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口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聊聊李嘉诚甩卖大湾区房子这事儿,和卖港口逻辑一样?
搜狐财经· 2025-08-02 05:36
首发|明见局 作者|周叙 昨天啊地产圈有个挺热闹的事儿,就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地产在大湾区一口气拿出了400套房子对外"骨折"甩卖,价格低到让人咋舌,最便宜的一套才 40万。 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开始联想到这和他前两年频繁卖港口的操作,究竟是不是一个路子? 据媒体报道,这次卖的房子分布在惠州、中山、广州、东莞四个地方,其中惠州泷珀花园是主力,一下子拿出了300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房子有个共同点——都是早年拿的地。 东莞海逸豪庭1999年就被拿下,到现在开发了三期;广州逸翠庄园2012年启动,卖了十几年还在推新。这种"老盘新卖"是李家的老套路了,早年低价拿地, 然后捂着慢慢开发,等到现在市场行情变了就趁着港人北上买房的热乎劲儿赶紧变现。 而港人确实买账!和记地产的人透露惠州泷珀花园已经卖了快600套,大多是香港买家。 为什么呢?价差实在是太诱人了。香港新房均价快20万/平米,惠州这套房的单价还不到香港的1/10,50平米的房子总价在香港可能连首付都不够。 加上大湾区交通越来越方便,"一小时生活圈"也慢慢成型,不少香港人周末已经往返大湾区购物,现在干脆想着在这边安家,上班通勤也能接受。 从数据看这种趋势不是 ...
一周要闻·阿联酋&卡塔尔|卡塔尔宣布申办2036年奥运会/阿布扎比港务集团在华设立首个国际办事处
36氪· 2025-07-28 17:01
阿联酋投资与商业动态 - 阿布扎比港务集团在北京设立首个国际办事处,将领导协调集团在中国和亚洲的商业和投资活动,物流部门Noatum Logistics也将在此运营新商业分支机构 [2] - 阿联酋与欧盟就"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展开讨论,双方认为该协议将在深化经贸协作、拓展私营部门合作及促进共同增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3] - 阿联酋银行业投资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4月底达7743亿迪拉姆(约21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其中阿布扎比银行投资额最高达4089亿迪拉姆(约1110亿美元) [3] - 阿布扎比主权基金ADQ完成对中东快递巨头Aramex的控股收购,合计持有63.16%股份,Aramex将被纳入ADQ的交通与物流业务板块 [4] - 德国资产管理公司DWS Group计划在阿布扎比设立中东首个办事处,该公司目前管理资产规模达1.01万亿欧元(约1.36万亿美元) [4] 阿联酋房地产与交通发展 - 迪拜房地产市场2025年上半年交易额超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5%,吸引94717名投资者同比增长26%,其中新投资者占比62% [5] - 中铁十八局承建的迪拜LIV LUX精品住宅楼项目主体结构封顶,以194.75米檐高刷新滨水住宅天际线 [5] - 阿布扎比机场2025年上半年接待旅客1580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其中扎耶德国际机场旅客量达1550万人同比增长13.2%,新增16个国际目的地 [5] - 阿联酋航空宣布开通杭州-迪拜直飞航线,将于2025年7月31日启航,这是其在中国内地的第五个门户航点 [3] 阿联酋科技与航天 - 阿联酋卫星公司Space42获得6.9亿美元融资,用于开发下一代地球静止卫星Al Yah 4和Al Yah 5,以增强国防和民用领域的安全通信能力 [6] 卡塔尔投资与商业动态 - 卡塔尔第二季度新成立2911家非卡塔尔公司,同比增长640%,商业注册和许可证数量分别增长15.66%和2.04% [7] - 沪东中华造船为卡塔尔能源项目建造的第51艘LNG运输船"阿尔玛哈比耶"号命名,该船容量17.4万立方米 [7] 卡塔尔体育与活动 - 卡塔尔正式申办2036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建立在成功举办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等多项国际体育赛事的基础上 [6] 中东市场服务与活动 - 36氪出海推出"出海中东社群"和系列讲座,帮助企业了解中东市场信息并创建交流平台 [7] - 36氪出海将联合迪拜IFZA自贸区举办线上活动,解析迪拜落地路径与关键决策 [10] - KrASIA面向中国出海企业发布全新英文媒体服务,约60%读者为东南亚核心国家商业人群 [13] - 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吸引超17000位出海人加入,提供全球跨境资讯和定期交流活动 [15]
长江和记称邀内地企业加入巴拿马运河港口交易
日经中文网· 2025-07-28 16:07
