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钠

搜索文档
全球肝素原料药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8-07 17:07
肝素原料药行业概况 - 肝素原料药是一种抗凝血剂,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静脉、动脉或肺部血栓,外科手术前也用于降低血栓风险 [1] - 肝素原料药主要分为肝素钠和肝素钙两种形式 [1] - 全球肝素原料药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4.7亿美元,2031年增长至23亿美元,2025-203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77% [1]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五大肝素原料药生产商包括东诚药业、海普瑞药业、Pfizer、健友生化制药、Bioibérica,2024年合计市场份额约55.0% [4] - 主要厂商还包括千红生化制药、常山药业、九龙药业、Opocrin等 [15] 产品细分 - 肝素钠是最主要的产品类型,占据约96.63%的市场份额 [6] - 低分子肝素制剂是主要需求来源,占应用市场的85.10%份额 [7] 区域市场分析 - 欧洲是全球最大肝素原料药消费市场,2024年占全球营收的36.86% [10] - 欧洲市场预计从2025年5.38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8.0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6.88% [10] - 重点关注地区包括北美、欧洲和中国 [15] 市场驱动因素 - 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疾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等疾病发病率上升推动需求 [12] - 医疗健康行业扩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提高、老龄化趋势加剧促进市场增长 [12] - 医药研发进步和外科手术数量增加为市场提供持续动力 [12] 供应链与挑战 - 肝素原料药供应链脆弱,主要原料依赖猪肠粘膜,易受动物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12] - 质量和安全性是监管重点,需防范掺假和污染问题 [12] - 行业面临替代性抗凝剂竞争和生产工艺复杂等挑战 [12] 研究机构背景 - QYResearch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和中国北京,业务覆盖160多个国家 [20] - 服务领域涵盖电子半导体、化工原料、新能源汽车、光伏、食品药品等多个行业 [21] - 报告被BBC、陶氏化学、日本经济新闻社、安永等权威机构引用 [23][24]
河南南阳发力合成生物产业 聚焦饲料氨基酸替代等多领域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1:37
南阳生物质资源与产业基础 - 南阳市年产生物质原料超3000万吨 农作物秸秆超1000万吨 生猪牛羊出栏量超1000万头 具备发展生物制造的原料优势 [1] - 当地已形成以牧原为代表的产业成果 并快速落地 [1] - 构建了热电联产 蒸汽管网及公铁联运物流体系等全方位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4] 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 召开"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 成立"中原合成生物产学研创新联盟" [1] - 发布《生物制造先导区行动计划》1.0版 目标打造千亿级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1] - 设立生物制造专项扶持基金 重点支持中试平台建设与非粮生物质技术攻关 [5] - 未来将聚焦饲料氨基酸替代 生物医药 生物基材料等核心领域 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6] 牧原股份的合成生物技术应用 - 携手西湖大学成立南阳市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和牧原实验室 [2] -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小品种氨基酸 实现豆粕减量替代 [2] - 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产品项目已投产 推动氨基酸生物合成技术产业化 [2] - 该技术可节省2000万吨以上大豆进口 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大贡献 [4] 牧原股份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102亿至107亿元 同比增长1129.97%至1190.26% [3] - 预计扣非净利润106亿至111亿元 同比增长882.95%至929.31% [3] - 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从年初13.1元/公斤降至6月低于12.1元/公斤 目标全年平均12元/公斤 [3] 南阳其他生物技术企业 - 千亩制药用猪小肠生产肝素钠 实现边料高附加值利用 [4] - 唐河金海生物利用废弃油脂开发生物柴油等核心产品 [4] - 恒利康生物研发的辛夷 益生菌 植物酵素等产品达国际领先水平 [4]
河南千牧生物制药项目投产 千红制药产业链布局迈上新台阶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19:00
项目投产与签约 - 千红制药与牧原集团合资的河南千牧生物制药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公司在肝素产业链布局迈上新台阶 [1] - CTH肠衣项目签约仪式同期举行,将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链条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1] - 千牧生物制药项目主要生产肝素钠粗品、肝素钠及低分子肝素钠系列原料药及制剂等相关产品 [3] 项目规模与定位 - 项目占地290.32亩,2023年10月开工建设,定位为全球规模领先的猪副产品综合利用及生物制药基地 [3] - 项目依托牧原集团生猪可溯源资源与千红制药技术优势,强强联合打造国内先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3] - 项目填补河南省高端肝素原料药品空白,推动南阳融入全省"一核五基地"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 [1] 战略合作与市场影响 - 千牧制药与荷兰CTH公司签约肠衣项目,引入欧洲先进技术与市场资源,推动南阳生物医药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2] - 肠衣项目将依托千牧公司可追溯的猪小肠资源,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行业核心竞争力 [2] - 南阳市政府希望双方深化合作,共同打造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1] 公司发展规划 - 千红制药表示该项目是公司在肝素原料药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强化了肝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2] - 未来千牧制药将积极扩大产能创造规模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创收 [2] - 项目旨在带动南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成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1]
