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期货

搜索文档
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期货力量”
期货日报网· 2025-07-25 09:09
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部署 - 中共中央作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部署,旨在打破行政分割,整合区域市场形成"超级市场",增强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 [1] - 该战略是对全球化逆流的主动破局,也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1] - 期货市场凭借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核心功能,将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核心"助推器" [8]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 期货市场通过集中化交易机制形成公开透明的远期价格信号,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大宗商品定价基准 [2] - 郑商所棉花期货价格成为全国80%棉花交易的定价基准,推动市场从"分散议价"向"统一标价"转变 [2] - 甲醇期货价格引导"西醇东运"规模化流通,打破传统地理限制 [2] - 原油期货与PTA期货提升国际定价话语权,使我国从价格接受者转变为区域定价中心 [3] 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 - 期货市场为企业提供抵御价格波动的"缓冲垫",降低跨区域经营不确定性 [4] - 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等企业利用白糖期货与瓶片期货锁定成本,确保供应链稳定 [4] - PTA期货与短纤期货联动帮助纺织企业实现全链条套保,减少上下游价格传导摩擦成本 [4][5] - 电力期货试点为新能源发电企业提供电价波动对冲方案,助力跨区域电力交易市场建设 [5] 期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 期货价格引导资本向高效率产业流动,如棉花期货推动新疆棉田与东部纺织厂协同发展 [6] - 郑商所甲醇、纯碱期货交割标准推动生产企业工艺改进,数字化仓单系统实现全国库存可视化 [6] - "保险+期货"模式帮助新疆枣农锁定收益并扩大种植规模,花生期货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 [6] 期货市场的制度创新功能 - 纯碱期货交割库向光伏玻璃主产区延伸,推动跨省物流与质检标准统一 [7] - 《期货和衍生品法》施行后建立全国性联合监管框架,遏制市场分割与投机炒作 [7] - 与香港合作开发绿色金融衍生品,推动境内外规则对接 [7] 未来发展方向 - 加速电力期货、碳排放权期货、物流指数期货等新品种上市,覆盖光伏玻璃、新能源汽车材料等新兴产业链 [10] - 推广"保险+期货"模式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 [11] - 建设数字化仓单流通平台,统一跨区域物流与质检标准 [11] - 扩大QFII、RQFII投资范围,探索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交割库网络 [12] - 联合香港交易所推出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指数期货,探索与欧盟碳市场互认机制 [12]
上海离岸经济功能区:打造全球金融枢纽与人民币国际化窗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5:58
上海离岸经济功能区的战略定位 - 设立上海离岸经济功能区是补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离岸功能短板的关键举措,旨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贸易结算向储备货币跃升 [1] - 功能区定位为跨境资本流动核心枢纽,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金融强国建设进程,需打造"服务实体、风险可控、本币主导、内外协同"的离岸金融高地 [1] - 采用"境内关外"特殊管理框架,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形成衔接国际金融中心的离岸试验田 [2] 制度创新体系 - 营商环境创新:计划将外资金融机构审批时限从187天压缩至30天,实施"承诺制+全流程监管"模式,建立实时监测平台实现异常交易秒预警 [3] - 税收政策设计:对离岸金融业务征收5%资本利得税+零增值税,离岸人民币债券利息收入免征预提税,可降低跨境融资成本1.8个百分点 [4] - 法律协同:设立"特别法律适用区",允许涉外合同适用国际法律比例从12%提升至50%,引入国际仲裁员占比超50% [6] 业务生态构建 - 核心业务聚焦"一带一路"跨境服务:2026年目标发行本币债券300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30%资金定向用于基建项目 [8] - 创新数字金融应用: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2026年覆盖30%区域供应链项目,数字人民币离岸钱包年交易规模控制在5000亿元内 [9] - 账户体系改革:合并OSA、FT、NRA账户为"新离岸账户",2026年非居民账户渗透率从5.9%提升至45% [11] 内外协同机制 - 沪港互补格局:上海聚焦"在岸支撑的离岸业务",香港处理高风险跨境投资,建立"沪港离岸金融直通车"实现资金按真实贸易背景流动 [13] - 全球节点布局:联动迪拜、圣保罗等节点形成服务网络,目标覆盖"一带一路"60%国家的经贸结算 [14] - 离在岸融合控制:设置资金渗透比例动态调整机制,单笔资金划转不超过账户总额5%,2025年整体渗透率不低于30% [15][18] 基础设施与人才建设 - 人才引进:对年薪超50万元外籍人才给予个税差额补贴,2025年外籍人才占比从7.2%提升至15%,联合国际高校开展"2+2"培养计划 [21] - 基础设施升级:推动上海金与伦敦金价差波动率从0.38%降至0.10%,原油期货境外投资者持仓占比从25.3%提升至40% [22] - 政策保障:将功能区作为资本项目开放试验田,完善"离岸金融指数"评估体系,每半年发布报告增强透明度 [23]
期货走势预测:2025年哪个品种将爆发?