交易背景与进展 - 长江和记实业宣布延长巴拿马运河周边2个港口出售交易的谈判时间,并透露拟邀请中国内地投资者加入买方财团[1] - 3月与美国贝莱德集团等投资者联盟达成初步协议,以228亿美元出售全球43个港口(含巴拿马2个港口)的实际运营权[1] - 截至7月28日,145天独家磋商期已届满,但公司仍在与财团成员讨论交易细节[1] 地缘政治博弈 - 特朗普政府将长江和记实业视为中国企业,指责"中国控制巴拿马运河",对港口出售表示欢迎但反对中国资本介入[2] - 中国政府对向美国出售港口显示警惕,香港媒体批评长江和记实业"缺乏爱国情怀",交易审查压力增大[2] - 美国众议院特别委员会明确反对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参与港口运营,称其威胁美巴两国安全[2] 中国企业参与动向 - 彭博社报道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正就参与交易磋商,但长江和记实业未公布具体候选企业名单[1][2] - 邀请中国内地策略投资者被解读为缓解中国政府担忧的谈判战术,但可能加剧美国反对立场[1][2] - 香港学者认为中国企业参与无法实质性推动交易,反而可能导致谈判长期化及方案重构[3] 交易潜在影响 - 交易涉及欧洲、中东、非洲等全球43个港口运营权,中国企业参与或引发特朗普政府对其他地区的连锁警惕[3] - 美国智库CSIS指出中国已参与中南美37个港口项目,从融资到运营存在不同层级的介入[2] - 行业专家预测谈判需根本性重构方案,因中美立场对立使交易复杂性远超商业范畴[3]
李嘉诚,重大突发!
券商中国· 2025-07-28 09:30
李嘉诚旗下企业出售港口一事出现重大调整。 今日(7月28日)早间,长和(00001.HK)发布公告称,于2025年3月4日发布公告中所述,集团与一财团之间的独家磋商 期已届满。尽管该期限已届满,集团仍在与财团成员进行讨论,拟邀请来自中国内地的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成为财团的重 要成员。 长和在公告中表示,为使交易能够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和部门的批准,财团的成员以及交易架构将需要进行变更。集团 打算预留充分的时间进行相关讨论,以达成新安排。 长和指出,公司已多次声明,在未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和部门批准前,将不会进行任何交易。 另外,长和强调,由于无法确定就新安排的讨论是否能达成完满结论,投资者买卖公司证券时务请审慎行事。 市场层面,近期长和股价持续走强,今日港股开盘,长和股价小幅高开,涨0.94%,报53.95港元/股,相较于今年4月低点 累计涨幅达49%。 回顾此前,今年3月4日,长和发布公告称,拟向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转让其持有和运营的,分布于23个国家的43个港 口,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总价值228亿美元。 3月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媒体发文,间接回应李嘉诚向美国贝莱德集团出售巴拿马运河 ...
恒通股份拟8181万收购整合资源 港口与LNG双轮驱动首季净利增近52%
长江商报· 2025-07-03 07:52
能源物流业务整合 - 全资子公司山东恒福绿洲新能源有限公司拟以8181 2万元收购广西华恒通100%股权 旨在整合LNG业务资源 [1] - 广西华恒通拥有西南地区成熟的LNG销售网络与客户资源 收购后将与公司现有的华北 华东市场形成互补 构建全国性LNG运贸体系 [2] - 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 LNG需求潜力巨大 收购有助于公司拓展东南亚市场 [2] LNG业务表现 - 2024年LNG业务实现营收12 76亿元 占总收入63 7% 是公司业绩压舱石 [2] - 2025年全国LNG进口量预计突破1亿吨 同比增长12% 环渤海地区占比将达35% 公司凭借港口与LNG协同布局有望抢占市场先机 [2] 港口业务增长 - 2024年港口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20 26%至2 18亿元 2025年一季度继续保持68%高增速 成为利润主要来源 [3] - 裕龙港务新建码头投入运营 服务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区 依托7个生产性泊位及配套库区提供船舶停泊 货物装卸等服务 [3] - 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使港口装卸效率提升30% 船舶在港停留时间缩短25% 单票物流成本下降18% [3] 业务结构优化 - 公司可经营干散货 液化品 液化气体 油品和集装箱等四大类约30个货种 [4] - 未来将聚焦裕龙港务运营效率提升 推动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通过资产结构优化实现盈利水平持续提升 [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 13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 62%至4255万元 扣非净利润增长35 7%至3858万元 [3]
