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

搜索文档
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中药材GAP符合性信息的通告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3 15:41
政策符合性 - 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和重庆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的苍术药材供应商扎兰屯市天利原农副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GAP审核检查[2] - 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上述公司使用的苍术药材进行延伸检查后综合评定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2] 生产基地信息 - 苍术种植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 地理坐标东经122°50′50″ 北纬47°50′16″[3] - 基地面积达5060亩 由扎兰屯市天利原农副产品购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 合作方为重庆太极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3] 产品关联 - 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将苍术药材用于藿香正气口服液生产[3] - 重庆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将苍术药材用于苍术饮片生产[3]
大别山深处的英山县如何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中国环境报· 2025-08-18 10:04
生态环境建设 - 深入开展蓝天行动 强化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2] - 推进碧水行动 整治白莲河流域水库岸线及排口19个[2] - 实施净土行动 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198个 治理率达63.67%[2] - 建立大别山五针松保护长效机制 建设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繁育园[2] - 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全县无化工企业及"两高"项目[3] 农业产业升级 - 新建生态茶园2560亩 智慧茶园1820亩 出口茶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万亩[4] - 改造老茶园9200亩 推广宜机化茶园改造及生态增效栽培技术[4] - 红花村和杨家庄基地获生态低碳茶园认证 彭畈村基地通过欧盟认证[4] - 实施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 新建出口茶种植基地两万亩[5] - 构建"茶园直达全球"物流体系 2025年首批出口创汇160万美元[5] 品牌价值提升 - 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达51.23亿元 较2024年增长16.44亿元 涨幅47.25%[5] - 英山茯苓 天麻 苍术 桔梗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5] - 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总计160亿元 其中茯苓品牌价值88.15亿元[5] 生态旅游发展 - 孔家坊乡神峰山庄打造生态康养 休闲度假 文化体验综合服务体系[4] - 形成"神峰模式" 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4] 区域经济合作 - 实施"品牌共建+产业集聚"战略 加速形成大别山茶叶集散中心[5] - 举办茶叶出口开门红 乡村音乐潮 品茶赏花季等品牌推广活动[5]
湖北将打造千亿级中药材全产业链
长江商报· 2025-08-12 07:29
行业政策与规划 - 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振兴湖北道地药材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推动药材、药企、药用、药市、药研协同发展,提升重点品种全产业链效益 [1] - 计划聚焦蕲艾、福白菊等重点品种,分品种遴选牵头县,通过省级统筹支持、市州服务支持、牵头县牵头主抓、主产县共同推进的方式实施 [1] - 目标到202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稳定在560万亩,其中生态种植道地药材规模达280万亩,"十大楚药"品牌影响力扩大,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 [1] 品种与区域发展 - 湖北将发布《湖北道地药材目录》,推进适区适种(养),聚焦"十大楚药"打造30个左右主产县(市、区) [2] - "十大楚药"包括蕲艾、半夏、天麻、黄连、茯苓、福白菊、苍术、龟鳖甲、银杏、紫油厚朴和黄精(并列第十位) [1] 技术与质量提升 - 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推广绿色防控、仿野生栽培、野生抚育、连作障碍消减、农机农艺融合等生态种植新技术新模式 [2] - 推动质量体系向种植加工环节延伸,引导经营主体实施中药材GAP,提升中药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延伸 - 发挥湖北时珍实验室作用,深化道地药材作用机理研究和优良品种选育,攻关根腐病、连作障碍等技术难题 [2] - 挖掘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开发基于鄂产特色中药材的中药饮片,加快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与生产 [2] - 鼓励发展连锁国医馆、艾灸馆、中药房等新业态 [2] 供应链与物流建设 - 以供应链思维赋能产业提质增效,提升道地药材产地交易市场水平,打造多场景、多模式、全覆盖的中药材线上服务平台 [2] - 加快产地贮藏设施设备建设,支持企业在产地建设中药材储备库 [2] - 对接鄂州花湖机场物流网络,打造湖北省中药材仓储物流枢纽中心 [2]
从农田到价值链,津村以科学种植共筑乡村中药材产业发展新路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3 10:19
在四川若尔盖县团结村的大黄种植基地,一位农民正专注地检查一株大黄的叶片与根茎。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 如今已经成了全家赖以生存的希望。 这一变化得益于若尔盖县政府推动的农业结构转型。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借助科学资源规划,团结村形成了"支部 +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经济模式从单一农作物种植,转型为发展优质和高附加值的唐古特大黄 产业链。在此过程中,有这样一家跨国医药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道,为当地经济转型和 农户生活水平提升做出贡献,它就是津村。 在政策支持下,津村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标准化大黄生产基地,由合作伙伴负责基地运营,津村则向当地农户 提供科学化的种植技术、土壤改良方案和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大黄从野生采摘转向人工种植,既提升了大黄产 量和质量,也有效保护了野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如今,人工种植的大黄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关键产业,每亩 收益从过去的500元增长到1400至2000元,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建立标准化大黄生产基地前后的四川若尔盖县团结村) 事实上,津村已深耕中国40余年,一直默默耕耘,与平安集团、上海医药(601607)等本土伙伴紧密合作,服务 于 ...