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玉米
icon
搜索文档
美资企业谈中国市场:“哪怕只有1%的市场空间,也足够了”丨聚焦第八届进博会
证券时报· 2025-11-08 11:06
进博会美资企业参与概况 - 第八届进博会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已连续七年位居第一 [1] - 面对中美贸易挑战,美资企业非但未放弃中国市场,反而在加码寻找中国市场新机遇 [2] 美资企业对华市场战略 - 美国需要中国,既需要中国市场,也需要中国产品,中国市场足够大,哪怕只有1%的市场空间,对公司来说也足够了 [1] - 进博会不仅是展示产品的平台,更是促进理解、深化信任的桥梁,美资企业希望与中国伙伴共同探讨更高效、更具可持续性的合作 [2] - 高通公司始终将全球领先的技术愿景与中国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坚定地与中国伙伴携手同行 [3] - 仲量联行深耕中国内地市场三十余年,将继续助力更多跨国企业实现展品变商品、展商向投资商转型,共享中国开放发展成果 [3] 企业参展表现与成果 - 美国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从首届不足15款产品,到本届携百余款创新方案亮相,计划达成超30亿美元新合作 [2] - GE医疗首发18款创新产品,其中9款为全球首秀,新品数量、全球首秀规模均创下新高 [2]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希望像以往一样继续在中国市场销售大豆,认为中国市场有潜力,未来的增长空间巨大 [2] - 首次参展的俄勒冈州珍宝蟹委员会旨在寻找进口商,会将进口商的联系方式直接反馈给蟹农 [1] - 首次参展的Redwood International公司带来了5款无酒精的烈酒,并已通过进博会寻找到两个意向客户在谈 [1]
美资企业用行动投下中国市场信任票 “哪怕只有1%的市场空间 也足够了”
证券时报· 2025-11-08 05:58
进博会美资企业参与概况 - 第八届进博会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连续七年位居第一 [1] - 面对中美贸易挑战,美资企业非但未放弃中国市场,反而在加码寻找新机遇 [2] 美资企业对华市场战略 - 美国食品与农业企业如俄勒冈州珍宝蟹委员会和Redwood International首次参展,旨在寻找中国进口商 [1] - 企业高度认可中国市场潜力,认为中国市场足够大,即使只有1%的市场空间也足够公司发展 [1]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增长空间广阔,希望继续保持销售关系 [2] 美资企业在进博会的具体活动与成果 - 嘉吉公司从首届进博会不足15款产品发展到携百余款创新方案亮相,计划达成超30亿美元新合作 [2] - GE医疗在进博会首发18款创新产品,其中9款为全球首秀,新品数量及全球首秀规模创下新高 [2] - 美国谷物协会展示谷物在饲料与食品领域的创新应用,旨在与中国伙伴探讨更高效、可持续的谷物与能源体系 [2] 美资企业长期在华发展承诺 - 高通公司表示始终将全球领先技术与中国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坚定与中国伙伴合作 [3] - 仲量联行深耕中国内地市场三十余年,将继续助力跨国企业实现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 [3]
美资企业用行动投下中国市场信任票 “哪怕只有1%的市场空间,也足够了”
证券时报· 2025-11-08 02:04
美资企业参展规模与参与度 - 第八届进博会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已连续七年位居第一 [1] - 美国多家大企业是进博会的"全勤生",例如嘉吉从首届不足15款产品参展发展到携百余款创新方案亮相 [2] - 相比中小企业借助协会组团尝鲜,大型企业持续加码参与 [2] 企业市场拓展与合作成果 - 俄勒冈州珍宝蟹委员会首次参展,旨在寻找进口商并将联系方式反馈给蟹农 [1] - 美国葡萄酒出口商Redwood International带来5款无酒精烈酒,已通过进博会获得两个意向客户 [1] - 嘉吉公司计划在进博会达成超30亿美元的新合作 [2] - GE医疗首发18款创新产品,其中9款为全球首秀,新品数量及全球首秀规模创下新高 [2] 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与信心 - 美国出口商认为中国市场足够大,即使只有1%的市场空间也足够公司发展 [1] - 面对中美贸易挑战,美资企业非但未放弃中国市场,反而加码寻找新机遇 [2]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指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希望继续保持销售关系与信任 [2] - 高通公司将全球领先技术与中国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坚定与中国伙伴合作 [3] - 仲量联行致力于助力跨国企业实现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共享中国开放成果 [3] 行业平台价值与创新展示 - 美国谷物协会在进博会展示玉米、高粱等谷物在饲料与食品领域的创新应用 [2] - 进博会被视为促进理解、深化信任的桥梁,是讨论可持续谷物与能源体系的全球合作舞台 [2]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通过现场烹饪品尝活动展示产品应用,强化市场沟通 [2]
特朗普苦求中国未果,赖清德却选择接盘,为美献上100亿美元大单
搜狐财经· 2025-10-10 12:30
美国大豆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 2025年秋季对美国新季大豆采购量创近30年最低纪录 直接降为零 [1] - 中国采购转向的主要原因是对比美国大豆 巴西大豆免税且价格低10%-15% 同时阿根廷于9月22日取消大豆等农产品出口税 [1] - 美国大豆失去中国市场导致豆农面临困境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25年8月公开呼吁中国将订单增至四倍但未获回应 [1] - 贸易战后中国开拓多元进口渠道 2024年从阿根廷进口大豆达410万吨 同比暴涨110% [5] 台湾地区采购美国农产品的影响 -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于9月30日宣布 计划未来四年购买1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 主要包括大豆、小麦、玉米和牛肉 [1][3] - 该采购计划引发本地民众强烈不满 岛内媒体批评此举是将台湾农产品当"献礼"进一步掏空台湾 [3] - 100亿美元采购额相当于每位台湾民众承担近4000元新台币的成本 且美国农产品进入将对本地脆弱农业造成冲击 [3][7] - 此次农产品采购并非孤立事件 2025年2月已披露一项对美军购计划 金额介于7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 两者合计近200亿美元 [3] 地缘政治博弈与市场反应 - 台湾地区当局的采购行为被视为企图通过对美巨额采购 换取特朗普政府的政治支持尤其是对抗大陆的"保障" [3][5] - 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正走向与中国"脱钩" 但中国已找到应对美国关税威胁的多种方案并逐步适应 [5] - 有观点指出台湾地区以民众福祉和经济前景为代价讨好美国 最终难逃被美国吃干榨尽的结局 [5] - 岛内要求调整对美政策的呼声日益增多 拒绝无条件讨好美国 [7]
豆粕:跟随美豆反弹,等待USDA供需报告,豆一,反弹震荡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9-12 10: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豆粕跟随美豆反弹,等待USDA供需报告;豆一反弹震荡 [1] - 9月11日CBOT大豆期货收盘上涨,基准期约收高0.9%,交易商在周五供需报告公布前调整仓位,分析师预计美国大豆和玉米产量预测将因夏末干旱下调,美国大豆单产预测或降至每英亩53.3蒲式耳,产量预计为42.71亿蒲式耳,但因中美贸易战致中国需求低迷,或下调2025/26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测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面跟踪 - 期货收盘价及涨跌情况:DCE豆一2511日盘3911元/吨,跌60(-0.13%),夜盘3957元/吨,涨31(+0.79%);DCE豆粕2601日盘3066元/吨,跌10(-0.33%),夜盘3090元/吨,涨15(+0.49%);CBOT大豆11美分/蒲,涨9(+0.88%);CBOT豆粕12美元/短吨,涨2.0(+0.70%) [1] - 现货价格情况:山东豆粕43%价格3050 - 3070元/吨,较昨持平;华东、华南地区不同时间段豆粕价格与期货合约基差有不同表现,部分持平,部分有小范围波动 [1] - 主要产业数据:前一交易日豆粕成交量10.6万吨/日,前两交易日35.9万吨/日;前一交易日豆粕库存106.39万吨/周,前两交易日101.49万吨/周 [1] 宏观及行业新闻 - 9月11日CBOT大豆期货因交易商在周五供需报告公布前调整仓位而上涨,该报告含美国玉米和大豆产量预测,分析师预计因夏末干旱美豆和玉米产量预测下调,美豆单产或降至每英亩53.3蒲式耳,产量预计42.71亿蒲式耳,但因中美贸易战中国需求低迷,或下调2025/26年度美豆出口预测 [3] 趋势强度 - 豆粕趋势强度为+1,豆一趋势强度为+1,指报告日的日盘主力合约期价波动情况 [3]