深度 | 228亿巴拿马港口交易急刹车!李嘉诚的商业困局何解
搜狐财经· 2025-06-01 14:27
交易概况 - 长江和记实业拟以228亿美元(约1657亿人民币)向美国贝莱德-TiL财团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的非中国资产,涉及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 [4] - 交易关键资产为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自1997年起运营,2021年续约至2047年,年均贡献收入超30亿美元,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占巴拿马全国39% [4] -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约6%航运量,两港年处理集装箱量占巴拿马全国39%,其中中国商船货运量占比达21% [4] 交易方背景 - 买方贝莱德财团由美国资管巨头贝莱德、其子公司GIP及地中海航运旗下TiL组成,交易后贝莱德将掌控全球10.4%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球前三港口运营商 [4] - 港媒披露贝莱德为前台"操盘手",背后实际买家可能涉及美国政府主导的资本联盟,贝莱德CEO芬克与特朗普团队多次密谈 [4] 地缘战略影响 - 美国若控制港口可能通过加征通行费、限流等手段对中国实施"精准打击",中国至拉美货物运输成本或增加15%-20% [5][6][8] - 港口运营涉及中国商船航线轨迹、货物类型等敏感信息,可能成为制裁中国企业的"靶向依据" [7] - 巴拿马运河是美国东西海岸海军调动的唯一快速通道,美军东海岸舰队经运河驰援亚太仅需8天,绕道南美需25天 [9] 交易动态与审查 - 3月28日交易暂缓,3月31日长和公告"不确定是否进行交易",5月12日声明"绝不可能在不合规情况下交易" [4][16] - 中国商务部、市监总局要求"未获批准前不得交易",巴拿马最高法院对长和"违规续约"指控未终审 [16] - 香港《大公报》批评交易,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间接施压,长和声明"未获批准前不实施" [16] 商业逻辑分析 - 港口业务仅占长和EBITDA的1%,估值达EBITDA的13倍(行业平均10倍),出售可优化负债率从23 6%降至18% [14] - 交易符合"低买高卖"策略,如2015年抛售内地资产、2020年减持欧洲基建,资金拟转向东南亚基建、AI等领域 [14] - 全球航运业面临增长放缓(2024年运河通行量降21%)与数字化转型压力,传统港口增长见顶 [14] 行业趋势 - 跨国资本流动面临更严格审查,数据主权、供应链安全等或纳入评估框架 [18] - 私募基金凭借游说能力接盘高风险资产,加速港口行业金融化 [14] - 长和保留中国香港、深圳及内地港口(如盐田国际),体现"西退东守"战略 [14]
10人被抓!李嘉诚摊上事了
创业家· 2025-05-28 18:13
李嘉诚商业争议事件分析 核心观点 - 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因"港人首置盘"项目涉嫌行贿受贿、偷工减料被香港廉政公署调查,暴露其商业帝国逐利本质[3][5][9] - 长期囤地策略引发内地监管反击,如成都南城都汇地块16年未完成开发,最终转售获利38亿港元[17][19][21] - 228亿美元出售全球港口资产(含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触及国家安全红线,遭中国监管部门严格审查[24][26][28] 分章节总结 1 "港人首置盘"贪腐事件 - 2025年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逮捕10人,涉长实集团观塘安达臣道项目,该项目以49.5亿港元竞得,计划建3000套住房(含1000套8折首置房)[5][7] - 分包商贿赂监管人员致6栋楼钢筋数量不足/移位,虽结构暂安全但存隐患[9][10] - 事件冲击香港住房政策公信力,首置盘政策自2017年实施以来首次曝出重大质量问题[8] 2 囤地模式与内地监管反制 - 长实集团通过延迟开发套取土地增值收益:成都南城都汇地块2004年21.35亿元购入,2020年78.47亿港元转售未开发部分[17] - 成都高新区2020年明确禁止向和记黄埔提供融资贷款,成为首个对囤地行为实施金融制裁的地方政府[19][21] - 囤地周期长达10-20年,利用早期协议出让制度漏洞获取超额利润[17][19] 3 港口交易争议 - 2025年3月长和实业拟向美国贝莱德出售43个港口(含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交易额228亿美元[24] - 涉事港口年处理全球6%海运贸易量,中国商船占比21%,触发《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及反垄断审查[26][28] - 香港《大公报》批评其"商人无祖国",监管部门明确要求严格审查交易[26][27] 4 商业伦理争议 - 从塑料花起家到横跨地产/能源/港口,商业版图扩张伴随社会责任缺失[3][29] - 三次争议事件显示其资本逐利优先于公共利益,引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舆论批评[30][32] - 内地口碑持续恶化,从"李超人"形象跌落至舆论风口浪尖[16][34]
