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汇恒隆广场
icon
搜索文档
大摩:升恒隆地产目标价至10.5港元 内地零售业务好转
智通财经· 2025-10-16 11:24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摩根士丹利维持恒隆地产“增持”评级并将目标价从9港元上调至10.5港元 [1] - 目标价上调主要由于基本面改善以及净资产价值折让从60%收窄至50% [1] 内地零售业务表现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第三季度租户销售额同比增长31%,上半年为增长10% [1] - 上海恒隆广场第三季度租户销售额同比增长8%,上半年为下降8% [1] - 国庆黄金周首四日,内地商场整体租户销售额同比增长15% [1] - 武汉恒隆广场与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在国庆黄金周期间销售额同比增幅分别超过70%和50% [1] 盈利预测与展望 - 摩根士丹利将2026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至0.62港元(原为0.65港元),2027年下调至0.68港元(原为0.69港元) [1] - 盈利预测下调因预期EBIT利润率从今年至2027年回稳速度较慢 [1] 增长催化剂 - 奢侈品集团LVMH反映其内地业务在第三季度有所改善 [1] - 老铺黄金将落户上海恒隆广场 [1] - 杭州恒隆广场已实现83%零售面积和27%办公室面积的预租,预计2027年将带来显著贡献 [1]
大行评级丨大摩:上调恒隆地产目标价至10.5港元 维持“增持”评级
格隆汇APP· 2025-10-16 11:02
摩根士丹利将恒隆地产的目标价由9港元上调至10.5港元,因基本面改善,NAV折让收窄(由60%降至 50%),维持"增持"评级。 该行提到,奢侈品集团LVMH反映内地业务于第三季有所改善,加上老铺黄金将落户Plaza 66,以及杭 州恒隆广场开幕,均成为关键催化剂。当中,杭州恒隆广场已有83%零售面积及27%办公室面积获预 租,2027年有望带来显著贡献。 集团的内地零售业务开始好转,上海的港汇恒隆广场及恒隆广场第三季租户销售额分别按年增长31%及 8%,而上半年则为增长10%及倒退8%。国庆黄金周方面,首四日内地商场整体租户销售额按年增长 15%,当中武汉恒隆广场与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分别录得超过70%及50%的按年升幅。 ...
大行评级丨瑞银:恒隆地产第三季内地租户销售按年增长10% 重申“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10-10 13:47
公司内地业务表现 - 第三季内地租户销售额按年增长10%,扭转首季下跌7%及次季下跌1%的跌势 [1] - 上海恒隆广场及港汇恒隆广场第三季销售额分别按年增长8%及31%,均较上半年表现改善 [1] - 与2023年同期相比,第三季整体内地租户销售额仍低10%,但较上半年下跌16%有所改善 [1] - 十一黄金周长假期首四日,内地商场租户销售额按年上升15%,人流增长3% [1] 销售增长驱动因素 - 整体销售增长主要受国内冠军品牌推动 [1] - 传统奢侈品牌租户销售于7月至8月录得轻微增长 [1] - 预期上海恒隆广场租户销售增长将因老铺黄金及香奈儿旗舰店分别于10月底及11月开业而进一步加速 [1] 机构观点与评级 - 瑞银预期公司股价将对强劲的销售表现作出正面反应 [1] - 瑞银重申对公司的"买入"评级,目标价维持9.6港元 [1]
上海中产捂紧钱包,恒隆广场卖不动了
36氪· 2025-07-31 16:38
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总收入同比下降18%至52.02亿港元,主要受物业销售收入锐减87%至1.61亿港元拖累 [1][3] - 物业租赁业务收入下降3%至49.12亿港元,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94%,营业溢利减少4%至34.99亿港元 [1][3] - 归属股东净利润为11.91亿港元,主要因租赁溢利减少及财务成本上升 [3] - 酒店组合收入同比增长84%至1.29亿港元,但营业亏损扩大至3400万港元 [3] 物业销售 - 上半年售出香港皓日19个住宅单位及武汉恒隆府1个单位,合计收入1.61亿港元,录得5700万港元亏损 [3] - 2024年同期物业销售收入为12.28亿港元,同比大幅下滑 [3] 战略布局 - 7月承租杭州武林商圈杭州百货大楼南、北楼物业,租期20年,总租金约33.36亿元,与在建杭州恒隆广场相邻 [1][5][7] - 交易完成后武林商圈商业体量扩大40%,零售面积增至约14.79万平方米,外立面延展至290米 [1][7] - 杭州恒隆广场定位高端商业综合体,包含10万平方米购物商场、五座甲级写字楼及文华东方酒店,计划2025年下半年分阶段开业 [5][7] 区域市场表现 - 