截至8月31日当周美国玉米优良率为69%
新华财经· 2025-09-03 08:42
作物生长状况 - 美国玉米优良率为69% 与市场预期持平 但较前一周71%下降2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65%提升4个百分点 [1] - 美国玉米成熟率为15% 较前一周7%提升8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18%下降3个百分点 较五年均值14%提升1个百分点 [1] 时间周期对比 - 当周数据截至8月31日 反映作物生长关键阶段的变化趋势 [1] - 成熟率同比落后但超过五年均值 显示当前生长进度处于历史正常偏快水平 [1]
不买了!中国一船订单都没下,特朗普求情也不管用,美国自作自受
搜狐财经· 2025-08-24 16:08
美国农业出口现状 - 美国多数州玉米和大豆产量超过去年水平 但面临中国买家订单缺失问题 [1] - 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16年近50%下降至目前约20% 而巴西市场份额达到70% [1] - 特朗普要求中国将美国大豆订单量提高三倍 但遭到国内批评 [1] 贸易政策影响 - 特朗普贸易政策导致中国实施报复性措施 使美国大豆需求持续降低 [1] - 中国不愿将重要农业供应链交给敌视自己的国家 [1] - 美国农场主无法找到替代中国市场的选择 份额被其他国家出口商抢占 [1] 行业前景与挑战 - 美国农场主希望中国不完全剔除美国大豆市场 但趋势日益明显 [5] - 特朗普补贴微不足道 难以弥补农场主损失 [3] - 解决贸易冲突需取消不合理关税政策并重建市场信任 [5][6]
截至2025年8月17日当周 美国玉米优良率为71%
新华财经· 2025-08-19 08:11
作物生长状况 - 美国玉米优良率为71% 与市场预期一致 但较前一周72%下降1个百分点 但高于上年同期67%水平 [1] - 美国玉米蜡熟率为72% 较前一周58%大幅提升14个百分点 与上年同期72%持平 略低于五年均值73% [1] 同比变化趋势 - 玉米优良率较上年同期67%提升4个百分点 显示生长条件同比改善 [1] - 玉米蜡熟率与上年同期72%完全持平 生长进度与去年基本一致 [1]
截至8月3日当周美国玉米优良率为73%
新华财经· 2025-08-05 09:20
作物生长状况 - 美国玉米优良率为73%,与上周持平,高于市场预期的72%和上年同期的67% [1] - 玉米吐丝率为88%,高于上周的76%和上年同期的86%,略低于五年均值89% [1]
中国计划取消美国猪肉关税豁免,进口美国肉类产品关税将增30%
搜狐财经· 2025-07-30 08:50
中美贸易政策变动 - 中国自8月1日起正式终止对美国农产品的关税豁免,已获批的豁免将于9月14日失效 [1][3] - 此举被视为对美方施加压力,因5月达成的临时休战协议即将于8月12日到期 [4] - 政策传递出谈判桌上没有“单方面让利”的清晰信号 [7] 美国农产品行业冲击 - 美国牛肉关税从32.5%飙升至62%,猪肉实际税率可能从57%暴涨至87% [3] - 美国猪肉占中国进口总量的比例预计将从去年的18%跌至个位数 [3][9] - 芝加哥期货市场瘦肉猪价格跌破1美元/磅,创十年新低,养殖场面临大面积倒闭风险 [4] 中国农产品市场格局 - 2024年中国国产猪肉产量达5706万吨,进口猪肉仅占0.7%,美国猪肉退出影响有限 [5] - 上半年中国进口猪肉115万吨,同比微增3.4%,巴西占据47%的市场份额 [5] - 美国猪内脏等副产品退出可能导致国内替代品价格上涨15%-20% [5] 全球贸易格局重构 - 南美国家积极抢占市场,巴西投资50亿美元扩建冷链物流,将肉类加工产能提升30% [5] - 在RCEP协议下,泰国冷冻猪肉关税仅为5%,其到岸价比美国猪肉加税后价格低40% [5] - 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2018年前的60%缩水至21%,被巴西取代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