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色谱填料
icon
搜索文档
蓝晓科技:公司多肽固相合成载体的主要下游客户为CDMO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16:44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生命科学领域产品种类丰富,包括多肽固相合成载体、小核酸合成载体、色谱填料、层析介质、酶载体等多款产品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生命科学领域营业收入为3.2亿元 [1] 多肽固相合成载体业务 - 公司多肽固相合成载体的主要下游客户为CDMO企业 [1] - 公司未披露多肽固相合成载体在国内临床阶段管线的具体市占率数据 [1] 客户与订单信息 - 公司未披露与礼来、诺和诺德等头部客户的具体合作进展,如是否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订单覆盖产品与阶段、交付节奏与产能预留情况 [1] - 公司未披露具体产品品种(如GLP-1、抗体、小核酸、多肽药物)在生命科学板块的收入占比及近两年增速 [1] - 公司未披露Top5客户的收入占比及变化情况 [1]
赛分科技20251107
2025-11-10 11:34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专注于色谱填料、分离纯化技术 [2] * 公司:赛分科技 [1]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38.39% [3] * 归母净利润9,321.18万元,同比增长71.07% [3] * 综合毛利率为72.73% [3] * 工业纯化板块收入12.08亿元,同比增长68.08%,占主营收入69% [2][3] * 分析色谱板块收入9,332.9万元,保持稳定 [3] 业务板块与增长动力 * 工业纯化板块中,抗体药物领域收入占比60.62% [5] * 胰岛素多肽GLP-1领域收入占比35.41%,同比增速高达161.44%,成为重要增长点 [2][5] * 重组蛋白领域收入330.19万元,同比下降较大 [5] * 商业化阶段收入贡献约1.223亿元,占纯化业务收入近60% [8] * 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阶段收入合计占比约77%,是主要收入来源 [8][9] * 预计2026年更多临床三期项目进入商业化,将带来金额达几千万级别的大订单 [4][11] 项目管线与客户储备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累计项目数量1,126个 [2][6] * 项目分布:研发阶段893个,临床阶段约170个,商业化生产60个 [2][6] * 单第三季度新增项目约75个,其中研发阶段57个,临床阶段14个,商业化阶段4个 [6] * 临床一期和二期项目累计137个,是未来业务成长的重要基础 [10] * 在GLP-1领域,与中国超过80家相关企业中的百分之七八十有合作,覆盖率非常高 [24] 市场竞争与价格策略 * 国产填料价格约为进口填料的40%-50% [2][7] * 2025年填料市场价格较去年有所下降,预计2026年部分厂家会进一步压价 [2][7] * 公司色谱填料产品毛利率维持在70%左右 [2][7] * 药企更注重药品生产安全性和稳定性,规模化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客户粘性强 [7][8] 产能扩张与全球布局 * 国内扬州二期项目预计2026年底建成,届时国内产能将超过20万升 [23] * 美国特拉华州工厂已购买82亩土地,一期规划产能5万升 [13][16] * 规划和建设中的总产能规模接近30万升,全部达产后对应产值估算约30亿元人民币(国内)和4亿美元(美国) [23] * 为应对重组蛋白等未来需求,已预备65亩土地用于三期产能扩展 [22]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0% [4][14] * 海外市场策略分为两部分:欧美市场注重技术合作与本地化生产(如美国工厂) [12][13];“一带一路”及印度等地区面临价格竞争,通过经销商等渠道拓展 [12][14] * 药品出海策略包括分子出海(license out)和药品本身出海 [20] 未来展望与风险关注 * 全球相关市场规模估计在千亿人民币量级,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公司成长空间巨大 [17] * 需关注重组蛋白领域收入同比下降的情况 [2] * 需关注临床早期项目储备,尽管其当前营收占比不高 [2][10] * 公司目前重点放在现有药品领域(如抗体、GLP-1),暂未深入布局固相合成载体等新领域 [18][19] 其他重要内容 * 从临床早期到商业化放量过程漫长,填料采购金额逐步增加:临床一期约百万级别,二期几百万,三期可达500万至千万级别 [25] * 商业化后,抗体类填料一般每一年至两年需更换一次,形成稳定复购 [25] * 在人血白蛋白领域,与艾瑞特(临床三期)等重点客户有合作,若获批其填料需求量将非常大(如生产100吨需5万至10万升填料) [21]
方正证券:医药生物业新一轮上行已经开始 重视早研CRO产业外包新趋势
智通财经· 2025-10-31 10:10
