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讯

搜索文档
外资配置AH的审美差异
长江证券· 2025-07-16 19:30
资金流向 - 2025年二季度北向资金整体净流入,环比一季度约537.37亿元[2][6] - 2025年二季度外资港股市场整体净流出,环比一季度约1133亿港币[6] 行业偏好 - 2025年二季度外资在A股金融、工业、通讯业务、医疗四大板块资金净流入均超百亿,半导体等赛道净流入超百亿[6][16] - 2025年二季度外资港股资金净流入靠前行业为资讯科技、工业和必需性消费,能源储存装置等赛道净流入靠前[6][16] 板块差异 - 港股科技及稀缺制造业板块二季度吸引资金布局,个别A股制造业龙头在港股IPO贡献资金流入[7][19] - 外资在A股银行和港股银行配置分化,北向资金加仓A股银行,外资中介在港股银行持股量下滑[8][27] 原因分析 - 国际中介在港股持股量连续三个季度环比下滑,北向资金二季度持股量环比上行,金融易受整体净流出影响[29] - 科技、金融银行是港股涨幅靠前板块,资金卖出获利了结或是二季度净流出原因[8][30] 风险提示 - 测算基于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策略可能失效[37] - 外资配置港股测算基于国际中介持股量,或不能准确反映整体变化[37]
214只港股获南向资金大比例持有
搜狐财经· 2025-07-15 09:40
南向资金对港股通标的股的整体持股比例为17.95%,214只个股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 南向资金持有比例较高的港股 | | | | 占已发行 | | | | | --- | --- | --- | --- | --- | --- | --- | | 代码 | 简称 | 持股量 | 股份比例 | 收盘价 | 日涨跌幅 | 行业 | | | | (万股) | | (港元) | (%) | | | | | | (%) | | | | | 00728 | 中国电信 | 1031376.58 | 74.31 | 5.610 | 1.08 | 电讯业 | | 01330 | 绿色动力环保 | 28197.10 | 69.72 | 5.180 | 0.78 | 工业 | | 01088 | 中国神华 | 227453.28 | 67.33 | 32.600 | 5.16 | 能源业 | | 01057 | 浙江世宝 | 14096.10 | 65.01 | 5.670 | 0.71 | 非必需性消费 | | 00956 | 新天绿色能源 | 118050.68 | 64.18 | 4.160 | 1.71 | 公用事业 ...
213只港股获南向资金大比例持有
搜狐财经· 2025-07-10 09:40
南向资金港股持股概况 - 南向资金对港股通标的股整体持股比例达17.83%,持股市值51131.42亿港元,占总市值13.50% [1] - 213只个股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137只持股比例在10%~20%,100只在5%~10% [1] - 持股比例最高个股为中国电信(74.43%)、绿色动力环保(69.92%)、中国神华(67.37%) [1] 高比例持股个股特征 - 南向资金持股超20%的个股中55.87%为AH股,10%~20%区间中AH股占比18.25% [1] - 医疗保健业(43只)、工业(32只)、金融业(31只)为南向资金高比例持股最集中的三大行业 [2] 重点行业持股数据 医疗保健业 - 泰格医药持股比例66.84%,日涨幅6.75% [2] - 复星医药持股62.84%,白云山持股62.44% [2] - 云顶新耀持股51.71%,荣昌生物持股50.74% [3] 工业 - 绿色动力环保持股69.92%,日涨幅2.03% [2] - 凯盛新能持股63.24%,中远海能持股62.16% [2] - 龙蟠科技持股51.38%,福莱特玻璃持股49.26% [3] 金融业 - 弘业期货持股64%,日跌幅2.36% [2] - 中州证券持股56.60%,东方证券持股56.10% [2] - 广发证券持股50.32%,HTSC持股52.13% [3] 其他行业亮点 - 非必需性消费行业中浙江世宝持股65.13%,广汽集团持股56.39% [2] - 公用事业板块新天绿色能源持股64.16%,华能国际电力持股49.29% [2][3] - 资讯科技业中国通号持股48.77%,中兴通讯持股47.71% [3]
