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旅纵横App
搜索文档
航旅纵横新增充电宝验证功能
北京商报· 2025-09-03 19:53
公司业务动态 - 航旅纵横平台近期正式上线充电宝验证功能 为旅客提供充电宝上飞机自查渠道[1] - 该功能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简化合规自查流程 旅客拍摄或上传充电宝品牌参数标识完整图片后系统自动完成判断并反馈结果[4] 行业政策响应 - 新功能针对民航局实施的充电宝携带新规而推出 实现旅客前置化自查[1]
航旅纵横“延误时长分钟不差获津贴”被批易误解!称已下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14:35
活动设计与规则 - 航旅纵横App推出"惊喜数字活动" 要求起飞延误时长精确等于特定分钟数方可获得300元津贴 购买2份津贴可翻倍至600元[1] - 活动参与费用为9.9元 赔付依据为实际起飞时间与计划起飞时间的分钟差 数据以App航班信息为准[2] - 该活动与常规航班延误险不同 唯一赔付条件为延误时长完全匹配预设数字 多位用户质疑规则设计合理性[1] 用户反馈与争议 - 大量用户通过社交平台投诉活动规则 认为中奖概率极低 有用户误以为延误大于特定分钟数即可获赔[1] - 部分用户批评活动规则类似赌博机制 存在误导性宣传 有用户直接质疑其为诈骗行为[1] - 尽管存在争议 仍有用户成功获赔 某用户称在值机时通过App首页滚动推荐购买后 因延误时间恰好匹配而获得赔付[2] 企业响应与现状 - 航旅纵横客服确认活动已下线 并解释赔付规则需严格匹配分钟数 建议用户咨询南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2] - 南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表示不了解该活动 称赔付需以保单查询结果为准 将申请提交权交由航旅纵横[2] - 尽管活动被标注为"惊喜数字" 但资金入账页面显示为保险理赔款 付款方均为南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交易备注包含"阳光延误保升级版"字样[1] 历史沟通记录 - 航旅纵横官方账号曾在今年5月回复用户投诉 区分该活动与常规航延险 建议需要延误赔付的用户选择航延险产品[1]
保险像赌博,机票比别家贵……航旅纵横正在疯狂挑战用户底线?
凤凰网财经· 2025-08-27 22:01
核心观点 航旅纵横近期因两款核心产品引发用户信任危机:一是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惊喜数字"精准延误险被质疑存在误导性营销和极不合理的理赔规则,涉嫌变相赌博和侵害消费者权益;二是其主打"0差价、0套路"的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实际机票价格高于其他渠道,与宣传不符,消耗用户信任并影响平台长期竞争力 [2][3][10][17][30] 延误险产品设计问题 - 产品规则要求航班延误时长必须精确匹配每日随机设定的"惊喜数字"(整分钟数),例如延误必须恰好等于13分钟,多或少1分钟均不赔付,实际理赔概率极低 [3][10] - 宣传页面突出显示"9.9元"和"300元赔付"等收益信息,但关键条款"必须分钟不差"以较小字体隐藏在不显眼位置,涉嫌误导性营销 [8][10][11] - 实际案例显示用户因航班延误95分钟但未匹配指定数字(如16分钟)而无法获赔,大量用户在社交平台投诉"被坑" [6][9][12] 直销平台价格争议 - 平台宣称"0差价、0捆绑、0套路"并提供航空公司直供源头机票,但实际对比显示同一航班(如成都-大理、北京-大理)价格常比其他平台贵100-数百元 [17][18][22][25][26] - 客服解释价格差异源于航空公司动态定价策略、舱位设置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但用户认为官方直销平台应具备价格优势 [28][29] - 价格问题引发用户对平台定位和价值的质疑,直接冲击其"为民航消费者谋便利"的品牌形象 [17][30] 公司背景与资本表现 - 航旅纵横是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旗下应用,用户量超1亿,提供航班动态查询、行程管理等权威服务 [2] - 2020年5月完成2.737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招商启航资本领投,南航等跟投),2024年7月再获美团、招商局创投等投资,显示资本持续看好其模式 [2] 法律与监管风险 - 律师指出产品通过极难实现的赔付条件极大限制保险公司责任,涉嫌免除保险人法定义务,可能违反《保险法》及金融监管规定,面临行政处罚和整改 [12] - 尽管销售对象为真实乘客难以认定为刑事赌博,但产品设计不合理性已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12][13] 用户反馈与公司回应 - 大量用户投诉后,航旅纵横于8月27日联系保险公司下架该延误险产品,承诺优化服务 [12] - 用户普遍质疑平台价格优势和服务初衷,要求其改进运营模式以匹配"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定位 [30][31]