搜狐财经· 2025-06-17 12:01
贵金属 - 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延续,实际利率下行将为贵金属提供长期支撑 [3] - 地缘政治风险推升避险需求,全球央行购金潮延续,2024年黄金需求突破千亿美元 [3] - 沪金主力合约逼近历史高点,高盛预测国际金价或突破2900美元/盎司 [3] 能源化工 - OPEC+闲置产能降至历史低位,美国页岩油增产预期压制价格,Brent原油预计在68-78美元/桶区间震荡 [5] - 红海航运危机常态化可能推升亚洲时段SC原油的波动率 [6] - 沥青受益于"十四五"基建收尾需求,裂解价差有望提振 [6] 工业金属 - 新能源领域用铜量激增,CRU预测全球铜供需缺口将扩大至84万吨 [8] - LME铜库存在20万吨历史中枢以下,中国社会库存创5年新低 [8] - 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美元走弱或触发大宗商品估值重构 [9] 农产品 - 棕榈油、菜籽油受东南亚天气扰动及进口依赖支撑,2024年棕榈油涨幅达42% [11] - 巴西干旱导致全球白糖供应预期下调,技术面底部回升可能触发阶段性反弹 [11] - 拉尼娜气候扰动单产,大豆与玉米库消比逼近危机水平或推升价格 [11] 新能源金属 - 全球电动车渗透率超30%,锂矿扩产周期长,2025年缺口或扩大至15万吨 [12] - 印尼镍出口政策收紧加剧供应紧张,硫酸镍需求预计较2022年翻倍 [12] 碳排放权 - 全国碳市场2025年覆盖行业将扩至水泥、电解铝等8大领域,年配额量超80亿吨 [15] - 国内碳价70元/吨较欧盟90欧元/吨存在5倍价差修复空间 [15] - CCER重启预期下,林业碳汇或成结构性机会 [15]
服务绿色转型 期货市场具有独特功能和较大潜力
期货日报网· 2025-05-19 08:22
绿色金融概述 - 绿色金融定义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期货等多种工具 [2] - 绿色金融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引导资金流向环保和低碳领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 - 全球范围内绿色金融迅速崛起,欧盟、中国、美国、日本等通过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方式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2] 期货市场在绿色金融中的作用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功能反映未来商品价格走势,为绿色产业相关企业提供价格信号,帮助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计划 [3] - 期货市场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实体企业可通过套保锁定原材料价格和碳排放成本,例如农产品企业锁定销售价格、新能源企业锁定锂钴采购成本 [3] - 国内期货市场不断创新期权、互换等工具,为企业提供多样化风险管理选择,实现风险精细化管理 [3] 期货市场对绿色产业的资源配置影响 -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引导资源向高效益、低风险的绿色产业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产业竞争力 [4] - 绿色产业因良好发展前景和社会效益,吸引更多资金和资源流入,提升发展效率 [4] 绿色金融实践案例 - 大豆种植领域通过"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保障农户收益,鼓励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5] - 棉花期货市场推动绿色生产方式,交易所推出"绿色棉花"认证和交割制度促进产业绿色升级 [5] - 原油期货价格波动促使能源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投资,新能源企业利用期货工具管理能源价格风险 [5] - 天然气期货市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占比提升,助力能源转型 [6] - 铜期货市场推动绿色冶炼技术,"绿色铜"交割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 [6] - 锂期货市场吸引资金进入锂资源开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交通领域绿色转型 [6] - 北欧电力交易所上市电力期货,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和发展 [6] 中国期货市场的绿色金融创新 - 广州期货交易所规划上市碳排放权期货,帮助控排企业规避配额价格波动风险,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 [7] - 电力和碳排放权期货通过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在实体经济绿色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7]