港交所:同比上升322%!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8:1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跌1.06%报23892.32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1.76%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1.28% [2] - 全日市场成交额2339亿港元 较前一交易日2132.89亿港元增加 南向资金净买入92.56亿港元 [2] - 医疗保健业指数涨1.35% 工业指数涨0.51% 电讯业指数涨0.08% 原材料业指数跌2.59% 非必需性消费行业指数跌1.86% 资讯科技业指数跌1.62% [6] 个股表现 - 恒基地产跌8.64% 因拟发行80亿港元可换股债券 [4] - 阿里巴巴跌3.83% 成交额139.51亿港元 紫金矿业跌3.38% 成交额18.01亿港元 [4][5] - 金涌投资跌超44% 此前因披露拟发行稳定币AxCNH大涨超533% [5] - 巨星传奇放量大涨94% 因周杰伦入驻抖音 [5] - 5只新股首日上涨:蓝思科技涨超9% FORTIOR涨超16% 极智嘉涨超5% 大众口腔涨超3% 讯众通信微涨0.22% [13] 港交所数据 - 上半年44家新上市公司 较去年同期30家增长47% [15] - 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1071亿元 较去年同期134亿元上升699% [15] - 总集资金额2808亿元 较去年同期665亿元上升322% [14][15] - 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7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32.1万亿元上升33% [15] - 6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302亿元 较去年同期1112亿元上升107% [15] 行业动态 - 首只主动型ETF在香港互挂上市 采用联接基金结构方式 [16][17] - 渣打银行看好科技、通信服务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 预计亚洲(除日本)股票市场表现领先 [12]
李泽楷的第四个上市公司,成了
搜狐财经· 2025-07-08 18:46
文丨泰罗 7月7日,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创立的富卫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 这是他买出的第四家上市公司,此外,他还在美股还备着三家壳公司,随时看机会借壳上市。 李泽楷从一开始就不喜欢默守陈规。他的哥哥老老实实子承父业,他却非要自己跑出一条路。不去家族安排的法律专业,从斯坦福退学直接上班,不做家族 安排的工作跑去创业。 从2012年至今,接连十多笔收购,直接把富卫集团买成东南亚增长最快的保险巨头。到2024年,年化新保费已超19亿美元,相比十年前,增长超5倍。 只是,李泽楷的天赋技能似乎都点在了资本运作上,公司经营能力却略显一般。四家上市公司,目前只有香港电讯能持续盈利。可这家公司也只是维持垄断 地位而已,并没有实现大的增长。 甚至,母公司电讯盈科,还曾在2006年陷入危机,最后还是李嘉诚的朋友出手,才帮忙度过难关。而且,目前仍在亏损线上不断挣扎,市值也早已不到当年 的零头。 1999年,李泽楷收购了一家市值只有3亿多港元的公司但因为和自己的业务合并,没想到股价迅速暴涨,短短一周就翻了快40倍。尝到了甜头,他的投资风 格开始变得大胆激进。甚至,他都不愿等到第二年。 当时,刚好有公司要出售香港电讯54%的股权。这可是 ...