行业整体观点 - 医药生物行业景气度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1] - 出海订单加速释放且行业处于成长早期,向上动能强劲 [1] - 创新药出海具备历史性机遇 [1] 早研CRO - 早研CRO产业转移正当时,国内早研产业链在质量、效率和成本方面的优势得到海外认可 [1] - 创新药BD出海热潮和海外降息周期后药企研发需求回暖是行业上行驱动力 [1] - 实验猴作为战略资源,短期供需错配情况或将持续,价格有望稳中有升 [1] - 建议关注细分领域龙头益诺思、昭衍新药,以及临床前一体化CRO龙头康龙化成、药明康德 [1] 生科上游 - 2025年上半年生物试剂包括培养基、重组蛋白、分子砌块、色谱填料增速加快 [2] - 增长受益于国内创新药出海带来的结构性回暖以及行业出海增速较快 [2] - 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国产品牌具有性价比优势 [2] - 建议关注具备出海能力的生物药产业链相关企业,如百普赛斯、百奥赛图浦迈、皓元医药 [2] 临床CRO - 行业拐点或将至,SMO订单已率先回暖 [3] - 随着创新药融资回暖,IND推进将带动临床项目数增长,呈现量增价稳趋势 [3] - 供给侧格局持续优化,头部企业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3] - 建议关注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诺思格 [3] CDMO - 中报整体业绩表现优异,多肽及ADC等细分赛道增速领先 [4] - 短期多肽及ADC赛道有望保持高景气度,长期小核酸等新分子仍具发展潜力 [4] - 依托小分子业务稳健和新分子业务快速发展,相关龙头企业业绩弹性可期 [4] - 建议关注CDMO龙头企业包括凯莱英、药明康德 [4]
生命科学上游:供需改善,各企业拐点有望逐步显现
国投证券· 2025-10-29 17: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领先大市-A [6] 报告核心观点 - 生命科学上游行业正处于供需改善的拐点,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与加速出海并行 [1] - 需求端受创新药研发趋势向好及政策支持驱动,2025年国内创新药企业海外BD交易总额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92% [2][25] - 供给端国内企业技术持续突破,通过内生外延扩大布局,部分公司业绩已显现改善趋势 [2][29][34] 各章节内容总结 行业概述与国产替代出海趋势 - 生命科学上游涵盖科研试剂、实验耗材与动物、仪器设备及综合服务四大领域 [9] - 生物科研试剂国产化率约10%,高端科学仪器整体进口率约70.6%,分析仪器进口率超80%,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1][22] - 国内企业出海趋势显著,例如昊帆生物海外业务占比从2018年16%提升至2024年36%,毕得医药从43%提升至56% [1][23] 需求端驱动因素 - 下游创新药研发活跃,2025年国内创新药海外BD交易额超1000亿美元,接近2024年全年两倍,驱动上游需求 [2][25] - 国家政策持续支持,如《上海市促进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产业产值达450亿元 [27] 供给端技术布局与业绩改善 - 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平台迭代与外延并购扩大管线,如奥浦迈拟14.5亿元收购澎立生物,纳微科技收购福立仪器 [29][32] - 部分公司业绩拐点显现,百普赛斯25Q2收入同比增长31%,净利润增66%;奥浦迈25Q2收入增47%,净利润增402% [34] 重点公司分析 - 百普赛斯为重组蛋白龙头,覆盖抗体药、ADC、CGT等领域,24Q4起业绩改善,25H1高增长 [39][40][41] - 奥浦迈是细胞培养基龙头,内生外延并举,收购澎立生物完善CRO布局,25H1利润同比增长超50% [42][43] - 纳微科技为色谱填料龙头,突破国外垄断,产品覆盖纳米至微米级微球,提供分离纯化整体方案 [43][45] - 药康生物是实验动物龙头,国内产能约28万笼,海外布局加速,2024年海外业务占比达17% [46][47][49]
赛分科技前三季度净利高增71% 国产色谱龙头迎来刚性需求下的价值重估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19:4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38.39% [1] - 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9321.18万元,同比增长71.07%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1.39%和141.05%,呈现爆发式增长 [2] 业务驱动因素 - 公司把握国产替代战略窗口期,通过开拓增量客户项目和推进存量客户复购转化实现双轮驱动 [2] - 公司受益于中国生物药企研发管线进入商业化爆发期,作为产业链关键材料供应商迎来需求结构性跃升 [1][3] - 