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直写光刻机

搜索文档
苏大维格累亏3亿睿远基金减仓 拟5.1亿收购进军半导体谋转型
长江商报· 2025-09-04 08:05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不超过5.1亿元现金收购常州维普不超过51%股权,标的公司整体估值不超过10亿元 [2][7] - 交易对方承诺标的公司2025年至2027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不低于2.4亿元 [3][15] 标的公司核心竞争力 - 标的公司为国内极少数实现半导体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7]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 [2][7] - 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技术系正向自研开发 [7] 战略协同效应 - 公司现有激光直写光刻机业务与标的公司客户群体高度重叠,可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和产品验证周期 [8] - 双方在光学系统、精密运动控制平台与核心算法、软件系统等领域形成技术互补 [8] - 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国产化率不足3%,替代空间巨大 [8] 公司经营状况 - 上市13年半累计归母净利润为-3.12亿元 [4][12] - 2021年首次年度亏损3.5亿元,2022-2024年持续亏损,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066万元同比下降10.46% [11] - 截至2025年6月底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6.15亿元,有息负债5.35亿元 [13] 市场反应与资金动向 - 公告后首个交易日股价大涨11%,盘中一度涨停 [2][16] - 睿远基金自2024年三季度起连续四个季度减仓 [5][13] - 近三年基金持股数稳定在1300万股左右未大幅波动 [13]
这家公司连亏4年,加码光刻机……
IPO日报· 2025-09-02 22:16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不超过51%股权以实现控股[1] - 标的公司100%股权整体估值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交易对价不超过5.10亿元人民币[2] -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3] 标的公司业务特征 - 常州维普主营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收入主要构成)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均属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6] - 标的公司为国内极少数实现半导体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规模化量产企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算法 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6]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6] - 交易对方承诺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4亿元人民币[6] 战略协同效应 - 双方客户群体高度重叠 收购有利于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和产品验证周期[7] - 激光直写光刻机与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在核心部件构成上相似度高[7] - 公司在光学系统和精密运动控制平台有技术积累 标的公司在核心算法/软件系统/电气电控系统有技术优势和量产经验[7] - 交易可实现优势互补 增强公司在直写光刻领域的研发实力[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92亿元/17.37亿元/17.16亿元/17.23亿元/18.41亿元[9] - 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42亿元/-3.61亿元/-2.97亿元/-0.59亿元/-0.61亿元 连续四年亏损[9] - 亏损主要源于反光材料业务亏损及相关商誉减值[10] - 2024年子公司华日升亏损扩大至7648万元 带来商誉减值3138万元 合计吞噬归母净利润约1.07亿元[12] - 截至2024年末华日升商誉账面价值4337万元(最初为4.65亿元)[13] - 2025年1-6月营业总收入9.82亿元(同比增长5.27%) 净利润3066.17万元(同比下滑10.46%)[13] 历史业务布局 - 公司2016年以近7亿元对价收购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切入反光材料领域[10] - 华日升自2021年起持续亏损[11] - 公司2023年曾计划低价转让华日升但未有进展[12]
这家公司连亏4年,加码光刻机……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21:44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不超过51%股权 实现对标的公司控股 [1] - 标的公司100%股权整体估值暂定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 本次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人民币5.10亿元 [1] - 交易对方承诺2025年至2027年三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2.4亿元 [3] 标的公司业务特性 - 常州维普主营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研发生产 属于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 [3] - 标的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实现半导体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算法 [3]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 [3] 业务协同效应 - 潜在客户群体与标的公司现有客户体系基本重叠 