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已接近去年全年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4:16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港股市场表现亮眼 南向资金加速流入 [1] - 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 具备较高安全边际和配置价值 [1] -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下半年南向资金有望进一步推动港股市场向好发展 [2] - 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暂时告一段落 有望提升市场整体风险偏好 [3] - 本轮港股上涨行情有望延续 流动性环境整体较为友好 [3] 南向资金流向 - 上半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7311.93亿港元 接近去年全年的8078.69亿港元 [1] - 南向资金净流入前五行业为非必需性消费(3159.27亿港元)、金融业(2788.02亿港元)、资讯科技业(1241.85亿港元)、医疗保健业(1209.22亿港元)和电讯业 [1] - 上半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前十名个股为阿里巴巴-W、美团-W、建设银行、中国移动、腾讯控股、招商银行、中芯国际、中国银行、工商银行 [2] - 近1个月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前三名为美团-W、建设银行、招商银行 [2] - 现存公募增配或带来5000亿港元流入 若考虑其他南向投资增配空间高达万亿港元 [2] 行业配置 - 非必需性消费、金融业、医疗保健业成为南向资金配置焦点 [1] - 南向资金近期更青睐创新药和新消费板块 [2] - 今年南下资金主要流向港股市场中的新消费、人工智能等核心资产 [3] 市场观点 - 南向资金是港股市场主力资金 其在港股的边际及阶段定价权逐步抬升 [2]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是港股整体行情和行业轮动的核心驱动力 [2] - 投资者信心增强 风险偏好提升 [3] - 美联储年内利率决议或更早地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3]
上半年港股结构性行情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7-02 05:04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累计上涨20.00%、19.05%、18.68%,恒生指数从年初19932.80点升至24072.28点 [2] - 港股12个行业板块中11个上涨,医疗保健业、原材料业、资讯科技业涨幅居前,分别累计上涨47.43%、44.79%、30.48%,仅能源业下跌4.55% [2] - 医疗保健业中三生制药累计涨幅288.98%,资讯科技业中越疆涨幅146.62%,金融业中国泰君安国际涨幅211.87%,非必需性消费业中老铺黄金涨幅321.53% [3] IPO与再融资 -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达1067.13亿港元,同比增长688.56%,位居全球首位 [1][4] - 宁德时代以410.06亿港元募资额成为全球最大IPO项目,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分别募资113.74亿港元、101.29亿港元,三家企业占港股总募资额58.6% [4] - 再融资规模爆发式增长,上半年达1436.89亿港元,远超2024年全年的875.13亿港元 [3] 资金流动与政策 - 南向资金上半年净流入7311.93亿港元,达去年全年的90.51%,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53.19% [3][5] - 政策红利包括港股通标的扩容、优化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流程、《稳定币条例草案》通过等,带动金融、科技、医药行业估值修复 [4]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推动外资回流,流动性进一步宽松 [5] 行业与板块分析 - 医疗保健、资讯科技、金融、非必需性消费板块分别累计上涨47.43%、30.48%、24.96%、14.78%,结构性行情凸显 [3] - 产业升级推动盈利质量提升,如DeepSeek重构科技叙事、新消费"三姐妹"引爆消费升级、创新药出海热潮 [5] - 券商认为医药、黄金、新消费、金融和汽车板块上半年盈利情况较好 [5] 下半年展望 - 恒生指数市盈率PE(TTM)为10.68倍,绝对估值处于全球低位,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6] - 分析预计港股有望从结构性行情转向全面上涨,流动性宽松和外资回流将提供支撑 [7] - 科技板块估值压力释放后,港股或持续刷新年内高点,需关注三季度初可能的战术性调整机会 [7]
量化掘基系列之三十六:流动性边际改善下,如何布局港股投资热潮?
国金证券· 2025-06-25 21:24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恒指港股通指数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该模型旨在反映通过港股通买卖的恒生指数成份股的整体表现,采用行业中立策略,使行业分布与恒生指数相同[26]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样本空间为恒生指数成份股 - 选样方法为所有符合港股通资格的证券 - 指数每季度调整一次,并根据港股通资格进行临时替换[26] **模型评价**:该指数具有高弹性特点,在行情上涨时能带来显著的Beta收益[27] 2. **因子名称**:技术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分析恒指港股通指数相对于恒生指数的因子暴露,发现该指数主要暴露在技术因子上[38]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技术因子暴露值为-0.066 - 其他显著暴露的因子包括盈利(-0.029)、分红(0.026)和波动率(0.022)[38]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恒指港股通指数模型** - 累计收益率:49.92% - 年化收益率:39.22% - 年化波动率:24.48% - 夏普比率:1.60 - 最大回撤:20.08%[29]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估值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市盈率和市净率衡量港股通指数的估值水平[4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市盈率(PE):$$ PE = \frac{股票价格}{每股收益} $$ - 市净率(PB):$$ PB = \frac{股票价格}{每股净资产} $$ **因子评价**:恒指港股通指数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均低于中证全指,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40] 