰低为负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的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 [3]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201.63% [4] - 核心资产丧失意味着公司失去了重要的现金流来源和经营基础 [3] 债务危机与管理层变动 - 债务危机根源在于沉重的债务负担,自2022年起公司筹划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但未能成功 [4] - 随着重庆、深圳皇庭广场相继被司法抵债,历时三年的自救行动宣告终结 [4] - 公司在危机之际于10月16日完成董事会换届,前董事长邱善勤已离任 [4][5] - 史冉冉被授权代行董事长、总经理职责,新任董事会由李亚莉、邓传书、史冉冉、黄佳欣担任非独立董事 [4][5] - 公司表示将通过开拓新业务、债务化解、压缩费用等多种途径化解风险 [5]
皇庭国际重组梦碎 净资产骤降为负
搜狐财经· 2025-10-16 07:35
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于10月14日晚间公告正式终止筹划已久的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 [1] - 终止原因为与合作方长期磋商后未能就交易核心条款达成共识,以及核心资产被司法裁定以物抵债 [1] - 公司承诺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短期内重组路径已关闭 [3] 核心资产流失 - 深圳皇庭广场和重庆皇庭广场两大核心资产已被司法裁定以物抵债,导致重组失去核心标的与推进基础 [1][2] - 重庆皇庭广场于2023年完成以物抵债,深圳皇庭广场于2025年10月被裁定抵债 [2] - 深圳皇庭广场2024年贡献收入3.69亿元,占公司全年营收的56.03% [4] - 截至2024年末,深圳皇庭广场司法评估账面价值57.5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71.57% [4] - 深圳皇庭广场最终以30.53亿元抵债,较57.5亿元评估值打5.3折 [5] 债务危机根源 - 深圳皇庭广场的危机源于2016年全资子公司深圳融发投资为盘活项目向中信信托借入的30亿元信托贷款 [4] - 2021年因融发投资无力偿还本息,中信信托提起诉讼 [5] - 2024年4月双方达成还款方案,但3个月后债权被转让给新债权人,新债权人加速资产处置 [5] 财务状况恶化 - 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5年为负(2020年至2024年),五年累计亏损超44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亿元,同比下降18.48%,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下降24.62% [6]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2亿元 [6] - 深圳皇庭广场抵债后,公司净资产直接降至约-19.21亿元,陷入资不抵债境地 [1][6] 退市风险 - 资不抵债可能触发《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9.3.1条规定的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1][6] - 截至公告披露当日,公司股价为2.42元,市值28.6亿元 [1] 法律诉讼进展 - 2025年10月14日,公司因业绩补偿纠纷提起的诉讼获一审判决,将获超1.22亿元补偿款 [6] - 该判决为一审结果,最终结果及对利润的影响仍存不确定性 [6]
皇庭国际以物抵债后终止筹划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
证券日报· 2025-10-15 23:47
交易终止与背景 - 公司于10月15日公告终止筹划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因长期未能与各方就交易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1] - 终止交易的原因为公司核心资产重庆皇庭广场及深圳皇庭广场已被司法裁定以物抵债 [1] - 该资产出售计划始于2022年,旨在为重庆皇庭广场和深圳皇庭广场寻找接盘方以偿还逾期债务 [1] 资产出售尝试过程 - 2022年,公司两次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子公司融发投资100%股权,挂牌价格从74.93亿元降至56.20亿元,但均未成功 [1] - 2022年11月,公司与连云港丰翰益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计划通过合伙企业进行债务清偿和股权收购,但耗时近三年至今年8月底仍未达成一致方案 [2] 核心资产以物抵债结果 - 重庆皇庭广场于2023年被司法裁定以二次网络拍卖保留价1.02亿元抵偿给申请执行人 [3] - 深圳皇庭广场于2025年9月司法拍卖流拍后,于2025年10月9日被司法裁定以第一次网络拍卖起拍价30.53亿元抵偿给申请执行人光曜夏岚(深圳)投资有限公司 [3] - 深圳皇庭广场以物抵债标的对应资产为57.50亿元,占公司2024年末总资产80.33亿元的71.57%,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3] 对公司经营与财务的影响 - 深圳皇庭广场项目2024年相关收入为3.69亿元,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6.58亿元的56.03% [4] - 以物抵债后公司将失去部分业务收入,2025年四季度及未来年度存在营业收入下滑风险,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90亿元 [4] - 以物抵债导致公司资产总额减少57.50亿元,负债总额减少36.57亿元,所有者权益减少20.93亿元 [4] - 失去核心资产将使公司资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可能影响公司信用评级和融资能力,融资成本和难度可能增加 [4]
3年磋商未果,皇庭国际终止重组!核心广场抵债
南方都市报· 2025-10-15 10:57