公司通过陪伴式出海服务、直接外销及BD管线出海等多种模式紧抓全球化机遇 [3] 研发与技术实力 - 公司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4060.03万元,同比增长20.37% [2] - 公司已获得超80项授权专利,其产品被用于发表超1500篇学术文献 [2] - 公司基于四大基球形成的技术平台已全面覆盖国际头部品牌的技术平台,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2] 行业地位与战略布局 - 公司是色谱填料领域的国内龙头企业,该领域是生物药生产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1] - 公司自2002年通过美国赛分开启全球化征程,2022年成立赛分生科布局美国填料生产基地,形成双循环布局 [3] - 公司从模仿追随发展到平行竞争乃至局部领先的技术跃迁,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 [3][4]
蓝晓科技(300487):公司毛利率创新高 汇兑损益及税费等影响短期利润
新浪财经· 2025-10-26 08:3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9.33亿元,同比增长2.2%,归母净利润6.52亿元,同比增长9.27% [1]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86亿元,同比增长14.86%,环比增长2.29%,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7.72%,环比下降17.58% [1] - 2025年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55.62%,同比提升4.4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3.96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高 [2] - 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率30.42%,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7.33个百分点,主要受汇兑收益环比减少及补缴部分所得税影响 [2] 各业务板块增长 - 2025年前三季度生命科学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1%,金属资源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0%,水处理板块收入同比增长9%,食品加工领域收入同比增长50% [2] - 金属资源板块提镍、提稼、提铀等产品销售持续增长,水处理板块高端饮用水与头部客户形成长单合同,超纯水在半导体、面板等领域持续突破 [2] - 生命科学等高毛利业务营收增加及原材料价格回落是毛利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1][2] 未来增长动力 - 公司产品在国内知名药企的抗体临床三期项目中进行替换验证,并新增两个抗体IND申报项目 [3] - 公司10个类型的色谱填料已完成Drug Master File认证,9款正处于申请阶段 [3] - GLP-1多肽类、乳铁蛋白、小核酸载体等项目顺利推进 [3] - 计划投资11.5亿元建设生命科学高端材料产业园,并在海外进行全球化营销和技术服务网络布局 [3]
华创医药周观点:色谱行业专题2025/10/25
行情回顾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0.56%,跑输沪深300指数2.69个百分点,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7位 [7] - 本周涨幅前十名股票包括建发致新、特一药业、毕得医药等,跌幅前十名股票包括透景生命、新诺威、舒泰神等 [7] - 建发致新以27.13%的涨幅领涨,主要原因为国资改革及行业景气度攀升;透景生命以-18.56%的跌幅领跌,主要原因为前期涨幅较高及三季报发布后的短期回调 [63] 整体板块观点与投资主线 - 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配置也处于低位,考虑到美债利率等宏观环境因素的积极恢复以及大品种对行业的拉动效应,对2025年医药行业增长保持乐观 [10] - 创新药行业正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迎来产品为王阶段,2025年建议关注国内差异化和海外国际化的管线 [10] - 医疗器械领域,影像类设备招投标量回暖明显,设备更新持续推进;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有补贴政策推进;骨科集采出清后恢复较好增长;神经外科领域集采后放量和进口替代加速 [10] - 创新链(CXO+生命科学服务)海外投融资有望持续回暖,国内投融资底部盘整有望触底回升,产业周期趋势向上,25年有望重回高增长车道 [10] - 医药工业中,特色原料药行业成本端有望改善,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10] - 