航旅纵横9.9元“延误险”被指像彩票
中国经营报· 2025-08-27 20:08
产品设计与市场争议 - 航旅纵横App推出"惊喜数字"活动 用户支付9.9元投保后若航班延误时间完全匹配预设分钟数可获得300元津贴[1][4] - 理赔条件被质疑过于苛刻 要求延误时间必须与预设数字完全一致 概率学测算显示命中概率仅0.56%[4][5] - 关键赔付条款使用小字号字体展示 而300元津贴和参与按钮采用醒目设计 被消费者指责为文字游戏[4] 企业行为与合规性质疑 - 法律专家指出该产品设置使理赔概率极低 丧失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 更符合射幸合同特征[5] - 公司曾于2025年7月承诺"0套路"购票原则 但同期登记航班延误预测系统软件(登记号:2025SR1305020)[5][10] - 活动仅对部分用户和航线开放 且延误判定标准以App自身数据为准 与航空公司数据存在差异风险[4][10] 历史争议与市场表现 - 该活动目前已从App下线 但仍保留保费40-72元的常规航延险产品[6] - 公司2025年7月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宣称零差价但部分机票价格较第三方平台高10%-20%[10] - 2018年曾因虚拟客舱功能泄露用户隐私信息引发争议[10]
花3129元买机票后发现另一平台仅570元,航班管家:异常出票导致
新浪财经· 2025-08-26 02:13
事件概述 - 消费者在航班管家App购买北京至厦门机票支付3129元 但同航班在航旅纵横App标价仅570元 价差达2559元 [1][4] - 航班管家客服回应称机票价格实时变动 并解释此单为异常出票导致 [5] - 公司已向消费者退还差价2559元 并表示其他订单问题将直接与客户沟通 [1][5] 价格差异处理 - 消费者要求民航局介入并主张"退一赔三" 总金额达10806元 [4] - 航班管家在民航服务质量监督平台回复称无法满足赔付要求 但提出可申请再退款3129元 [4] - 消费者最终仅收到差价退款2559元 未获得额外赔偿 目前准备通过法律途径寻求三倍订单金额赔偿 [4][5] 平台定价机制 - 第三方购票平台存在显著价差现象 航旅纵横App显示该机票含税价格为570元 [4] - 航空公司根据销售情况动态调整机票价格 并会释放不同舱位导致价格浮动 [5] - 公司客服明确表示仅处理退改业务 未对媒体解释大额价差产生的具体原因 [5]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0696.HK):1H2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处理量表现平稳 回款改善助力业绩实现增长
格隆汇· 2025-08-23 19:11
1H25业绩表现 - 收入38.95亿元同比下滑3.6% 归母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5.9% 符合市场预期 [1] - AIT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 总订座量同比增长5.3% 中国航司处理量同比增长5.5% 外国及地区航司系统处理量同比下滑7.8% [1] - 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8.5% 主要受项目建设进度影响 [1] - 结清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4% 数据网络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2.4% 技术支持及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0.4% [1] 成本与现金流状况 - 营业成本同比下滑4.2% 主要因折旧摊销成本同比下滑17.6% 集成业务销售成本同比下滑52.1% [2] - 信用减值损失净冲回1.77亿元(1H24为0.66亿元) 因客户回款改善导致应收账款坏账余额减少 [2] 联营企业动态 - 持有中航信移动科技20.66%股权 其运营的航旅纵横App于7月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功能 支持多航司直销机票比价购买 不收取机票代理费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年盈利预测23.27亿元 2026年盈利预测25.81亿元 [2] - 当前股价对应13.6倍2025年市盈率和12.1倍2026年市盈率 [2] - 目标价13港元对应15倍2025年市盈率和13倍2026年市盈率 较当前股价存在10.2%上行空间 [2]
航旅纵横杀入机票直销市场 民航版“12306”能否撼动OTA江湖?
