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缺陷检测设备

搜索文档
苏大维格累亏3亿睿远基金减仓 拟5.1亿收购进军半导体谋转型
长江商报· 2025-09-04 08:05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不超过5.1亿元现金收购常州维普不超过51%股权,标的公司整体估值不超过10亿元 [2][7] - 交易对方承诺标的公司2025年至2027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不低于2.4亿元 [3][15] 标的公司核心竞争力 - 标的公司为国内极少数实现半导体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7]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 [2][7] - 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技术系正向自研开发 [7] 战略协同效应 - 公司现有激光直写光刻机业务与标的公司客户群体高度重叠,可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和产品验证周期 [8] - 双方在光学系统、精密运动控制平台与核心算法、软件系统等领域形成技术互补 [8] - 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国产化率不足3%,替代空间巨大 [8] 公司经营状况 - 上市13年半累计归母净利润为-3.12亿元 [4][12] - 2021年首次年度亏损3.5亿元,2022-2024年持续亏损,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066万元同比下降10.46% [11] - 截至2025年6月底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6.15亿元,有息负债5.35亿元 [13] 市场反应与资金动向 - 公告后首个交易日股价大涨11%,盘中一度涨停 [2][16] - 睿远基金自2024年三季度起连续四个季度减仓 [5][13] - 近三年基金持股数稳定在1300万股左右未大幅波动 [13]
这家公司连亏4年,加码光刻机……
IPO日报· 2025-09-02 22:16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不超过51%股权以实现控股[1] - 标的公司100%股权整体估值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交易对价不超过5.10亿元人民币[2] -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3] 标的公司业务特征 - 常州维普主营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收入主要构成)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均属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6] - 标的公司为国内极少数实现半导体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规模化量产企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算法 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6]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6] - 交易对方承诺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4亿元人民币[6] 战略协同效应 - 双方客户群体高度重叠 收购有利于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和产品验证周期[7] - 激光直写光刻机与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在核心部件构成上相似度高[7] - 公司在光学系统和精密运动控制平台有技术积累 标的公司在核心算法/软件系统/电气电控系统有技术优势和量产经验[7] - 交易可实现优势互补 增强公司在直写光刻领域的研发实力[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92亿元/17.37亿元/17.16亿元/17.23亿元/18.41亿元[9] - 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42亿元/-3.61亿元/-2.97亿元/-0.59亿元/-0.61亿元 连续四年亏损[9] - 亏损主要源于反光材料业务亏损及相关商誉减值[10] - 2024年子公司华日升亏损扩大至7648万元 带来商誉减值3138万元 合计吞噬归母净利润约1.07亿元[12] - 截至2024年末华日升商誉账面价值4337万元(最初为4.65亿元)[13] - 2025年1-6月营业总收入9.82亿元(同比增长5.27%) 净利润3066.17万元(同比下滑10.46%)[13] 历史业务布局 - 公司2016年以近7亿元对价收购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切入反光材料领域[10] - 华日升自2021年起持续亏损[11] - 公司2023年曾计划低价转让华日升但未有进展[12]
这家公司连亏4年,加码光刻机……
国际金融报· 2025-09-02 21:44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不超过51%股权 实现对标的公司控股 [1] - 标的公司100%股权整体估值暂定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 本次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人民币5.10亿元 [1] - 交易对方承诺2025年至2027年三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2.4亿元 [3] 标的公司业务特性 - 常州维普主营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研发生产 属于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 [3] - 标的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实现半导体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算法 [3]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 [3] 业务协同效应 - 潜在客户群体与标的公司现有客户体系基本重叠 有利于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和产品验证周期 [3] - 激光直写光刻机与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在核心部件构成上相似度较高 [4] - 公司在光学系统和精密运动控制平台有技术积累 标的公司在核心算法和软件系统有优势 可实现优势互补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92亿元 17.37亿元 17.16亿元 17.23亿元 18.41亿元 [5] - 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42亿元 -3.61亿元 -2.97亿元 -0.59亿元 -0.61亿元 连续四年亏损 [5] - 2025年1-6月营业总收入9.82亿元 同比增长5.27% 净利润3066.17万元 同比下滑10.46% [10] 亏损原因分析 - 亏损主要源于反光材料业务亏损和相关商誉减值拖累 [6] - 反光材料业务通过2016年近7亿元收购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切入 [7] - 华日升自2021年开始持续亏损 2024年亏损扩大至7648万元 带来商誉减值3138万元 [8][9] 商誉减值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华日升商誉账面价值4337万元 最初为4.65亿元 [10] - 2024年华日升合计吞噬公司归母净利润约1.07亿元 [9]
7天10家半导体企业宣布收购
36氪· 2025-09-02 17:23
行业并购活动概述 - A股半导体行业近期出现密集收购活动 涉及杰华特 华海诚科 苏大维格 华虹公司 中芯国际 星宸科技 泰凌微 芯原股份 康达新材 必易微等多家上市公司 [1] - 收购领域覆盖模拟芯片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设备 晶圆代工 AI芯片 物联网芯片 半导体IP 功率半导体 传感器等多个细分领域 [1] - 最高交易价值达11.20亿元 交易以同行业间股权收购为主 主要目的包括契合自身发展战略 深化核心业务布局 丰富产品组合和拓宽技术边界 [1] 杰华特收购新港海岸 - 拟以4.18亿元联合收购新港海岸66.2484%股权 交易后直接和间接持有35.3677%股权 [2] - 新港海岸时钟芯片产品达世界一流水平 汽车音频总线产品已完成多个客户上车测试并即将规模量产 [2] - 华为旗下哈勃科技同时是杰华特与新港海岸的股东 本次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 华海诚科收购衡所华威 - 拟以11.20亿元收购衡所华威70%股权并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 [3] - 衡所华威为国内环氧塑封料行业领军企业 市占率国内第一 全球第四 [3] - 交易后年产销量有望突破25000吨 稳居国内龙头 跃居全球出货量第二 并加速国际化布局 [3] 苏大维格收购常州维普 - 拟以不超过5.10亿元收购常州维普不低于51%股权 标的公司整体估值不超过10亿元 [4] - 常州维普主营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 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掩膜版厂商量产线 [4] - 交易后将实现对常州维普控股 增强在直写光刻领域的研发实力 [4] 华虹公司收购华力微 - 拟收购华力微97.4988%股权 交易对方包括华虹集团 上海集成电路基金 大基金二期和国投先导基金 [5] - 双方均拥有65/55nm和40nm工艺节点 交易将丰富工艺平台种类并扩张12英寸晶圆代工产能 [5] - 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但构成关键交易 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 [5] 中芯国际收购中芯北方 - 拟以发行A股方式收购中芯北方49%少数股权 [6][7] - 中芯北方成立于2013年 注册资本48亿美元 为中芯国际与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的12寸先进制程集成电路制造商 [7] - 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重组上市 但构成关联交易 股票自9月1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7] 星宸科技收购富芮坤 - 拟以2.14亿元现金收购富芮坤53.3087%股权 [8] - 交易目标为拓展端侧AI SoC芯片设计领域战略布局 [8] - 交易后双方将合作研发AIoT智能物联芯片 富芮坤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 [8] 泰凌微收购磐启微 - 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磐启微100%股权 交易对方共26名 [9] - 交易预计不构成重组上市和关联交易 [9] - 交易后磐启微将纳入管理及合并范围 实现业务与技术有效整合 [9] 芯原股份收购芯来智融 - 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来智融全部股权或控股权 [10] - 芯来智融拥有四个通用CPU IP产品线和三个专用CPU IP产品线 超过300家国内外授权客户 [10] - 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 股票自8月29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小米产投曾参与芯来智融多轮融资 [10] 康达新材收购北一半导体 - 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北一半导体不低于51%股权 [11] - 交易后北一半导体成为控股子公司 双方将围绕半导体IDM及高端功率半导体器件业务加大研发投入 [11] - 目标提升从半导体设计 制造到封测及下游分立器件的一体化业务能力 [11] 必易微收购兴感半导体 - 拟以2.95亿元收购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12] - 交易将显著丰富产品组合 在电流检测与运动感知环节补齐短板 [12] - 交易后兴感半导体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2]
苏大维格拟不超5.1亿元收购常州维普不超51%股权 双方有望优势互补
证券日报· 2025-09-02 16:16