药房板块,处方外流+格局优化等核心逻辑有望显著增强,结合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坚定看好其投资机会 [10] - 医疗服务领域,反腐+集采净化市场环境,民营医疗综合竞争力有望提升,商保+自费医疗快速扩容带来差异化优势 [10] - 血制品行业十四五期间浆站审批倾向宽松,采浆空间打开,各企业品种丰富度提升、产能扩张,行业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 [10] 色谱行业专题 - 色谱技术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组分的理化性质差异实现高效分离分析的方法,其产品体系包括核心耗材(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色谱柱)、仪器设备(色谱仪、层析系统)以及软件与服务 [16] - 生物制药是色谱产品最重要的应用场景,色谱技术贯穿生物药研发、生产及应用全流程,在色谱介质应用中制药工业占比达80%,全球色谱柱消费量中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合计占54.21% [19][20] - 2023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约为503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8920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高达9.5%-12.5% [24] - 2023年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支出总额达1610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近50,占其净销售额的23.4% [24]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药市场,其规模由2018年的26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348亿元,CAGR为12.61%,预计到2032年将达11268亿元 [27][29] - 2023年全球色谱填料市场规模约为69亿美元,预计2026年增至90亿美元,CAGR为9.26%;中国市场规模达112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203亿元,CAGR为21.92%,远超全球水平 [35][37] - 全球色谱市场主要由Cytiva、Tosoh、Bio-Rad等跨国巨头垄断,2018年三者占据全球50%的市场份额 [38] - 政策与需求共同助力国产替代,国家集采政策倒逼药企降本增效,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政策加持;下游生物药生产中分离纯化环节成本占比高(如单抗生产占65%以上),药企对性价比优异、供应稳定的国产产品需求迫切 [43] - 国产色谱企业已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如汉邦科技在2023年中国液相色谱设备(化学药)市场和生产级大分子层析系统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40][42];赛分科技工业纯化填料收入从2020年0.16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1.82亿元,CAGR达84% [44] 医疗器械细分领域观点 - 高值耗材中,骨科市场受益老龄化前景广阔,集采促进国产替代加速;神经外科领域迈普医学产品线完善,集采影响转向利好,海外收入持续高增长 [46] - IVD领域,化学发光是规模最大(2023年超400亿元)且增速较快(2021-2025年CAGR预计15-20%)的细分赛道,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集采加快进程,目前国产市占率约20-30%,出海逐渐深化 [47] - 医疗设备领域,医学影像设备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招投标回暖明显,2025年1月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7.82%;家用医疗器械受益于补贴政策 [48] - 低值耗材领域,海外去库存影响出清,外销订单明显好转,国内产品迭代升级 [49] - 港股医疗器械公司归创通桥,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产品线布局全面,2021-2024年收入CAGR达131%,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1亿元,海外收入2258万元同比增长58.2% [51] 医药消费与生命科学服务 - 中药板块建议关注基药目录主线、国企改革(ROE指标考核优化)、医保解限品种及OTC企业 [53][55] - 生命科学服务行业短期需求有所复苏,供给端持续出清,长期看行业渗透率低,国产替代为大趋势,并购整合有望助力公司做大做强 [54] - 特色原料药领域,2019年至2026年全球有近3000亿美元原研药专利到期,仿制药替代空间约为298-596亿美元,将扩容特色原料药市场,建议关注向下游制剂端延伸的企业 [56][60] 行业与个股事件 - 乐普生物MRG003(EGFR-ADC)联合PD-1单抗针对局晚期头颈鳞癌的II期临床完成首例患者入组,此前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II期研究中最高达成60%的客观缓解率和100%的疾病控制率 [61] - 通化东宝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在印度尼西亚获批,2024年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尼加拉瓜、缅甸等国获批,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布局 [62] - 罗氏2025年前三季度总营收458.62亿瑞士法郎(约548.78亿美元),同比增长7%,制药业务收入355.55亿瑞士法郎(约425.45亿美元),同比增长9%,并上调2025年业绩预期 [63]
浙商证券:医药科研进入基本面兑现期 看好弹性方向
智通财经· 2025-10-17 11:39
行业基本面与需求趋势 - 上半年国内生命科学上游基本面修复由供需格局平稳改善驱动 [1] - 上半年海外需求修复相比国内端更加明显 [1] - 相关公司国内业务端大幅提速 试剂耗材等多数公司应收周转率持续且明显提升 [1] - 预计国内需求端改善的进度将持续边际加速 看好四季度及明年板块在国内需求端进一步改善下利润端弹性兑现 [1] 增长动力与业绩展望 - 看好"商业化项目放大+本土进口替代提速+出海"三重共振下的量产放大类上游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 [1] - 2025年上半年色谱填料、培养基、合成试剂等部分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 [1] - 基本面趋势反应前期持续的产品力提升与优质客户项目导入积累的结果 [1] - 随着国内新药研发景气度提速及商业化变更路径跑通 预计填料、培养基的加速动能仍将持续 [1] 估值与周期判断 - 即使当前板块部分标的估值已回到2022-2023年位置 但对比研发周期看后续仍有向上空间 [2] - 行业当下处在生物技术突破升级与本土创新BD出海新周期、流动性周期向好、资本周期回升等多重周期共振新阶段 [2] - 流动性周期向好体现为美联储降息通道开启 [2] - 资本周期回升体现为全球药企与CXO同步开启扩产能、人员新周期 [2] - 创新链估值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2]
东富龙前沿技术闪耀国际舞台 打造行业“智慧制药”的理念
中证网· 2025-10-10 21:09
公司技术展示与市场影响 - 在新加坡ISPE展会集中展示生物技术模块化工厂模型、一次性耗材、色谱填料及RTP技术等前沿方案,成为全场焦点 [1] - 模块化工厂通过设备加工程一体化集成,将药厂投产周期从传统2到3年压缩至6个月 [2] - 举办技术分享会展示智能生物反应器一站式解决方案,为生物制药不同阶段提供精准高效的智能支持 [2] - 吸引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大量客户深度交流,引发强烈兴趣 [2] 国际合作与产品创新 - 与意大利Nicomac深度战略合作,以国际技术加本土制造模式重塑口服固体制剂包衣标准 [3] - Nicomac技术服务全球65个国家,交付超1800个项目,东富龙拥有8大制造基地总面积超80万平方米及3000家全球客户 [3] - 双方联合研发的新一代包衣机融合五大创新技术,精准契合全球片剂包衣市场增长需求,该市场规模2023年达52.76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70.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33% [3] - 设备满足欧洲高标准合规要求并提供本地化服务,适配薄膜包衣等主流技术,解决传统工艺效率低、能耗高痛点 [3] 全球化战略与产业升级 - 新加坡展会成功是深化全球化战略的缩影,夯实国际市场影响力 [2] - 欧洲研发中心结合领先技术开发先进冻干制剂与小容量水针注射剂灌装线,形成完善无菌灌装产品体系 [2] - 公司发展轨迹与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从冻干机龙头到智慧药厂交付者,其细胞治疗、生物制品等解决方案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 [4] - 展会亮相与国际合作的多重突破推动中国智造在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链中向高端环节攀升 [4]
纳微科技:血液制品列为色谱填料核心业务的重点应用方向
新浪财经· 2025-09-22 20:01
公司业务战略 - 公司将血液制品列入色谱填料核心业务"3+2"重点应用方向之一 [1] - 公司持续开发新产品和应用工艺并积极对接客户需求 [1] - 公司已有不同阶段的研发项目导入 [1] 行业发展趋势 - 近几年国内血液制品客户越来越重视创新工艺研究 [1] - 国内血液制品客户越来越重视关键物料国产替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