新浪证券· 2025-08-22 14:35
平台定位与背景 - 航旅纵横App首页设置"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入口 整合38家国内航空公司资源 承诺"0差价 0捆绑 0套路"六大保障 [1] - 平台背靠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三大航司均为中航信股东 具备"航司+技术方"独特背景优势 [2] - 上线一个月引发行业震动 被网友称为民航版"12306" 国航 东航 南航等航司集体发声支持 [1][2] 行业变革动因 - 南航 国航 东航于今年3月发布公告 直指第三方机票销售平台存在价格与行程单不符 退改签手续费虚高 额外收取本应免费的特殊服务费三大乱象 [2] - 民航局要求2025年底前航司机票直销比例提升至40%以上 目前实际直销占比远低于该目标 [2] - 航司通过直销渠道每年可节省超30亿元分销成本 传统OTA代理抽佣比例通常为票面价的3%-10% [2] 竞争优势 - 平台拥有1亿激活用户 覆盖73%民航旅客 凭借航班动态查询 电子登机牌等高频功能实现低成本用户转化 [3] - 直销模式动摇OTA两大盈利支柱:完全绕过代理环节免除佣金 压缩OTA技术套利空间(包括高买低卖 捆绑销售 退改签剪刀差等手段) [2] - OTA需投入巨额营销费用维持流量 如携程2024年营销费用占比超30% [3] 价格挑战 - 平台上线后用户发现"源头机票"并非总是最便宜 以8月8日北京飞上海HU7613航班为例 航旅纵横售价780元 去哪儿网售669元 价差达16.59% [4] - 广州飞哈尔滨多趟航班价格比飞猪高出38-145元不等 OTA平台和票代会补贴票价 假设赚30元代理费会拿出20元补贴乘客 [4] - 部分航司官网价格低于平台 东航面向大学生 教师 医护等特定群体的身份认证产品价格比航旅纵横低8-10% [4] 运营短板 -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针对航旅纵横的投诉已高达13,000多条 近期多集中在机票业务 主要问题为退钱慢 客服失联 流程缺陷 [5] - 有用户反映7月22日购票显示出票失败 直至8月1日仍未收到退款 平台解释自愿退票1-3工作日到账 非自愿退票需航司审核时间较长 [5] - 平台主要整合国内航空资源 在国际航线分销方面无法替代OTA的全球分销网络 随着2025年暑运出入境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8% 这一短板愈发明显 [5] 商业模式与前景 - 目前不向航司收取代理费 收入主要依赖增值服务(如广告 会员体系) 长期需平衡用户体验与商业利益 [5] - 未来行业可能形成分层竞争格局:航旅纵横主导国内机票直销市场 OTA聚焦国际机票和打包产品 航空公司通过官网服务高端常旅客 [6]
中金:维持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3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2 10:43
核心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年盈利预测23.27亿元和2026年25.81亿元不变 [1] - 当前股价对应13.6倍2025年市盈率和12.1倍2026年市盈率 [1] - 目标价13港元对应15倍2025年市盈率和13倍2026年市盈率 较当前股价存在10.2%上行空间 [1] 上半年业绩表现 - 1H25收入38.95亿元同比下滑3.6% 归母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5.9% 符合市场预期 [1] 业务板块表现 - AIT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 总订座量同比增长5.3% [2] - 中国航司处理量同比增长5.5% 外国及地区航司系统处理量同比下滑7.8% [2] - 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8.5% 主要受项目建设进度影响 [2] - 结清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4% 数据网络收入下滑12.4% 技术支持及产品收入增长30.4% [2] 成本与现金流改善 - 营业成本同比下滑4.2% [3] - 折旧摊销成本同比下滑17.6% 因部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完成折旧摊销 [3] - 集成业务销售成本同比下滑52.1% 受项目建设进度影响 [3] - 信用减值损失净冲回1.77亿元(1H24为0.66亿元) 因客户回款改善导致应收账款坏账余额减少 [3] 联营企业动态 - 持有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20.66%股权 [4] - 航旅纵横App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功能 支持多家航司直销机票比价和购买 作为平台方不收取机票代理费 [4] - 建议关注航旅纵横用户活跃度变化及商业化潜在影响 [4]