上海市场贡献内地近6成商场租赁收入:上海恒隆广场收入8.22亿港元(租户销售额降8%),港汇恒隆广场收入5.97亿港元(租户销售额增10%) [7][8] - 武汉恒隆广场租赁收入同比下降36%至76百万人民币,租出率88% [8] - 无锡、昆明、大连商场收入分别增长8%、7%、10%,天津、沈阳市府恒隆广场收入下降2%和37% [8] 财务与投资 - 在建可出租项目资产价值261.37亿港元,可售项目81.18亿港元,主要集中在无锡、杭州、上海及沈阳 [9] - 未来需投入约125.55亿港元完成项目,净债项股权比率升至31.5%(较2024年末升0.7个百分点) [9] - 上海恒隆广场扩建约3080平方米零售餐饮中心,预计2026年竣工 [8] 管理层展望 - 行政总裁卢韦柏表示"最坏时期已过去",强调"稳中求进"策略,预计下半年零售业务有望小幅回升 [2][4][9] - 资本支出预计未来两年逐步回落,市场情绪企稳或推动消费信心回暖 [4][9]
上半年收入下跌18%至52亿,恒隆称“未来一两年杭州是重中之重”
新浪财经· 2025-07-30 22:36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总收入显著下滑 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总收入分别下跌18%和19%至52.02亿港元和49.68亿港元[1] - 物业销售收入暴跌87%至1.61亿港元 核心物业租赁收入相对稳健仅下跌3%至49.12亿港元[2] - 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下降 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分别下跌7%和9%至11.91亿港元和15.87亿港元[2] 收入结构分析 - 内地市场贡献35.02亿港元 香港市场贡献17亿港元 显示内地业务占主导地位[1] - 酒店组合收入逆势增长84%至1.29亿港元 但营业亏损扩大至3400万港元[2] - 租赁营业溢利下降4%至34.99亿港元 财务费用上升对利润造成压力[3] 业务运营状况 - 内地商场租出率保持94%高位 香港零售物业租出率分别为93%和94%[2] - 办公楼市场面临挑战 优质办公空间需求不足及供应过剩导致空置率上升[2] - 推出灵活办公空间解决方案NET•WORK 中环渣打银行大厦项目租出率达64%[3] 债务与资本结构 - 借贷总额559.72亿港元 较2024年底577.94亿港元有所下降[3] - 42%债务以人民币计价 作为对内地净投资的自然对冲安排[3] - 定息债项占比达42% 通过债券、固定利率贷款和利率掉期合约构成[3] 战略扩张举措 - 杭州项目新增4.2万平方米零售面积 较现有规模提升40%[7] - 杭州恒隆广场预租出率达81% 办公楼下半年投入使用 商场2026年底开幕[7] - 上海恒隆广场三期2026年下半年开幕 无锡恒隆广场二期2025年下半年分阶段落成[8] 管理层展望 - 2024年纯利大幅减少21%-25% 2025年目标实现微增长[4] - 下半年表现对实现年度目标至关重要 具体取决于第三四季度情况[4][5] - 杭州项目被定位为内地市场重中之重 预计未来收益将有大幅提升[7]
恒隆地产上半年收入下降近两成 高端消费市场竞争激烈
第一财经· 2025-07-30 22:1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9.68亿港元 同比下降19% [2] - 物业租赁收入46.78亿港元 同比下降3% 其中内地物业租赁收入31.9亿港元同比下降2% [2] - 内地商场组合收入24.12亿元人民币 整体保持稳定 [2] 内地商场具体表现 - 上海恒隆广场收入8.22亿元人民币 出租率98% 但租户销售额下滑8% [2]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收入5.9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 租户销售额上升10% 出租率99% [2] - 无锡恒隆广场和大连恒隆广场租金收入同比增长5%以上 [2] - 天津、武汉、沈阳项目租金收入明显下滑 最大降幅超35% [3] 办公楼业务 - 内地5个办公楼项目出租率较2024年末明显下滑 [3] - 整体收入5.2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5% 主要因出租率下降和租金下调 [3] 发展战略 - 公司设定2025年全年租赁收入个位数增长目标 [3] - 杭州恒隆广场商场部分预计2026年年中开幕 目前预租率达81% [4] - 公司租用杭州百货大楼南、北楼物业 租期20年自2028年4月起 [5] - 新租用物业将使项目体量增加40% 沿街展示面从90米增至290米 [5] 行业动态 - 高端零售市场面临压力 客户消费模式转趋审慎 [2] - 上海兴业太古汇落地路易威登全球首个"路易号"概念地标 吸引大批客流 [3] - 零售项目注重"体验"功能 消费者期待打卡和多元体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