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正式终止筹划已久的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终止决定源于与合作方就交易核心条款长期磋商未达成共识,以及核心资产被司法裁定以物抵债 [1] - 重组事项自2022年开始筹划,期间与意向方签署框架协议,但各方长期沟通后仍未能就交易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3] - 公司承诺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意味着短期内通过重组缓解危机的路径已正式关闭 [5] 核心资产流失 - 公司旗下重庆皇庭广场和深圳皇庭广场已被司法裁定以物抵债,其中深圳皇庭广场的易主导致公司失去主要资产所有权 [1][3] - 深圳皇庭广场2024年贡献收入3.69亿元,占公司全年营收的56.03%,截至2024年末其司法评估账面价值达57.5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71.57% [6] - 深圳皇庭广场最终以30.53亿元抵债,较57.5亿元评估值打了5.3折,该资产流失使重组失去核心标的与推进基础 [7] 财务状况恶化 - 深圳皇庭广场易主导致公司净资产直接从1.72亿元降至约-19.21亿元,正式陷入资不抵债境地 [1][8] - 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5年为负(2020年至2024年),五年累计亏损超44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亿元,同比下降18.48%,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下降24.62% [8] 退市风险 - 净资产转为负值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情形,给投资者带来重大不确定性 [8] 债务危机根源 - 核心资产危机源于2016年一笔30亿元信托贷款,该贷款以深圳皇庭广场及对应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并由公司及相关方提供担保 [6] - 因无力偿还本息,债权人提起诉讼,后债权被转让,新债权人加速资产处置 [7] 法律诉讼进展 - 公司因业绩补偿纠纷提起的诉讼获一审判决,将获超1.22亿元补偿款,但该判决为一审结果,最终影响仍存不确定性 [9]
皇庭国际: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核心资产遭司法处置致净资产转负可能触发退市警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0:40
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于2025年10月15日正式终止筹划近三年的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 [1] - 终止原因为交易各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1] - 公司核心资产重庆皇庭广场与深圳皇庭广场已被司法裁定以物抵债 [1] 资产出售历程 - 公司自2022年起启动资产出售计划 拟挂牌转让旗下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及重庆皇庭珠宝广场有限公司各不少于51%股权 [1] - 多次挂牌均未征集到有效购买方 [1] - 此后公司与意向方连云港丰翰益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及股权转让框架协议 并收取1000万元意向金 试图通过债务重组方式推进交易 [1] - 因涉及方众多、协调复杂 相关债务重组协议未能如期签署 [1] 核心资产处置 - 关键转折点出现在资产被司法处置 重庆皇庭广场已于2023年完成以物抵债 [2] - 深圳皇庭广场在2025年9月司法拍卖流拍后 被裁定以30.53亿元抵偿债务 [2] - 深圳皇庭广场2024年贡献收入3.69亿元 占公司总营收的56.03% [2] 财务影响 - 以2025年6月30日归母净资产1.72亿元计 深圳皇庭广场抵债后公司净资产预计约为-19.21亿元 [2] - 净资产为负可能触发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 [2]
皇庭国际重组梦碎!痛失深圳皇庭广场陷退市危机
深圳商报· 2025-10-14 21:44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筹划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 因与各方长期未能就交易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1] - 终止重组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核心资产重庆皇庭广场及深圳皇庭广场被司法裁定以物抵债 [1][3] - 深圳皇庭广场被裁定以第一次网络拍卖起拍价30.53亿元抵偿相关债务 申请执行人为光曜夏岚(深圳)投资有限公司 [3] 核心资产以物抵债影响 - 深圳皇庭广场2024年相关收入为3.69亿元 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的56.03%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皇庭广场评估值为57.498亿元 [2] - 以物抵债后公司将失去该主要资产的所有权 对资产、负债及日常经营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 [1][3] - 以物抵债后公司归母净资产将从2025年6月30日的1.72亿元变为约-19.21亿元 [2]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0年至2024年连续五年亏损 归母净利润总亏损额超44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9亿元 同比减少18.48% 归母净利润为-1.85亿元 同比减少24.62% [4] - 公司未来存在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情形的可能 [3] 其他重大事项 - 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为深圳皇庭广场的相关方 [3] - 公司获判超1.22亿元业绩补偿款的一审判决 但最终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 [4]