多举措推动南沙期货市场建设
期货日报网· 2025-05-13 02:24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30条重点举措,推动广州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1] - 举措涵盖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 [1] 广期所绿色金融与电力期货探索 - 《意见》鼓励广期所积极探索电力期货,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 [2] - 电力期货具备同质性、价格波动频繁等特点,境外实践表明其可有效规避电力市场风险 [2] - 广期所持续健全绿色低碳期货品种体系,布局光伏、储能、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链,推进碳排放权、电力等品种研发上市 [2] 期货品种国际化与跨境合作 - 《意见》支持广期所将已上市期货期权产品申请为允许境外交易者参与的特定品种 [3] - 广期所所有上市品种已面向QFII开放交易,国际化进程迈入新阶段 [3] - 支持广期所与港交所推出跨境合作品种,探索期货品种国际合作新模式 [3] - 业内建议广期所联合港交所推出跨境碳期货与期权,探索大湾区碳市场互联互通 [4] 港澳资本参与与期货产业园建设 - 《意见》支持港澳投资者依法申请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并控股境内期货公司 [5] - 港澳资本参与将助力内地期货公司拓展离岸人民币结算、跨境套保等业务 [5] - 南沙期货产业园建设冲刺9月底竣工,重点吸引金融、期货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 [7] - 支持南沙建设商品期货交割中心,完善期现货一体化产业服务体系,强化区域定价权 [7] 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 深化广期所与港交所合作有助于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提升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影响力 [3] - 南沙定位为"国际金融岛",将加速内地期货市场与港交所、伦敦金属交易所互联互通 [6]
以金融笔触勾勒时代价值图谱
期货日报网· 2025-05-09 08:29
科技创新与金融工具 - 证监会《意见》提出"畅通科技企业融资通道",通过金融衍生品帮助科创企业应对研发周期和市场波动风险 [2] - 中金岭南期货利用30年有色金属领域经验,帮助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研发企业通过期货交易锁定原材料价格,避免成本失控 [2] - 期货工具的时空延展性与技术攻关周期耦合,构建对冲市场不确定性的缓冲地带,稳定创新要素价值沉淀 [2] 绿色金融与碳定价 - 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动碳排放权期货等创新工具,将环境成本纳入市场定价体系,促进绿色产业转型 [3] - 新能源汽车产业对锂、钴等新能源金属需求增加,碳排放权期货促使企业采用环保工艺并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 [3] - 绿色标的物价格波动成为衡量产业转型深度的"晴雨表",推动绿色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3] 普惠金融与中小微企业 - 《意见》要求"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质效",通过微型合约设计让中小微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 [4] - 大湾区制造业集群中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微型合约实现风险管理,使金融工具与产业链毛细血管同频共振 [4] - 金融服务范式迁移使风险管理从头部企业专属变为支撑产业生态健康度的基础养分 [4] 养老金融与资产配置 - 《意见》推动养老金融创新,商品指数基金等工具打破传统资产边界,实现养老资金保值需求与期货市场风险对冲功能结合 [5] - 养老基金通过商品指数基金参与期货市场,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对抗通胀侵蚀并重构生命周期财富曲线 [5] 数字监管与技术创新 - 《意见》提出推动监管大数据仓库和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利用区块链存证技术实时记录交易数据 [6][7] - 智能算法穿透交易数据构建市场数字孪生体,压缩传统监管滞后性,提高异常交易行为发现效率 [7] - 技术赋能的监管进化重新诠释市场透明度,为金融创新划定动态平衡的安全边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