中方给美国定了性,特朗普再度准备对华加税,怎料G6不跟美国了
搜狐财经· 2025-05-27 20:56
美国对中国起重机征收关税的影响 - 美国港务局协会反对对中国起重机征收100%关税 预估将导致美国损失67亿美元并抑制基础设施投资升级 [1] - 美国航运商会认为该关税与美中贸易谈判目标背道而驰 批评对运输工具征收关税适得其反 [3] - 休斯敦港已与中国企业签订8台岸桥起重机采购合同 预计2026年春季交付 [3] 全球岸桥起重机市场格局 - 除中国外全球仅有日本三井E&S 芬兰科尼和德国利勃海尔3家企业生产岸桥起重机 但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 美国目前没有岸桥起重机制造商 该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绝迹 [3] - 德国和芬兰生产的起重机使用大量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零部件 未来可能面临25%关税 [5] G7内部贸易分歧 - G7财长会议淡化美国关税引发的贸易紧张局势 联合声明仅一次提及"贸易"且未涉及关税议题 [6] - G7内部存在认知分裂 美国坚持安全框架处理经济问题 欧盟追求战略自主 日本在安全与经济间摇摆 [8] - G7国家GDP占比从1992年68%暴跌至2023年45% [8]
美私募公司拟竞购澳达尔文港,外交部回应
证券时报网· 2025-05-27 16:12
第三,有关租约属于商业合同,希望澳方能客观看待达尔文港项目,认真履行对合同的严肃承诺,尊重 企业从发展需要出发作出的自主决策。 第四,中澳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应相互信任,互利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希望澳联邦政府和北 领地政府能为中国企业在澳生存发展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此外,在今日(5月27日)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还有记者提问称,乌克兰对外情报局局长表示,他们已 确认,中国正向20家俄罗斯军工厂供应一系列重要产品,包括特种化学品、火药以及专门用于国防制造 业的零部件。请问外交部这是否准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毛宁表示,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一直积极致力于止战停火,劝和促谈。"中 方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乌方对此是十分清楚的,中方坚决反 对无端指责和政治操弄。" 对此,毛宁表示,有关的中国企业是通过市场方式获得达尔文港的租约,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充分的保 护。 值得一提的是,5月22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在北领地首府达尔文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新华 社、凤凰卫视采访,就达尔文港问题回答提问。 肖大使表示,中方一直通过外交渠道同澳联邦 ...
澳若强收达尔文港将留下几大祸根
环球网· 2025-05-27 07:36
达尔文港经营现状 - 中国岚桥集团通过公开竞标获得达尔文港经营权并运营10年 期间经历三次无端政治与安全审查 [1] - 岚桥集团投入超过8300万澳元升级港口设施 使到港船舶总吨位(GRT)增长95.7% [1] - 公司帮助港口扭亏为盈 缓解北领地政府债务危机 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 政治化审查背景 - 达尔文港被政治化与华盛顿的"关切"直接相关 但多次审查结果均未发现国家安全风险 2023年调查结论明确"无须取消租约" [2] - 澳大利亚前北领地总检察长证实 联邦政府最初批准交易时未提出任何安全担忧 [1] 潜在强制收回影响 - 单方面毁约将严重损害澳大利亚营商环境信誉 尤其在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需长期投入的领域 [3] - 事件若被政治化将冲击中澳双边关系 损害两国政府和企业间互信 [3] - 港口功能若转为军事用途将绑架当地经济发展 正常港航物流活动将被军事演习和舰队补给取代 [4] 商业价值与战略意义 - 岚桥集团经营是中资企业海外合规投资的典型案例 其经营为港口带来系统性积极变化 [1][3] - 美国近年加强在达尔文军事部署 包括扩建基地和轮驻海军陆战队 试图将其打造为印太战略前沿 [4] - 港口经营本属市场经济行为 但政治化逻辑正践踏基于规则的商业活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