有利于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和产品验证周期 [3] - 激光直写光刻机与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在核心部件构成上相似度较高 [4] - 公司在光学系统和精密运动控制平台有技术积累 标的公司在核心算法和软件系统有优势 可实现优势互补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92亿元 17.37亿元 17.16亿元 17.23亿元 18.41亿元 [5] - 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42亿元 -3.61亿元 -2.97亿元 -0.59亿元 -0.61亿元 连续四年亏损 [5] - 2025年1-6月营业总收入9.82亿元 同比增长5.27% 净利润3066.17万元 同比下滑10.46% [10] 亏损原因分析 - 亏损主要源于反光材料业务亏损和相关商誉减值拖累 [6] - 反光材料业务通过2016年近7亿元收购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切入 [7] - 华日升自2021年开始持续亏损 2024年亏损扩大至7648万元 带来商誉减值3138万元 [8][9] 商誉减值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华日升商誉账面价值4337万元 最初为4.65亿元 [10] - 2024年华日升合计吞噬公司归母净利润约1.07亿元 [9]
“假光刻机”拟5亿收购真光刻机,苏大维格连亏四年再谋跨界并购 |并购一线
钛媒体APP· 2025-09-02 21:19
收购交易概述 - 苏大维格拟以不超过5.1亿元现金收购常州维普半导体不超过51%股权 实现控股 标的整体估值不超过10亿元 [2][4] - 常州维普主营半导体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 是国内少数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产品应用于泛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等领域 [5][9] - 公司称收购旨在增强直写光刻领域研发实力 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双方在核心部件构成上相似度高 可优势互补 [2][19] 标的公司业务与估值 - 常州维普成立于2016年 光刻机IRIS机台交付量为5套 STORM系列掩模检测设备累计销售超40套 满足180/130nm制程要求 [9] - 半导体光掩模检测设备国产率目前不足3% [7] - 股东包含深创投红土私募(持股8%)和深创新资本(持股2%)等6家创投机构 [9] 同业对比与行业前景 - 同业龙头清溢光电光掩模业务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31.04% 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近两年营收分别为9.1亿元和11.03亿元 同比增长20.57% [11] - 路维光电2025年上半年掩膜版业务营收5.44亿元 同比增长37.48% 石英掩膜版毛利率33.79% [13] - 龙图光罩2024年营收2.46亿元 同比增长12.92% 2025年上半年因产能瓶颈营收同比下降6.44% 毛利率57.01% [13] 收购方财务状况与历史问题 - 苏大维格近四年连续亏损7.44亿元 上市13年累计利润被亏空 [1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82亿元(同比增长5.27%) 净利润3066.17万元(同比下降10.46%) 扣非净利润1296.66万元(同比下降46.68%) [17] - 公司曾因"真假光刻机"信披误导被深交所处罚150万元 股价两个月内腰斩 [16] - 2016年收购华日升后业绩承诺未达标 标的2021-2022年合计亏损3.15亿元 导致公司计提商誉减值超4.9亿元 [19][20] 市场反应与整合挑战 - 交易公告前日股价提前大涨 公告当日高开低走 [2] - 常州维普承诺三年净利润2.4亿元 但公司历史并购整合能力存疑 [2][19] - 公司需通过此次收购扭转主营产品激光直写光刻机竞争激烈的局面 [14][19]
苏大维格拟不超5.1亿元收购常州维普不超51%股权 双方有望优势互补
证券日报· 2025-09-02 16:16
收购交易概况 - 苏大维格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不超过51%股权 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5.1亿元 收购完成后将实现控股[5] - 常州维普100%股权整体估值暂定不超过10亿元[1] - 常州维普需在2025至2027年累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4亿元[1] 标的公司业务与技术 - 常州维普主营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 均属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1] - 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为收入主要构成 国内极少数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企业[1] - 核心技术及算法通过正向自研开发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核心零部件已实现国产化与自主可控[1]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及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1] 行业背景与市场空间 - 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市场长期被海外企业主导 国产率不足3% 国产替代处于早期阶段 市场空间广阔[2] - 国内半导体企业所用激光直写光刻设备主要依赖美国应用材料和瑞典迈康尼等美欧企业[2] 技术协同与整合价值 - 激光直写光刻机与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在光学系统 核心算法 软件系统 精密运动控制平台 电气电控系统五部分高度相似[3] - 苏大维格在光学系统与精密运动控制平台积累深厚 常州维普在核心算法 软件系统与电气电控系统具备技术优势与量产经验[3] - 技术整合可增强研发实力 加快产品迭代 借助现有客户资源降低开发成本与验证周期[3] - 通过"生产-检测"一体化供应提升客户黏性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3] 战略意义与行业趋势 - 收购符合晶圆厂"一站式解决方案"需求 契合海外头部厂商发展路径[6] - 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提升推动设备企业整合 从"单点竞争"转向"系统竞争"[6] - 为行业提供整合样本 探索"设备集群化"模式[6] 交易进展与关注要点 - 目前仅为初步意向约定 处于筹划阶段 尚未完成审批程序与实施步骤[4] - 需关注核心专利完整性 客户合同稳定性及经营合规性[6] - 需关注正式协议中业绩补偿机制的考核方式 补偿手段与责任主体[6] - 需关注关联方是否参与交易及定价公允性[6]