2. **因子名称**:盈利因子(ROE)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净资产收益率衡量港股通指数的盈利能力[42]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ROE_TTM:$$ ROE = \frac{净利润}{股东权益} $$ **因子评价**:恒指港股通指数的ROE显著高于恒生综合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体现较高盈利能力[42] 3. **因子名称**:股息率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股息率衡量港股通指数的分红回报[49]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股息率:$$ 股息率 = \frac{年度股息}{股票价格} $$ **因子评价**:恒指港股通指数的股息率始终优于中证全指和沪深300指数[49]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估值因子** - 市盈率:10.08倍 - 市净率:1.08倍[40] 2. **盈利因子(ROE)** - ROE_TTM:10.63%[42] 3. **股息率因子** - 股息率:4.76%[49] 其他相关指标 1. **拥挤度指标** - 恒指港股通指数成交额占恒生综合指数成交额比重:52% - 分位数:9%[45] 2. **行业分布** - 非必需性消费:18只(26.24%权重) - 金融业:11只(33.21%权重) - 资讯科技业:18.13%权重[33] 3. **市值分布** - 1000亿以上市值成分股占比:92.90% - 500-1000亿市值成分股占比:6.36%[34] 以上内容全面总结了研报中涉及的量化模型和因子,包括构建思路、具体过程、评价及测试结果。
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成交额超1亿元,机构继续看好稳定股息的红利策略持续性
新浪财经· 2025-06-20 10:41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0日10:27,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HSSCHKY)上涨0.54%,成分股中煤能源(01898)上涨3.23%,工商银行(01398)上涨2.16%,中国财险(02328)上涨2.04%,中国太保(02601)上涨1.80%,中国银行(03988)上涨1.57% [3] - 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上涨0.30%,最新价报1元,盘中换手2.41%,成交1.01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2.01亿元 [3]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7.89%,包括兖矿能源(01171)、恒隆地产(00101)、恒基地产(00012)、电讯盈科(00008)、信义玻璃(00868)等 [5] 港股红利ETF博时资金与规模 - 港股红利ETF博时最新规模达42.03亿元,最新资金净流出600.50万元,但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8465.78万元,日均净流入1693.16万元 [3]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港股红利ETF博时连续4天获杠杆资金净买入,最高单日净买入336.62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866.50万元 [4] 港股红利ETF博时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19日,港股红利ETF博时近2年净值上涨33.06%,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86/2207(前3.90%) [4]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4.18%,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44%,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4.99% [4]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10.31%,近1个月夏普比率为1.40,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39%,回撤后修复天数为37天 [4] - 近半年跟踪误差为0.067%,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 [4] 行业与政策展望 - 开源证券指出,随着降准、降息落地及关税政策调整,信用环境有望修复,预计2025年全年贷款增量同比基本持平,银行经营业绩表现稳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稳步回升 [3] - 稳定股息的红利策略持续性被看好 [3]
鹏华基金余展昌:恒生中国央企指数仍具投资价值
中国经济网· 2025-06-18 10:35
央企股表现 -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6月以来涨幅超4.5%,近一年涨幅近20% [1] - 鹏华恒生中国央企ETF表现优异,受益于避险情绪驱动 [1] -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自2023年4月17日发布以来上涨21.08%,远超同期恒生指数17.72%与上证指数1.51%的涨幅 [2] 行业与成分股 -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行业权重前三为金融业(43.4%)、能源业(22.4%)和电讯业(17.1%)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和中芯国际等龙头公司 [2] - 国防军工与石油石化板块领涨指数成分股 [1] 市场驱动因素 - 伊以冲突升级加剧国际政治边缘紧张局势,油价、金价飙升,风险偏好下降驱动资金涌向央企板块 [1] -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振市场对国企的投资情绪 [1] - 港股大市中160家国企市值占大市总市值的53%,2023财年收入占比高达66% [1] 政策与改革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2] - 国企改革有望为国企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促进其业绩提升 [2] 未来展望 - 央企估值水平较低,市值管理纳入考核叠加并购重组进程加速,估值中枢有望抬升 [3]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养老等中长期资金或加大对高股息央企指数的配置力度 [3] - 港股流动性改善有望收敛AH股溢价,恒生中国央企指数受益于此 [3] - 美联储放缓降息节奏制约全球流动性,压制港股风险偏好修复,重组资金对央企的配置偏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