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再生NMN

搜索文档
正品控股拟港股上市,营收高度依赖大客户 毛利率逐年下滑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07 09:16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要在香港从事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的开发、销售、营销及分销 业务模式包括将生产外包并通过万宁等零售门店分销自有品牌及第三方品牌产品 [2] - 按2024年零售值计算 公司在香港本地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供应商中排名第七 市场份额约为1.6% [2] - 营业收入来源包括销售自有品牌及第三方品牌产品、销售推广服务以及管理包装服务 [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3财年0.43亿港元增长至2025财年1.3亿港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约73% [2][3] - 净利润从2023财年1131.3万港元增长至2025财年3625.7万港元 [2][3] - 毛利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从2023财年81.6%降至2025财年75% 主要因促销折扣增加及低毛利率第三方品牌业务占比提升 [4][6] - 纯利率从2023财年26.2%升至2024财年32.4%后回落至2025财年27.8% [6] - 总资产回报率从2023财年21.5%持续提升至2025财年43.1% [6] 客户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3财年90.6%降至2025财年83.4% 但仍保持高度集中 [7] - 最大客户牛奶公司收入占比从2023财年89.1%降至2025财年74.5% 三年贡献收入分别为0.39亿、0.84亿和0.97亿港元 [7] - 客户结构包括批发客户(牛奶公司及其他零售商)、零售终端客户和企业服务客户 [7] 供应链特征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2023财年86.3%略降至2025财年80.3% [6] - 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2023财年55.6%显著降至2025财年27.8% 采购额从400万港元波动至770万港元 [6] - 采购内容涵盖自有品牌产品生产、第三方品牌产品采购及包装物料 [6] 资金用途与战略 - 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市场拓展、开设自营门店、拓展销售网络及新产品开发 [1] - 公司通过提供促销折扣策略争取市场份额 特别针对"生长钙"及"维再生NMN"等自有品牌产品 [4]
正品控股拟港股上市 营收高度依赖大客户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23:31
公司概况 - 正品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市场拓展、开设自营门店、拓展销售网络及新产品开发 [1] - 公司在香港从事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的开发、销售、营销及分销,产品生产外包给供应商 [2] - 按2024年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的零售值计算,公司在香港本地供应商中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约为1.6% [2] 财务表现 - 2023财年、2024财年、2025财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43亿港元、1.1亿港元、1.3亿港元,净利润分别为1131.3万港元、3548.3万港元、3625.7万港元 [2] - 毛利率逐年下滑,2023财年、2024财年、2025财年分别为81.6%、78.6%、75%,主要因促销折扣增加及第三方品牌产品收入占比提升 [5][6] - 纯利率分别为26.2%、32.4%、27.8%,权益回报率2024年、2025年分别为150.6%、158.3% [6]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营业收入高度依赖第一大客户牛奶有限公司,2023财年、2024财年、2025财年来自该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9.1%、76.7%、74.5% [9]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90.6%、89.4%、83.4% [9]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86.3%、77.3%、80.3%,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5.6%、34.5%、27.8% [8] 业务模式 - 公司主要通过万宁在香港的零售门店分销自有品牌及第三方品牌产品 [2] - 收入来源包括销售自有品牌及第三方品牌产品、提供销售推广服务、管理及包装服务 [2] - 公司委聘供应商提供自有品牌产品,并向品牌商采购第三方品牌产品 [8]
正品控股拟港股上市,营收高度依赖大客户
中国证券报· 2025-08-06 21:54
公司上市计划 - 正品控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市场拓展、开设自营门店、拓展销售网络及新产品开发 [1] - 公司营业收入高度依赖第一大客户牛奶有限公司 [1] 业务概况 - 公司在香港从事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的开发、销售、营销及分销 [2] - 公司将产品生产外包给供应商,主要通过万宁在香港的零售门店分销自有品牌及第三方品牌产品 [2] - 按2024年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的零售值计算,公司在香港本地供应商中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约为1.6% [2] - 营业收入来源包括销售自有品牌及第三方品牌产品、向第三方品牌商提供销售推广服务以及提供管理及包装服务 [2]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43亿港元、1.1亿港元和1.3亿港元 [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31.3万港元、3548.3万港元和3625.7万港元 [2] - 2023-2025财年毛利率分别为81.6%、78.6%、75%,呈逐年下降趋势 [4][5] - 毛利率下降原因为提高促销折扣以争取市场份额,以及第三方品牌产品收入增长(其毛利率较低) [4] - 2023-2025财年纯利率分别为26.2%、32.4%、27.8% [5] - 2024-2025财年权益回报分别为150.6%、158.3% [5] - 2023-2025财年总资产回报分别为21.5%、40.2%、43.1% [5] 供应商与客户结构 - 2023-2025财年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分别占总采购额86.3%、77.3%、80.3% [6] - 同期向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分别占总采购额55.6%、34.5%、27.8% [6] - 2023-2025财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分别为90.6%、89.4%、83.4% [7] - 同期最大客户牛奶公司营收占比分别为89.1%、76.7%、74.5% [7]
正品控股递表港交所 超七成营收依赖“牛奶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22:24
公司概况 - 正品控股成立于2011年,主营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2024年在香港鹿相关保健补充品及产品零售值排名第一,市场份额29.4% [1][2] - 公司经营6个自有品牌和6个第三方品牌,自有品牌"炎痛消"旗下的关节及痛症产品是2024年万宁最畅销5种相关产品之一 [2] - 公司主要通过万宁在香港的零售门市分销产品,2024年在香港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供应商中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1.6% [2] 业务模式 - 公司采用混合销售网络,包括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批发业务占比报告期内分别为89.7%、93.0%、88.8% [3] - 公司对"牛奶公司"依赖较大,2025财年来自"牛奶公司"的销售额为9710万港元,占全年营收74.5% [1][4] -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保健补充品及产品和美容补充品及产品,报告期内分别占集团总收益约98.8%、98.8%、98.2% [2]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分别为0.43亿港元、1.10亿港元、1.30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73.6% [4] - 报告期内净利润分别为1131.3万港元、3548.3万港元、3625.7万港元 [4] - 毛利率呈逐年下滑趋势,分别为81.6%、78.6%、75.0%,主要因促销折扣和第三方品牌产品收益增长 [4] 客户与供应商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分别为90.6%、89.4%、83.4%,最大单一客户"牛奶公司"占比分别为89.1%、76.7%、74.5% [4][5] - 报告期内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86.3%、77.3%、80.3%,单一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5.6%、34.5%、27.8% [5] - 贸易应收款项报告期内分别为1440万港元、3160万港元、4250万港元,其中逾期金额分别为10万港元、30万港元、40万港元 [5] 公司治理 - 张运裕为公司实控人,于2021年11月19日以2480万港元收购正品香港 [7] - 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向张运裕派息1440万港元、1020万港元、3710万港元,用于抵消与最终控制方的往来账 [7] - "供应商K"曾为公司关联方,张运裕配偶李沅濂在2023年2月7日~2024年3月28日持有其40%股份 [1][8] 发展战略 - 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拓展中国台湾市场、在香港进行市场推广及促销活动、开设自营门店、拓展销售网络及开发新产品线 [8] - 公司自2013年以来与"牛奶公司"建立长期稳定业务关系,利用其遍布香港的零售网络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展业务 [7]
“80后”会计师转行卖保健品,靠万宁收入9000万仍存信贷风险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01 08:08
公司概况 - 正品控股在香港保健及美容产品供应商中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1.6%,在鹿相关保健补充品细分领域排名第一,市场份额29.4% [1] - 香港鹿相关保健补充品市场从2020年的1.585亿港元增长至2024年的2.22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8.7% [1] - 公司第一大客户为牛奶公司(DFI零售集团),占2025财年总收入74.5%,合作长达12年 [3][2] 业务模式与品牌 - 公司拥有六个自有品牌(正品、炎痛消等)和六个第三方品牌,其中"炎痛消"关节止痛产品是万宁零售门市畅销前五产品 [5] - 主要通过批发模式销售给前五大客户,2025财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83.4%,牛奶公司单客户占比74.5% [7] - 自有品牌毛利率(79.1%)显著高于第三方品牌(52.4%-57.5%) [15]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毛利率持续下降,分别为81.59%、78.62%、75.02%,主因促销折扣增加及第三方品牌收入占比提升 [13][15]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三年增长2.4倍,2025财年占收入28%,行政开支年均增长50% [15][16]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1440万港元增至2025年的4250万港元,其中95.5%存在信贷集中风险 [10] 运营风险 - 牛奶公司退货金额从2023年180万港元激增至2025年500万港元,占当年销售收入超5% [8][9] - 供应商集中度高,2025财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80.3%,曾存在关联交易(实控人配偶持股供应商K 40%股份) [11][12] 发展战略 - 实控人张运裕计划通过IPO融资拓展香港及台湾市场,重点投入市场推广、自营门店及新产品线开发 [19] - 香港保健及美容补充品市场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3.8%,但竞争激烈,前十供应商合计市占率仅55.3% [20][21] - 同行竞争激烈,如草姬集团(港股上市)2023年免疫保健品市占率4.9%,Pitanium近期登陆纳斯达克 [22] 行业背景 - 香港保健及美容补充品市场高度分散,本土品牌前十合计市占率仅31.1%,头部企业市占率不足5.5% [21] - 行业呈现多品牌多渠道竞争格局,如草姬集团采用零售+批发+寄售模式,拥有33间自营店 [22]
业绩一年狂飙214%,正品控股还有后劲吗?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20:0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要在中国香港从事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的开发、销售、营销及分销 通过外包生产并主要透过万宁零售门市以自有品牌及第三方品牌分销产品 [2] - 按2024年零售值计算 公司在香港本地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供应商中排名第七 市场份额约1.6% [2] - 在鹿相关保健补充品细分市场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达29.4% 自有品牌"炎痛消"位列万宁关节痛症类最畅销产品前五名 [3] - 经营六个自有品牌(正品/炎痛消/Organicpharm/日药堂/维再生/Profix)和六个第三方品牌(iPro+/Boiron等) [2]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43亿港元/1.10亿港元/1.30亿港元 复合年增长率73.6% [3] - 同期股东应占净利润分别为1131.3万港元/3548.3万港元/3625.7万港元 复合年增长率79% [3] - 2024财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猛增155%和214% 但2025财年增长明显放缓 [3] - 毛利率保持高位但逐年下滑 报告期内分别为81.6%/78.6%/75% [5] - 收益98%以上来自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销售 [4] 客户集中度 - 报告期内向最大客户"牛奶公司"销售额分别为3850万港元/8400万港元/9710万港元 占总营收比例89.1%/76.7%/74.5% [6] - 超7成营收依赖该大客户 公司通过其旗下万宁门店及线上渠道销售产品 [1][6] - 批发业务占比极高 报告期内分别占营收89.7%/93.0%/88.8% [6] 行业背景 - 香港保健补充品市场2024年规模78亿港元 预计2029年将突破97亿港元 [3] - 外用止痛产品市场2024年规模16亿港元 预计2029年达24亿港元 [3] - 疫情提升健康意识 人口老龄化及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行业增长 [3] 募资用途 - IPO募集资金拟用于拓展中国台湾市场 在香港进行市场推广 开设自营门店 拓展销售网络及开发新产品线 [7]
业绩一年狂飙214%,正品控股还有后劲吗?
IPO日报· 2025-07-31 16:43
公司概况 - 正品控股主要在中国香港从事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的开发、销售、营销及分销 产品生产外包给供应商 主要通过万宁零售门市以自有品牌及第三方品牌分销 [3] - 公司产品组合覆盖各年龄层 专注于鹿相关保健补充品、关节及痛症以及外用止痛产品利基市场 [3] - 经营6个自有品牌和6个第三方品牌 自有品牌包括"正品""炎痛消"等 第三方品牌包括"iPro+""Boiron"等 [3]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零售值计算 公司在香港本地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供应商中排名第七 市场份额约1.6% [3] - 在鹿相关保健补充品领域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达29.4% [4] - 自有品牌"炎痛消"是万宁零售门市最畅销的五种关节及痛症补充品之一 [4]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43亿港元、1.10亿港元、1.3亿港元 复合年增长率73.6% [5] - 同期纯利分别为1131.3万港元、3548.3万港元、3625.7万港元 复合年增长率79% [5] - 2024财年营收和纯利同比猛增155%和214% 但2025财年增长明显放缓 [6] - 毛利率从2023财年81.6%逐年下滑至2025财年75% 主要因促销折扣增加和第三方品牌产品占比提升 [8] 业务模式 - 收益98%以上来自保健及美容补充品与产品销售 [6] - 批发业务占比近90% 主要客户为牛奶公司 通过其万宁零售门市及线上渠道销售 [8] - 零售业务通过自营电商平台、天猫国际、小红书等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 [9] 客户集中度 - 2023-2025财年对牛奶公司销售额占总营收89.1%、76.7%、74.5% [9] - 公司承认存在依赖单一客户风险 若与牛奶公司关系恶化将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9] 行业前景 - 香港保健补充品市场2024年规模78亿港元 预计2029年将突破97亿港元 [5] - 外用止痛产品市场2024年16亿港元 预计2029年增至24亿港元 [5] - 疫情后健康意识提升、人口老龄化及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行业增长 [5] 募资用途 - 计划拓展中国台湾市场 在香港进行市场推广及开设自营门店 [9] - 资金将用于开发新产品线及补充营运资金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