收购交易概况 - 苏大维格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不超过51%股权 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5.1亿元 收购完成后将实现控股[5] - 常州维普100%股权整体估值暂定不超过10亿元[1] - 常州维普需在2025至2027年累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4亿元[1] 标的公司业务与技术 - 常州维普主营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 均属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1] - 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为收入主要构成 国内极少数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企业[1] - 核心技术及算法通过正向自研开发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核心零部件已实现国产化与自主可控[1]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及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1] 行业背景与市场空间 - 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市场长期被海外企业主导 国产率不足3% 国产替代处于早期阶段 市场空间广阔[2] - 国内半导体企业所用激光直写光刻设备主要依赖美国应用材料和瑞典迈康尼等美欧企业[2] 技术协同与整合价值 - 激光直写光刻机与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在光学系统 核心算法 软件系统 精密运动控制平台 电气电控系统五部分高度相似[3] - 苏大维格在光学系统与精密运动控制平台积累深厚 常州维普在核心算法 软件系统与电气电控系统具备技术优势与量产经验[3] - 技术整合可增强研发实力 加快产品迭代 借助现有客户资源降低开发成本与验证周期[3] - 通过"生产-检测"一体化供应提升客户黏性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3] 战略意义与行业趋势 - 收购符合晶圆厂"一站式解决方案"需求 契合海外头部厂商发展路径[6] - 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提升推动设备企业整合 从"单点竞争"转向"系统竞争"[6] - 为行业提供整合样本 探索"设备集群化"模式[6] 交易进展与关注要点 - 目前仅为初步意向约定 处于筹划阶段 尚未完成审批程序与实施步骤[4] - 需关注核心专利完整性 客户合同稳定性及经营合规性[6] - 需关注正式协议中业绩补偿机制的考核方式 补偿手段与责任主体[6] - 需关注关联方是否参与交易及定价公允性[6]
苏大维格,筹划股权收购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23:16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不超过51%股权以实现控股[1] - 常州维普100%股权整体估值暂定不超过10亿元 本次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5.10亿元[4]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 具体事宜需进一步协商落实 最终实施存在不确定性[4] 交易结构特点 - 交易对方暂不包括关联方红土一号基金及深创新资本 收购后将构成与关联方共同投资[5] - 若关联方后续参与交易 则可能构成关联交易[5] - 经初步测算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6] 标的公司业务价值 - 常州维普是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主营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7] - 产品包括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收入主要构成)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7] - 国内极少数实现半导体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7]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7]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有利于利用标的公司现有客户资源 大幅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和产品验证周期[8] - 双方在激光直写光刻和检测设备领域存在技术互补:公司擅长光学系统和精密运动控制 标的公司擅长核心算法和软件系统[8] - 交易后将增强公司在直写光刻领域研发实力 提高产品迭代速度和设备竞争力[8] 公司近期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2亿元 同比增长5.27%[7] - 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3066.17万元 同比下降10.46%[7] - 9月1日股价收报27.84元/股 单日涨幅8.37%[3]
苏大维格拟收购常州维普不超过51%股权,增强公司在直写光刻领域的研发实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20:45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不超过51%股权 整体估值暂不超过10亿元 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5.10亿元[1] - 交易暂不涉及关联方红土一号基金及深创新资本 但后续可能构成关联交易[1] - 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1] 标的公司业务与技术 - 常州维普主营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及晶圆缺陷检测设备 均属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2] - 标的公司为国内极少数实现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产化核心零部件[2]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2] 行业背景与市场空间 - 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国产化率不足3% 国产替代处于早期且空间巨大[2] - 光掩模是半导体及平板显示行业关键核心材料 用于微电子制造图形转移[2] 战略协同效应 - 公司现有激光直写光刻机业务与标的公司客户群体高度重叠 可降低客户开发成本和产品验证周期[3] - 双方技术在光学系统 精密运动控制平台与核心算法 软件系统等领域形成互补[3] - 收购将增强直写光刻领域研发实力 加速产品迭代和国产替代进程[3] 交易状态说明 - 当前签署的为意向协议 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4] - 需完成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 目前对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4] - 正式协议尚未签署 交易存在不确定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