中金:维持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0696)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3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0:37
核心观点 - 维持中国民航信息网络2025年及2026年盈利预测分别为23.27亿元和25.81亿元 目标价13港元对应15倍2025年市盈率和13倍2026年市盈率 较当前股价存在10.2%上行空间 [1] - 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3.6%至38.95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9%至14.48亿元 符合市场预期 [1] 业务表现 - AIT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 总订座量同比增长5.3% 其中国内航司处理量增长5.5% 外国及地区航司系统处理量下滑7.8% [2] - 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8.5% 主要受项目建设进度影响 [2] - 结清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4% 数据网络收入下滑12.4% 技术支持及产品收入增长30.4% [2] 成本与资产质量 - 营业成本同比下滑4.2% 主要因折旧摊销成本下降17.6%及集成业务销售成本减少52.1% [3] - 信用减值损失净冲回1.77亿元(去年同期为0.66亿元) 因客户回款改善导致应收账款坏账余额减少 [3] 战略投资 - 持有中航信移动科技20.66%股权 其运营的航旅纵横App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支持多航司直销机票比价购买且不收取代理费 [4] - 需关注航旅纵横用户活跃度变化及商业化潜力 [4]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0696.HK):1H25预告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旅客处理量表现平稳 系统集成或略有承压
格隆汇· 2025-08-12 02:59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预告1H25净利润约14.5亿元 同比增长约5% [1] - 1H25航空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同比稳定增长 但系统集成服务收入同比减少导致总收入同比下降 [1] - 信用减值损失冲回金额同比增加 主要因回款情况改善 [1] 业务运营数据 - 1H25航空信息技术业务处理量同比增长5% 其中内航内线增长4% 内航外线增长21% 外航外线下滑8% [1] - 外航外线恢复程度滞缓 处理量占比进一步走低 [1] - 航空信息技术业务整体单位价格预计有所下降 [1] 联营企业经营动态 - 公司持有中航信移动科技20.66%股权 2024年投资亏损1689万元 [2] - 航旅纵横App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功能 提供多家航司直销机票比价购买服务 不收取机票代理费 [2] - 建议关注航旅纵横用户活跃度变化及商业化潜在影响 [2]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年收入预测3%至91.75亿元 下调2026年收入预测3%至98.23亿元 [2] - 维持2025年盈利预测23.27亿元不变 维持2026年盈利预测25.81亿元不变 [2] - 下调收入预测主要因调整航空信息技术业务处理量假设及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假设 [2] - 维持盈利预测主要因下调集成业务销售成本、折旧及摊销成本假设 [2] 估值与评级 - 当前股价对应14.5倍2025年市盈率和12.9倍2026年市盈率 [2]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目标价13港元不变 基于15倍2025年市盈率 [2] -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存在5%上行空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