苏大维格,筹划股权收购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23:16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不超过51%股权以实现控股[1] - 常州维普100%股权整体估值暂定不超过10亿元 本次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5.10亿元[4]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 具体事宜需进一步协商落实 最终实施存在不确定性[4] 交易结构特点 - 交易对方暂不包括关联方红土一号基金及深创新资本 收购后将构成与关联方共同投资[5] - 若关联方后续参与交易 则可能构成关联交易[5] - 经初步测算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6] 标的公司业务价值 - 常州维普是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主营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7] - 产品包括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收入主要构成)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7] - 国内极少数实现半导体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7]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7]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有利于利用标的公司现有客户资源 大幅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和产品验证周期[8] - 双方在激光直写光刻和检测设备领域存在技术互补:公司擅长光学系统和精密运动控制 标的公司擅长核心算法和软件系统[8] - 交易后将增强公司在直写光刻领域研发实力 提高产品迭代速度和设备竞争力[8] 公司近期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2亿元 同比增长5.27%[7] - 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3066.17万元 同比下降10.46%[7] - 9月1日股价收报27.84元/股 单日涨幅8.37%[3]
苏大维格拟收购常州维普不超过51%股权,增强公司在直写光刻领域的研发实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20:45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不超过51%股权 整体估值暂不超过10亿元 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5.10亿元[1] - 交易暂不涉及关联方红土一号基金及深创新资本 但后续可能构成关联交易[1] - 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1] 标的公司业务与技术 - 常州维普主营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及晶圆缺陷检测设备 均属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2] - 标的公司为国内极少数实现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产化核心零部件[2]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2] 行业背景与市场空间 - 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国产化率不足3% 国产替代处于早期且空间巨大[2] - 光掩模是半导体及平板显示行业关键核心材料 用于微电子制造图形转移[2] 战略协同效应 - 公司现有激光直写光刻机业务与标的公司客户群体高度重叠 可降低客户开发成本和产品验证周期[3] - 双方技术在光学系统 精密运动控制平台与核心算法 软件系统等领域形成互补[3] - 收购将增强直写光刻领域研发实力 加速产品迭代和国产替代进程[3] 交易状态说明 - 当前签署的为意向协议 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4] - 需完成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 目前对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4] - 正式协议尚未签署 交易存在不确定性[4]
“光刻机”回复存误导性 苏大维格将被纪律处分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公司信息披露问题 - 公司在互动易平台关于"光刻机"的回复存在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及误导性陈述[1] - 公司证券部门直接使用"光刻机"、"龙头芯片公司"等可能引起误解的表述[4] - 中国证监会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对公司立案调查[4] 市场影响与监管措施 - 相关回复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9月14日股价获20%涨停收于33.12元/股 成交额达15.55亿元[1] - 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补充披露光刻设备具体类型、客户及下游用途[1] - 交易所将对公司及相关违规当事人启动纪律处分程序[1] 光刻设备业务实质 - 公司生产的是激光直写光刻机 与行业通用的投影式光刻机不属于同一技术路线[3] - 设备主要用于微纳光学产品和衍射光学器件制造 不涉及集成电路领域生产[3] - 2022年光刻设备对外销售收入770.93万元 2023年上半年对外销售收入2177.27万元[3] 技术能力与市场地位 - 公司光刻设备在最小线宽、线宽均匀度等关键参数与行业龙头存在较大差距[4] - 现阶段光刻设备销售规模有限 部分应用领域离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差距[2] - 外部客户采购主要用于研发、试制和微纳光学材料生产[4] 股价表现 - 近期股价震荡下跌至24.82元/股 已跌回"光刻机"概念炒作前水平[5] - 公司表示目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