海普瑞: 深圳市海普瑞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2024年度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44
本次债券概况 - 债券简称"22海普瑞",代码149870,发行规模5亿元,2022年4月11日在深交所上市 [2] - 债券期限3年,附第2年末发行人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赎回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 [2][3] - 票面利率固定,付息日为每年4月1日,兑付日为2025年4月1日 [2][3] - 募集资金扣除435万元承销费后净额4.96亿元,全部用于偿还"19海普瑞"公司债券本金 [8][9] 发行人经营情况 - 公司为A+H股上市跨国制药企业(A股002399,H股09989),主营业务覆盖肝素产业链、生物大分子CDMO及创新药开发 [5][6] - 2023年1-9月营业收入40.63亿元,综合毛利率33.04%,净利润1.42亿元 [6][7] - 核心收入来源为肝素钠原料药和制剂板块 [6] 发行人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201.21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3.33%;资产负债率37.88%,较2022年末下降2.51个百分点 [7] - 2023年1-9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34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3.12亿元 [7] - 流动比率2.37倍,速动比率0.81倍,应收账款周转率2.86次,存货周转率0.37次 [7] 债券偿付与增信 - 债券于2024年4月1日完成兑付并摘牌,未发生违约 [10][11] - 由深圳高新投提供无条件连带责任担保,担保人信用等级AAA [4][12] 信息披露与合规 - 募集资金使用与定期报告披露一致,专项账户运作无异常 [8][9] - 存续期内按时披露相关信息,未发生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 [12][13] - 信息披露事务负责人及债券相关专人未发生变动 [12]
实控人之子持续增持背后:千红制药业绩稳健增长,创新药迎重大突破
全景网· 2025-06-25 21:15
实控人增持与股权结构 - 实控人一致行动人王轲累计增持公司股份2,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72%,增持计划已完成 [1][2] - 增持后实控人王耀方及一致行动人王轲合计持股比例提升至26.63%,进一步巩固控制地位 [2] - 王轲为生物学博士,自2017年起担任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日常经营管理 [2] - 股东赵刚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0.8117%股份,因逐渐淡出一线业务,预计不影响公司经营 [2] 公司行业地位与产品优势 - 公司是国内生化制药细分领域龙头,涵盖肝素全产业链,2011年深交所上市 [3] - 主要产品包括胰激肽原酶、复方消化酶等原研或国内首仿特色产品,酶制剂国家标准依公司内控标准制定 [3] - "怡开"品牌为国家驰名商标,2024年稳居国内市场第一,"千红怡美"与拜耳医药合作拓展OTC市场 [3] - 肝素钠注射液及封管液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依诺肝素系列抓住集采机遇成为重要增长点 [3]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2024年营业收入15.26亿元,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95.77%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54.62% [4] - 主要产品销量增长且毛利率持续提升,利润增长势头强劲 [4] 研发投入与创新管线 - 2024年研发人员188人(占员工总数19.20%),研发投入超1.5亿元(占营收近10%) [5] - 建立三位一体研发体系,包括海外离岸研发中心和常州国际生物医药创新药物孵化基地 [5][6] - 3个创新药进入Ⅱ期临床,1个即将进入Ⅱ期临床,其中QHRD107Ⅱa期成果在ASH发表 [6] - 首个仿制新药LSA02已完成BE研究并申报生产批件,配套产业化项目已投入临床样品生产 [6] - 创新药多管线布局有望受益于国家政策导向,推动行业向"提质增效"转型 [6]
四川人的内脏江湖:从“猪事皆宜”到“肝胆相照”的舌尖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27 12:25
四川猪肉消费与内脏产业链 - 2025年四川人均猪肉消费量达42.7公斤,居全国首位[1] - 成都某火锅品牌年消耗猪脑花超200吨,猪天堂订单量3年暴涨8倍[1] - 眉山食品厂利用猪小肠生产肝素钠,年产值超10亿元[3] 内脏食材的创新应用 - 猪鼻筋从烧烤摊配菜晋升为预制菜单品,2025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3] - 罗隔肉(横膈肌)因纤维细密被开发成"猪肉和牛"[3] - 成都茶饮品牌推出"杏仁豆腐脑花奶茶",单日销量破万杯[6] 传统烹饪与现代技术融合 - 干煸肥肠油脂转化率达67%[8] - 液氮急冻脑花在零下196℃锁住绵密口感[10] - 3D打印植物蛋白肥肠可骗过90%老饕[10] - 益生菌发酵郡肝使胆固醇含量降低40%[11] 内脏消费的文化驱动因素 - 常吃内脏的四川人在"新奇食物接受度"测试中得分高出全国均值23%[8] - 盆地气候催生辣椒+花椒+内脏的"三重刺激"饮食模式[9] - Z世代将脑花消费视为"朋克养生"的生活方式[9] 高端餐饮与全猪宴开发 - 米其林餐厅开发罗隔肉等稀缺部位[3] - "全猪内脏宴"涵盖21个部位,搭配不同酒体[11] - 脑花豆腐通过分子料理呈现大理石纹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