皇庭国际(000056.SZ)终止筹划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20:17
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与推进 - 公司于2022年11月与连云港丰翰益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1] - 双方于2023年4月进一步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就资产及债务重组事宜达成合作意向[1] - 签署协议后公司积极组织各方推进本次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1] 交易终止原因 - 公司与各方就交易的可行性及核心条款进行了多次论证和磋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1] - 公司重庆皇庭广场及晶岛国商购物中心(即深圳皇庭广场)被司法裁定以物抵债[1] - 经公司审慎研究并与各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1]
皇庭国际:终止筹划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
新浪财经· 2025-10-14 19:57
资产重组与出售终止 - 公司与各方未能就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的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1] - 各方一致同意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出售及债务重组事项 [1] - 公司承诺自披露公告之日起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1] 核心资产处置 - 重庆皇庭广场及深圳皇庭广场被司法裁定以物抵债 [1] - 深圳皇庭广场以物抵债后,公司将失去主要资产所有权 [1] 财务状况与经营影响 - 终止事项不会对本年度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1] - 失去主要资产将对公司资产、负债及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1] - 未来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1]
深圳知名地标半价易主背后:谁的“阳谋”?
经济观察报· 2025-10-11 16:31
核心事件概述 - 皇庭国际全资子公司融发投资名下核心资产深圳皇庭广场被司法裁定以30.53亿元抵偿给债权人光曜夏岚,导致该地标性资产易主 [2] - 此次以物抵债事件发生在一个月前该资产司法拍卖流拍之后,使得皇庭国际失去其主要资产 [2] - 公司公告指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深圳皇庭广场评估值约为57.50亿元,此次交易后公司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的风险警示情形 [2] 债务历史与重组过程 - 事件导火索为2016年融发投资以皇庭广场为抵押与中信信托签订的30亿元信托贷款,该贷款于2021年3月31日到期,余额为27.50亿元,因政策调整无法续期导致逾期 [4] - 皇庭国际自2022年2月开始筹划债务重组及重大资产出售,并最终选择与丰翰益港作为合作对象 [4] - 丰翰益港于2023年4月支付1000万元意向金并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但协议未明确约定双方权利和违约责任,且债务重组因具体细节分歧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5] - 尽管协议到期且无实质进展,皇庭国际直至2025年9月30日仍每月发布进展公告,称与丰翰益港有诚意促成合作 [5][6] 关键债权方与关联关系 - 原债权人中信信托于2021年6月23日,即皇庭国际债务逾期后不久,便将27.50亿元债权转让给当时成立仅14天的光曜夏岚,但该转让直至2024年6月才对外公告 [9] - 光曜夏岚是一家注册资本仅0.15亿元的小微企业 [9] - 深入调查显示,表面上的竞争对手丰翰益港与光曜夏岚存在复杂关联关系,两者均与一个未披露名称的“投资机构1”存在关联 [10][11][13] - 丰翰益港的法定代表人为张炜,而光曜夏岚的控股股东光曜钟屿的份额持有者方硕嘉霖和德槿冠,其实际控制人注册地址与丰翰益港的实际控制人鹏海控股完全相同,且德槿冠的法定代表人也是张炜 [10][11] 资产价值与财务影响 - 深圳皇庭广场宗地面积4.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9万平方米,是深圳福田CBD的标志性购物中心 [18] - 受益于港人北上消费浪潮,该广场出租率持续走高,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90%、94%、95% [19] - 2024年,深圳皇庭广场项目收入为3.69亿元,占皇庭国际全年营业收入的56.03% [1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笔债务未偿还逾期利息高达14.54亿元,债务本息合计已超过42亿元,本次以物抵债后仍有超10亿元资金缺口 [19] - 以物抵债后,公司归母净资产将由2025年6月30日的1.72亿元变为约-19.21亿元 [19] 潜在机会与决策分析 - 2024年3月,债权人曾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当时皇庭国际评估若司法拍卖价格高于51亿元,在清偿38.91亿元债务本息及相关税费后尚有剩余资金,但此次拍卖因4月达成还款协议而解除 [20] - 公司曾与光曜夏岚洽谈和解但未成功,债权人坚持申请执行 [20] - 文章指出,由于深圳皇庭广场年收入不到4亿元,而逾期利息每年高达4.95亿元,及早出售或拍卖资产清偿债务是比债务重组更优的选择 [20]
深圳知名地标半价易主背后:谁的“阳谋”?
经济观察网· 2025-10-11 16:13
核心资产处置 - 皇庭国际全资子公司融发投资名下的核心资产深圳皇庭广场,于2025年10月9日被司法裁定以30.53亿元抵偿给债权人光曜夏岚 [2] - 此次以物抵债导致皇庭国际失去其主要资产,该资产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评估值约为57.50亿元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归母净资产为1.72亿元,以物抵债后公司净资产约为-19.21亿元,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2][18] 债务违约与重组过程 - 债务违约源于2016年3月融发投资与中信信托签订的30亿元信托贷款合同,该贷款于2021年3月31日到期,贷款余额为27.50亿元,因无法续期和偿还导致违约 [3] - 皇庭国际自2022年2月开始筹划债务重组及重大资产出售,包括出售融发投资不少于51%股权,并选择与丰翰益港作为合作对象 [4] - 尽管签署了《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但债务重组因具体细节分歧而长期停滞,皇庭国际每月仍发布进展公告,声称合作仍在推进 [4][5] 关键债权人变更与资产获取 - 原债权人中信信托于2021年6月23日,即贷款逾期后不久,便将27.50亿元债权转让给光曜夏岚,但该转让直至2024年6月才对外公告 [7] - 光曜夏岚成立于2021年6月9日,注册资本仅0.15亿元,在成为申请执行人后,于2025年9月对皇庭广场进行司法拍卖但流拍,随后申请以物抵债成功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笔债务未偿还逾期利息高达14.54亿元,债务本息合计超过42亿元,以物抵债后仍有超过10亿元的资金缺口 [17] 交易方关联关系分析 - 表面上的竞争对手丰翰益港与光曜夏岚存在关联关系,均由一个未披露名称的"投资机构1"所关联 [8][9][12] - 丰翰益港的法定代表人与光曜夏岚控股股东的关键合伙人法定代表人同为张炜,且关键实体的注册地址相同 [8][9] - 皇庭国际在公告中最初称两者为"受同一控股股东控制",后修正为"存在关联关系" [12] 核心资产经营状况与估值变化 - 深圳皇庭广场宗地面积4.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9万平方米,是深圳福田CBD的标志性购物中心 [17] - 受益于港人北上消费,该广场出租率持续走高,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90%、94%、95% [17] - 2024年,皇庭广场项目收入为3.69亿元,占皇庭国际全年营业收入的56.03% [17] - 该资产估值从2021年底的69.18亿元降至2025年6月底的57.50亿元 [12] 潜在替代方案与机会成本 - 2024年3月,债权人曾申请强制执行,当时评估价值为59.13亿元,若司法拍卖价格高于51亿元,在清偿38.91亿元债务本息及相关税费后可能有剩余资金 [18] - 2024年4月达成的应收账款还款协议暂时解除了拍卖危机,但错失了可能更有利的资产处置机会 [18][19] - 由于逾期利息每年高达4.95亿元,而广场年收入不到4亿元,及早出售或拍卖资产清偿债务被认为是更正确的选择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